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药-腕踝针-肌力训练”的三联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研究

2019-06-05 08:38肖国东尹翎张罗健马良飞
中医药信息 2019年3期
关键词:肌群腰痛特异性

肖国东,尹翎,张罗健,马良飞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医院,四川 成都 610000)

腰痛(Low back pain,LBP)是指下背、腰骶、骶部、臀部或腿部一组疼痛的主观感觉,大约60%~80%的成年人在生活中有过腰痛的经历。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发病率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位居于第二位[1],而其中85%~90%引起疼痛的具体病理部位不能十分肯定,且没有特异性病理变化,因此被称为非特异性腰痛(Non-special low back pain,NLBP)。非特异性腰痛有着疼痛明显、功能障碍明显、复发率高、治疗困难等诸多特点,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对腰痛,中医学有其独特的优势,其中以中药和针刺为内、外治法的代表。中医学将腰痛归属在“痹证”范畴,《素问·痹论篇》对本病的病因病机有详细阐释,并认为该病为虚实夹杂之症。而中药内服外用均有除湿蠲痹、强筋通络之效。另一方面,腰部为一身之要津,主俯仰屈伸,多条经脉所过,根据针灸的“标本根结”理论,对腕踝部的针刺可以刺激穴位、调理经气。而以现代康复理论来看,“核心肌群”及“Bobath理念”的研究逐渐深入,本研究拟以通过中医学理论下的中药、针刺结合现代Bobath理念引导下的核心肌群训练,治疗非特异性腰痛,分析其有效性,并对其远期疗效进行追踪随访,为临床上治疗非特异性腰痛提供一种简便而有效的优化方案。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五冶医院的80例NLBP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年龄49~65(56.3±8.5)岁;男26例,女14例;初中以下学历8例,初中以上学历32例;病程1~3年,(18.8±4.1)个月。观察组年龄51~66(57.5±8.8)岁;男28例,女12例;初中以下学历10例,初中以上学历30例;病程1~3年,(19.1±4.0)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根据美国及英国政府相继发布的LBP联邦指南制定。1)病程≥12周;2)病因不明;3)排除脊柱特异性疾病;4)排除神经根性疼痛;5)排除脊柱外特异性疾病;6)发作于肋缘以下、臀横纹(水平臀肌折纹)以上及两侧腋中线之间LB区域内的疼痛与不适。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周仲瑛实用中医内科学》[2]制定。1)寒湿型腰痛,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静卧病痛不减,寒冷和阴雨天加重;舌质淡、苔白腻,脉沉而迟缓。2)湿热型腰痛,腰部疼痛,牵掣拘急,痛处伴有热感;遇冷痛减,热天或雨天加重,活动后可减轻;舌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3)瘀血型腰痛,多由扭伤、摔伤所致,痛如锥刺状,日轻夜重,不可仰俯,呼吸牵引痛,痛处固定、拒按;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4)肾虚型腰痛,腰部隐隐酸痛,缠绵难愈,腿部乏力,卧则痛轻,劳则痛重,行房后更为明显;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1.3 纳入标准

1)符合西医诊断标准以及“腰痛”的中医诊断标准;2)接受其他病情改善药的患者必须中断用药2周以上;3)已接受其他治疗,但效果无明显改善,并已停止原有治疗者;4)签署进入临床研究的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1)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2)严重的骨质疏松者;合并心、脑、肺、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者;3)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精神病患者及营养不良、体质瘦弱者等。

1.5 脱落、剔除和中止标准

研究期间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严重并发症或病情恶化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病例;中途自动退出影响疗效评定的病例;患者不配合治疗或未按照实验方案规定治疗的病例。研究者应详细记录退出研究的原因及时间,已超过1/2总疗程(≥2周)者应计入疗效统计。

1.6 方法

观察组采用中药内服外用配合腕踝针加Bobath理念引导下核心肌群训练;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内服和常规传统治疗(针刺、推拿)。

1.6.1 对照组

1)西药内服:给予塞来昔布胶囊(Pfizer Pharmaceuticals LLC,国药准字J20120063,规格:0.2 g/粒),0.2 g/次,1日2次。

2)针刺和推拿:针刺选穴为肾俞、委中、大肠俞、腰阳关、阿是穴和腰夹脊穴。穴位均严格按照2006年颁布的国家标准《GB/T 12346-2006腧穴名称与定位》进行定位。患者俯卧位,穴位处用75%酒精消毒,选取环球牌l寸、1.5寸、2.5寸不锈钢毫针。视患者体质情况,肾俞、大肠俞斜刺或平刺0.5~0.8寸,腰阳关、阿是穴、腰夹脊穴直刺0.8~1.2寸,委中直刺约1.0~1.2寸,行提插补泻手法,使局部出现明显酸胀感为度,留针30 min。推拿手法主要采用法、揉法、拿法等常规操作推拿手法起到舒筋活络的目的;再用掌根与大鱼际交替按压疼痛之筋,顺肌肉走行方向上下疏通,采用分筋法左右分拨,理筋手法松解腰背部筋结点的黏连。每日治疗1次,时间20 min,针刺和推拿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6.2 观察组

1)中药内服外用:中药选用本院自拟的腰痛1号方,其组方由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的“腰痛方”化裁而来,具体为:乌头5 g、独活10 g、炮附片5 g、当归10 g、细辛3 g、熟地黄10 g、桑寄生10 g、桂枝9 g、防风10 g、川芎10 g、白芍10 g和炙甘草10 g。以上方为基础方,随症加减: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的寒湿型腰痛者加白术、威灵仙;牵掣拘急,痛处伴有热感湿热型腰痛者去乌头、炮附片,加秦艽、薏苡仁;由扭伤、摔伤所致,痛如锥刺状,日轻夜重,不可仰俯的瘀血型腰痛者加延胡索、红花、桃仁;腰部隐隐酸痛,缠绵难愈,腿部乏力的肾虚型腰痛者加杜仲、怀牛膝。每日1剂,1剂煎4次,前3次混合,患者每日3次温服,连用6天,第4次单独存放作为外熏液。

中药熏蒸为内服中药煎取3次后的残渣再加水1 000 mL,先浸泡30 min,然后文火煎煮,煎至300 mL,将药液装入湖北健身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中药熏蒸仪,并进行稀释。启动后调节喷气头,对准患者腰背部处约20 cm,不要接触到皮肤。每次熏蒸0.5 h,2日1次,每周3次。

2)腕踝针:针刺准备及常规消毒同对照组,选择患侧下肢下5、下6区,采用环球牌1.5寸不锈钢毫针,若为腰正中线部位的疼痛则取双侧。下5区具体位置在外踝尖上3寸的腓骨缘与腓骨长肌腱之间的浅沟处;下6区在外踝尖上3寸的靠跟腱外缘处。毫针快速透皮,针尖向上斜刺,如无任何不适感,给予患者胶布固定,留针30 min。

3)Bobath理念引导下核心肌群训练:训练过程中的Bobath球统一选用Thera-Band的PRO SERIES (SCPTM)。

俯卧桥式训练:双肘屈曲支撑于训练球上,前臂放松。固定好双足并抬起骨盆。保持骨盆与颈部中立位,使躯干和下肢呈一条直线。保持训练球固定。维持10~20 s,1天2组,每组15个。

仰卧桥式训练:仰卧位,双踝置于训练球上,骨盆抬离地面,躯干呈直线,维持不动约10~20 s,然后缓慢放松。双手固定在垫子上,为了增加难度,双手可抬起。保持训练球不动。1天2组,每组15个。

盘坐抱球训练:盘坐于垫子上,双上肢伸直抱住训练球,头颈躯干保持中立位,躯干向左右旋转至终末位保持不动,维持10~20 s,再恢复到中立位,然后后仰上举训练球至保持不动,终末位维持10~20 s,再恢复到中立位。1天2组,每组15个。上述动作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上述动作强调患者的自学能力以及主动独立完成,嘱咐患者出院后也在社区进行相应的训练。

1.7 观察指标

根据VAS、腰痛指数评分表、腰椎前屈的指地距离(Finger and floor distance,FFD)和Schober试验、Barthel指数、疗效指标等项目评估改善情况。出院3个月后电话随访患者的疼痛情况。

VAS视觉模拟量尺[3]:VAS指数从0~10,由患者在其中画出与自己疼痛程度相匹配的指数;指数0~3分为轻度疼痛,3~7分为中度疼痛,大于7分为重度疼痛;指数越大疼痛程度越大。

Oswestry腰痛指数(OSW)[4]:OSW指数包括10个部分,第1部分与疼痛,其余部分与各种各样的ADL行为有关。每一部分有6个程度递进的提问,积分指数从0~5,合计最大积分指数为50,积分指数越高表示ADL影响越大。

腰椎前屈的指地距离(Finger and floor distance,FFD)[5]和Schober试验[6]:先在在患者双髂后上棘连线的中点以及其下方5 cm做标记画点,FFD测量嘱咐患者双足并拢,膝关节伸直并腰椎自然前屈,当患者出现疼痛或屈曲受限,测量患者中指尖距地面的距离;Schober试验则是在腰椎前屈最大角度时,测量之前所标两点距离,若距离<5cm则提示腰椎活动度下降。

腹肌及背肌耐力测试:腹肌测试时患者取仰卧位,双腿靠拢做直腿抬高的等长收缩,测定维持时间;背肌测试时取俯卧位,做抱头后伸的等长收缩,测定维持该动作的最长时间。

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ADL能力,包括进食、个人卫生、洗澡、穿衣、如厕、控制大便、控制小便、床椅转移、平地行走45 m、上下楼梯共10个项目。

1.8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拟定。临床治愈:患者腰痛及其相关症状完全消失;显效:患者腰部疼痛大部分消失,仅部分诱因情况下方出现疼痛,且疼痛轻微可忍受,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有效:患者腰痛症状和体征均有所改善,但病情不稳定,容易反复;无效:临床症状或体征均无变化,甚或加重。

临床显效率(%)=(临床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9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进行分析,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VAS与Oswestry腰痛指数

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VAS和Oswestry腰痛指数评定,2个疗程后两组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在VAS和Oswestry腰痛指数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院3个月后的电话随访中,VAS和Oswestry腰痛指数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VAS和Oswestry腰痛指数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同时期相比,P<0.05。

2.2 腰椎前屈的指地距离(FFD)和Schober试验

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VAS和Oswestry腰痛指数评定,2个疗程后两组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在FFD和Schober试验均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FFD和Schober试验结果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同时期相比,P<0.05。

2.3 腹肌及背肌耐力测试

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腹肌、背肌耐力测试以及Barthel指数评定,2个疗程后两组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在背肌和腹肌耐力测试均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腹肌、背肌耐力测试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①P<0.05;与对照组同时期相比,②P<0.05。

2.4 Barthel指数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但两组组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4。

表4 两组Barthel指数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①P<0.05。

2.5 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疗效见表5,显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5 两组疗效标准比较(例)

3 讨论

腰痛是世界性难题,根据美国和英国政府相继颁布的LBP 临床指南,将LBP分为三类:1)坐骨神经痛/根性疼痛综合征;2)特异性下腰痛:如肿瘤、结核、感染、骨折性LBP;3)非特异性下腰痛(NLBP)。一般来说前两者的病因明确,结合病史、体检以及影像学的检查临床上诊断比较容易,但NLBP的临床表现多样,又缺乏特异性的影像学支持,所以出现误诊的情况比较多,所以非特异性腰痛有着疼痛明显、功能障碍明显、复发率高、治疗困难等诸多特点,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病属中医学中“腰痛”范畴。本研究的采用本院自拟的腰痛1号,其组方由葛洪《肘后备急方》卷四“治卒患腰肋痛诸方第三十二”,因腰肾亏虚导致风寒湿之邪入侵,进而气血瘀滞,本研究以共性病机为着眼点,再辨证论治,因人制宜,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随症加减。方中乌头、炮附片温经散寒止痛;独活、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通络、蠲痹止痛;防风、细辛温经通络、祛风除湿;当归、白芍、熟地黄补血养血、强壮筋骨。清代吴师机《理瀹骈文》中提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而中药熏蒸是把蒸汽作用介入机制,把药物导入体内的理化疗法。《黄帝内经》记载:“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邪可随汗解”。可见,蒸汽不仅有温热活血作用,同时药液可以经肌肤渗透,避免了肝脏的首过效应,直达病所。

而腰为肾之府,肾与膀胱相表里,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于腰背部,络肾。年老体虚、房劳过度损伐肾气,使肾中所藏之精气亏虚,无以濡养筋脉,不荣则痛,则发生腰痛。《杂病源流犀烛》云:“腰痛、精气虚而邪客也”。《景岳全书》亦云:“痹者闭也,以气血之邪所闭……不得通而痛也”。故腰痛其本在肾虚杂实。而腰部一身之要津,主俯仰屈伸,多条经脉所过。根据针灸的“标本根结”理论,对腕踝部的针刺可以刺激穴位、调理经气。而现代医学也对腕踝针做出的深入的研究,张心曙[8]从受精卵发育向纵延伸成圆柱形来解释腕踝针的分区和主治。符仲华[9]认为,腕踝针与浅层皮神经密切相关,通过对腕踝针的刺激可提高痛阈或耐痛阈,对疼痛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Bobath技术是近年来我国当代康复治疗的重要疗法之一,主要通过反射性抑制异常姿势和运动,促进正确的运动感觉和运动模式,训练的主旨以功能为主。除了Bobath在脑卒中的治疗运用,非特异性腰痛的康复也逐渐受到该理念的影响。Bobath的理论基础中包含姿势控制和随意运动,其系统理论中强调运动协调及运动协同,该项技术的运用强调科学利用Bobath技术理念帮助促进非特异性腰痛患者对腰背部肌群的正确使用,调整其运动及静止状态时的姿势,从而协调患者骨盆状态,调整腰椎各小关节的紊乱,增加关节及腰椎的稳定性,正确促进腰部肌肉锻炼,腰背部的核心肌群包括腹肌、椎旁肌、膈肌、盆底肌和髋带肌。目前有大量的证据证明,大量有慢性腰背痛和骶髂关节疼痛的患者缺乏核心肌肉的募集,显示出核心稳定性不足[10-15],因此对于不同肌肉骨骼条件下损伤的预防和脊柱疾病的治疗,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有着巨大的可行性。

综上所述,基于传统医学的中药内服外用配合腕踝针,再结合Bobath理念下核心肌群训练,能有效提高痛阈,改善患者的疼痛情况,提高关节的活动度,其疗效情况与常规疗法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肌力训练方法较为简单,患者出院后也可以自行加强核心肌群的训练,缩短患者在院治疗周期,提高恢复疗效。对今后慢性康复疾病可带来较大的社会效益,提高了社会康复治疗水平的竞争力,促进卫生资源的有效利用,是今后值得继续研究的课题。

猜你喜欢
肌群腰痛特异性
CT联合CA199、CA50检测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保靖苗族龙纹饰的艺术特异性与文化基因
老年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综合康复治疗效果分析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妊娠期腰痛的研究进展
血清铁蛋白、IL-6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锻炼核心肌群 这四种方式可以事半功倍
三级跳远亚洲纪录保持者李延熙小肌群力量训练的负荷变化特征
运动解剖学动作分析理论剖析武术套路中的跳跃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