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06-11 05:48方莉
财讯 2019年5期
关键词:内控机制金融风险防范

方莉

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我国银行业在金融产品、金融技术和金融服务领域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和变化,同时金融行业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也日益增加,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水平的高低正在成为商业银行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如何搭建符合现代化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体系,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的充分性和有效性,以改善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风险状况和公司治理效果,来规避或妥善化解内外部风险,是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的深刻课题。文章分析了目前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基本框架,指出由于各银行机构在内部体制、业务规模、管理理念、管理风格等方面存在的稳健经营意识不强、内控环境不健全、控制措施缺失、全面风险管理机制滞后、监督职能弱化等制约因素,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相应提出建立良好的治理结构、培育内部控制文化、提高内控制度执行力、细化风险识别和评估、打造高效交流渠道、建立完善监督评价体系等方法建议,从而有效推动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健全和完善。

关键词:商业银行;内控机制;防范;金融风险

在201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确定,按照党的十九大工作要求,我国今后三年的重点工作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多种经济政策的推出,使银行的经营环境和经营风险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搭建符合现代化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内部控制的充分性和有效性,是规范商业银行经营行为,最大限度降低金融风险,实现稳健运营的基础条件和有力保障,是其生存发展的必然因素。

一、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概述

(1)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概念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是为了保证银行内部按照既定的经营管理目标运行而由商业银行董事会、管理阶层及各个机构、部门、员工等共同制定并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措施,以便防范并化解管理目标实现过程中面临的特定风险,从而通过有机联系和整合的风险评估、控制活动、控制环节、监督管理及信息交流等要素形成的动态管理过程。

(2)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意义

银行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也是高风险行业。当前利率市场化等金融变革、一路一带等国家战略、京津冀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等区域一体化策略等中国经济发展呈现的特点和状态,使银行业务的繁杂程度向纵深发展,内部管理的复杂程度进一步加剧,银行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近年来,许多由于内控失效而导致的金融大案频发,让人触目惊心。银行内部控制能否有效的防范并化解管理目标实现过程中面临的特定风险,是衡量银行内部活动安排是否有效,

能否及时纠正理念偏差及执行漏洞,促进经营流程合理化、规范化的必要手段和有效途径,对商业银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防范系统性风险发生具有重大意义,最终确保银行机构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存在问题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虽在不断的完善和改进中,但由于各银行机构的内部体制、业务规模、管理理念、管理风格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内部控制的建设情况、执行力度、控制水平等各不相同,存在着稳健经营意识不强、内控环境不健全、监督职能弱化等问题,需引起高度重视。

(1)公司法人治理机制不完善,职能定位不清晰

虽然我国商业银行基本在股权上实现了多元化改造,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董事会、监事会、高管层之间的有效制衡和协作互动尚不完备,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存在着决策执行体系结构不合理,内部控制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管理层级过多,授权及转授权机制不健全,针对新业务的管理部门及管理岗位职责不清晰或存在多头管理,监督检查机制的有效性不足等问题。

(2)内控文化建设不健全,内控理念有偏差

一是尚未搭建完整健全的内控文化体系,尚不能理解内部控制的正真内涵,有的商业银有刊色内部控制简单的视同为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装订、汇总,认为规章制度、審计监督、内部管理就为内部控制,尚未能充分认识到内音陇制机制是各项管理工作、各种业务运作过程中环环相扣、相互制约的动态机制。二是在内部控制与业务发展的关系上,仍有“重业务,轻风险”的粗放经营观念,存在注重短期业绩,忽视长期和滞后风险的现象,个别基层经营机构的管理人员存在不当激励的营销导向,只关注任务指标号核,而对内控风险重现不够,造成违规违章进而形成重大风险的发生。三是商业银行的内控澎量尚未贯彻落实到每一个工作岗位、至季一个工作环节中,文化氛围或不同经营管理者及员工由于固有的思维方式,心理习惯,行为方式和银行内控建设的要求产生冲突在所难免,没有足够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个别员工合规意识淡薄,存在盲目相信大客户,无底线服务客户的情况,放松了对风险的警惕。同时员}:普遍存在年轻化、经验积累少的特点,缺乏银行文化和风险文化的认知和培训。

(3)控制措施缺失,执行力度有待加强

由于部分商业银行缺乏内控文化建设和氛围,重要控制措施缺失,内控执行力较为薄弱,有章不循豆之业务操作过程的必要程序略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仄脸的发生埋下隐患。一是现行的内控制度不健全。部分制度未随业务的发展变化进行及时修改和更新,有的新业务、新领域及岗位操作的内控环节还存在真空,未覆盖所有的重要风险点。部分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缺乏统一性和系统性,对些柜面业务的基本操作流程方面缺乏系统的操作规范或统一的操作手册,管理办法及相关要求散见于多项相关制度中,或多以通知、业务检查通报的方式进行明确,缺乏制度的约束力,不便与业务人员的学习和执行。部分制度存在只规定基本框架,对具体操作流程要求和标准较为粗略和模糊,不利于具体执行。二是计算机系统腔制手段需要加强。对部分关全到桑作尚未在系统中进行刚性控制,仍需人为线下操作或人工复核的方式,控制手段和纠错能力均有待提高。三是控制制度的执行力有待加强。个别经营机构对风险管控重要性的理解不到位,在操作行为上对制度规定的执行不彻底,有章不循,存在以操作习惯代替制度、以人际交情代替纪律的情况,出现业务处理上不少叫各遵守规程,甚至出现逆向操作伏况,个别管理人员的内控管理行为失效,对违规行为熟现无睹,对员工管理时将信任代替管理,对员工行为的督导力度不够,从而导致舞弊与乒脸的发生。

(4)全面风险管理机制滞后

一是风险管理范畴并未覆盖可能面临的各类风险,在风险识别与评估中更多关注的是信用风险,而对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操作风险、信息科技风险等方面的评价不够或未全面展开;风险管理程序尚不能全面涵盖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管理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及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实施风险信息收集、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等完整风险评估过程的商业银行还为数不多。二是风险识别的方法和技术量化程度相对滞后,风险管理效率和专业化程度较低,依靠事后检查、主观分析识别风险的情况较多,对利用风险监测预警指标方法进行风险识别的技术方法应用不广,利用科技信息管理系统支持开展风险识别和评估方面涉足不深。对金融创新情况的监测力度不够,不能及时反映风险状况,尤其是缺乏鉴别和度量金融创新产品的风险水平的能力。

(5)交流机制有待提升,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不足

信息的传递效率低下,管理层级链条冗长,信息的上行下达过程中出现理解偏差,时滞拖延的现象,总行管理部门间、总行于分支机构间的信息交流衔接存在不畅通的情况,许多信息不能及时、准确地交流共享,大多信息沟通采用会议形式、指示文件等,基层人员对市场、客户、业务处理、风险评估等方面的信息反馈,不能及时有效、准确的反馈到管理层级,导致管理人员下达决策的效力和风险识别的程度大为降低;信息系统的应用侧重于业务层面的系统建设,面向管理层面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相对不足,对信息的加工整理、归纳汇总工作未形成统一标准,不能很好的辅助管理人员对信息作出准确的细节分析和综合把握。

(6)内部监督评价的有效性还需提高

主要表现在:内部控制评价不健全。一是评价内容不全面。评价围绕资产与记录的接触、授权授信、岗位分离、数据处理与信息传递等“硬控制”,还需要评价公司治理、道德氛围、诚实品质、胜任能力、企业文化等“软控制”;二是缺少切实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三是评价形式单一,往往采用自我评价,采用外部评价的较少。内部监督的有效性发挥不够。内部控制的检查频率和深度不能与银行机构的风险程度相适应,在内部审计中未能发现严重的违法违纪行为,而常常依靠外部检查才能予以暴露。部分银行对内审检查发现的问题的整改和结果应用不到位,未建立有效的整改跟踪机制,存在查而不改或屡查屡犯问题,未能从源头和机制上杜绝类似问题的发生及风险案件存在隐患。对内审发现问题的责任追究不力,审计的权威性和处罚力度有待加强。

三、加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管理的建议

(1)建立良好的治理结构,优化组织管理

首先,商业银行应建立分工合理、职责分明、报告关系清晰、公司治理良好的组织结构,以便给银行内部控制提供有效的前提条件;其次,银行高管层、董事会、监事会及各级管理机构应充分认识其在内部控制中的主要职责,各自保持独立性并形成制衡机制。再次银行应设立合理的组织结构,精简管理层次。做到权责分明,强化岗位目标责任。接着,银行应建立并持续完善合理、科学、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以保证业务开展、风险管理及经营目标得以实现。

(2)着力培育内部控制文化,全员参与内控管理

优秀的内部控制文化是风险管理的软约束力,商业银行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强化风险意识和法制观念。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培训、建立奖惩机制、领导以身作则、广泛宣传等手段,培养员工良好的职业道德,以诚信、廉洁、守法、服务、敬业、勤勉、协作为标准来要求员工,熟悉崗位工作职责,理解和掌握内部控制要点,形成“全行员工抓内控建设,全员参与内控管理”的良好局面。要纠正“内部控制太严,发展受制”等偏颇认识,正确处理业务拓展与市场风险的关系,采用稳扎稳打的做法进行市场拓展,不冒进、不盲目、不抢跑,构建风险文化,责任追究文化和稳健经营文化。

(3)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高执行力

商业银行经营业务品种众多,业务活动本身具有高风险性,需要建立健全制度为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提供制度层面的保障。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银行机构应从完善内控制度人手,紧密结合本单位及各个岗位的工作实际,切实建立起一套责权分明、相互监督、相互制约、运作有效的内控制度体系,使银行的一切经营活动和所有干部员工的从业行为完全置于内控制度的约束之下,做到从源头上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和案件。商业银行内控制度要做到整体性、适应性及权威性,确保不同制度之间的有效统一衔接,定期对内制度进行重新评价,剖析金融系统发生的各类案件,找出漏洞和缺陷,动态更新调整,消除制度“盲区”和控制“断层”。严格内控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增加员工违反制度的成本,提升制度的权威性和威慑力,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建立信息系统对关键控制点进行控制,利用科技手段、减少人工操作,最大限度防范风险。

(4)强化全面风险管理,细化风险识别和评估

建立涉及商业银行整个机构内各个层级业务单位,各个种类风险通盘管理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综合分析和判断不同风险叠加产生的综合效应,建立专业化的风险管理中心,将风险管理嵌入到业务的全流程中。学习和运用风险管理技术,运用数理统训模型来识别、衡量和监测风险,搭建完善的客户信用等级评级系统,逐步加强客户历史数据的积累,测量各个信用等级客户的违约概率及风险暴露。综合度量交易资产的市场风险,持续监控在险价值,提升市场分析判断能力。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建立起一套能够试错、容错、差错、纠错的创新风险管理体系。

(5)建立有效交流渠道,打造高效化模式

理顺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之间及与外部投资机构的交流沟通渠道,通过内部网络、报刊的等平台促进内部沟通,定期进行投资者等的外部沟通,召开交流会或新闻发布会,将投资者建议反馈给管理者,通过以上形式为为内部控制体系各要素的运转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设置科学高效的内部沟通汇报路线,以“市场化管理”为导向,强调跨部门联动实现资源最大化作用,加强部门间、同业间、总分行之间的沟通,建立多元化的沟通渠道,提高整体合力。同时提高信息系统管理水平,保证重要数据信息的完整准确。

(6)建立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有效开展审计检查

建立完善的监督纠正管理体系,建立各级机构的自查自纠机制和自我完善机制,开展日常检查和复核,及时发现风险,堵塞漏洞,做到抓早抓小。建立业务条线管理、合规检查、内部审计和纪检监察有效分工的监督检查机制,针对不同关注重点和管理层级实施交叉检查,全面覆盖各风险领域。发挥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做到审计监督的实时化,经常化和全程化,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系统或开发审计系统进行非现场监测工作,开展涉及全机构的内控评价工作,建立跟踪整改机制,将内审发现问题纳入到绩效考核及问责机制中,强化审计结果在机构内的有效运用,在监事会的监督下真正发挥“保健医生”的作用,为银行的稳健运行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陆寒云.浅析农村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机制建设[J]中国内部审计,2015(10):30-32

[2]宣和,刘祖基.COSO内部控制新框架变化及启示分析[J]财务与会计,2014(4):23-26

[3]赵渊贤.治理机制与内控有效性及企业风险研究[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内控机制金融风险防范
金融风险状态扫描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新常态下系统性金融风险度量与防范研究
试论金融管理中如何有效识别金融风险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企业现金流量分析
互联网企业风险管理模式及内控机制
SQL注入防护
从工商管理角度谈如何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