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山海经传》中对神性的消解

2019-05-24 14:20姬令野
戏剧之家 2019年8期
关键词:祭祀

姬令野

【摘 要】由高行健编剧,林兆华导演的《山海经传》试图接近古希腊酒神祭祀活动中戏剧的精神气质。通过角色扮演,在狂欢与迷醉的氛围里,表演者模糊了人与神的界限,人神相隔的观念得以被打破。而《山海经传》中对神圣的消解和民间生命力量的歌颂,既与古希腊酒神祭祀活动中的戏剧精神气质相符,亦能在《庄子》中找到渊源。因此《山海经传》由文学创作到舞台呈现,其精神气质和舞台风格同时继承了古希腊酒神祭祀的传统和中国先秦时期庄子哲学理念。

【关键词】酒神精神;祭祀;庄子哲学

中图分类号:J8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8-0025-01

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戏剧起源于古希腊人对酒神狄奥尼索斯的祭祀活动。在每年葡萄酒产出的节日里,希腊人会举办“酒神节”,在雅典即兴演唱“酒神赞歌”。这样的仪式在加入演员和有一定长度的故事后,就成了戏剧最初的形态。在戏剧最初形成的时候,歌队长这一角色只能由部落首领、神职人员或者国王扮演,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非神职人员、无特权阶层也可以扮演歌队长,这意味着这一角色的神圣性逐渐消失,有了非神圣性的光彩,而用来“娱神”的戏剧活动也开始有了“娱人”的功能。在酒神节的迷醉与狂欢里,通过角色扮演,在狂欢与迷醉的氛围里,人们模糊了人与神的界限,人神相隔的观念也被打破。参与酒神节的人们戴上面具,扮演诸神、动物,扮演不同性别的人,神灵、动物、性别在此刻不再有界限,野蛮与文明、卑微与神圣、性别和阶层的差异在酒神祭祀活动中统一到了一个大的共同体里,原始的生命力量也得到了酣畅淋漓的释放,这便是尼采推崇的酒神精神。①戏剧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经过几千年发展,延展出了各式各样的形式和风格,但是想要见到它在诞生之初那澎湃的生命活力和试图冲破人神边界的英雄气概却成了现代社会中难以实现的奢望。

由高行健编剧,林兆华导演的《山海经传》一经上演就引发了广泛讨论,在笔者看来,这部作品就是在试图接近古希腊酒神祭祀活动中,戏剧诞生之初的精神气质。《山海经传》讲述了中国上古时期,从女娲造人到大禹成为华夏第一位皇帝的传说。在《山海经传》的舞台呈现上,林兆华导演颇具创意地邀请到了陕西华阴老腔的艺人,华阴老腔也是自明末清初就已经存在的一种古老的曲艺形式,它的声腔豪迈高昂,风格粗犷,演出时追求一种自在和随性的痛快感,唱词内容多为英雄故事,在《山海经传》的舞台上,华阴老腔与该剧的混搭演出可以令观众感受到从黄土地中喷薄而出的生命力和英雄气。演员们在舞台上扮演《山海经》中的神话人物,如女娲、伏羲、后羿、西王母等,他们的表演随性洒脱、自由奔放,剥离了这些神话人物身上的神圣性与庄严感,一个个鲜活灵动的角色喜则大喜、恸则大恸。如西王母九子被后羿射杀后歇斯底里地哭喊,蚩尤向炎帝请战时豪情万丈地嘶吼,以及后羿沉迷宓妃美貌时的柔情蜜意等,观众分明看到,神的光环已在这些人物身上褪去。从文字书写到舞台呈现,《山海经传》对神话人物的阐释都加入了人间烟火和凡人的喜怒哀乐。演员用表演和对白将神话人物拉下了神坛,而在华阴老腔的介入下,《山海经传》又多了一份酣畅淋漓的生命力量。这都与古希腊酒神祭祀时的表演颇为相似。

《山海经传》中对神圣的消解和民间生命力量的歌颂,既与古希腊酒神祭祀活动中的戏剧精神气质相符,亦能在古中国先贤的哲学理念中找到渊源。《庄子》讲“浑沌之死”:南海之帝“倏”与北海之帝“忽”认为人皆有七窍,便用七日时间为中央之帝“浑沌”凿下七窍,结果“七日而浑沌死”。②这个故事除阐发庄子本人無为而治的治世道理外,也在说明人类历史进程的开始、文明的发源与进步,必须由中央之帝“浑沌”的死亡为发端,在弑神的壮举完成后,天下百姓的生命活力才能得到完全释放。由此可见,《山海经传》由文学创作到舞台呈现,其精神气质和舞台风格同时继承了古希腊酒神祭祀的传统和中国先秦时期庄子的哲学理念。

注释:

①(德)弗里德里希·尼采.悲剧的诞生[M].孙周兴译.上海:商务印书馆,2012.6.

②(中国)庄子.庄子[M].方勇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7.4.

猜你喜欢
祭祀
土家族梯玛神歌的特征和社会功能
试论《蛙》中的民间文化
高古玉首佩饰演变简析
简论瑶族祭祀文化的特点
清入关前后谒陵礼仪的演变
牛神之食:侗族黑色糯米饭的象征文化初探
《诗经》草木意象探析
两晋郊祀礼试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