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具意识培养的学生英语跨文化沟通研究

2019-06-11 11:15李蓉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3期
关键词:英语语言

李蓉

[摘要]英语语言的工具性在得到认同的同时,也招来一些诟病,区别于Gardner和Lambert的工具型动机,摒弃功利性的目的,主张话语权,既发挥英语作为语言的工具功能,又使其成为母语文化传播的工具。在对英语的工具性作全新诠释的基础上,提出培养学生英语“工具意识”的途径,帮助学生实现有效跨文化沟通。

[关键词]工具意识;英语语言;跨文化沟通,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9)07-0036-03

对“语言是什么”这个问题,现代各个语言学科从不同的角度作出了解答,尽管各有侧重,但对语言“工具性”的认识已获得普遍认同,“语言是构成思想的工具”“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等,特别是在全球化的今天,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的媒介地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桥梁作用。当今,英语是我国外语教学的主要语种,作为工具已被广泛使用,我们所倡导的“工具意识”既遵循语言的本质和跨文化语用的基本原理,又对有效跨文化沟通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应用符号学理论从元认知的角度分析语言的本质,认为三个符号体系即声符号、文字符号和语义符号,以及三个文化层次即表层可视文化、上层建筑文化和深层心理及观念文化组成语言代码系统,两套系统同置语境之中,相互影响并借助其他人体器官发出或者接受信息,完成包括跨文化交际在内的交际活动。因此,要顺利实现跨文化语用,交际双方必须共享同一语言系统,这便是跨文化语用的基本原理。培养语言的工具意识在解决有意识向“共享同一语言系统”靠拢这一问题上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一、英语工具意识

当下,人文素质教育普遍成为广大教师的指导思想,英语的工具性功能常常被忽视,究其原因,主要是英语的工具性常常和应试相关,承认工具说就等于助长应试教育的风气,凸显英语的工具性,貌似和素质教育就背道而驰了,工具型动机实用性目的太强,过于功利。这明显是对英语工具性功能的狭隘认识,英语的工具性并不仅仅局限于应试,Gardner也指出,虽然整合型动机对英语学习的成果是绝对必要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工具型动机也可以成为习得语言的有效动机,两者,可以互相转换,互相促进。汤闻励就动机因素影响英语口语学习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学生英语口语学习中,工具型动机要比整合型动机的作用大得多。所以,教师首先应对英语的工具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对学生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实现有效跨文化沟通。

(一)认知的工具

作为媒介,语言是连接认知主体和认知对象的桥梁,是人们可以进行操作去认知所指的能指透过语言认知世界是最常见和最容易被接受的方式,所以语言是重要的认知工具,如何利用好这个工具开发我们的认知能力才是值得探讨的;除了具象的认知,语言还是我们感知和认识抽象世界的一把钥匙,是语言将思维变成现实,使思维得以让人探知和理解;再者,语言作为认知的工具,最为重要的作用体现在对人的意识的改造。当我们用语言对感性认识进行加L,将感知进行抽象概括,并用语言进行表达时,我们的认知能力就得到不断地提高,意识得到改造,进而带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语言的学习者往往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认识一种新的社会文化和行为模式,潜移默化地进行认知情感及行为方面的调整。对英语作为一种“工具”的认识先于对其本质的认识,这既符合人类的认识规律,也有益于解决英语语言学习的困难,既然语言智力领域是学生的弱势领域,那么就需要发掘学生的优势智力领域,实现两个领域的成功迁移,让学生更关注知识本身,真正学有所获,最终学以致用。

(二)交际的工具

交流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相互沟通思想,协调行动,进行社会生产和生活,人们采取了各种各样的交际方式,语言始终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正如列宁所言,语言就是用来交际的。因为较其他交际工具,语言具有诸多优势,如其功能的开放性,承载信息的无限性,适用领域的广阔性、普遍性,传递信息的便捷度、及时性、丰富性等,都是其他交际工具所无法企及的。英语是一门语言,作为全球通用语,英语更是承担着交流四面、沟通八方的重要任务。既然使用英语是为了达到交流的目的,我们就该将注意力放在交际上,努力被人理解或者理解他人。根據相关研究表明,在我们的交际中,超过60%的信息都是通过非语言交际行为传递的,此类“无声的语言”特别是在跨文化交际中最常见。因此,充分认识到英语作为交际的工具,将学生注意力从英语语言习得迁移到信息传递和思想表达的交际目的上,结合非语言交际的认知和运用,实现跨文化的有效沟通。

(三)思维的工具

莫里哀说过:“语言是赐予人类表达思想的工具。”语言通过形式和意义实现其交际功能,意义是本质的东西,没有意义的形式如同没有灵魂的躯壳,语言本质上是一种表象,背后是深层的思想,交际沟通的终极目的不是掌握语言,而是通过语言把握背后的思想和认知。既然语言揭示了人脑的行为过程,与文化和人的心理密不可分,是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的反映,那么通过研究语言这个工具,我们就可以探究其所承载和反映的内容,让不同的文化语境可以最大限度地靠拢,最大限度消弭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利用英语这个工具探寻其背后隐秘的广阔世界,将大大延伸英语语言学习的空间,也是实现有效跨文化沟通的必经之路。

(四)本国文化传播的工具

最初,人类创造出语言,并一直是语言的主人,控制着语言。但语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渐积累、发展成熟、强大,已经越来越脱离人类的控制而具有自主性,反而是人类越来越依赖由语言而沉淀下来的文明。或许有一天,语言会反过来控制人,引导人的思想,规范人的行为,变成独立的“自我”。伴随着经济一体化的英语全球化也给大家带来了焦虑,世界各国都开始关注本民族语言的保护问题。英语对我国汉语和文化也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部分年轻的英语学习者模仿英美,母语能力弱化,民族认同感降低,故而在对外交流中形成了单向交流模式,“文化逆差”严重。在尊重英语语言独立性和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在跨文化交际中,在英语语言习得过程中,强调习人之长,为己之用的重要性,在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同时,树立正确的文化观,这样既是保护本民族语言与文化的最有效途径,也能帮助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避免出现上述“本国文化失语”现象。

二、学生英语工具意识培养途径

(一)加强跨文化语用知识的显性教学

语用能力是指一个人根据不同的时间场合、国家文化背景和社会价值观,正确、恰当地使用所學语言,并与人交际的能力。诚然,语言能力是语用能力的基础,但很明显,一个人掌握了一定的语言知识,但不一定能准确使用这种知识,语用能力是语言能力的升华,是决定跨文化交际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所以在传授学生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更应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加强语用知识的显性教学,而语用意识培养的目的就在于“掌握工具,使用工具”。

首先,需要让学生明晰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的关系和区别,教会学生使用语言,重视英语的交际功能;其次,培养学生语用原则的认知,Grice指出交际信息的适量性、相关性.真实性和清晰性是交际双方为了交际的顺利进行而需遵循的。Leech则认为大家对礼貌原则的遵循有利于减少冲突,达成共识,促使交际得体和顺利;最后,重视语言作为文化代码的交际规则,培养跨文化意识。在教学中加强文化导入,将中西文化差异进行比较区别,一方面要强化母语文化功底,避免“文化失语”或“文化休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理解并尊重他文化,克服母语的目标语负迁移和其他由于文化差异导致的语用失误,才能实现跨文化的有效沟通。

(二)强化英语的交际性,构建口语化氛围

对英语语言知识的输入,我们已经做得很不错了,也是时候向英语学习者强调把所学的英语语言和知识输出了,这既是英语语言本质的最直接体现,也是当下时代对我们的要求。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注重对英语口语的训练,运用“任务型”或“项目化”教学,创设语境,鼓励运用英语语言进行交际,构建适宜口语训练的学习氛围。发挥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充分利用师生、生生面对面交流的时效性,及时予以引导和支持;认真区分学生所犯错误,对学生的“Iocal mistakes” 应采取宽容的态度,将达意放在首位,不必刻意纠正,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通过练习是可以掌握客观存在的“工具”,有利于消除“我学不好,我学不了”的心理障碍,增强学生信心;对“global mistakes”,教师就不能听之任之,必须立即纠正,但是要注意方式和方法,应该设法让学生自己找出错误,提高学生自查自纠的意识和能力;此外,我们还发现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方面,教师的个人魅力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教师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饱满的教学热情,秉持友好、宽容、公平的态度对待学生,鼓励多过苛责,幽默的话语和偶尔的玩笑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一个热烈、踊跃.勇敢、宽容的英语交际环境有助于学生英语口语水平和交际能力的提升。

(三)关注思想培养直接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使学生认识到语言在意义表达上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语篇理解能力,从宏观上欣赏语言、分析语境、理解语篇把握语言表达者的意图,认识到具体的语言是如何实现语言的交际功能的;进而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的语言知识和经验储备,主动建构意义。文化的差异决定了思维的不同,加强中西方思维转换的训练,引导学生逐渐养成直接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有助于跨越中西文化差别的障碍,实现跨文化的有效沟通。实践证明,很多英语学习者在进行英语表达前,常习惯性地在大脑中用母语先行表达,然后用英语翻译后说出,这样做既延长了表达时间,又不可避免地受母语干扰,造成语误。要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性,教师要帮助学生创建英语语境,引导学生努力置身英语文化语境,将自己放在他者的位置中理解、判断所接收到的信息,并按照英语语言代码及文化规则表达、输出信息,尽可能排除本民族语造成的干扰。虽然要改变一个人的定性思维很难,也非一蹴而就的事,但是要有意识地做、尝试,经过长时间的调整和适应,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才能真正得以提高。

三、结语

正确认识英语语言的工具性质是实现有效跨文化沟通的前提。回归语言的本质认识其工具性质,既区别于Gardner和L ambert的稍带功利性的工具型动机,又着眼于保护本族语,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态,英语语言是我们认知、交际思维和传播本民族文化的工具。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应本着平等、尊重、宽容的心态,正视英语的“世界语”地位,同时警惕其对本国语言文化的渗透。正如徐光启先生所言,“欲求超胜必先会通”,我们应该学好英语,摒弃片面的语言工具论,去弊存利,充分发挥英语语言的工具功能,促进东西方文化的双向交流,实现跨文化的有效沟通。

参考文献:

[1]刘春燕.基于语言生态学重新诠释英语“语言工具论”[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4(6):47-50.

[2]汤闻励.动机因素影响英语口语学习的调查与分析[J].外语教学,2005(2):65-68.

[3]黄子金.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J].中学教学参考(上旬),2011(12):91-92.

[4]吕文静.跨文化语用学浅议[J].读者文摘,2016(1):53-55.

[5]戈玉和,江昀.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教学研究[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7(1):68-72.

[6]洪娟.从跨文化语用的视角论成功跨文化交际的三原则:多元文化背景下遵循互知、互利、互让原则[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50-152.

[7]刘丹.跨文化交际能力构念与培养研究:跨文化、跨文本、跨主体视角[J].外语学刊,2015(6):127-131.

[8]李晓萌.浅析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运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3):95-96.

[9]Kramsch,C.The Mutilingual subject M].Oxford:OxfordUniversity Press,2009.

猜你喜欢
英语语言
从语音学角度分析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的差异
多模态话语环境下英语多元识读能力的提升
浅议《圣经》对英语语言中典故的影响
浅议初中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
试论跨境电商背景下英语语言的经济价值
英美文学作品中英语语言的运用
高职学生英语语言错误纠正的思考
浅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论任务型英语语言教学法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