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培养交互探究能力

2019-06-09 08:39廖润欢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问题情境数学教学思维能力

廖润欢

摘 要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否高效,学生能否自主探究问题,并对结论和探究的思维过程进行有效交互分享,关键的因素取决于教学情景的设置。本文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通过具体事例,谈在课堂教学中,优化教学目标,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经历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过程,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会质疑,善交互,能反思,会分享,让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逐步掌握数学问题探索的基本步骤与方法,有效培养交互探究能力,发展数学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 数学教学 问题情境 交互探究 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6文献标识码:A

交互探究是探索学习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交互探究过程是系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针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相互交流的过程,交互探究能力是交互进程中能清晰的表述探索问题的思维过程,正确表达探究结论,有效吸收他人的观点,融入自己的思考,进一步探究求得问题解决的能力。课堂交互既包含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交互,也包含探索过程中自主判断与题设条件、结论之间的交互。交互探究能力强的特征是会质疑,能反思,表达问题言简意赅,总结分享简明扼要。交互探究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发展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提升他们的创造思维品质。

1优化教学目标,预设交互情景,给予质疑、探究预留足够交互空间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目标决定过程,学生交互探究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因此,优化教学目标,重视情感交互过程,预设探究交互情景,让学生有机会把在学习进程中所走弯路与挫折有效表达交流出来,进而得到教师的有效引导与同学的帮助,给予交互预留空间与时间是必不可少的。

给予探究交互以充分的空间,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能进行交互分享、合作交流,其中教师发现问题,及时点拨,起到关键作用。

2创设有效情境,让学生经历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过程,培养交互探究能力

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组织高效交互活动,有效利用课堂生成,培养学生准确的理解、表述数学概念,正确的表达定理的证明,分享探索历程,既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又能锻炼他们的交互探究能力。

2.1紧贴教材内容,精选探究素材, 创设有效情境,让学生经历核心概念和定理的探索历程,培养交互能力

培养交互探究能力应当从基础抓起,首先,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进行正确表述与交互表达。初中数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定理,不但是数学学习的基础,而且其来龙去脉与推证过程非常典型,蕴涵了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是培养交互能力的良好载体。学生学会正确表述辨析慨念,准确表达定理及其证明过程,体会其中的基本方法,才能在课堂互动交流学习活动中有效参与,高效参与。

让学生改变思维的角度,把证明三个角之和等于180白肮乖煲桓銎浇牵顾『檬恰螦、∠B、∠C三个角的叠加”,以此让学生体会证明中辅助线产生的思路源头,使学生在交互中体验了定理的证明的探究思维过程,体会到添加辅助线的来历,学会了定理及其证明过程的准确表述,避免了将证明过程强加于学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下牢固基础。

让学生经历数学核心概念和基本定理的探索历程,既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也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环节。从课堂实效来看,这个情景设置是成功的,课堂活跃,学生动手动脑、质疑探究,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循序渐进地诱导、启发,课堂氛围良好,交互探究情景交融。

2.2通过典型问题的探究,熟悉探究交互的基本步骤与方法,激发探究兴趣,培养交互探究能力

教育家皮亚杰认为,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方法比掌握知识的内容更为重要。 提升学生交互探究能力,通过典型问题的探究,熟悉基本方法与步骤,是行之有效的。

例3:如图1,小明同学晚上在两路灯C、D之间行走时发现,当他从A到B行走时,他的前影长度PM越来越长,但他的后影长PN度却越来越小,于是他想:前后两个影子的长度之间可能存在某一种确定的数量关系。请判断小明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并证明你的探究结论。

影子是学生最熟悉的事物,他们从孩提时代就对影子感到好奇。此问题既是学生熟悉的情景,又是一个与三角形相似应用无缝连接的问题,人在运动时,其身影也随之运动,影子长度发生变化,但变中隐含有不变关系,此类问题是能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掌握探究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的极佳素材。

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数学模型化,清晰地表述图形之间的数量关系,再运用相似探究解决问题。

步骤一:用数学符号语言清晰地表述图形之间的数量关系;

∵AB、AD、BC均为定值,P为动点,∴不妨设AB=1,AD=BC=a,PQ=b,AP=x ,则BP=1x。

步骤二:用数学工具探究问题所涉及到的线段与已知线段的联系;

由题意,PQ//AD,∴ △MPQ∽△MAD,∴=,

∴=,可得:PM=。

同理亦可得:PN=。

步骤三:结合探究的目标,运用所得的数据,选择运用数学工具求解;

∴PM+PN=+=。

步骤四:根据探究过程及结果,根据准确表述探究结论;

前后两个影子的长度之和为定值(只与两路灯之间的距离、路灯高、人的身高有关)。

步骤五:按题设要求证明相关结论。

此问题还可以进一步探究,当两路灯之高不一样时,结论还成立吗?

清晰的探究步骤及程序指引,能让学生较快的、循序渐进的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不同的探究问题,其探究步骤应有所区别。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巡视,发现学生遇到困难或者是思维阻隔,因势利导的给予交互点拨,特别是在数学工具的选择,图形运动变化过程中等价关系的转化,隐含条件的挖掘等等方面的及时交互交流,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2.3变换探究视角,加深探究深度,拓宽思维广度,提升交互探究的能力

近几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对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给予持续的考察,其探究型压轴题侧重考查学生的探究思维品质和能力,导向初中数学教学,适度拓展知识的深度与广度,提升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对比较复杂的问题,尤其是中考压轴题,学生往往难以在短时间里找到解题方向,信心不足。为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适度给予学生独立交互探究的训练,引导学生善于在探索过程中,不断变换探究的视角,让自己探究思考所得的判断(中途结论)与探究目标(题设结论)之间,反复交互联系,加深探究深度,拓宽思维广度,反思重构探究路径,求得问题解决。

为了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探究精神,培育优秀学生,在教学中引进了“中途岛”支点探究法,对复杂的数学问题,建立探究进程中的“中途岛”,以“中途岛”为支点,双向探究,在多种关联中发现头序,就像让学生站在大海中的島上一样,视野开阔,才有可能看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

建立探究过程的“中途岛”,不断改变探究的视角,加深了探究问题的深度,让学生较快进入“深思”。探究中对“中途结论”与题设目标之间的交互关联,可以快速找到解题的途径,在此过程中,交互探究问题能力得到较好的培养与锻炼。

恰当的情景教学,能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促进他们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重视师生之间融恰的交互探究与交流,能建构出良好的水乳交融的教学生态,进而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善于交互,学会质疑与反思分享,让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逐步掌握交互探索的基本方法,提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8.

[2] 蒋红.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几何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8(03):10.

[3] 刘军.例谈问题情景教学[J].中学数学研究,2012(01):12.

猜你喜欢
问题情境数学教学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