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水果产业发展现状分析①

2019-05-28 08:04姚兆奇郑艳艳周广洲
热带农业工程 2019年6期
关键词:韶关市果园水果

姚兆奇 郑艳艳 周广洲

(1 广东省农科院彩田农业科技信息中心 广东广州510640;2 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评认证中心 广东广州510410;3 农业部华南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 广东广州510640)

韶关市位于广东省北部山区,为粤湘赣三省的交界地带,属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过渡带,以中亚热带气候为主的湿润季风型气候,一年四季受季风和南岭山脉影响,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其复杂多样的气候特征极有利于优质特色水果生长。韶关山地资源丰富,全市坡度小于25°的山坡地有21.3 万hm2,其中适宜发展岭南水果和落叶水果的坡地超过6.6 万hm2,发展潜力巨大。《韶关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将水果产业列入重要内容,要求到“十三五”末,建设4 万hm2水果产业基地,打造岭南特色水果产业示范带,通过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推进水果产业化经营。目前,有关韶关市水果产业发展现状报道不多,仅刘炳坚[1]、赵荣芳[2]等对其进行了简要分析。本文通过对韶关市水果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剖析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以期为加快韶关水果产业升级转型提供参考。

1 韶关市水果产业发展现状

1.1 规模稳步扩大,结构逐步优化

近年来,韶关市水果产业发展迅速。2017年,水果总种植面积3.9 万hm2,比2013年增长了22.18%,总产量55.77 万t,比2013年增长了35.73%(表1)。由《广东农村统计年鉴2018》可知,2017年韶关市柑、桔、橙的总产量为28.90万t,占全省8.94%、粤北地区30.76%;李的总产量为11.45 万t,占全省17.22%、粤北地区36.69%;梨的总产量为0.94 万t,占全省9.04%、粤北地区11.96%。水果产业已成为韶关市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表1 近5年韶关市水果产业发展情况

随着市场多元化发展,韶关市水果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柑、桔、橙、柚等常绿水果稳步发展,桃、李、梨等落叶水果发展势头强劲。如乐昌市九峰镇种植桃、李为主,拥有特色品牌“黄金奈李”,翁源有“三华李”“九仙桃”等地理标志产品。而适宜落叶果树发展的区域大多为经济欠发达山区,发展落叶水果产业能较好发挥山区优势,稳定提高山区人民收入,助力精准扶贫;杨梅、枇杷、柿子等一系列其他名优特色水果,因种植区域邻近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通过结合休闲旅游业,形成了“春季观花,夏秋摘果”的良性发展。

1.2 区域优势明显

韶关水果产业独具地方特色,逐步形成了区域优势。如乐昌以九峰镇黄金奈李、蜜桃为特色,结合旅游“观花尝果”及农村电商,形成独特的产业特点,有效带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乳源以‘砂糖橘’‘贡柑’‘三红柚’‘三华李’、鹰嘴桃’等为特色,依据云门寺景区、南岭国家森林公园等打造水果产业;翁源以‘九仙桃’‘三华李’等地理标志产品为契机,发挥邻近珠三角的区位优势,结合休闲旅游,逐步扩大韶关市“南大门”效应;曲江区以传统‘南华李’‘白水蜜桃’等水果为特色,通过南华寺景区,带动产业发展;仁化县拥有粤北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通过示范区的建设,推动贡柑、葡萄、果桑、猕猴桃等水果产业的发展。

1.3 产业发展不均衡

从地理位置来看,韶关北部的仁化、乐昌,东部的始兴及南部的新丰,水果种植面积占全市68%;北部的仁化、乐昌,和东部的始兴,以及南部的新丰、翁源,水果产量占全市75%;韶关市区(武江区、浈江区、曲江区)水果种植规模和产量均偏小,仅占全市10%左右,且主要发展休闲旅游、观光采摘型水果产业;从单位产量来看,乐昌、翁源最高,其次是始兴、仁化,表现最差的为新丰和乳源;从品种来看,仁化和乐昌发展较均衡,仁化的柑、乐昌的桔产量在全市拥有着绝对优势,南雄因紧邻江西,脐橙种植积极性高,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市1/3左右;始兴、新丰和乐昌在发展桃、李、梨等落叶果树方面跻全市前列;乳源部分区域因气候和受石漠化影响,常绿果树种植少,主要发展落叶果树。具体详见表2。

1.4 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销售渠道不断拓宽

韶关市培育了一批以韶关市金果农业生态园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市级龙头企业,如以乐昌市绿峰果菜专业合作社、翁源绿丰园专业合作社等为代表的市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以曲江区樟市镇张园家庭农场、乐昌市九峰镇桃子园家庭农场、仁化县乐淘淘家庭农场、新丰县遥田镇绿洲特色水果家庭农场等为代表的市级示范家庭农场。全市有水果方面的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7家,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40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34 家,加工企业1 家,流通企业18 家,电商101 家。新型经营主体的不断壮大,对辐射带动周边水果产业良性发展、促进广大果农增收起到积极的带动示范作用。通过深入对接乐村淘、京东、苏宁易购、农村淘宝、田田圈等电商平台,拓展销售渠道,实现优质优价。截至2017年初,韶关已建成县级电商创业园7个、镇级电商服务中心76个和村级电商服务点300多个,拥有镇级苏宁易购直营店7个、农村淘宝服务站33个、乐村淘线下体验店136个。

表2 2017年韶关市各县(市、区)水果生产占全市比例 单位:%

1.5 土地资源可承载量充裕

根据韶关市国土局、林业局有关调查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韶关市耕地面积22.04 万hm2、园地面积2.67 万hm2、林地面积1 41.85 万hm2。因果树适宜在山坡地种植发展,经综合测算,韶关市果树(包括常青果树、落叶果树和其他杂果等)蕴存着6.43万hm2以上的土地发展潜力,加上现有果树面积,全市理论果树种植潜力为10万~10.67万hm2。2017年全市果树种植面积4.08万hm2,水果产业土地资源开发力度仅为39%左右,其中,浈江流域(南雄、仁化、始兴、浈江4县区)理论果树种植潜力为3.63万hm2,水果产业土地资源开发力度为42.89%。因此,全市适宜发展的果树面积仍存在6万hm2多的空间,潜力极为巨大,这为韶关水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后盾和有力保障。

2 韶关市水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水果综合品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韶关市常绿果树品种主要是柑、橘、柚,目前种植面积近1.33 万hm2。由于黄龙病的爆发,韶关柑橘产业遭遇严峻挑战;韶关市落叶果树主要是桃、李等,由于上市期过于集中,销售压力大;梨、核桃、猕猴桃、蓝莓等均为零散种植水果,缺乏系统规范种植管理;桃、李等品种因苗木繁育主要通过嫁接、压条等无性繁殖方式,造成病毒、细菌等病害常年积累,品种退化,而不同品种间(如‘贡柑’与‘沙田柚’)搭配种植,也易造成溃疡病等病害加重。导致水果品质无法保证。

2.2 加工型品种少,水果采后商品化程度低

全市水果约90%以鲜食为主,如梨种植品种有‘黄沙梨’、‘水晶梨’、‘脆冠梨’及‘早脆梨’,仅有水晶梨适于冷藏;‘奈李’品种冷藏时间仅为1~2 个月;‘三华李’‘南华李’‘桃’等品种,加工产品主要为凉果、果脯等;新引进的‘脆红李’,虽丰产性好,适合加工,但种植面积小。部分鲜食型品种转为加工型品种易导致加工性能差,加工产品品质下降,主要为‘翁源三华李’‘本地三华李’‘早熟李’代替青梅加工梅干,‘东魁杨梅’代替加工型杨梅加工梅子汁、杨梅干,砂糖橘青果代替茶枝柑加工柑茶等。由于产量低、加工能力弱,导致韶关市还没有规模化的果品加工企业,使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落后,机械化程度低,综合利用率差,加工工艺单一,极大制约了部分果品的市场链延伸。

2.3 果园管理粗放,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每年3月,桃花、李花盛开季节,乐昌九峰、翁源龙仙等镇会吸引大批游客,由于交通不畅,果园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影响游客体验感,导致大量游客“望花兴叹”。目前,90%以上的青年人群都进城打工、创业,果树从业人员大多为20 世纪60年代出生的高龄果农,果园经营管理方式过于粗放,果农科学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加上农户承包的土地较分散,导致果园单位面积产量和优果率难以提升。此外,果农不合理施用化肥造成土壤质量下降,使得产品安全存在较大隐患,严重阻碍了水果产业可持续发展。

3 韶关市水果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3.1 夯实果园基础设施,打造高效生态果园

按照标准化果园建设规范,科学、合理设计果园,做好果园环境的评估。遵循科学选园标准,选择优良果树品种和砧木;做好栽培、土肥水、树形和花果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收等工作;加大水果种植区水源工程建设,配套好果园水肥一体化等节水灌溉设施;完善果园机耕路、电力通讯等配套设施;优先补贴果园机械购置,推广适用果园生产的先进机械,提高农机农艺融合;创建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园区,研究制定水果机械化农艺管理标准和标准化栽培技术,提高水果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水平;配套好果园防雹、防冻、防雨、防虫、防鸟等设施,建设覆盖全市果业气象灾害、病虫害监测预警及人工防雹、增雨体系,提高果业应急指挥和预警能力。

3.2 加快果业加工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条

扶持、引入果品加工龙头企业(如广东嘉宾葡萄酒业有限公司),实行特色水果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整体推进特色水果初加工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田头冷库建设,升级改造贮藏、包装、冷库保鲜、冷柜运销等设施装备[3];加强特色水果产后商品化处理,鼓励龙头企业与上下游中小微型企业建立产业联盟,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创建一批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和示范单位;鼓励以水果为主导产业的县(区)政府积极申报,创建国家级或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研发-种植-加工-销售-旅游”一体化发展的产业现代化新格局。

3.3 发展水果休闲观光,促进果业三产融合

利用“十三五”期间韶关市推进休闲观光农业工程和建设南岭特色水果产业带的机遇,结合扶贫开发和美丽乡村建设,依托、整合全域文化旅游资源(包括始兴、曲江的“九龄故里·百里画廊”,仁化、浈江的环丹霞山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等),积极开发与韶关水果产业相关的创意产品,发展观光果园;加快果树特色园区建设,打造集果品采摘、生态旅游、休闲体验等于一体的旅游观光示范园;积极创建以优势特色水果为特色的国家级、省级田园综合体、现代农业产业园或农业公园,打造果业旅游景区和水果特色小镇;发展乡村生态游,延伸韶关水果产业链,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3.4 净化果业发展环境,强化质量安全监管

建立健全韶关果业发展机制,对黄龙病、枯萎病、根结线虫等病虫害进行严格的防控,制订促进果业健康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大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农资投入品和果树种苗检查力度,加强种苗基地和水果质量安全监管,着力构建从果园到市场全程监控的水果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督促水果企业、合作社建立完善水果质量安全生产档案,如实记录水果生产过程病虫害发生、投入品使用、收获、检验检测等情况,加大对生产档案的监督检查力度,督促检查工作常态化、制度化,提高农产品生产人员质量安全自律意识和能力,落实经营主体责任;探索建立覆盖全市各层级,贯通水果产业各环节的水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将信息体系建设与管理制度建设相结合,强化生产过程控制,提高水果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和能力。

猜你喜欢
韶关市果园水果
天、空、地一体化“未来果园”看一下
秋天的果园
呼噜猪的大果园
韶关市举行首届新诗教育经验交流会
果园
韶关市楹联与诗词学会作品小辑
四月里该吃什么水果
广东省首个“关心下一代教育示范基地”落户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
水果篇之Cherry
水果畅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