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彝族“海菜腔”渊源及在民歌演唱中的运用

2019-05-24 14:20陈福丽
戏剧之家 2019年8期
关键词:现状

陈福丽

【摘 要】“海菜腔”可谓是滇南江内彝族四大腔之首,是“原生”于石屏县异龙湖畔罗色湾、狮子湾及其附近地区的原生态民歌,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群众性娱乐形式,受到很多专家学者的关注。本文对“海菜腔”的由来、现状、存在意义,以及对彝调《长曲子》进行浅析,对其音乐背景、音乐本体、演唱方法、技巧等方面进行探析,进一步折射出彝族海菜腔所呈现的特征,旨在对彝族“海菜腔”的艺术魅力有一定认识和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传承文化和更好地保护彝族艺术精华。

【关键词】海菜腔的由来;存在意义;现状;民歌中的运用

中图分类号:J64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8-0055-01

一、“海菜腔”的由来

石屏“海菜腔”又称“石屏腔”或者“曲子”,俗称“倒搬浆”,以异龙湖中一种称为“海菜”的草本水生植物得名。素来能歌善舞的彝族人民,民歌可谓是渗透在他们生活多个方面,是他们用以表达情感的一种自娱和自我教育的形式。

由于多方学者的研究又有着不同的说法和解释的意义:一是白章富先生说的“多名说”。在《彝族海菜腔源流初探》一文中说石屏:大水村地区的甜石榴闻名于滇南,海菜腔又名石榴花,就是因此而得名;二是海菜腔源于彝语之说在许象坤先生《石屏彝族与海菜腔》一文中的介绍:“海菜腔”最早出现于《石屏县志》艺文卷,不同的说法都有着对海菜腔文化的探索与进一步认识,都表现了对“海菜腔”文化的情感和追求。

二、存在意义

(一)人们交流的纽带。“海菜腔”本意是在“海”上唱的腔,它是彝族人在长期劳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也是由青年男女在山野、田间、湖上谈情说爱唱出来的山歌发展而来的,因为有了这样的民歌,人们得以表达自己的情感,让人知道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从而让大家都彼此了解,相互认识和进一步交流,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交往有了更多的方式和途径。

(二)对民歌艺术的升华。民歌本来产生于山间乡野,“海菜腔”的发扬是对民歌又一次的升华与表现。海菜腔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演唱形式独具一格而被誉为民族中的“美声”唱法,在演唱方法上也加入了高音假嗓的运用,似天籁之声荡漾于高山与湖水之间,还有说唱的结合,也凸显它的地方特色,这对于“海菜腔”发展可谓是点睛之作,对于质朴民歌而言,得以传承与发扬需要与新元素融合,“海菜腔”的发展对于民歌而言真是极其重要的升华与体现。

三、传承现状

根据目前“海菜腔”的传承现状来看,其主要采用的是以下三种模式:即家庭传承、学校传承以及社会传承。

(一)家庭传承。这种传承方式是从“海菜腔”被国家以及大众认可才被推崇起来的。曾经有些人认为,使用家庭来传承“海菜腔”是不被允许的,因为一些民间小调根本不具备作为一项文化遗产而去代代相传的资格。后期伴随着“海菜腔”被越来越多人熟知并喜爱,这种封建守旧的论调也就被打破了,国家甚至给一些一级“海菜腔”演唱者补助津贴,鼓励他们将这种具有原生态特质的演唱形式教授给自己的下一代,从而能够让“海菜腔”融入更多新鲜血液,繁衍生息。

(二)学校传承。这种传承方式无疑是最有效果而且传播面也是最广的。学校就是用来吸取各种各样知识的地方,而且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劲头要远大于在在家庭中。将“海菜腔”搬到课堂上来教授,不仅能够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音乐形式,还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三)社会传承。如今“海菜腔”的传承已经得到了政府以及社会的高度重视,这种文化遗产必须要依靠人类的传承才能够更长久地流传下来。有些有名气的艺人会在社会中发起类似保护海菜腔的相关活动,通过自己的名气来影响更多的人加入海菜腔的学习行列中来,舞台表演成为社会传承海菜腔文化的强大推动力。

四、在歌曲中的运用

彝调《长曲子》这首曲子是由当地本土居民所记录的,外界几乎对这些口口相传,土生土长的曲子不甚了解。它是由当地的青年男女在采摘茶叶这一项劳动活动中所产生的调子。它属于一种对唱形式的民歌,有领唱、有帮腔、有问有答。当地人嗓音独特、浑然天成,不加以任何修饰,其独特的唱腔可以让他们不受音的高低限制,脱口而出。因此彝调《长曲子》音域宽广,昂扬激越,优美动听,旋律起伏连贯,婉转悠扬,犹如异龙湖水,清澈明亮。

再比如在《家园之歌》这一首歌曲当中也进行了男女对唱,整首歌曲都运用海菜腔来进行,表现出了男女之间相互喜爱、相互爱慕之情,也表达出他们平时生活中的各类情景。

五、结语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南彝族的“海菜腔”是一个原生态歌种,然而“海菜腔”进入广大人民视野的过程并非顺风顺水,我们应该怀着对传统的敬畏之情,感受先辈们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中的真、善、美,坚守祖辈们遗留下来的每一份珍贵遗产,树立我们的文化自信,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代代相传。艺术是我们民族的灵魂,也是人类丰富多彩生活的制造因子。“海菜腔”不仅是彝族的文化产物,同样也是我们中国的文化瑰宝。如果失传,我们的子孙后代将再也听不到这样优美的旋律。希望我們能一直传承下去,也希望国家能够针对“海菜腔”的保护及传承多多出谋划策,让其古为今用,面向世界。

猜你喜欢
现状
黔东农村地区青少年科技活动开展状况与调查研究
卫生类高职校“专接本”的现状和管理对策
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探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高职数学中微积分的教法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