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柏属6种植物枝叶和果实中挥发性成分分析

2019-06-03 08:05姣德吉朱孟夏卢付爱玲陈道峰
中成药 2019年5期
关键词:倍半萜挥发油枝叶

张 姣德 吉朱孟夏卢 燕∗付爱玲∗陈道峰

(1.西南大学药学院,重庆 400715;2.复旦大学药学院,上海 201203;3.西藏大学理学院,西藏 拉萨 850000)

柏科刺柏属多种植物的枝叶和果实具有清热、祛风除湿等功效[1-3],在藏药中又称徐巴,收载于 《晶珠本草》,其香味独特,在藏族人民生活中还被视为重要的熏香植物,用作焚香、驱虫[4]。徐巴为著名藏药浴五味甘露汤的组成成分之一,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慢性腰腿疼等疾病[5],也在其他藏药方剂中使用,如十味诃子丸、十四味羚牛角丸、二十味槟榔丸等,其基源复杂,常见的有香柏、大果圆柏、密枝圆柏、滇藏方柏枝、高山柏、垂枝香柏等10 多种。刺柏属植物枝叶中富含挥发油(0.28~1.5%)[6-10],主要为单萜烯、含氧倍半萜等类成分,并显示出丰富的生物活性,如高山柏、方枝柏、滇藏方枝柏、大果圆柏挥发油具有抗菌活性[10],方枝柏、高山柏挥发油同时具有较强的杀虫活性[11]。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香柏干燥枝叶中挥发油含有量高达3.50%,并具有抗炎活性[12],因此刺柏属植物的挥发性成分值得进一步研究与开发。

迄今为止,HS-GC-MS 法已广泛应用于中草药挥发性成分的研究[13],与传统的水蒸气蒸馏法比较,该方法样品需要量小,前处理简单,操作完全自动化[14]。刺柏属植物采样困难,采样量少,并且在传统应用中将其枝叶干燥后点燃作为熏香使用,顶空进样方式更贴近于实际应用,故本实验采用HS-GC-MS 法对刺柏属6种植物枝叶和果实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为刺柏属植物的进一步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

Shimadzu AOC-5000 Plus 自动顶空进样器、Shimadzu GCMS-QP2010 Ultra 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日本岛津公司);TG-5MS 毛细管柱(320 μm × 30 m,1 μm)(美国Thermo 公司);AL204 电子天平(万分之一,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C7~C40正构烷烃混标标准品(安谱实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种刺柏属植物的枝叶和果实在西藏采集,经西藏大学德吉博士鉴定为正品,标本存放于复旦大学药学院生药学教研室,信息见表1。

2 方法与结果

2.1 分析条件

2.1.1 顶空进样 分别精密称取干燥的6种刺柏属植物枝叶和大果圆柏及滇藏方枝柏果实粉末0.002 g,放入20 mL顶空瓶中,密封后置于样品盘内,进样体积2 mL;体积流量 1.0 mL/min;不分流模式;加热温度 120 ℃;加热时间20 min;振动速度 400 r/min;加热程序加热 10 s,静止10 s。

表1 样品信息

2.1.2 气相色谱 TG-5MS 石英毛细管非极性柱(30 m×0.32 mm,1.00 μm);载气 He;柱体积流量 1.0 mL/min;进样口温度 250 ℃;柱温程序起始柱温 40 ℃(保持8 min),以 1 ℃ /min 升至 250 ℃(保持 30 min);进样量1 μL;不分流。

2.1.3 质谱 电子轰击(EI)离子源;能量70 eV;离子源温度250 ℃;接口温度 280 ℃;质量扫描范围m/z50~1 000;质谱标准检索库 NIST14。

2.2 GC-MS

2.2.1 挥发性成分总离子流图 在 “2.1”项条件下对正构烷烃标准品,刺柏属植物密枝圆柏、高山柏、垂枝香柏和香柏的枝叶,以及大果圆柏和滇藏方枝柏枝叶和果实中挥发性成分进行HS-GC-MS 分析,得到总离子流图,见图1,样品及主峰编号见表2。

2.2.2 挥发性成分组分分析 所得GC-MS 谱图数据经NIST14 谱图库检索解析,结合相对保留指数查对文献,确认各化合物[15-18],共鉴定出62种挥发性成分,并采用面积归一法确定其相对含有量,见表2。

密枝圆柏枝叶中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42种,占全部挥发性成分相对含有量的98.82%,共6 类组分,其中单萜烯类 13种,占 74.13% ;含氧倍半萜类 7种,占 15.15% ;倍半萜烯类14种,占 6.67%;含氧二萜类 1种,占 1.81%;含氧单萜类 5种,占 1% ;异戊酸酯类 1种,占 0.06% ,主要成分为 α-蒎烯(44.51% )、β-蒎烯(12.36% )、D-柠檬烯(9.54%)和榄香醇(9.32%)。

高山柏枝叶中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43种,占全部挥发性成分相对含有量的97.65%,成分类别与密枝圆柏相同,但13种倍半萜烯类的含有量占14.14%,是密枝圆柏的2倍以上,主 要成分 为 β-蒎烯(28.23%)、伪 柠 檬 烯(17.3%)、α-蒎烯(13.42%)、茅苍术醇(6.79%)和榄香醇(6.38%)。

垂枝香柏枝叶中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35种,相对含有量占总成分的90.08%,只鉴定出5 类组分,不含异戊酸酯类,主要成分为α-松油烯(33.7% )、α-蒎烯(13.7% )和β-蒎烯(10.93%)。

图1 枝叶和果实中挥发性成分总离子流图

香柏枝叶中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39种,相对含有量占总成分的97.66%,同样为6 类组分,但其中单萜烯类含有量明显较其他5种刺柏属植物高,占84.17%,主要成分为β-蒎 烯(38.13%)、β-月桂烯(21.19%)和α-蒎烯(20.5% )。

大果圆柏枝叶中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44种,相对含有量占总成分的98.25%,也包括6 类组分,其中含氧倍半萜类含有量在6种刺柏属植物中最高,占21.64%,主要成分为 β-蒎 烯(37.34%)、α-蒎烯(18.84%)和榄香醇(16.59% )。

滇藏方枝柏枝叶中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41种,相对含有量占总成分的91.74%,鉴定出5 类组分,不含异戊酸酯类,而且其中倍半萜烯类含有量较其他5种刺柏属植物高,占25.76% 。主要为 β-蒎烯(29.86%)、α-蒎烯(11.8%)、大根香叶烯D-4-ol(8.25%)、榄香醇(7.57%)和 γ-荜澄茄烯(6.68%)。

表2 枝叶和果实中挥发性成分

续表2

2种果实成分与各自的枝叶相比有所减少,成分类别与枝叶相同,但单萜烯含有量明显提高,高达80% 以上,而含氧倍半萜、倍半萜类明显减少。其中从大果圆柏果实中共鉴定出38种成分,相对含有量占总成分的99.52%,主要为 β-蒎烯(45.41%)、α-蒎烯(24.35%)和榄香醇(8.66%);滇藏方枝柏果实中鉴定出的35种成分占总含有量的 96.37%,主 要 为 β-蒎 烯(56.59%)和 α-蒎 烯(13.58% )。

2.2.3 挥发性成分聚类分析 比较刺柏属植物枝叶和果实的挥发性成分可知,其组成成分类别相似,但果实部位单萜烯类相对含有量达到80%以上,最主要的成分β-蒎烯含有量超过45%,与枝叶差异显著。为了进一步区分不同种刺柏属植物枝叶之间的差别,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聚类分析。

本实验应用SPSS 20.0 软件,采用系统聚类方法,以Ward’s 聚类法的 Educlidean 距离为测度,62种挥发性成分的相对含有量为变量,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见图2。在距离为25 时将6种刺柏属植物聚为2 类,其中密枝圆柏和垂枝香柏分为一类,其余4种分为第二类;大果圆柏和滇藏方枝柏在距离为1 时聚在一起,距离系数最小,共有成分有30种,共有成分含有量达到70%以上,两者在挥发性成分类别和相对含有量上都比较相似,且都以β-蒎烯与α-蒎烯为最主要的2种成分;大果圆柏、滇藏方枝柏、高山柏和香柏在距离为7 时聚为一大类,24种共有成分含有量也达到70%以上,其中最高的成分均为β-蒎烯,香柏因其βmyrcene 含有量与其他3种刺柏属植物差异较大而距离更远;密枝圆柏和垂枝香柏在距离为20 时聚为一类,距离系数大,虽然25种共有成分相对含有量高达80%以上,但其主要成分不同,分别为α-蒎烯和α-松油烯,对聚类结果影响较大。

图2 枝叶挥发性成分聚类树状图

3 讨论

本实验分别称取 20、10、5、2 mg 刺柏属植物枝叶和果实粉末,对样品质量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当样品量为5、2 mg 时,分离色谱峰效果较好,因此确定样品用量为2 mg。与已报道的传统水蒸气法对比,涂永勤等[16]从100 g 香柏中提取挥发油鉴别其挥发性成分,董艳芳等[17]称取200 g 垂枝香柏提取其挥发油,可见顶空进样法用样量极少,不需提取,操作简便快捷。

通过HS-GC-MS 法基本可以将刺柏属植物果实和枝叶部分从挥发性成分上加以区分,尤其各主成分含有量占比较高,对区分不同部位及不同品种样品的贡献较大。针对香柏这一种植物,可对其果实进行进一步研究,进而探讨其特殊性。同时,不同种刺柏属植物挥发性成分之间的差异与其DNA 分子鉴定和药效作用的相关性也值得进一步探究。

α-蒎烯和β-蒎烯是6种刺柏属植物枝叶和果实中挥发性成分所共有的,且相对含有量高居前三位。研究表明,α-蒎烯能通过抑制真菌的DNA、RNA,多糖以及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而达到抗真菌的作用[19],对植物害虫如食菌小蠹、松小蠹、红脂大小蠹等具有引诱能力[20-22];β-蒎烯具有抗菌、抗病毒及抗肿瘤作用[23-24]。由此可见,这 2种化合物对刺柏属植物的生物活性有重要影响意义。

涂永勤等[16]从香柏挥发油中分析鉴定出α-杜松醇、α-小茴香烯和 3,-7,-11-甲基-2,-6,-10-十二碳三烯-1-醇,董艳芳等[17]在垂枝香柏挥发油中鉴定出桧烯、α-可巴烯-11-醇、烃类含氧衍生物、4-萜品醇,Wedge 等[11]提取的高山柏挥发油中含有量较高者为桧烯、α-蒎烯、榄香醇和松油烯-4-醇,Staub 等[25]采用顶空-气质法分析出高山柏香烟中α-杜松烯含有量最高。与本实验所报道的刺柏属植物挥发性成分存在显著差异,分析原因除了挥发油提取与顶空采集方式的区别外,很可能与样品的产地有关。

4 结论

本实验首次采用HS-GC-MS 法对刺柏属植物6种枝叶和2种果实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通过谱库检索和文献查阅,从枝叶中鉴定出62 个化合物,果实中鉴定出38个化合物,2 个部位的挥发性成分有明显差异,并且不同种枝叶的主成分也有一定差异,为进一步研究刺柏属植物不同部位、品种间的药效差异提供参考。该方法较传统水蒸气蒸馏法用样量少,且操作简便,实现了刺柏属植物枝叶和果实挥发性成分的快速检测,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属植物提供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倍半萜挥发油枝叶
升血小板胶囊中连翘挥发油包合工艺研究
晚风
恰米烷型倍半萜
——结构和生物活性
安徽产薄荷挥发油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枝叶
响应面法优化水蒸气蒸馏提取牡丹根皮挥发油工艺*
诗情画意
香港鹰爪花中倍半萜类化学成分研究
剑叶凤尾蕨化学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研究
山椒子中化学成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