关于合肥海汇商业街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2019-05-24 14:18张林昕
商场现代化 2019年4期
关键词:思考

张林昕

摘 要:本文剖析了合肥海汇商业街区的发展现状,为对接国家、省、市、区相关文化旅游发展和特色文化街区建设政策,阐明海汇街区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提出解决制约商业街区发展的基本问题,谋划海汇商业街区未来发展措施,以提升海汇商业街区文创产业的转型跨越发展水平。

关键词:商业街区;产业定位;思考

一、商业街区发展环境分析

1.宏观政策分析。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特别是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设立了国家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鼓励文化产业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先后出台多个文化产业政策文件。安徽省委、省政府通过设立《安徽省文化强省建设专项资金》对安徽文化产业发展进行扶持。合肥市委、市政府2014年就出台了《合肥市扶持产业发展政策的若干规定》,提出对特色街区建设进行事后奖补。蜀山区对照市委、市政府的相关政策文件,制定了蜀山区促进服务业的发展文件,设立了区级文化产业资金建设,鼓励文化旅游企业(含民办非企业)参加各类展会,同时对当年新增营业收入达标准的文化(体育)企业,分别给予5万元至30万元的奖励补贴。

2.街区SWOT分析。目前相对而言,海汇商业街区优势不够明显,但也具备一定发展优势。首先,地理位置优势。海汇商业街区处于快速发展的蜀山区中心地带,蜀山区是四个主城区之一,是合肥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但是,海汇商业街区自2015年运营以来,至今不到三年时间,相比较其他类似市场,运营时间短,粘性顾客数量相对较少。加之公司运营团队经验不足,市场文化业态形式、空间布局、资本积累等方面还有诸多不足。由于海汇商业街区位居于小区内街,没有标志文化建筑,缺乏较为显现的被认知环境,同时,缺乏有效的宣传推介手段,造成了文化街区的知名度极低,有效影响范围狭小,不为大众所知。因为环境限制,海汇商业街区现有经营户170余家,还包含多种业态,由于房租提升和发展环境较差,部分前期租户外迁,真正经营花鸟鱼虫和古玩字画的经营户数量较少,对于经营户和顾客来说同样缺乏集聚效应。

二、商业街区存在问题

1.业态定位不明。目前,海汇商业街区文化街区产业定位不鲜明,文化业态繁杂,既包括鲜花绿植、水族鱼虫、古玩字画等主要业态,同时由于考虑企业经营效益,对于诸如快餐配送、保健医疗、百货零售等其他产业的房屋租赁业来者不拒,导致街区定位不清晰,难以形成产业规模化和特色化,不能有效地激发街区活力。整体市场管理较乱,缺乏统一性、专业性,相关专业经营者或目标顾客人群均感受管理混乱,文化市场档次较低。

2.空间布局零乱。由于文化业态杂乱,文化街区缺乏整体布局,实行的是有屋就租,有商就招,形成了卖古玩字画的和律师事务所、卖奇石宠物的和配送纯净水比邻而居。同时,同一业态也无法集聚。以古玩字画为例,既有大唐古玩城、宋街,同时在街区二楼也有零星经营户。空间布局缺乏协调性、合理性、舒适性,导致业态连续性差,难以形成消费链,对经营造成一定的影响。

3.交通管理无序。海汇商业街区本身处于望潜交口,整体外部交通具有极大的优势。然而,由于内部街道狭窄,同时商户们占道经营,造成内部交通极度拥堵。另外由于没有进行人车分流,客运车、货运车、三轮车、自行车、步行者杂乱交织,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和极端的不良体验。另外,目前海汇商业街区缺乏专门的停车场。只是借用大唐国际位于望江路的停车场以及居民所属的小区内部停车场。由于这两个停车场存在着进出难、停车不便、距离远等问题,极大地降低了自驾顾客进入市场的意愿。

4.内部环境混乱。海汇商业街区内部由于存在小吃一条街以及鲜花产业,经营户商品摆放随意,造成街区内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后期的保洁工作又无法及时跟上,使得环境卫生状况糟糕。文化街区环境卫生给人印象集中在脏、乱、差,一些垃圾堆放在角落处,无人清理。垃圾收集点和垃圾桶数量布置不合理,有一处垃圾收集点布置在两条街道交口处,严重影响了游人逛街感受。街区内的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商业配套设施不齐全,缺少咨询服务设施、公共照明设备、公共绿化设施、公共休息等公共服务场所,尚未达到文化街区的基本环境要求。

三、文化街区发展的举措

文化街区发展战略思路包括文化街区提升的指导思想、基本理念、整体定位、目标愿景和发展战略。制定文化街区提升战略规划要树立互联网思维,彰显花卉产业特色,坚持循序渐进原则,注重多元业态融合,全力打造街区品牌。

1.明确创意街区的阶段目标。以打造合肥特色文化创意街区为目标,建成集花海世界、创意集市、休闲空间、都市绿廊、旅游重镇为一体的文化创意综合体。根据国家、省、市、区文化产业政策,结合文化街区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未来文化街区产业发展要持续发展做大花卉、古玩字画、宠物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信息服务产业,超常发展做精艺术培训、文化旅游产业,统筹发展做好餐饮零售、健康养生产业,逐步发展成为立足合肥、辐射安徽的文化创意集市和示范街区。

按照2018年-2020年、2020年-2025年、2025年-2035年等三个时间节点,文化街区的跨越式发展分三个阶段,通过具体的要求和指标,实现稳步的增长。确立发展规划,完善管理机制,形成品牌格局;培育文化市场主体,加快文化产业集聚,壮大文化市场规模。建成特色鲜明、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文化创意功能区;提升文化产業质量,形成市场活动品牌,全面促进文化创意、花卉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运用高新技术创新生产方式,培育形成一批新兴文体产业和业态。

2.发展文化产业激活街区文化资源。目前,全国很多特色文化街区已经开始从房屋租赁向利益共享、服务提供、品牌输出过渡,但海汇商业街区的发展方式还主要是传统的“租赁模式”。从发展的角度来看,随着城市文化氛围的营造和文化产业自身的转型发展,特色文化街区竞争的焦点问题将不再是租赁规模大小的简单比拼,而是强产业形态、强运营能力、强品牌打造水平之间的激烈较量,是文化创意人才、营销人才的竞争,是发展理念、经营模式的竞争。

发展文化产业可以活化街区文化资源,维护街区文化生态平衡,提高社区居民日常生活审美水平。要坚持创意引领和科技驱动并行,充分利用市内、市外两个市场,体现文化传承和文化传播双向维度,围绕建设小而特、小而美、小而强的特色文化街区,加快传统花卉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型文化业态的引进培育,根据市场变化规律和文化政策调整,科学谋划、积极应对,与时俱进、不落窠臼,提高街区文化市场的“颜值”和“产值”,在合肥未来的专业文化特色街区竞争中独树一帜、独占鳌头、独领风骚。

3.精心定位,构建文化商业生态圈。海汇商业街区不仅仅是文化企业的特定物理空间,也是居民文化娱乐与消费休闲的活动空间,是推动文化街区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和城市更新转型的载体空间。要以打造合肥特色文化创意街区为目标,发展特色花卉集市,营造公共文化空间,构建文化商业生态圈,形成合肥幸福产业基地,成为合肥文化新地标。海汇商业街区转型提升,要尊重文化街区现有格局布局,突出街区徽派建筑景观特色,营造街区宜人的公共空间,保持文化街区传统风貌,彰显现代街区文化产业特色。

4.坚持多元化发展战略。发展战略是文化街区发展的基本策划,是文化街区发展的全面谋划。要实现街区未来发展目标,必须坚持多元化发展战略、产业化发展战略、区域化发展战略和差异化发展战略。按照文化街区发展的产业目标,在确保花卉产业、古玩字画产业、宠物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信息服务产业等主导产业基础上,走产业多元化发展道路,为主导产业搭桥铺路。围绕文化创意街区、时尚休闲的发展主题,新上一些符合文化产业融合、文化创意街区发展政策的好项目、好产业。

实施“文化+”的模式,推进文化创意设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做好文化产业产品和衍生品的开发利用,在综合比较、分析基础上,保持文化街区现有商贸基础,凸显独特生态景观,在选择产业时尽可能避免与合肥市现有文化街区的同质化,力争差异化,找准文化街区的比较优势,打造产业竞争优势,构造文化市场发展优势。

猜你喜欢
思考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