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干眼症的疗效探究

2019-05-28 03:48宋玫侠李上王丽
药品评价 2019年9期
关键词:眼表泪膜滴眼液

宋玫侠,李上*,王丽

1.联勤保障部队第988医院眼科,河南 郑州 450007;2.陕西省军区西安第十一干休所卫生所全科,陕西 西安 710002

干眼症系指不同因素导致的泪液量或质改变,或动力学异常引发的泪膜稳定性降低,且合并眼部不适,或伴有眼表组织损害的多种病症总称[1]。糖尿病是以高水平血糖为主的代谢性疾病,其中超过90%的患者为2型糖尿病。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提高,我国糖尿病患者群体不断扩大,由糖尿病导致的眼表并发症也逐渐引发临床关注。2型糖尿病是导致干眼症的重要原因,相关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美国的2型糖尿病干眼症发病率可达54.3%以上,国内在50.91%左右。由于干眼症可引发眼部不适,对患者视力存在较大影响,及时进行诊断与治疗十分必要[2]。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能够有效缓解视疲劳,降低黄斑变性程度,优化眼底微循环,同时存在泪液样作用,在2型糖尿病干眼症治疗中效果确切,这也为治疗糖尿病干眼症提供了新的思路,利于减少联合用药带来的问题[3]。本研究主要探讨了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干眼症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干眼症患者86例(共169只眼)。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滴眼,n=43,共85只眼)与对照组(人工泪液滴眼,n=43,共84只眼)。观察组男19例,女24例;年龄60~79岁,平均(70.05±4.93)岁;病程1~3年,平均(1.35±0.24)年;血糖控制情况:理想5例,尚可12例,差26例;病情:轻9例,中27例,重7例。对照组男18例,女25例;年龄60~80岁,平均(70.12±4.89)岁;病程1~3年,平均(1.37±0.27)年;血糖控制情况:理想6例,尚可12例,差25例;病情:轻10例,中26例,重7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入选者餐后2h血糖水平在11mmol/L以上,空腹血糖水平在7mmol/L以上,眼存在异物感、干涩感、痒感、视力波动、视物模糊、畏光以及眼红等症状;②泪液分泌减少,泪膜不稳定;③或伴有眼表损害、泪液渗透压增加。

(2)排除标准:①合并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帕金森综合征、Sjogren综合征者;②存在长期酗酒、吸烟既往史者;③使用角膜接触镜者;④长期服用利尿剂、抗高血压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以及抗组胺类药者;⑤近4周内眼局部用药治疗者;⑥近6个月内接受眼底激光治疗者或进行眼部手术者;⑦伴其他对眼表功能存在不良影响的疾病。

1.3 方法 对照组使用人工泪液(武汉远大天天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6681)滴眼治疗,6次/d,0.1mL/次。观察组使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德国视都灵药品有限责任公司,进口药备注册证号H20130295)滴眼治疗,每次1滴,3次/d,确保滴眼液进入到下眼睑结膜囊中。均治疗4周。

1.4 评价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①依据患者主诉,进行症状评分,包括异物感、干涩感、痒感、视力波动、视物模糊、畏光以及眼红等,并按症状由无至重依次赋0~4分。②在患者结膜囊之中滴1%的荧光素钠一滴,让患者眨眼,BUT为最后一次瞬目之后睁眼到出现角膜第一个黑斑所用的时间,通过秒表进行记录,取3次测量的平均值;另实施SIt检查,取一个滤纸,面积为5mm×35mm,一端向内反折5mm,将其放置到患者的下睑结膜囊,自然下垂另一端,让患者轻轻闭眼或向下看,待5min之后将滤纸取下,对湿长进行测量,并对结果进行记录。③通过角膜地形图仪(日本SHIN-NIPPON,CT1000)对两组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urface regularity index,SRI)和表面不对称指数(surface asymmetry index,SAI)值进行检测,并记录。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组间用非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用配对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症状评分 两组治疗后症状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BUT与SIt检查结果 两组治疗后BUT均延长,且观察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SIt均延长,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SRI与SAI值 两组治疗后SRI与SAI均下降,且观察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糖尿病系指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可增加眼部并发症发生风险,且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视疲劳、视物模糊、存在异物感或干涩感等症状,故引发临床重视。干眼症作为常见的糖尿病患者眼表并发症。泪腺、眼表以及二者之间的神经连接依赖紧密的功能与解剖联系,作为整体功能单位,发挥对泪膜形成与泪液分泌的调控作用,对眼表健康的维护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且任一环节的损伤均可能损坏泪膜完整性,降低泪膜功能,进而引发干眼症。

表1 两组症状评分对比(χ-±S,分)Tab1 Comparison of symptom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χ-±S,points)

表2 两组BUT与SIt检查结果对比(χ-±S)Tab2 Comparison of BUT and SIt results between two groups(χ-±S)

表3 两组SRI与SAI对比(χ-±S,分)Tab3 Comparison of SRI and SAI in two groups(χ-±S,points)

泪膜不稳定性与泪液渗透压上升是引发干眼症的重要机制,其中泪液渗透压提高可导致泪膜蒸发过多与泪液低流量,而泪膜不稳定可增加蒸发量,进而造成泪液高渗,带来上皮细胞炎症改变与渗透压变化。相关研究指出,糖尿病可引发泪膜成分与容量改变,患者结膜杯状细胞的数量显著减少,促使黏蛋白分泌量降低,泪膜稳定性下降,泪液分泌减少[4]。与此同时,患者泪液葡萄糖含量上升,易增高泪液渗透压,引发黏蛋白改变,加重泪膜不稳定性。如此,泪液成分、渗透压以及泪膜稳定性的改变严重破坏了眼表稳态,进而形成了恶性循环。2型糖尿病患者泪液基础分泌量的降低,角膜知觉的减退,瞬目频率的减少以及泪液蒸发的加强均可对泪膜的重建带来不良影响[5]。作为干眼症的高发人群,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泪膜稳定性差、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发生干眼症的几率更高。

对于糖尿病干眼症的治疗,临床上可通过人工泪液疗法进行干预,易加快患者症状缓解。人工泪液是一种模仿人体泪液成分制造的替代品,可通过在患者眼睛表面形成人工保护膜发挥治疗效果,改善干眼症状,但人工泪液的选择需注意结合患者具体情况,且使用次数过多或过量,可对正常泪膜造成破坏,加快泪液的蒸发[6]。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的主要成分是七叶亭苷、洋地黄苷,二者均属于血管活性药物,其中,七叶亭苷可有效加快睫状肌血流;洋地黄苷能够有效刺激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色素上皮酶,优化营养物质输送,加快感光功能的恢复,增加睫状肌收缩的幅度,强化调节功能,且对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可阻止角膜钠离子向外流,确保更多肌细胞钙离子向内流,保持角膜含水量的稳定性,降低泪液渗透压。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症状评分降低,BUT延长,SRI与SAI均下降,且观察组幅度大于对照组对照组,但两组SIt相比无明显差异。本研究提示,较人工泪液滴眼治疗,应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利于加快老年2型糖尿病干眼症患者干眼症状改善,对提升泪膜的规则性以及稳定性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但对泪液分泌改善的效果无突出优势。这与张天资等[7]在30例老年2型糖尿病干眼症患者(59只眼)应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所得出的研究结果相近。究其原因主要与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依附在角膜上皮层表面,且其成分中含有葡萄糖苷,利于缓解表面张力,提升泪膜稳定性,延长泪膜破裂时间,确保角膜处在湿润状态,促进上皮细胞的正常生长有关[8]。总之,较人工泪液滴眼治疗,应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对干眼症患者不适症状的改善效果更佳,应当成为更多患者的临床选择。

综上所述,针对老年2型糖尿病干眼症患者,应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较人工泪液滴眼治疗,可更为有效地加快患者症状改善,且利于提升泪膜的规则性与稳定性,对促进患者眼部健康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但对泪液分泌改善的效果稍弱,与人工泪液滴眼治疗效果相近。

猜你喜欢
眼表泪膜滴眼液
泪液成分异常与不同泪膜破裂方式的研究进展
干眼患者泪膜破裂形态的临床研究
冰珍清目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雾化治疗干眼并发视疲劳的临床疗效观察
基于泪膜破裂方式的干眼诊断新思路
过敏性结膜炎 用药&护理
睑板腺处理对合并睑板腺功能障碍的翼状胬肉患者术后眼表的影响
滴眼液不可随意用
短时间电脑屏幕阅读对大学生视功能和眼表的影响
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
基层医院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眼表观察与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