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半萜

  • HPLC法测定葫芦七不同部位中7种倍半萜的含量
    茎、叶)中7种倍半萜类化合物的含量。[方法]采用Kromasil C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40∶60);柱温35 ℃;检测波长240 nm;进样体积10 μL。[结果]7种被测成分在测定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0);平均回收率在95.18%~97.61%,RSD在0.41%~1.60%;被檢测的7种倍半萜类成分在葫芦七根、茎、叶不同部位中的含量差异明显,根中所含化合物的种类相对较多,含量

    安徽农业科学 2024年1期2024-01-15

  • 苍耳属中的倍半萜类化合物结构及药理活性
    要的活性成分是倍半萜类化合物,且多具有内酯结构。苍耳属植物中的倍半萜内酯化合物,主要为裂愈创木烷型和桉叶烷型,还有部分愈创木烷型。近些年,对此类化合物的研究较多,无论是化合物的数目还是骨架类型都是萜类化合物中最多的一类[1]。倍半萜内酯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抑制微生物生长作用,皮肤致敏作用,引起脊椎动物中毒和植物生长抑制作用[2]。对近几年苍耳属中苍耳X.strumarium、刺苍耳X.spinosum、蒙古苍耳X.mongolicum等的根、茎、叶、全草和果

    江西中医药 2023年12期2024-01-04

  • 黄绿卷毛菇中原伊鲁烷型倍半萜芳基酯提取工艺优化及活性研究
    现了原伊鲁烷型倍半萜芳基酯生物合成基因簇。但是到目前为止,还鲜见关于黄绿卷毛菇子实体中此类化合物提取工艺优化及活性研究的报道。按照碳骨架类型分类,原伊鲁烷型倍半萜芳基酯属于三环倍半萜,这类化合物主要从高等真菌中分离得到,也有少部分来源于海洋动植物[11]。据前人报道,其酯类衍生物对莴苣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存在剂量效应关系[12],在慢性不可预知轻度应激诱导的抑郁小鼠模型中表现出显著的抗抑郁活性[13]。从蜜环菌中提取出的原伊鲁烷型倍半萜芳基酯可以通过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23年6期2023-12-29

  • 南牡蒿素可抑制肝癌细胞活性
    结构多样的新颖倍半萜二聚体和作用于相关靶点与信号通路的抗肝癌活性成分。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期刊《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上。倍半萜二聚体作为蒿属植物中一类重要的化学成分,因其新颖的结构和独特的药理活性,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在此项研究中,该团队首次发现药用植物南牡蒿提取物对3株肝癌细胞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以抗肝癌活性为导向,该团队利用多种层析方法,首次从南牡蒿活性部位分离出9种结构类型的36个新颖的倍半萜二聚体——南牡蒿素,并确定了其化合物结构,其中7个

    家庭医学 2023年6期2023-04-06

  • 紫芝倍半萜合酶GsSTPS2可溶性表达条件的探索*
    ,还含有丰富的倍半萜类化合物[3]。倍半萜是一类由3个异戊二烯单元组成的化合物,由倍半萜合酶以法尼基焦磷酸(FPP)为底物催化生成[4]。真菌中的一些倍半萜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菌、抗虫、植物生长调节、免疫调节等生物活性[5-6],研究真菌的倍半萜合酶对于开发其倍半萜化合物具有重要意义。灵芝作为中国著名的药用真菌之一,陈士林等已对其进行了基因组测序和注释[7-8]。这为灵芝倍半萜合酶家族的功能研究提供了基础。目前关于灵芝倍半萜合酶家族的功能验证实验还比较少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6期2023-01-06

  • 暴马桑黄倍半萜合酶基因SbTps2 克隆及其响应茉莉酸甲酯的表达分析
    子诱导暴马桑黄倍半萜合成途径中的关键基因来促进倍半萜合成,将是一种可靠的技术手段。倍半萜是暴马桑黄次生代谢物,具有很好的抗炎、抗寄生虫和抗癌活性[4]。倍半萜合酶作为倍半萜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酶,负责把法尼焦磷酸环化为多个具有不同生物活性的结构多样的化合物,主要负责催化法尼基二磷酸(FPP)的释放,然后引导碳正离子沿着异戊烯链迁移,进而诱导一系列环化和重排反应,暴马桑黄倍半萜合成代谢途径如图1。目前,青蒿等几种植物中对倍半萜合酶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5-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22年10期2022-12-03

  • 八角属植物萜类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的研究热点,以倍半萜类成分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为八角属植物的特征成分。此外,还有二萜、三萜等成分[2]。八角属植物的提取物及萜类成分具有多种活性,如抗菌、抗氧化、抗炎、营养神经等[2]。在此,总结了2011年至2021年对八角属萜类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以促进八角属植物的综合利用。1 萜类成分1.1 单萜(化合物1-5)八角属植物中发现的单帖为薄荷烷型单萜骨架,由1个异丙基和1个甲基环己烷组成,目前有5类。详见表1,其化学结构式见图1。图1 八角属单

    中国药业 2022年17期2022-09-08

  • 没药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究发现,单萜及倍半萜类为其主要成分,如β-石竹烯、β-榄香烯、γ-榄香烯等[7]。这些成分多为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表征鉴定的化合物,受品种和产地影响,各实验所得的成分种类和含量存在差异。通过对地丁树水提物的GC 和GC-MS 分析,发现挥发油中呋喃桉-1,3-二烯、呋喃二烯、香樟烯、β-榄香烯占比分别为34.0%、19.7%、12.0%、8.7%,是其主要成分[8]。孙艳等[9]对比超临界CO2萃取、水蒸气蒸馏法、挥发油提取器提取法得到的挥发油成

    中国现代中药 2022年7期2022-08-18

  • 向日葵倍半萜类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向日葵主要含有倍半萜类、二萜类、三萜类、木脂素类、黄酮类、酚类、甾体类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其中主要的药效成分为倍半萜类化学成分,具有抗菌、细胞毒、化感等生物活性[3-7]。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向日葵中倍半萜类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以期提供参考价值。1 化学成分倍半萜类是向日葵中报道最多的一类化学成分,也是其主要的生物活性成分。目前为止,向日葵中共分离得到69个倍半萜及其内酯类化合物,主要类型有吉马烷内酯类、愈创木烷内酯类、heliannuol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22年7期2022-07-29

  • 红汁乳菇中愈创木烷型倍半萜化合物的抗炎活性
    菌中的萜类多为倍半萜、二萜和三萜。红汁乳菇()是一种美味的食药用真菌,具有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物质,广泛分布在我国的湖南、安徽、福建、四川、湖北和广西等地。目前对红汁乳菇中萜类物质的研究仅停留在初步的分离纯化及结构解析上,对其生物活性尤其是抗炎活性的研究较少。因此,红汁乳菇中的萜类化合物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和开发潜力。炎症是机体的自我防御反应,主要的表现有局部红肿、发热、疼痛和功能性障碍,伴随着白细胞数量增多和单核巨噬细胞增生等全身反应,长时间的炎症会使机

    食品科学 2022年13期2022-07-29

  • HPLC法同时测定乌药叶中4种倍半萜内酯成分的含量
    分离得到了4个倍半萜内酯类成分,分别鉴定为hydroxylinderstrenolide, 6-acetyl lindenanolide B1 and B2, atractylenolide III, lindenanolide H。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atractylenolide III, lindenanolide H为首次从乌药叶中分离得到。图1 4种倍半萜内酯的结构图现代药理学研究[11]表明,倍半萜内酯类具有抗肿瘤、抗疟、抗菌消炎等活性。文献[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2年12期2022-07-29

  • 莪术愈创木烷型倍半萜化合物改善高脂饲料ApoE-/-小鼠脂质代谢和肝脏脂肪变性的机制研究
    莪术愈创木烷型倍半萜化合物是从中药莪术中发现的一种新的活性成分。前期研究发现,莪术愈创木烷型倍半萜化合物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抗氧化应激损伤等作用[5]。但莪术愈创木烷型倍半萜化合物是否具有调节脂质代谢、保护肝脏中的作用,尚缺少报道。因此,本研究观察莪术愈创木烷型倍半萜化合物对高脂饲养ApoE-/-小鼠血脂、肝脏脂质沉积及肝功能的影响,为其临床转化应用提供实验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动物实验动物 SPF级雄性ApoE-/-小鼠30只,同源雄性C57

    环球中医药 2022年3期2022-03-22

  • 沉香中倍半萜类化合物与生物活性研究进展及其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刘洋洋*沉香中倍半萜类化合物与生物活性研究进展及其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王云云1, 2,侯文成2,魏建和1, 2,刘洋洋1, 2*1.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中草药物质基础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濒危药材繁育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 100193 2.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海南省南药资源保护与开发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沉香可持续利用重点研究室,海南 海口 570311沉香为名贵药材和香料,倍半萜

    中草药 2022年4期2022-02-24

  • 伤害诱导普通白木香与奇楠种质沉香中倍半萜类成分及早期倍半萜合酶基因表达的差异分析△
    已流通于市场。倍半萜是沉香的主要成分之一,只有受伤害后才会在茎干、枝条和根内大量合成,其组成和含量决定了沉香的药用价值和芳香气味[6]。奇楠种质生产的奇楠沉香颜色重、油性大、香味独特,明显不同于普通白木香生产的沉香,可见2 种种质生产的沉香中倍半萜组分和含量有所不同,但倍半萜合成差异的分子调控机制尚缺乏研究。倍半萜合酶是白木香伤害诱导合成倍半萜的关键催化酶,其活性受基因表达调控[7]。健康白木香中倍半萜合酶几乎不表达,外界伤害刺激后,才会被激活诱导表达[8

    中国现代中药 2021年12期2022-01-28

  • 茅苍术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按结构主要包括倍半萜类、聚炔类、苯丙素类等多种类型。本文对近 30 年来国内外茅苍术化学成分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对从茅苍术中报道的每个化合物,都利用 SciFinder 进行了确认和校正,列出了每个化合物的英文名和 CAS 号,以便于为今后茅苍术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关键词:茅苍术;化学成分;倍半萜;聚炔Advance in research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Atractylodes lancea (Thun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1年9期2021-11-08

  • 杜松烷型倍半萜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430074倍半萜基本骨架是由3 个异戊二烯基构成的焦磷酸金合欢酯(farnesyl pyrophosphate,FPP),在生物体内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转换形成,虽然倍半萜碳骨架只有15 个碳原子,但结构骨架类型和数目是萜类成分中最多的一类,也正因为如此,倍半萜类成分的研究一直是天然药物化学中非常重要和活跃的领域。杜松烷(cadinane)型倍半萜属双环倍半萜基本骨架中的 1 种。生源上认为是由没药烷(bisabloane)碳正离子的C-1 和C-10 位

    中草药 2021年19期2021-10-12

  • 恰米烷型倍半萜 ——结构和生物活性
    在天然产物中,倍半萜是数量庞大而及其重要的一类.倍半萜类化合物是由3个异戊二烯单位构成,含有15个碳原子.其广泛存在于植物、微生物、海洋生物以及某些昆虫之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功能.例如从坎洛树中分离出来的drimane类倍半萜成分,发现其对α4β2烟碱乙酰胆碱受体的非竞争性抑制作用高于人α3β4和α7亚型,可用于开发新的抗成瘾抗抑郁配体[1];从柳珊瑚Isishippuris中分离得到的倍半萜suberosenol A、suberosanone和subero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5期2021-09-30

  • 姜黄中1个新的降碳没药烷型倍半萜
    ,其中萜类又以倍半萜类成分为代表,目前从中分离得到的该类成分达20多种,主要包括吉马烷型、愈创木烷型、长松针烷型、桉烷型、没药烷型、蒈烷型、榄香烷型、苍耳烷型,其中没药烷型倍半萜数量最多[4-6]。课题组前期采用现代色谱分离纯化技术从姜黄中分离获得了一系列没药烷型倍半萜以及新颖骨架倍半萜类化合物,发现倍半萜类化合物舒张血管活性显著[7-8]。在此基础上,本实验利用多种分离纯化手段对姜黄中倍半萜类成分进行研究,并通过离体大鼠胸主动脉模型对所得化合物进行活性评

    中成药 2021年9期2021-09-26

  • 茄科倍半萜类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丽,王颖莉茄科倍半萜类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谭金燕,程艳刚#,王佳敏,王世晖,刘凯丽,王颖莉*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 晋中 030619茄科为被子植物门、管状花目下的植物,1992年至今从茄科植物中分离得到209个倍半萜类成分,其类型主要包括链状倍半萜、单环倍半萜、桉叶烷型倍半萜、香根螺烷型倍半萜、愈创木烷型倍半萜等,药理作用研究表明部分倍半萜类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炎、抑菌、抗病毒和免疫抑制等活性。主要综述茄科倍半萜类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为茄

    中草药 2021年16期2021-08-24

  • 暴马桑黄倍半萜合酶基因SbTps1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邹莉摘 要:倍半萜(Sesquiterpenes)在动植物及微生物体内广泛存在,且具有重要的生理调节功能。本研究从暴马桑黄转录组数据库中筛选出1个编码暴马桑黄萜类合酶的基因,命名为SbTps1,并对其进行克隆及表达分析,经测序该基因全长1 281 bp,编码426个氨基酸,编码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8.17 ku。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对分子质量69.17 ku(包含21 ku标签蛋白)附近出现与预期大小一致的蛋白条带。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表明

    森林工程 2021年4期2021-08-23

  • 金粟兰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体皂苷等,其中倍半萜烯类化合物51个。以及表1中近年来从该属植物分离得到的化合物。从文献报道来看,该植物中发现的化合物数量萜类较多,研究热点是倍半萜二聚体类的大环化合物。图1(第11页)是一些具有代表性化合物的结构。表1 近年来金粟兰属的新化合物 Tab.1 Compounds in Chloranthus plants discovered in recent years续表11.1 萜类1.1.1 倍半萜类从金粟兰属植物宽叶金粟兰[36]中分离得到5个

    贵州科学 2021年2期2021-05-17

  • 瑶药四季风(丝穗金粟兰)的研究概况
    种),以单萜和倍半萜为主,其中金粟兰内酯等倍半萜类化合物是四季风的主要指标性成分,且这些成分具有抗菌、抗肿瘤的活性,因此可能是四季风的有效成分。2.2 单倍半萜类化学成分 四季风中含有的单倍半萜类化合物有:金粟兰内酯C(chloranthalactone C,1),白术内酯III(atractylenolide III,2),金粟兰酮(chloranthatone,3),白术内酰胺(atractylenolactam,4),银线草菖蒲二烯醇((shizuk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1年1期2021-02-28

  • 苍术属植物中倍半萜类化合物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学苍术属植物中倍半萜类化合物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王艺萌,王知斌,孙延平,杨炳友,匡海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育部北药基础与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中药及天然药物药效物质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倍半萜类化合物是苍术属植物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从苍术属植物根茎中分离得到的倍半萜类化合物按骨架类型可分为桉叶烷型、愈创木烷型、香根螺烷型和艾里莫酚烷型4种,以桉叶烷型为主。苍术属倍半萜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包括抗炎、抗肿瘤、保护神

    中草药 2021年1期2021-01-05

  • 植物石胡荽中愈创木内酯型倍半萜类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的愈创木内酯型倍半萜。目前,研究者从石胡荽中共分离得到33种愈创木内酯型倍半萜类化学成分,有些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抗炎活性、抗氧化活性及抗病毒活性[3],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为了更加充分合理地保护和利用石胡荽的植物资源,本文对石胡荽的倍半萜类化学成分的研究情况予以系统地分析和综述。1 倍半萜化学成分研究倍半萜(sesquiterpenoid)系指由3个异戊二烯单位构成,含有15个碳原子的有机化合物类群。目前,研究者从石胡荽中提取并分离出多种愈创木内酯型倍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4期2020-08-23

  • 三种天然倍半萜类化合物抗癌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的治疗[6]。倍半萜是由15个异戊二烯单元组成的15碳化合物,主要存在于高等植物和微生物中,其中许多具有生物学活性,包括抗微生物,抗肿瘤等作用[7]。由于倍半萜在抗癌的同时,对正常细胞毒性作用较低,使得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把目光投向倍半萜类化合物的研究。Hirsutanol、Chabranol、Parthenolide为典型的天然倍半萜类化合物,对我国发病率较高的癌症,抗癌作用明显,均为很有前景的生物活性分子。为此,本文就以上3种典型倍半萜类化合物的来源、结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2期2020-06-03

  • 13 种茄属植物倍半萜类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痈肿[12]。倍半萜类成分为基本骨架15 个碳原子,即3 个异戊二烯单位构成,经环化、重排、移位等可衍生成各种碳架类型。倍半萜类的骨架类型及化合物数量是萜类成分中最多的一类,在植物体内常以醇、酮、内酯等形式存在,多数存在于脂溶性部位。倍半萜类成分是天然产物中一类非常重要的成分,比如青蒿中的青蒿素属于倍半萜过氧化物,它的发现为人类在抗疟疾药物开发作出了巨大贡献[13]。鹰爪甲素是从草药鹰爪根中分离的倍半萜化合物,对鼠疟原虫的生长有强的抑制作用[14]。棉酚是

    中成药 2020年2期2020-05-12

  • HPLC法比较不同产地枇杷叶中倍半萜苷A含量的差异
    类[5-7]、倍半萜苷类[8]、多酚[9]和多糖[10]等。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枇杷叶中倍半萜苷类成分可缓解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11],枇杷叶中的倍半萜苷A具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12]。本研究以采自10个省(自治区)12个产地的枇杷叶为研究对象,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枇杷叶中倍半萜苷A含量的方法,并比较不同产地枇杷叶中倍半萜苷A含量的差异,以期为不同产地枇杷叶的采收和开发提供研究基础。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供试枇杷叶于2019年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0年1期2020-04-16

  • 菊科倍半萜二聚体的研究进展
    种化学成分,而倍半萜二聚体是菊科植物中一类重要的化学成分,它们是由两个倍半萜连接而成的具有30个碳原子的聚合物。其相对于倍半萜单体而言,在植物体内的分布不够广泛,且含量相对较低,因此对该类成分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难度[2]。但是,研究发现该类成分可由不同的种类倍半萜单体通过不同的连接方式形成了结构复杂新颖的天然产物。并且,该类成分大多数具有抗炎、抗肿瘤、抗菌等药理活性[3]。因此,对该类成分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自从1980第一个倍半萜内酯二聚体苦艾素(abs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9年12期2020-01-09

  • 川木香倍半萜组分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100)川木香倍半萜组分在水中溶解性不好,对直接口服给药的治疗疗效不利,严重降低药物有效利用度[ ]。因此,设计选择固体分散体作为目标剂型,主要利用固体分散技术在微粒、微晶或分子水平作为载体的分散效果,以达到分散药物接触和表面张力,提高药物与靶点亲和力,从而提高生物利用度的效果。1 仪器和试剂1.1 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型号:莱伯泰科,来自北京莱伯泰科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旋转蒸发仪(型号:205B,来自上海常豫仪器有限公司);示差扫描量热仪(型号TA Q2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9年33期2019-12-20

  • 金钗石斛倍半萜类成分研究进展
    斛中含有大量的倍半萜类(包括倍半萜生物碱)和茋类(联苄和菲)成分,其他成分如酚类、甾体、黄酮、香豆素和多糖类等也有报道[5,6]。鉴于金钗石斛中倍半萜类成分结构特殊,且其代表化合物石斛碱为该药材的特征性成分,因此本论文查阅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金钗石斛中的倍半萜类成分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归纳,为金钗石斛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1 化学成分1.1 Picrotoxane型倍半萜Picrotoxane型倍半萜成分是金钗石斛中特殊的一类化学成分,含有多个手性中心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9年10期2019-11-04

  • 川木香倍半萜组分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体外溶出度考察
    离纯化川木香中倍半萜组分,并将其制成固体分散体,以提高其体外溶出速度。 方法 建立测定川木香倍半萜组分含量测定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为Acquity超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为Waters BEH-C18色谱柱(2.1 mm × 50 mm,1.7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50∶50);流速0.4 mL/min;检测波长225 nm。采用超声辅助提取川木香倍半萜成分,硅胶柱色谱对其进行分离、纯化,然后分别以聚乙二醇、泊洛沙姆为载体材料制备固体分散体,

    中国医药导报 2019年1期2019-03-14

  • 应用逐步回归和Fisher判别方法对沉香的鉴别1)
    要内含物成分为倍半萜(52%)、色酮类物质(41%)和其他芳香化合物[4,11-13]。加热后释放出的VOCs主要为倍半萜和其他芳香族化合物。许多倍半萜物质具有独特的香味,导致沉香香味不同[5,14]。近年来通过GCMS方法对沉香成分的探索和鉴别研究备受学者关注[4-6,10,14-19]。然而,对奇楠、惠安系沉香和星洲系沉香的鉴别鲜有人探寻。本研究通过热脱附-气质联用法(TD-GCMS)结合逐步回归法(SR)和Fisher判别分析(FDA)对沉香加热后释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8年6期2018-07-13

  • 牛樟芝倍半萜合酶基因克隆及在不同培养基中的表达
    源于其内含有的倍半萜、三萜以及甾醇类化合物[5]。之后,牛樟芝内的萜类化合物研究陆续得到报道[6-8]。早在1995年,研究人员就从牛樟芝中分离鉴定出了倍半萜内酯[9],但是之后对于牛樟芝内的倍半萜化合物研究报道较少。直到2013年,Yeh等人发现从牛樟芝中分离出的一种名为antrocin的倍半萜物质能够使得肺癌细胞凋亡[10],牛樟芝中的倍半萜化合物再次吸引研究人员。倍半萜类化合物是指由3分子异戊二烯单位聚合而成,分子中含有15个碳原子的天然萜类化合物群

    微生物学杂志 2017年5期2018-01-30

  • 人工打洞沉香中1个新的倍半萜
    化合物1为新的倍半萜类化合物,化合物5~7为首次从沉香中分离得到。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6,7对全齿复活线虫具有较好的致死活性,化合物4,6,7对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人肺癌细胞株A549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关键词] 沉香; 正丁醇相; 倍半萜; 生物活性[Abstract] In order to study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n-butanol fraction

    中国中药杂志 2017年23期2018-01-23

  • 22个白木香倍半萜合酶(AsTPS)基因的健康与伤害诱导表达特性研究△
    ·22个白木香倍半萜合酶(AsTPS)基因的健康与伤害诱导表达特性研究△吕菲菲2,孙佩文1,刘培卫2,李俊3,徐艳红1*,魏建和1,2*(1.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药用植物研究所(中草药物质基础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濒危药材繁育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100193;2.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药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海南省南药资源保护与开发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沉香可持续利用重点研究室),海南 海口570311;3.海南省食品药

    中国现代中药 2017年8期2017-09-21

  • 香港鹰爪花中倍半萜类化学成分研究
    離得到的16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blumenol A (1),4, 5dihydroblumenol A (2),(6R, 9S)3oxoaionol (3),3hydroxyβionone (4),dehydrovomifoliol (5),(3R, 6R, 7E) 3hydroxy4, 7megastigmadien9one (6),sarmentol F (7),10oxoisodauc3en15oic acid (8),fukinone

    中国中药杂志 2017年16期2017-09-09

  • 剑叶凤尾蕨化学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研究
    类化合物和2个倍半萜类化合物。质谱(ESI-MS)数据和核磁共振(NMR)数据与文献数据对比鉴定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分别为ent-3β-hydroxy-kaur-16-en-19-al (1),4-epi-kaurenic acid (2),mitrekaurenone (3),7β,16α,17-trihydroxy-ent-kauran-19-oic acid (4),crotonkinin E (5),crotonkinin F (6),pterisol

    中国中药杂志 2016年24期2017-04-18

  • 山椒子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科;化学成分;倍半萜[中图分类号] R931.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1(c)-0020-03[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Uvaria grandiflora. Methods The leaves of Uvaria grandiflora was extracted with 95% EtOH to gi

    中国医药导报 2017年3期2017-03-21

  • 蚤草属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丰富,主要包括倍半萜、二萜、黄酮、单萜、挥发油、酚类等。该属植物具有抗菌、细胞毒、抗癌等生物活性。对国内外有关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为该植物资源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蚤草属;倍半萜;二萜;抗菌;细胞毒性蚤草属(Pulicaria)属于菊科(Compositae)旋复花族(Inuleae),该属植物全世界约有100种,广泛分布于欧洲、南非及亚洲,尤其集中分布在地中海地区[1]。世界上多个国家地区都有该属植物用作草药的传统,比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7年2期2017-01-17

  • 丝状真菌二倍半萜化合物及其合成酶
    71丝状真菌二倍半萜化合物及其合成酶殷如,洪葵武汉大学药学院 组合生物合成与新药发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71殷如, 洪葵. 丝状真菌二倍半萜化合物及其合成酶. 生物工程学报, 2016, 32(12): 1631-1641.Yin R, Hong K. Filamentous fungal sesterterpenoids and their synthases. Chin J Biotech, 2016, 32(12): 1631-16

    生物工程学报 2016年12期2016-12-28

  • 倍半萜chloranthalactone A和F的全合成
    键词:全合成;倍半萜;chloranthalactone A; chloranthalactone FTotal synthesis of sesquiterpenoid chloranthalactone A and FAbstract:Total synthesis of (+)-chloranthalactone F was first been accomplished via biomimetic synthetic strategies. Fi

    科技创新导报 2016年20期2016-12-14

  • 微生物发酵法产脱落酸的研究进展
    基本单位的酸性倍半萜类物质,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在调节植物生长代谢、抵抗农业自然灾害、增加农作物产量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天然脱落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并从发酵菌株、发酵底物、发酵工艺、分离提取等方面阐述了微生物发酵产脱落酸的研究进展。同时讨论了天然脱落酸发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初始菌株产量低、发酵周期长、发酵工艺不稳定、产物提取效率低等,因此本文在此基础上指出,筛选优良性状的生产菌株、进一步研究脱落酸生物合成途径中关

    化工进展 2016年7期2016-07-26

  • 四种倍半萜类化合物广谱抗肿瘤效应的研究进展
    0041)四种倍半萜类化合物广谱抗肿瘤效应的研究进展乔巍1,汪小莞1,李晓春1,李江2Δ,李晓萌1Δ(1.东北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2.吉林大学口腔医院 口腔修复科,吉林 长春 130041)目的 倍半萜类化合物(sesquiterpenoids)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大类天然化合物,在植物中最为丰富。小白菊内酯、木香烃内酯、异土木香内酯和土木香内酯是4种具有代表性的倍半萜类化合物,它们主要存在于菊科植物小白菊和土木香等药用植物中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6年3期2016-07-18

  • 生姜辛香物质合成途径关键基因ZoHMGR的克隆及表达
    Roscoe)倍半萜合成途径的调节作用,根据在竹根姜转录组数据库中HMGR不同转录本序列,经比对分析后利用RT-PCR技术克隆HMGR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再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目的基因在竹根姜不同组织和叶组织在不同诱导条件下的表达特性,同时分析其生成的倍半萜物质。结果表明:克隆的竹根姜ZoHMGR基因编码562个氨基酸,其与姜科植物阳春砂的亲缘关系最近。ZoHMGR基因主要在根茎中表达,其次是叶,而茎和根中的表达量最低,

    贵州农业科学 2016年8期2016-07-03

  • 香附酸的化学结构お
    ,其中包括3个倍半萜,3个三萜,4个酰胺,1个木脂素及2个其他类化合物。它们的结构被分别鉴定为香附酸(1),(4S,5E,10R)7oxotrinoreudesm5en4βol(2),4,7二甲基4羟基1四氢萘酮(3),蒲公英萜酮(4),达玛二烯醇乙酸酯(5),泽屋萜(6),假蒟亭碱(7),几内亚胡椒酰胺(8),墙草碱(9),己内酰胺(10),鹅掌楸苦素(11),3hydroxy1(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2[4(3hydro

    中国中药杂志 2016年6期2016-05-11

  • GC-MS法检测白花败酱草与黄花败酱草挥发性成分
    -质谱;单萜;倍半萜.败酱草为败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花败酱草(Patrinia villosa (Thunb.) Juss.)和黄花败酱草(Patrinia scabiosaefolia Fisch)的带根全草,广泛分布于东亚及北美地区[1].《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中品,味辛、苦,性寒,它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活血化瘀,清心安神等功效,曾被《中国药典》收载.在临床上常用于阑尾炎、疟疾等疾病的治疗.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败酱草具有良好的抗炎、镇静催眠、抗病毒、抗肿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1期2016-04-22

  • 牛樟芝萜烯合成酶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horata)倍半萜的生物合成,通过对牛樟芝基因组分析获得倍半萜类合成酶基因 (AcTPS2),利用RT-PCR克隆获得其全长cDNA,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表达谱分析。结果显示:AcTPS2 基因cDNA全长1 068 bp,Blast比对发现,AcTPS2含倍半萜类合成酶所独具的富含天冬氨酸序列DXXXD及萜类合成酶特有的RRDTSG-LDL保守序列;系统进化分析显示,AcTPS2基因与其他真菌的倍半萜聚为一类;表达谱分析显示,以甘露糖作为碳源、以酪

    西北植物学报 2016年12期2016-02-06

  • 响应曲面法优化新疆阿魏种子总倍半萜香豆素提取工艺△
    新疆阿魏种子总倍半萜香豆素提取工艺△李广志,王钧篪1,李晓瑾2,曹丽1,吕娜1,沈连刚1,朱军2,陈刚2,斯建勇1*(1.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 100193;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药民族药研究所,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目的:优化新疆阿魏种子中总倍半萜香豆素的提取工艺。方法:以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为自变量,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Box-Behnken 中心组合设计建立数学模型,以总倍半萜香豆素提取率为响应值

    中国现代中药 2015年12期2015-09-25

  • 苦苣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Δ
    构图2 桉烷型倍半萜母核结构关于苦苣属植物黄酮类成分的研究,Bondarenko VG等研究小组从20 世纪60-70 年代就开始了,主要从S.arvensis和S.oleraceus的花中分离得到一系列黄酮类成分[9-10,13,16,21],且提出黄酮类成分可能为花中的主要成分。Li Y 等[22]对S.olera-ceus的研究结果也表明,花的黄酮含量最高,其次是叶、茎,最低的是根,不同月份中4 月产药材的黄酮含量最高。Mansour RMA 等[1

    中国药房 2015年28期2015-03-09

  • UPLC-Q-TOF-MS法分析枇杷叶的倍半萜苷类化合物
    法分析枇杷叶的倍半萜苷类化合物赵 磊, 陈 剑, 印 敏, 任冰如*, 李维林(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江苏省抗糖尿病药物筛选服务中心,江苏南京210014)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技术对分离得到的枇杷叶总倍半萜苷类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并对其裂解途径进行研究总结。方法枇杷叶乙醇提取物经大孔树脂、聚酰胺柱色谱和RP-18柱色谱处理后,得到的枇杷叶总倍半萜苷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

    中成药 2015年7期2015-01-16

  • 金粟兰科植物萜类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行了综述。1 倍半萜类化学成分倍半萜类化合物是金粟兰科植物中含量较高的一类化合物,该类化合物在整个金粟兰科植物中均有分布,许多具有抗肿瘤、消炎解痉、抑制微生物等生物活性,是研究较多和较深入的一类化学成分,金粟兰科植物中分离到的倍半萜类化合物结构复杂,按其骨架可分为桉叶烷型、杜松烷型、吉马烷型、乌药烷型、榄香烷型、菖蒲烷型、孤木烷型、降碳倍半萜和金粟兰烷型等数种类型。1.1 桉叶烷型 从该科植物中分离得到这类化合物包括二环型和三环型桉叶烷两种类型。三环型是1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2期2014-08-29

  • 乳菇属真菌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论述。1.1 倍半萜这是乳菇属真菌最普遍亦是最有代表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大量的 Lactarane,Marasmane和 Secolactarane骨架的倍半萜几乎存在于乳菇属真菌的所有的种中,而 Drimane,Farnesanl,Glutinopallane,Guaiane,Isolactarane以及 Protoilludane骨架的倍半萜至今只从乳菇属真菌部分的种中分离出来,以此可作为化学分类上的标志物,从而提供并简化了分类学上的鉴定方法[5-11]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3年2期2013-02-14

  • 狭苞橐吾中几种倍半萜类化合物的活性筛选
    狭苞橐吾中几种倍半萜类化合物的活性筛选柴 智,樊慧杰,王永辉,薛慧清*山西中医学院实验管理中心,太原030024本文对山西狭苞橐吾中倍半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学活性进行了筛选。用不同浓度的4种艾里莫芬烷型倍半萜干预携带有P53和SV40肿瘤病毒大T抗原基因的AH109菌液,采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的β-半乳糖苷酶活力测定方法,分析了4种倍半萜对P53蛋白与SV40大T抗原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发现8β-methoxyeremophil-7 (11)-ene-12,8α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2年10期2012-11-24

  • 灯油藤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种子1.1 倍半萜类灯油藤种子中分离到的倍半萜均为β-二氢沉香呋喃型倍半萜,均为锥序南蛇藤呋喃四醇(malkanguniol)[3,5-7]的衍生物,多为酰氧基取代,如乙酰氧基(acetoxy)、苯甲酰氧基(benzoyloxy)、呋喃甲酰氧基(furoyloxy或furancarboxy,包括(α-)furoyloxy或furan-2-ylcarboxy,以及(β-)furoyloxy或furan-3-ylcarboxy)、肉桂酰氧基(cinnamoy

    亚太传统医药 2012年8期2012-01-24

  • 艾里莫芬烷倍半萜抗白血病定量构效关系的量子化学研究
    4)艾里莫芬烷倍半萜是菊科千里光族植物中存在的一类特征性化学成分,如千里光族的橐吾属和千里光属植物中含有许多该类成分。据文献[1-7]报道艾里莫芬烷倍半萜具有多种抗肿瘤作用,许多该类成分具有抑制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生长活性。为了进一步探讨该类倍半萜结构与抗白血病活性的关系,为该类倍半萜结构改造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对本课题组分离并测定抗白血病生物活性的15种艾里莫芬烷倍半萜化合物[6-7]采用Gaussian03程序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这类化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10年5期2010-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