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汇率风险管理的跨境电商第三方支付2.0模式研究

2019-05-31 08:34马述忠张秀豪郭继文
关键词:汇率跨境交易

马述忠 程 泉 张秀豪 郭继文

(浙江大学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27)

近10年来,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迅猛,交易额不断攀升。2018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高达9.1万亿元,预计2019年将超过10万亿元,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20%以上[注]艾媒咨询:《2018—2019中国跨境电商市场研究报告》,2019-03-22,http://www.iimedia.cn/63893.html。。在消费者的旺盛需求下,跨境电商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新方向,民众将通过互联网开启网购新时代。与此同时,跨境电商第三方支付也应势而生。目前支付宝、银联支付、汇付天下和财付通等20余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已获得跨境支付牌照。在国家各项政策的支持下,跨境第三方支付迎来发展良机,其便捷高效的支付效率将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红利。

一、问题的提出

自2013年起,跨境电商进入企业视野,其爆发式的发展促使学界展开广泛的研究和探讨。任志新等(2014)认为,跨境电商可作为我国外贸转型升级的新方向[注]任志新、李婉香:《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助推外贸转型升级的策略探析》,《对外经贸实务》2014年第4期,第25-28页。。不少学者对跨境电商发展持积极态度的同时,也从多角度研究跨境电商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问题。孟祥铭等(2014)认为,跨境电商贸易存在通关效率低、退税慢、物流与跨境电子支付风险大等问题[注]孟祥铭、汤倩慧:《中国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7期,第120-125页。。张建芹等(2014)认为,跨境电商问题除了主要集中在通关、物流和支付等环节,国别之间的文化、语言和法律差异也会带来政策风险等[注]张建芹、蒋凤娟:《跨境电子商务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商业经济》2014年第17期,第55-58页。。谌远知(2016)论述了跨境电商存在的知识产权风险,剖析了立法空缺、法制空白和标准不统一等法律问题谌远知:《跨境电商中的知识产权风险与应对——以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为背景》,《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6年第1期,第91-96页。。高翔等(2016)提出,跨境电商供应链中可能存在风险因素,并收集企业数据资料,建立结构方程,发现网络营销风险和跨境电商物流风险是供应链的关键风险[注]高翔、贾亮亭:《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企业跨境电子商务供应链风险研究——以上海、广州、青岛等地167家跨境电商企业为例》,《上海经济研究》2016年第5期,第76-83页。。张友棠等(2016)认为,跨境电商的关键风险因素包括以通关风险为核心的“物流”风险、以信用风险为核心的“商流”风险和以支付风险为核心的“资金流”风险[注]张友棠、彭颖:《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经营风险预警定位研究》,《财会月刊》2016年第24期,第72-75页。。综上可见,我国目前对于跨境电商面临风险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电子支付、跨境物流等关键环节上。

第三方支付业务最早在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兴起,中国起步相对较晚,但由于市场规模巨大,第三方支付业务扩张十分迅速。Noteberg等(1999)提出,第三方支付的产生,会对消费者的线上消费意愿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注]Nöteberg A, Christiaanse E, Wallage P, Consumer Trust in Electronic Channels: The Impact of Electronic Commerce Assurance on Consumers’ Purchasing Likelihood and Risk Perceptions, E-Service Journal, 2003, No.2, pp.46-67.。Dan(2005)通过对eBay公司的业务处理模式和流程的说明,指出第三方平台的本质是为交易的双方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交易环境以保证资金的安全和交易双方的权益[注]Dan J K, A Multidimensional Trust Formation Model in B-to-C E-commerce: A 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Content Analyses of Academia Perspectives,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2005, No.40, pp. 143-165.。第三方支付跨境后面临的最主要风险是外汇风险,即由于汇率的波动导致的汇兑损失。1960—1970年,全球爆发了三次美元危机,布雷顿双挂钩体系崩溃,全球各国汇率大幅波动,严重影响了跨国贸易的稳定性。此后,外汇风控便作为理论体系逐渐被应用到企业管理中。Smith等(1989)提出,由于规模经济和市场价格信号不够完善,套期保值可以帮助企业增加自身价值[注]Smith W, Smithson G,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Financial Engineering,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9, No.20, pp.145-151.。Eun等(1994)通过研究进行套期保值的跨国企业,提出套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国际交易风险下降[注]Eun J, Resnick G, A Simple Model of Monetary Policy and Currency Crises, European Economics Review, 1994, No.4, pp. 728-738.。Carter等(2003)从实证角度对美国大型公司运用套期保值方法防范汇率风险的效果进行检验,发现金融手段和经营性手段均有利于降低汇率风险[注]Carter R,David F, Pantzalis S, Capital Investment and Financial Precessions 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 UK LTD, 2003, pp. 430-438.。

在2015年“8·11”汇改之前,人民币长期性单边升值、波动率低,进行对外贸易的中国企业对冲外汇风险、套期保值的模式较为单一。在外贸过程中,出口企业利用远期等对冲美元贬值预期,锁定收汇损失,进口企业主要依赖即期市场,美元贬值预期与汇率波动可能出现不一致,从而导致购汇损失[注]胡潇予:《外贸企业如何运用外汇衍生品应对汇率市场风险》,《金融理论与实践》2018年第2期,第103-109页。。但自“8·11”汇改后,人民币结束了稳定升值的局面,并且人民币汇率在一次巨幅贬值后双向波动弹性更加明显,致使企业难以预测人民币汇率的走向和未来基本面的变化。因此,中国的外贸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意愿和套期保值的需求不断上升。

电商一旦“跨境”,将不可避免地面临汇率风险。据调查,仅不到两成的跨境电商企业意识到汇率管理系统的重要性并进行系统的建立[注]董向温、朱振荣:《跨境电商的汇率风险与防范》,《现代商贸工业》2017年第27期,第48-49页。。我国跨境电商出口以日用品等低附加值产品居多,在国际市场上议价权较弱、利润微薄,所以对各个环节成本的把控十分重要。跨境电商的当务之急就是尽可能地对冲汇率风险,降低收付款过程中的汇兑损失。如果跨境电商不进行汇率风险规避,未来将面临价格竞争和汇率风险的双重压力。本文以此为出发点,着重探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将汇率风险管理纳入跨境电商第三方支付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二是跨境电商第三方支付2.0模式及其制约因素。

二、跨境电商第三方支付1.0模式的内涵及优缺点

(一)内涵

跨境电商第三方支付1.0模式,即当前被广泛应用的传统跨境电商第三方支付模式,指为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交易者提供交易资金清算的平台化服务。跨境支付是跨境电商交易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按经营方式的特点可分为两类:一类主营线上,即第三方支付平台,如海淘、传统外贸B2B等;另一类主营线下,包含一般海外业务,如信用卡线下消费、境外自动提款机取现等。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第三方支付兴起的直接原因,跨境电商第三方支付平台通过为买卖双方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中介机构或平台来降低诚信风险。该平台既可帮助用户以低换汇费用和冲击成本进行换汇,又大大提高了安全性和效率,显著改善了用户购物体验,因此近年来取得了较大发展(见表1)。

表1 第三方支付平台购付汇方式[注]邢越、朱本桂:《第三方支付跨境业务外汇监管探析》,《海南金融》2013年第2期,第64-67页。

2013年,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支付宝、财付通、银联电子支付和快钱等8家机构获得跨境电商第三方支付服务资格。第三方跨境支付平台依托互联网正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支付相关服务,其交易额规模呈爆发式增长。中国支付清算协会2017年的数据显示,我国第三方支付机构跨境交易额约为3 200亿元,次数达到12.56亿笔[注]中国支付清算协会:《2017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2018-03-06,http://www.pcac.org.cn/Upload/image/20180306/20180306144824_91997.pdf。。第三方跨境支付机构支付业务涵盖领域十分广泛,涉及住宿、航空、教育和货物贸易等领域,已经完全可以满足一般消费者的需求。当然,跨境支付还在进一步完善,探索新的市场,以更全面地满足消费者的进一步需求。

(二)优点

1.支付结算效率高。在传统跨境交易中,都是先有货币兑换,再进行支付环节。申请换汇的传统流程十分烦琐,而第三方跨境支付平台大大简化了中间各个环节。卖家可方便、直接地收到对应币种货款,消费者支付本国货币,并当即获取实时汇率,加快了交易进程,极大提高了支付结算效率。

2.安全保障作用强。第三方跨境支付机构通过各种合法手段来降低交易双方由于信息不对称引发的安全风险,比如交易之前必须对交易双方进行实名验证,确认身份的真实性。作为中间平台,第三方跨境支付机构只有在确认买家收到货物真实无误后,才将货款支付给卖家,以确保交易的可靠性。另外,第三方支付模式中商家无法看到客户的隐私信息,避免了客户信息的泄露与传播。

3.反促跨境电商企业发展。支付机构后台积累了海量、全面和多维度的交易数据,有利于技术人员对大数据进行深度学习、科学判别,发掘消费者更深层次的需求,并派生出多种业务模式,以便电商为客户定制特殊化的专业服务,市场潜力极大。同时,支付机构的跨境支付业务能进一步简化跨境电商交易的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推动企业发展。

(三)缺点

第三方跨境支付机构以互联网为媒介,为跨国交易提供收付款业务,网上交易双方互不相识,彼此信用仍需进一步保障。损失如果发生,利益受损的一方较难跨境来寻求法律保护和赔偿。第三方平台更加倾向于保护资金流出方的利益而忽略资金流入方,这会加大卖家面临的风险。

除跨境交易风险较大外,跨境电商第三方支付1.0模式面临更严峻的汇率风险,汇率的意外波动会给卖家的经营利润带来冲击。由于国际物流派送时间较长,长时间的沉淀资金会因汇率波动导致卖家蒙受汇兑损失。例如,亚马逊平台跨境电商收款方式包括Payoneer、美国银行卡、Worldfirst、Currencie Direct和香港账户转账结汇,除了前两者几乎没有汇损,Worldfirst和Currencie Direct均有不同程度的汇损,而香港账户转账结汇由于需要先换成港币再换成人民币,更是相当于要承担两次汇率损失风险。传统跨境电商第三方支付模式存在的缺点,促使人们开始关注将汇率风险管理纳入支付框架内的必要性。

三、将汇率风险管理纳入跨境电商第三方支付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必要性

1.支付和物流环节长导致汇率风险。第三方支付能实现资金的高效转移,但在转移过程中,存在汇率损失风险。只有买家签收确认后,平台才将资金划给电商,物流和支付的中间环节较长,物流迟滞、海关安检、配送、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体系等环节,都会影响到货时间和付款时间。由于买方支付资金到卖方收到资金之间存在时间差,资金存放于第三方机构的银行专门账户中成为沉淀资金,停留大概2—3周甚至更久。当经济环境不稳定、汇率波动较大时,这段时间差可能给跨境电商收益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

2.人民币汇率不确定性持续上升。近年来,人民币兑主要货币汇率的走势从单边升值逐步转为双向波动弹性增强,这主要是因为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开始复苏,逐渐开启了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美联储从2016年开始进入加息通道,标志着美元全球放水时代的结束。2017年美联储开始缩表,体现了国内经济的强劲走势和信心,而美国政府内部经济政策分歧也逐渐白热化,对市场的影响难以预测。同时,欧元区经济开始回暖,货币政策正常化对欧元走势形成支撑,但政治风险仍然存在。日本经济在“安倍经济学”的刺激下,基本面逐步走好,但货币政策进展较慢,这说明基本面的边际改善还不足以支撑日元的持续升值。各国货币在经济数据和货币政策的影响下走势各异,导致全球汇率难以预测。去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在一些国家大行其道,贸易摩擦时有发生[注]中国人民银行:《2017—2018年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19-02-21,http://www.pbc.gov.cn/zhengcehuobisi/125207/125227/125957/index.html。。

2017年第二季度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开始走强,汇率升值6%。2018年1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进一步走高约3%,在岸人民币即期走高约3.3%。2月中下旬开始,人民币汇率突然跳水,连续8个交易日下跌约2 000个基点,直到跌破6.6的心理位[注]国家外汇管理局:《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统计信息》,2018-12-10,http://www.safe.gov.cn/safe/rmbhlzjj/index.html。。自此,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跳崖”已抹去2017年初以来的全部涨幅,较年初贬值约16%,作为灰犀牛之一的人民币汇率风险不断上升。

3.汇率风险对企业造成的损失不容忽视。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幅度越来越大,打破了兑美元单边升值的市场预期。相应地,企业需防范迅速上升的汇率风险。2015—2016年,人民币兑美元持续贬值,造成几家大型航空公司连续两年亏损,金额达上百亿元。而近期人民币兑美元迅速升值,又给一些涉外出口公司带来不小损失,汇率波动带来的潜在风险不可忽视。

(二)可行性

1.借鉴较丰富的国际经验。许多国家涉外企业在10多年前就开始建立汇率风控体系。根据国际清算银行报告,到2018年底,国际OTC(场外)外汇衍生品合约总额为95.8万亿美元,其中主要以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等计价的利率和外汇衍生品。

从2007开始的10年里,澳洲衍生品对跨境交易的保护率为30.1%,美国为澳洲的一半,约为14.5%。而中国还不及美国的一半,只有6.39%[注]国际清算银行:《场外市场外汇衍生品统计报告》,2018-12-16,https://www.bis.org/statistics/derstats.htm?m=6%7C32%7C71。。2018年,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依然处在全球衍生品交易所成交量排名的前两位,成交量分别为48.4亿手和37.9亿手,同比分别增长18.5%和53.7%。巴西交易所成交量大增42.3%,达25.7亿手,超越洲际交易所排在第3位。我国内地3家商品期货交易所和香港交易所的成交量排在第10-15位之间,这与我国经济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注]搜狐财经:《去年全球衍生品市场成交量创历史新高,首次突破300亿手》,2019-02-13,http://www.sohu.com/a/294533142_99911653。。因此,借鉴国际相关经验,探寻以汇率风控体系为基础的跨境支付框架是当务之急。

2.汇率风险管理工具多样。国内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不断完善,使得使用衍生品合约降低汇率风险成为可能。运用衍生金融产品规避汇率风险时,应提前确定成本和收入以获取利润。目前常见的外汇衍生品包括以下三类。

(1)远期外汇交易。远期外汇交易是指市场上双方为了规避价格变动风险而签订的金融合约,指定未来特定时间以固定价格交易特定商品。外汇的远期合约可以提前约定未来的结购汇价格,锁定汇率风险。第三方跨境支付企业可以通过签订一系列期限的远期外汇合约,锁定未来一段时间的汇率风险。如利用人民币远期,交易双方约定以特定汇率结算人民币,具有灵活性高、双方可协定合约条款、无初始交易费用等优点,但是具有场外交易买卖双方较难匹配且较大的违约风险。

(2)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外贸公司出于业务需要,需要在外币账户中储存较多外币,以保持充裕的流动性。在使用存款为涉外业务付汇的情况下,根据外币兑人民币汇率的强弱,与交易对手签订对应的外汇互换合约,保证外汇风险敞口的最小化,能有效地降低汇率损失,实现货币的保值。

(3)离岸人民币期货合约。离岸人民币期货合约根据银行同业条款(欧式)以实物交割和报价,为外汇交易者提供灵活而安全的工具,有助于更好地对冲人民币风险敞口,降低融资成本。其与远期较为类似,由于场内交易和每日结算,极大降低违约风险,但可能导致盈亏期限错配。离岸人民币期货合约仅在香港交易,大陆尚未推出。

四、跨境电商第三方支付2.0模式的内涵、典型案例及制约因素

(一)内涵

传统跨境电商第三方支付模式,在支付费率、结算效率及安全保障等方面为跨境电商带来切实的好处,却忽略了涉外交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汇兑风险。跨境电商第三方支付2.0模式的出现,就是要将汇率风险管理纳入支付框架。第三方支付平台可帮助跨境电商进行汇率管理,运用自身优势发挥规模效应,尽可能降低跨境电商面临的汇率损失。

2.0模式借鉴国际投行通用的风险管理模式,通过建立完备的客户汇率风险管理和自有资金汇率风险管理机制以规避汇兑风险,具体包括以下四个环节(见图1)。

图1 跨境电商第三方支付2.0模式风险管理机制

1.识别风险敞口。在金融领域中,风险敞口指未加保护的风险。跨境电商卖家所面临的关键风险敞口之一是物流、支付环节中产生的资金沉淀由于汇率波动而导致的汇兑损失。这就要求跨境第三方支付机构增强识别风险敞口的能力,对风险进行分析、分类和评级等,成立专门负责风险敞口识别和分析的业务部门。

2.进行风险敞口量化评估并寻找合适的转移风险的工具。风险敞口的度量可以使用回归分析法、模拟法和在险价值指标等,跨境第三方支付机构应评估相应风险后选择适当的度量手段,利用合适的外汇衍生品工具,防范风险,锁定收益。

3.评估使用对冲工具的收益以构建风险管理策略。跨境第三方支付机构通过对外汇衍生品工具所带来的收益或降低的风险进行测评,从而构建以汇率风险为基础,能防范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和运营风险等风险的管理体系,并保障执行体系的有效性,不断进行监督、评测和优化。

4.反馈评估业绩,调整风险管理策略。跨境第三方支付机构对以上环节建立相应的反馈机制,不断促使风险管理策略的优化和支付框架的良性运作。

(二)典型案例

上海寻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寻汇”)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为企业提供全球支付和汇率管理解决方案的金融科技公司,为客户提供两个方面的服务:一是跨境收付款;二是对外汇市场的剖析、汇兑风险管控和结售汇交易。公司通过建立智能化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见图2),帮助跨境电商企业减小汇兑损失,提高国际贸易竞争力。寻汇的跨境电商第三方支付模式基于其金融科技实力,尤其是在构建了以外汇风控系统为核心的信息化电子系统后,涵盖自动化最优报价的汇率管理及交易模块、便捷安全的全球支付模块和完善的汇率风险对冲及管理模块。

图2 寻汇智能化全球交易引擎(来源于寻汇官网)

寻汇的汇率管理及交易模块通过获取市场具有竞争力的汇率价格,为客户提供最优的汇率报价,其中,自动套期保值的头寸管理工具是关键一环。全球支付模块通过银企底层直连,极大地提升了处理能力和清算效率,加之配合目标当地分销网络的双重支付网络覆盖全世界贸易国家,采用智能定价分析不同类型客户的付款频次和目的地,进而降低国际支付成本。汇率风险对冲及管理模块通过对不同币种的现金流进行模型分析,并结合国际投行通用的指标在险价值模型,对企业的汇率风险敞口进行量化研判。

寻汇的关键技术是外汇风控系统(见图3)。具体而言,寻汇利用包括外汇衍生品在内的一系列工具,构建外汇套期保值模型;基于专业团队的研究,提前防范未来汇率的可能波动导致的风险。同时,寻汇还对市场报价进行量化分析,准确把控市场交易情绪,研判未来趋势。因此,寻汇公司的跨境支付业务模式,非常契合将外汇风险管理纳入支付框架中的跨境电商第三方支付2.0模式。

图3 寻汇公司外汇风控系统 (来源于寻汇官网)

(三)制约因素

1.金融衍生品市场尚不成熟。当前,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法律还很不健全。21世纪初,我国颁布了《金融机构衍生品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并在金融市场的应用中不断加以修订和完善,但该法还有很多不适用于我国金融市场实际情况的内容,不利于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由于制度不健全,我国金融衍生品数量少、交易不活跃,较难发挥其正常的价格发现与套期保值功能。

2.法律监管制度尚不完善。第三方支付机构虽然名义上不是金融机构,但在资金划拨与资金清算方面和金融机构发挥着相似的作用。中国人民银行依法监管其电子支付服务,而涉及跨境支付问题时,其法定监管者就变成了外汇管理局。同时,由于其服务属于非金融机构支付范畴,因此还受到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的双重监管。法律法规的落后和管理范围的重合,使管控可能出现混乱和低效[注]杨松、郭金良:《第三方支付机构跨境电子支付服务监管的法律问题》,《法学》2015年第3期,第95-105页。。跨境支付监管的低效率和不协调,根本原因在于监管体制的固有缺陷。目前,跨境电子支付由中国人民银行进行核心监管,同时由国家外汇管理局核心监管,但机构型监管目标会导致管控重叠、权责不一。

3.交易资金跨境流动面临风险。跨境交易有买方、卖方、第三方支付跨境支付平台和银行四个主体参与。从第三方跨境支付业务角度来说,运营模式中的难点主要隐藏在跨境交易中。跨境第三方支付平台职能是资金流转中介,仅对交易过程中的资金流转起担保托管作用,通过向银行和交易方反馈交易信息来收取手续费,这种业务模式可能为洗钱提供空间。境外卖家遵守所在国相关法律,不具有正常的途径来验证用户信息,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可能隐埋了客户的犯罪动机。在整个交易环节,平台将交易链条割裂成两个单独的子交易。交易信息不流畅,既阻挠了金融机构对整个货款链的把控,又降低了银行的溯源能力,给资金的非法出境提供了可乘之机。

五、推动跨境电商第三方支付2.0模式良性发展的建议

(一)推动金融市场发展,鼓励金融产品创新

为了推动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我国立法机构必须快速建立起合理、规范的法律体系,完善已有制度,让行业监管有法可依,引导市场正常发展。同时,规范化、合理化的法律框架,可以对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保证市场有序的发展。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缺乏创新,积极的创新可以令市场出现更多活力,带来更多发展的机遇,提升我国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量和活跃度。政府应梳理和学习发达经济体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经验,再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结合我国国情和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程度,推出合适的金融衍生品,促进金融交易市场的形成与完善。

(二)完善监督管理制度,合理配置监管权责

发挥监管有效性的必要前提是机构明确、权责统一。对跨境支付业务的监管,归属于电子支付服务监管范畴,而要实现对跨境支付的有效管控,就要合理构思、建设电子支付服务的管理模式。因此,推行基于宏观审慎框架下的目标型监管模式是可行之道。最高层级:由中央银行把防范系统性风险、维护跨境支付体系的安全与稳定为目标,银保监会和证监会强力开展非金融支付机构的行为监管。中间层级:明确外汇管理局的监管职责,针对跨境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监管,明确相关管理条例的规定,避免重复监管。最低层级:跨境支付行业及相关协会的监督,引导跨境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行业自律,鼓励相关行业组织监督和协调各支付机构。

(三)确认客户身份信息,加强交易过程监管

首先,要有效预防跨境第三方支付进行洗钱,最根本的方法是从客户信息的真实性、客户风险的可管控性出发制定措施。了解客户不只是一句标语,而是金融机构的当务之急和长远之计。了解客户务必核查客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应对客户的虚拟账户进行实名登记,依托公安部比对身份数据库信息,完成实名认证。其次,第三方交易平台应确保交易的真实性,保证每一笔交易都有商品服务的交换,严防虚假交易的出现。为此,平台要建立货物溯源系统,以确定物品的真实交易。对于网络上交易的非实际物品,要求交易方保留当时的交易完整记录,通过技术识别或人工识别来确保交易的真实存在。最后,必须妥善保存交易信息记录,确保交易数据真实、准确、不被篡改,以便相关部门核查,严厉打击外汇违法的资金流出与注入,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减小对跨境第三方支付发展产生的不良影响。

致谢:本文在撰写过程中得到上海寻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特此感谢。

猜你喜欢
汇率跨境交易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人民币汇率:破7之后,何去何从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人民币汇率向何处去
越南的汇率制度及其汇率走势
前三季度汇市述评:汇率“破7”、市场闯关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大宗交易榜中榜
大宗交易榜中榜
大宗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