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氧联合抗阻运动对食管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9-05-27 00:56王爱霞冯娅婷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9年1期
关键词:因性食管癌有氧

李 雯,王爱霞,冯娅婷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52)

癌因性疲乏是肿瘤患者最常见、感受最痛苦的症状之一,是患者长期紧张和痛苦而产生的一系列主观感觉,临床表现为全身无力、缺乏活力、专注力减弱、失眠或嗜睡以及情绪反应等[1-2]。长时间的休息和睡眠并不能缓解癌因性疲乏,反而加重其程度,增强患者的不适感[3]。依据测评工具的不同和研究对象的特征[4],恶性肿瘤患者在治疗期间疲乏的发生率为25%~99%,接受手术、化疗及生物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中,普遍存在着疲乏的现象,这会降低患者的生理和社交功能,造成情绪和精神困扰[5-6]。在我国,食管癌居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第2位,其发病具有明显的地区性,河南林州为食管癌高发区。化疗是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在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同时其不良反应导致的疲乏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关于缓解癌因性疲乏的措施并未形成统一化的标准。美国肿瘤护理学会于2007年提出,经由一级证据证实,活动锻炼是唯一能够有效干预癌因性疲乏的干预措施[7]。本研究选取食管癌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指导患者进行有氧联合抗阻运动,干预时长为12周,观察患者运动前后癌因性疲乏现象及其生活质量的变化,并加以全面测评,探讨有氧联合抗阻运动对食管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有助于完善临床的治疗方案以及护理干预措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为平台,运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8年3月至6月住院治疗的60例食管癌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病理组织学确诊为食管癌;2)年龄18~65岁,自愿参加本研究;3)患者接受化疗且预计生存时间超过6个月;4)意识清楚,能够独立完成调查问卷的填写;5)经Piper疲乏修订量表(Piper fatigue scale,RPFS)评估均有不同程度的疲乏;6)具备一定的运动能力(柯氏量表评估等级为0~2级)。排除标准:1)患有影响运动功能的疾病,心肺功能不全以及患有其他恶性肿瘤;2)正在开展其他规律性运动(每周3次,每次30 min以上的运动称之为规律性运动);3)患有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及语言表达缺陷;4)3个月内有手术或放疗史者。将入选者的资料输入电脑并进行编码,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有氧运动组和有氧联合抗阻运动组,每组20例。对照组20例中,男7例,女13例;年龄(39.80±12.91)岁;临床分期:Ⅱ期2例,Ⅲ期15例,Ⅳ期3例。有氧运动组20例中,男9例,女11例;年龄(40.75±11.27)岁;临床分期:Ⅱ期3例,Ⅲ期15例,Ⅳ期2例。有氧联合抗阻运动组20例中,男10例,女10例;年龄(39.80±12.91)岁;临床分期:Ⅱ期2例,Ⅲ期15例,Ⅳ期3例。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程度、临床分期和疲乏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处理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常见症状,指导日常活动和饮食,辅导患者识别疲乏的相关症状。

1.2.2 有氧运动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有氧运动,具体形式包括快走与慢跑,健身操与骑自行车等;根据心肺功能检测评估的最大氧耗量(VO2max)来确定运动强度,第1~4周用40%~49%VO2max的强度进行适应,第5~12周用50%~69%VO2max的强度进行锻炼;目标心率为最大心率的60%~75%(最大心率=220-年龄);每次40~50 min,运动准备和整理活动各5 min,包括关节活动和拉伸;每周3次,共12周。

1.2.3 有氧联合抗阻运动组 在有氧运动组基础上,运用Thera-band弹力带进行抗阻运动的训练,具体包括肩关节内收与外展,以及膝关节的屈、伸等4个动作。每次动作结束时维持10 s,每个动作进行10次,休息20 s后,展开接下来的动作,完成4个动作即为1组抗阻训练。患者在抗阻训练前均给予单次最大负荷量测试(1 repetition maximum,1-RM),并向患者讲解注意事项,避免出现Valsalva动作。根据1-RM评估结果确定正确训练强度,选择相应张力强度的弹力带。训练强度:开始阶段<30%1-RM,提高阶段30%~50%1-RM;开始阶段重复5~10次;提高阶段重复12~13次;逐步增加训练量,直到患者可以在正确操作下,达到10~15次重复,并无腹肌紧张和相关症状。每次进行运动之前,事先进行5 min的热身,目的是为了牵伸大肌群,随后进行5 min的整理运动。运动时如出现头晕、心绞痛、心律失常或明显气促时立即停止运动。每周3次,共12周。

1.3 评价方法在干预前、后测评3组研究对象的癌因性疲乏程度和生活质量。采用RPFS量表[8]评估患者癌因性疲乏的程度。该量表由海外学者Piper于1998年,基于原量表的前提下,适当删除不必要的条目,经系列修正而制成,维度总数是4,分别是情感(5条目)、认知及情绪(6条目)、行为及严重程度(6条目)、感觉(5条目),针对各个条目,采用Likert 11级评分法,分数的评估分为4个等级,0分为无疲乏或无影响,1~3分为轻度疲乏,4~6分为中度疲乏,7~10分为疲乏极严重或影响极严重;各维度总分与维度条目数相除,从而获取各个维度的相应得分,全部条目的平均分为总表得分,得分越高,疲乏越严重。该量表经检验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9]。

采用欧洲癌症研究及治疗组织的生活质量量表(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the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EORTC QLQ-C30)[10]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选用其中躯体功能(5条目)、角色功能(2条目)、认知功能(2条目)、情绪功能(4条目)、社会功能(2条目)等5个功能表对食管癌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估,条目分为4个等级:从没有、有一点、较多至很多,评分时直接评1~4分,各个维度中的具体得分,使用级差化的手段,使其形成0至100间线性等级的标准分数,分数越高,则说明功能越好。该量表各维度的Cronbach系数为0.648 5~0.865 7,重测信度为0.611~0.843[11]。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3组食管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的比较干预前3组患者RPF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12周后,3组患者RPF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间两两比较显示,有氧联合抗阻运动组和有氧运动组RPFS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有氧联合抗阻运动组RPFS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低于有氧运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3组患者RPFS评分比较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与有氧运动组比较,2)P<0.05

2.2 干预前、后3组食管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比较干预前3组患者EORTC QLQ-C30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12周后,3组患者EORTC QLQ-C30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间两两比较显示,有氧联合抗阻运动组和有氧运动组EORTC QLQ-C30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有氧联合抗阻运动组EORTC QLQ-C30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有氧运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3组患者EORTC QLQ-C30评分比较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与有氧运动组比较,2)P<0.05

3 讨论

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后,治疗上普遍采用化疗这种辅助性的治疗手段,食管癌化疗患者常常会出现癌因性疲乏的症状。化疗能够导致贫血、免疫功能降低、白细胞减少等并发症,削弱机体的各项机能,从而引发亦或是加重疲乏。相关研究[12]证实,恶性肿瘤患者在其治疗过程中及其完成治疗后癌因性疲乏的发生率分别为39%~90%与19%~38%。研究[13]显示:即使在完成整个治疗后的数个月内,乃至数年内,癌因性疲乏依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

有氧运动是指大量肌群有节律的、持续的活动,属于大肌群运动。有氧运动时身体吸氧量与需氧量大体相等,可以通过调用和协调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全身新陈代谢、增强患者运动的耐受量,拥有较低的运动强度、持续时间较长、较强的韵律性、较高的安全性等优点[14]。抗阻运动是一种借助肌力练习器械(如沙袋、弹力带等)进行的肢体抗阻力运动,通过数组有节律的动作,使肌力得到明显增强[15]。

本研究结果显示,参与12周的运动干预后,有氧联合抗阻运动组和有氧运动组RPFS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EORTC QLQ-C30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有氧联合抗阻运动组RPFS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低于有氧运动组,EORTC QLQ-C30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有氧运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关研究[16]证实,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化疗期间,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疲乏,增强躯体的各项功能,提升患者生活的整体水平。相比于长时间的卧床,适当锻炼能够缓解疲乏,并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除此之外,还有助于患者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17]。运动不但能够增强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还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失眠及癌因性疲乏,此外,还可增强患者的支持感、归属感以及被理解感,显著提升恶性肿瘤患者生活的整体水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患者进行有氧运动,内啡肽等物质从垂体腺中分泌,进一步刺激神经系统,不论是抑郁症状,还是肌肉的紧张状态,均能得到有效缓解,致使患者大脑皮质进入放松状态,缓解心理上的紧张情绪与疲乏感。研究[18]证实,癌因性疲乏可通过适当的有氧运动进行缓解,最佳方式为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有氧抗阻运动能够加快患者全身血液循环,促进血红蛋白的增加,一定程度上改善贫血,从而缓解疲乏感;使患者保持心情愉悦,减轻精神和心理上的疲乏。展开适当规律性的运动之后,患者食欲显著提升,与此同时,摄入与吸收各种营养元素,身体的综合性素质显著提升。有氧联合抗阻运动能够缓解患者运动过程中的费力感,从而提升感知疲乏的能力,有效增强患者的心肺功能,达到缓解疲乏的目的,进而解决休息与疲乏之间的恶性循环。有氧联合抗阻运动能够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从而改善疲乏症状。

综上所述,化疗是食管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常导致患者出现疲乏症状,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有氧联合抗阻运动能有效减轻食管癌化疗患者的癌因性疲乏,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因性食管癌有氧
老人锻炼,力量、有氧、平衡都需要
林雁健脾益肾针刺法治疗结直肠癌术后癌因性疲乏临证经验
有氧运动与老年认知障碍
如何从零基础开始有氧运动
得了食管癌能维持多长时间
食管癌患者两种固定装置摆位误差及计划靶区外扩值探讨
心理支持护理对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中国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集束化护理应用于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