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视角下的校企文化融合探析

2019-06-11 11:15刘佳音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3期
关键词:文化育人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

刘佳音

[摘要]当前的高职教育正在经历新一轮的改革和转型,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已经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然而校企双方的对接合作更多地停留在物质、制度等有形层面。碰撞中的校企文化差异和矛盾制约了双方更深层次的合作。以现代学徒制为视角,对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进行积极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文化育人;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9)07-0244-02

一、引言

随着工业4.0的到来,生产制造信息化、自动化程度不断提升,传统的精细化岗位分工被具有灵活性、整体化和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综合任务所取代。高职教育正在经历新一波的冲击,院校在此新常态下,必须坚持改革和转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院校核心竞争力。现代学徒制核心即是采用工学结合的方式促成职业院校与行业深入合作,培养跨职业技能导向的关键能力。20世纪80年代,现代学徒制已在发达国家广泛推行。目前,我国的现代学徒制也已经处在扩大试点阶段。然而校企双方的对接合作更多地停留在物质、制度等有形层面。碰撞中的校企文化差异和矛盾制约了更深层次的合作。

二、现代学徒制式校企合作及其文化意义

校企合作的基础即是职业院校与企业的资源共享。目标是否一致,决定能不能开展合作,而文化是否能够融合则决定合作能够走多远。现代学徒制式校企合作的重要目标是建立职业认同感及发展职业承诺,其内涵就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职场文化与大学融合。目前我国在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存在着如:企业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浅层化、学生合法权益难以保障、校企合作岗位学习质量低等问题。究其原因,院校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冲突是最主要的制约因素。因此必须重视实现校企文化的融合,以促进高职院校进一步的发展,实现高质量就业,满足企业高层次需求。

三、校企文化冲突的现状

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从本质上来说是两种不同领域的文化。学校的根本目的是育人,追求社会利益最大化;企业的根本目的是盈利,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这是校企合作中文化冲突的根源。

由于学校教育的有限教育时间和教育条件,大部分高职院校所教授的技术一般是具备通用性、基础性的“弱化对象化技术”。人才培养的目标强调培养出既有知识又有技能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因材施教,每个人都很重要,人平等,人人出彩,环境较为宽容。而针对特定的合作企业,他们真正需要的人才在“强化对象化技术”岗位,在短短的合作过程中,他们所能为学生提供的岗位只能是基础的、固定的、操作简单的岗位。学生到了企业本质上就是一种雇佣关系,强调职业人发挥作用,更加注重的是制度约束、责任意识。以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与浙江亚特电器有限公司合作开办的“亚特机电学院”为例:学生的冲突点在于工资低,工作单调,学不到技术;企业管理的冲突点在于学生不服从管理,无制度意识。因此在一期学习结束时,亚特的负责人一句话强调了制度和责任,“凡是实习期间全勤的学生,毕业后有在亚特公司工作的意愿,本公司无条件录用”。在这种情境下,校企双方学生产生了矛盾和冲突,现代学徒制的长足发展被制约。

四、对校企文化冲突与融合的认知

校企合作中,学校和企业都是主体,这两种不同领域的文化交接,势必产生冲突和矛盾。追求校企深度合作,最大限度发挥现代学徒制的优势,文化融合势必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没有差别和冲突就没有发展,有了差异和冲突,双方才能更好地反思自己,思考自身存在的不足,促使双方重新评价原有的行为方式,从而成为发展的动力。“理解差异的最好办法就是学习。”首先学校和企业的文化都是有目的的,是通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的的社会活动,通过物质载体、制度载体、精神载体、行为载体等呈现出来。其次,校企双方互为助力。职业院校通过工学结合,将职业要素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如定岗实习、实习实训、下企业一线锻炼等。以此方式使学生在校期间感受职业文化,提升职业素养,培养出高素质、高标准,具备企业职业人的特点。对企业合作方来说,这些具备职业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的人才能更好地适应工作需求,也促进了企业更高层次的文化发展,从而使企业更进一步地增强核心竞争力,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在实施现代学徒制时,首先就要坚定求同存异”这个信念,不怕冲突和矛盾,寻找校企文化的共通之处,使冲突变为发展的动力。

五、根据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特点选择合作企业

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都是“95后”,大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成长在物质条件丰富的新时代,与70、80年代的学生在心理上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并且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普高阶段文化课成绩较低。他们有自身的特点:(1)他们的自我意识较强,标榜独立自由,不愿意、不喜欢就可以拒绝学习,拒绝理论性较强的灌输教育,动手能力相对较强。同时他们也愿意表现自己,我们在这個方面可以通过引导化被动为主动。(2)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对外来文化有着较强的好奇心。教育工作者需要做到比他们更快地了解新事物、学习新事物来完成对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3)网络影响巨大,网络伴随着他们的成长。网络上的内容良莠不齐,他们还没有形成坚定的主流价值观,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利用网络载体帮助他们学会分辨。

根据以上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进行校企文化融合时,要对合作的企业进筛选,企业主体要具备时代性,看到新时代学生的优势和不足,认可高校教育规律,同时学校也要吸收企业文化中有利于高职教育的文化进行学习。

六、校企文化融合路径

(一)校企合作的目的是互利共赢

院校有人才、技术,企业有厂房、设备、经验;院校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企业为实现长足发展和利益最大化。院校需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坚持自身优秀的文化,避免丧失院校自身的教育服务功能,避免趋向功利性。企业积极树立教育理念和情结,形成育人文化,在现代学徒制实施的过程中,展现自己的企业文化,获得认可。

(二)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应该是互相学习借鉴,相互取对方所长、避己方所短

企业方重视的制度文化,在学校文化中也可以一些具体的制度载体体现出来;院校提倡的自由平等,也可以在企业方以一些活动载体体现出来。更需要说明的是,企业需重视自己的员工对企业文化价值观的认同度,学校需重视学生对校文化的认同度,在两种文化碰撞时,双方才能更好地坚持自我文化,巩固自身优势,不会在双方冲击下被消融。在文化融合的理念下,校企文化可以融合成一种新的文化,推动校企的良性发展。

现代学徒制与传统的学徒制不同,后者强调操作技能训练,前者强调学徒获得综合职业能力,能够灵活地应对劳动市场需求,建立个人的职业认同感。在实施现代学徒制时,学生从企业师傅那里得到了职业人的第一印象。因此,学徒师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他要起到引航作用。有的企业推行“狼性文化”,有的企业标榜“人性化”,学校和企业要看对眼,学生和企业也要看对眼。加强职业院校教师与企业师傅的沟通与交流,激励机制和制度约束相结合,做到规范化和高标准,操作技能专业知识、价值理念一个都不缺。

七、结语

对现代学徒制式的校企文化融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院校方面坚持形成自身的特色文化,为培养出优秀的职业人服务;并且深入了解企业的价值理念、文化理念,多走访企业员工,找出企业真正的发光点。企业方面应看到新时代职业人的不同,尊重教育和人发展的规律,与时俱进,展现自身的魅力和价值,从生硬的要求走向潜移默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董慧,薛伟业.基于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院校校企文化互动与融合研究[J].职教论坛,2016(2):34-38.

[2]沈小碚,雷成良.现代学徒制的探源、践行及其.审思[J].职教论坛,2016(1):32-36.

[3]韩香云.冲突与融合:文化视角下高职校企合作的邏辑路向[J].职教论坛,2015(3):39-41.

[4]庄西真.在职业学校能学到什么样的技术[J].职教论坛,2015(31):1.

[5]马兰兰.高校文化育人初探[D].杭州:浙江理工大学,2015.

[6]陈俊兰.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4:68-69.

猜你喜欢
文化育人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
基于“文化育人”的校服研发与品牌建设
浅析大学文化育人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技术文化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