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中的职业教育与培训

2019-06-11 11:15陈朝阳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3期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乡村振兴战略

陈朝阳

[摘要]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七大战略之一的乡村振兴战略涉及人口、国土、经济、社会、文化等关乎民生的方方面面因素,其目标在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乡村振兴不仅重要,而且困难,当前乡村社会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公义性缺乏、组织性不足、前瞻性不够、创造性阻抑,需要有强大的动力和积极的作为,需要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支持,以发挥人才与技术作为资源和动力的作用。根据劳动分工不同需对不同劳动者分别施以不同的技术教育:领导者--知技术”、管理者--“ 懂技术”、技术师--“会技术”、操作工--“干技术”。在技術教育的同时还要培育职业精神和创新意识与能力,激发和促进人才与科技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在对现有劳动者进行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同时,也要面向未来的涉农劳动者开展系统全面而优质的教育,以保障乡村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与培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9)07-0236-03

中共“十九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脱贫,两个十五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着力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而其难点在“三农”。在此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被提出。通过对乡村发展比较成功的几个样本中的领导者、投资人、项目运营者、劳动者和当地村民的访谈,附之现场观察和资料查询,发现乡村振兴中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规律,对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乡村振兴的要义,

乡村振兴之所以重要,原因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1)人口因素:乡村人口所占全国人口的比例高于40%,而与他们通过亲缘关系相联系起来的人口所占全国人口的比例高达80%以上。就中国国情而言,即使到了现代化阶段,乡村人口也不应低于40%。就目前而言,70%贫困人口的在乡村,因之“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2)国土因素:中国80%的可利用国土在乡村,发挥着巨大且不可替代的环境与生态功能。科学保护,合理利用,永续利用这些国土,是保持和改善水、气、土,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3)经济因素:粮、油、肉、蛋、奶,菜、果、茶、蜜、药等作为生存的必需品,既要有对十三亿人的数量保证,又要有事关健康的质量保证。(4)社会因素:广“大乡村是否安全和稳定、公平和正义清洁和美丽、乐业和幸福不仅是国家的关怀,更是全国人民的需要。(5)文化因素:乡村是乡韵、乡情、乡风的保留地,是传统文化根脉的延伸空间,记得住乡愁,愈来愈成为现代社会人的需求。

乡村振兴追求的目标:富强,即以农业为主题的经济发达,劳动者收入丰厚,居民生活幸福;民主,即组织有效力,党的领导有力,村民自治有效,企业管理有序,社团组织有作为,乡民有尊严,弱势群体得到有效照拂;文明,即乡风优良,乡韵浓郁,乡情友好,有效遏制黑恶势力.不良宗教、腐败分子的危害;和谐,即人际互惠,产业合理,生态友好;美丽,即村容整洁,健康卫生,环境友好,生态增益。

然而,不容讳言,乡村社会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中还存在着持续恶化的问题。据笔者的观察,目前乡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四个方面:(1)公义性缺乏,原有的乡土美德正在流失,如亲情、孝道、义气、互助怜悯、谦让、敬畏、勤劳等;而一些陋习恶俗则有增无减,势利、小气、逐利、凌弱、盲从、铤险、懒惰等,不良宗教蔓延,传销、赌博、偷窃、作假、破坏环境者比比皆是。(2)组织性不足,领导力量弱,团队意识差,有的乡村干部住在城市,有的挂职干部只“挂”不“职”(3)前瞻性不够,目光短浅,视野不足,混混日子者很多,拆二代”麻将度日者有之,父母勤劳致富,子女四体不勤者有之。(4)创造性阻抑,知识缺失,好学者追逐应试,厌学者丢书弃学;开拓创新的动力不强,信心不足,协作不力。笔者访某偏远山区一农民,他困惑,“机械耕种我不会,水牛被你们城市人买的价格高不可攀,我又用不起”,当今社会这种现状令他原先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难以为继。

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是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发展,而农业的发展须体现现代农业的特征才能发挥“振兴”的作用。乡村振兴不仅重要,而且困难,需要有强大的动力和积极的作为。

二、乡村振兴需要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支持

实践证明,乡村振兴最关键的要素是有科学决策能力的带头人,他们或者是当地成长起来或党和政府派来的乡村干部,或者是来乡村创业的企业家,他们的共同特征是具有全局的视野、爱乡的情怀、奋斗的意志以及精明的头脑。当然,与带头人共同奋斗的管理队伍和劳动力以及相应的资金投入也必不可少。但更重要的是他们科学决策的能力,即对项目、人力和技术的选择和运用能力,而能够接地气,面向具体对象创新是其中的核心。

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自然资源禀赋,人口资源特征各有不同,其所依托的内生和外生动力各有不同。最优的项目选择是充分开发地方优势的项目,是集成创新的结果,如A先生,在一片原为劳改农场的近乎荒废的湿地建立了青虾养殖基地,致富一方;拥有海外经历并事业成功的经济学博士B先生回到家乡溧阳,把一片大山开发成国际水准的旅游、休闲和生态保护园区;或与传统产业或地方文化相关联,溧阳C先生通过自主研发实现了溧阳白芹生产的机械化;创出新业态,武进孟河镇D先生挖掘了中医、乱针绣、齐梁等地方文化要素,建起文产融合,国际交流的“小黄山艺术馆”;或与目标市场对应,金坛E先生创业成功,事业有成,回乡创业,面向养老产业,开发山地1600亩建设“怡园”。这些项目的共同特征是发挥当地优势,吸纳当地人优质就业,为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与发展做贡献。

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是成熟适切有效的技术。技术必须是成熟技术,F先生为生产当地特产乌饭树苗木,扦插两万多株,成活无几,直到请来省林科院专家,通过组织培养解决了繁殖问题;技术必须是成套技术,C先生的白芹生产六大环节全部实现了机械化,才得以成功;必须是适切技术,苏北某螃蟹养殖区请来大牌专家讲螃蟹养殖,村民说:“非常感谢专家,专家讲得很好,但他讲的是海水养殖,我们这里是淡水”;同时,也必须是落地生根的可推广便使用技术,让使用者能学会做。

综上,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科技是乡村振兴中最重要的动力,教育和培训是这一动力得以生效的有力条件。欲全面提升乡村人力资本,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涉农人才,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和致富带头人,激发和促进人才与科技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职业教育与培训必须先行。

三、乡村振兴中的职业教育与培训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新型职业农民产生了,并逐渐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中坚力量。但与此同时,还需要并确实存在一大批“非职业”农民。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趋势,从事农业劳动的人数逐渐减少,素质(体力、智力、精力)逐渐降低的问题不可避免,我们更难以苛求当代农民能够像传统农民那样从事超负荷的劳动。其中,許多劳动者一年之中会在农业、工业、商业和服务业中频繁转换,会在家庭和不同的企业从事不同岗位的劳动。因此,使农业劳动得以减量提效,易学易做势在必行。

职业教育与培训作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尤其是县级职业教育机构所开设的涉农专业,面向“三农”的技术培训,与当地生产实践直接接轨的科技创新活动,都是“三农”发展,乡村振兴的宝贵动力。在职业教育与培训中,因材施教对促进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技术作为第一动力的有效转化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劳动分工可将新型职业农民分为四种人群,须分别施以不同的技术教育。

(一)领导者--“ 知技术”

农业企业主或乡村干部,是一个人或团队,兼有出资人、策划者、决策者、领导者的角色。他们作为“乡村精英”是新兴职业农民的典型代表,是乡村振兴的实践和行动主体,他们不缺乏先进的理念、知识、视野或品格,并可能有相当强的技术专长,他们具有事业发展的需要和对当地自然与民俗的深入了解。对他们的教育,当由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等实施,如种白芹的C先生与江苏大学、扬州大学建了产学研合作基地;搞乌饭树的F先生与江苏省林科院江南大学建立了紧密关系;搞孟河文化的D先生与乌克兰国家艺术学院建立紧密合作关系,网罗常州高校的人文学者参与。同时,他们最需要的是“知技术”,须自己沉下去,接地气,访民情,了解乡风民俗、人口素质、自然条件等状况,理解技术,理解运营,理解管理,理解市场等在当时、当地的存在方式和运用策略。

(二)管理者--“ 懂技术”

管理者不仅要具备管理的基本素养,又要有基于具体管理对象的有效管理方法,要求知识视野的持续拓展,因此,需要对他们进行系统的、有层次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这些培训可由社区教育机构或职业教育机构完成。通过职业教育与培训,使他们能够正确地处理好三方面的内容:(1)可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选择合理的运营模式,或“农工商一体企业”,或“公司+农户”,或“小农联合体”,或“专业化+业务外包”等;(2)能够合理运筹人力资源的开发,与乡村社区和区域经济相协同,促进城乡一体化体系的建设,实施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对农时季节的特征进行准确把握;(3)建立有效的鼓励技术创新的机制,从根本上找到本企业发展的重点与难点,确定发展主题,选择组建团队,开展重大攻关项目,破解当下难题。

(三)技术师--“会技术”

技术师是指掌握与所从事产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他们主导着技术实施和生产过程,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同时,他们有职业发展的需要。技术师能够熟练掌握所需技术,会新技术是保障产品质量和提高产品产量的关键,而欲提高和更新技术师的技术,就要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阶段性的、持续性的新技术教育和训练,这些新技术教育与培训可由行业业务主管部门、校企结合、院所基地相关专家完成。通过职业教育与培训,使他们能够做到“四会”:(1)会学,能够及时获取产业升级的新信息,掌握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学会新工具、新技术、新方法;(2)会做,能够准确、熟练地掌握重要技术环节的生产技术;(3)会用,能够对相关的技术、工具、生产资料进行科学合理的调配,根据自然条件和管理条件的不同进行变通使用;(4)会教,在自己准确熟练掌握新技术方法的同时,能够把相关技术的操作方法教授给生产一线的操作工。

(四)操作工--“ 干技术”

操作工是一个企业的主体,他们最贴近于产品的一线生产,而且人数最多,流动性最大,岗位变化最快,因此,操作工能够知理、达标、高效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作为一线的操作工,工作场所在企业在车间,企业中具有最先进的生产设备,了解最新的产业需求,因此,要由企业对他们进行或即时的或集中的职业教育与技术培训,使他们明晰生产中的道德伦理、法律界限,明确生产中的工作任务性质与目标要求以及产品的质量标准,让他们在生产过程中、在操作时能够做到熟练运用技术,操作规范,了解自己在生产环节中的角色,从而保障产品生产的质量。而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岗位,人员应该尽量稳定,这些人要送交至社区教育机构或职业院校进行更加专业的职业教育与培训。

对这四类人群,不仅要进行不同种类的技术教育,还要加强价值观、责任感和合作意识的教育,激发乡土情怀,培育职业精神。在加强技术教育与培育职业精神的基础上,激发其创新动机,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发展,推动其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而实现人力和科技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资源与动力的创新性转化。

立足当下,也要未雨绸缪。在对现有劳动者进行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同时,也要面向未来的涉农劳动者开展系统全面而优质的教育,以保障乡村的持续发展。这类教育要使未来的涉农劳动者能够面向“三农”--学农、爱农、兴农,不仅有职业的技能,还要有学习的能力以及发展的潜力。要学农业,发展实践能力,能动手,有科技创新潜力,掌握专业知识,针对产业,可以迁移;要爱农业,滋养敬业精神和乡土情怀;要兴农业,树立发展现代化农业的理想信念。

乡村振兴战略是个大战略,是个长期的战略,既要只争朝夕地干起来,又要持之以恒地干下去,须真切地明确目标,有效地积蓄后劲,求得有效的、可持续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慧.产教融合: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方向[J].教育研究,2018,39(7):82-84.

[2]马建富.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职业教育机会与应对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8):5-11.

[3]谭绍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职业教育应该怎么做[N].中国教育报,2018-05-15(9).

[4]唐踔构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质量保障体系[J].继续教育研究,2016(9).

[5]越寒.加大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力度发挥新型农民主力军作用[J].吉林农业,2015(11).

[6]马建富,陈春霞,吕莉敏.我国成人职业教育培训支撑服务体系存在问题及建设的思考:基于对江苏的调查研究[J].职教论坛,2013(9).

[7]陈春霞,马建富.我国成人职业教育培训存在问题及改革发展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5).

[8]马建富.关注贫困地区留守农民的职业教育培训[J].职业技术教育,2012(30).

[9]王全明.浅谈如何对失地农民进行职业教育培训[J].中国农村教育,2011(7).

[10]高纯斌,高纯斌.浅谈电大职业教育培训教材编写原则[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9).

[11]黄武刚,陈琛凝.我国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发展历程探研[J].安徽农业科,2007(19).

猜你喜欢
新型职业农民乡村振兴战略
新时代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创新
他山之石,来自日本的“乡村振兴战略”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
创新探索农村家政职业教育的有效模式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基于参训意愿分析的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研究
四平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
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探析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长效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