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探究

2019-06-11 05:48卓丽容
财讯 2019年5期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行政事业单位制度

卓丽容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实施会计信息化建设能提升会计核算效率、降低成本、强化财政及单位监督职能,是顺应时代的需求。本课题运用调查问卷、访谈等方法,在信息化理论框架下立足河源市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通过数据分析,剖析河源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制度

一、研究意义及目的

会计信息化建设是指在获取、处理、传输和利用会计信息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完成业务处理,进而实现形氏化办公,提升会计工作效率,确保会计工作准确、高效开展。

会计信息化幽受能有效地解浏拿流会计在时间、空间和效率方面的困境,能为财务部门会计信息处理提供更l侧走、更准确的方式,从而提高财务部门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对河源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状之慰左行研究,旨在通过研究提升会计核算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信息处理效率、强化财政监督职能。本文基于调查问卷的基础数据,于河源市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并提出信自、化建设的建议。

二、调查数据分析

调研小组于2018年4月对河源市区的行政事业单位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通过网络问卷形式开展。本次调查共收到110个行政事业单位问卷,所有问卷均有效。根据问卷统计数据,分析如下:

(1)会计从业队伍呈现年轻化、高学历趋势

根據上图数据得出,河源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从业人员队伍以40岁以下居多,巨都是具有较高的学历水平。然而,对调查数据仍需进一步分析,基于本次调查采取的方式为网络问卷形式,参与调查的人员多数是较年轻、并且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他们对信息化媒介使用熟练。而对于年龄40岁以上的会计人员,由于信息化水平不高,对网络问卷调查操作陌生,未能积极参与到调查中来。基于此,调研小组利用全市会议或培划”契机通过面对面访谈方式进行调查,发现40岁以上的会计从业群体仍占一定比例,这部分人群普遍受教育程度在初高中阶段,信息化操作水平较低。

(2)会计信息化起步晚,参与度不高

河源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起步较迟,有51%的单位在2012-2016年间才开展会计信息核算,信息化程度不高。截止调查结束,仍有极少数单位未将会计核算业务运用计算机进行处理,仍沿用传统手工处理。在单位中,出纳和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化处理的主要参与者,其他人员极少参与。根据调查数据反馈,单位财务主管与单位负责人参与的程度不高,平均只有44.09%的比例,甚至有三成多的财务主管和单位负责人从未参与过信息化系统的操作。

(3)财政一体化系统使用比重大

根据调查提供的数据分析,以财政一体化系统作为会计核算系统比例大,尤其是近两年这比例越来越大,原因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拨付、预算编制等业务均通过该系统完成。财政一体化系统加快了资金运行效率,精准会计核算,有效地提高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财政一体化系统中预算管理、财务核算、资金拨付三个模块使用率较高,平均达到80%的比例。然而,财政一体化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仍需要解决各模块间耦合度不高、系统运行稳定性不够、信息化有效共享等问题,真正买现数据的完整一致、信息共享,业务间的无缝衔接。

此外,有19.09%的被调查单位自行购买会计信息系统进行会计核算,同时仍有11.82%的单位使用传统手工进行。

(4)机制建设及制度实施不到位

据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建设的数据反馈,半数被调查单位均已建立相关制度,近三成的单位正在建设中,但仍有15%的单位缺乏会计管理制度,信息化制度进程缓慢。为了提高会计信息化的程度,提高工作效率,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尤为重要。就调查结果来看,66%的被调查单位一年只有1-2次的培训,有14.55%的单位是无相关培训的。河源市行政事业单位的培训机制建设进度缓慢,且未将财务人员信息化培训工作常态化。

会计信息化依托平台系统操作,操作人员根据岗位设置在对应系统对应角色中处理,7(踢的被调查单位都是严格按岗位设置,并严格执行岗位牵制制度。据调查数据反馈,有9%的被调查单位存在着一人操作全部岗位的情况,以及13.6%的被调查单位存在会计凭证的录入、记账、审核均为同一人操作的情况。

三、河源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会计人员队伍参差不齐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办公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队伍也显现年青化趋势。年青化趋势的出现,表明会计队伍受教育水平整体上提高了,这其中不乏会计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但是根据调查发现,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队伍中存在三个比较突出的情况:一是部分单位会计人员年龄老化,50来岁的老会计为数不少,这部分群体对新事物较为抗拒,学习能力较差,工作效率较低。二是一部分单位的会计人员非专业出身,属于半路出家的情况。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对于会计信息核算及处理是处于 “依葫芦画瓢”的状况,未能透彻理解会计准则。三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限制,人才流动不足,多数会计人员工作岗位一直不变。虽然这样的状况能让会计人员积累丰富的会计工作经验,但是出现会计专业知识陈旧、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知识贫乏的现象。同时懂日算机会网络的人员,往往因工作时间短,阅历少或不从事会计工作而缺乏会计业务知识。这三方面的情况都制约着行政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发展。

(2)领导不够重视,参与程度不高

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对会计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推进,需要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管理层与相关职能部门共同推进,但就目前河源市的实际状况是单位领导认为这仅是财务部门的事,缺乏对会计信息化建设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对会计信息化制度建设不够重视。行政事业单位领导是单位组织的核心,能够站在全局的战略角度上分析思考问题,统筹规划单位的人、财、物及制度建设。就调查数据表明,河源市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信息化制度建设上欠积极主动,缺乏制度建设的单位存在着一定比例。三是参与程度不高。据调查数据显示,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对会计信息化操作处理参与程度不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在系统建设中没有设置领导角色功能,这不便于他们随时掌握单位财务动态;另一方面是单位领导非专业人员,对财务信息的理解及认识不足,未能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这都致使他们参与程度不高。

(3)制度建设不科学,执行不到位

从总体而言,现阶段河源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制度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制度建设不完善、科学。河源市不断完善会计信息化系统、整合资源、实现数据共享等方面工作,但却忽视了会计信息化制度建设。会计信息化制度建设涉及方方面面,包括各项业务的审批制度,也囊括业务的监督机制。从调查中发現仍有部分单位尚未有相关的制度,制度建设是缺乏的状态。二是没有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原则。据调查表明,存在着制度建设与实际操作方面的差异。往往有些单位建立制度是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又是另一回事。只有制定并严格执行相应的岗位制度和内部牵制制度,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和单位资产的完整性。会计信息的传递和存储集中于网络中,业务及数据交错,加上各模块之间实现数据共享,会计信息错综复杂及数据处理的加速,这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传统会计制度中制约分工和牵制原则失效。如没有严格执行内控原则,那么单位资金监督将非常困难。

(4)缺乏系统性、完整性的培训

由于会计人员工作任务的繁重以及日常不间断地业务处理需要,外出参加专业知识培训机会甚少。就目前河源市的情况,会计人员最常参加的则是财政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近年来,财政部门大力推动财政一体化系统的建设,以提高财政管理的科学化、数字化、精细化水平。针对大量使用该系统的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部门组织了各种系统业务的培训。通过培训,解决了大部分系统业务操作上的问题,但是由于培训时间短、单位多、人员满,使得培训效果不够理想。对系统操作虽然有基本的认识,但实操中往往出现各种问题,加之系统各模块的培训分开进行,以致于缺乏对系统模块间的融合及联系的认识。在培训后期服务方面,由于人员配备不足,常常未能及时解决各单位出现的问题。

(5)财政一体化系统模块间耦合度不高

财政一体化系统是现阶段各行政事业单位广泛使用的信息化系统,对于该系统的操作体验,被调查人员普遍反馈系统稳定性不够以及模块间关联性不高。财政一体化系统实现了预算编制、用款计划编制、财政资金支付、政府采购管理、项目库管理等业务的资源整合,将这些财政核心业务纳人平台统一管理。但是,由于各业务系统的分步实施,使得业务之间的信息共享程度较低。此外,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系统、非税系统等系统仍独立运行,尚未实现将所有财政核心业务全部纳入平台中。最后,由于财政一体化系统使用时间不长,各功能模块的连接尚不完善,未真正实现业务间的无缝衔接。

四、河源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1)完善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机制

会计信息化建设归根结底要依赖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和主动性地发挥。没有一只综合素质过硬、业务娴熟的会计信息化人员队伍,来谈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不切实际的。会计信息化工作既需懂会计专业知识的人才,又要懂日算机操作的人员,人才引进和培养两手抓。一是对于需要新安排人员的会计岗位。在人员安排中要改变以往随意安排人员的做法,让专业人员做专业的事。会计工作的复杂性、连续性和专业性,这都需要单位为会计岗位配备专业的人才,提高会计信息化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二是对于已在职的会计人员。各行政事业单位要为他们提供多样化、多方位的培训。属于会计专业毕业的人员,则为其提供计算机操作方面培训,如是其他专业人员,则为其提供会计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业务能力。三是完善才人奖励机制。作为行政事业单位,虽然各种奖励制度不如企业自由和完善,但是也可考虑设置合理的奖励措施,进行正面激励。如:当会计人员考取专业资格证书时,可以采取报销考试培训费用或适当的奖励,促使他们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

(2)正确认识和全力支持会计信息化建设

会计信息化建设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单位领导不仅要正确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还要给予资源上的支持。主要体现在:一是在会计信息化认识方面。各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应充分认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摒弃错误不正确的认识,积极参与信息化建设。单位内部自上而下明确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并身体力行的为建设提供支持。二是在会计信息化建设软硬件支持方面。目前,河源市信息化建设应用的日算机硬件配置不高,数据处理速度慢,加之内网不稳定且不能负荷较多人次同时使用,这都无法为会计信息化提供有力的硬件保障。各层级领导应重视会计信息化硬件配备,淘汰陈旧落后的硬件设备,加大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安排技术人员定期对本单位硬件设备进行升级维护。此外,制定单位会计人员培训计划,有条不紊的实现人员培训,提高相关人员业务水平。

(3)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化机制

制度建设就是要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与会计管理信息化相适应的相关制度。依据相关文件精神和要求,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并总结会计信息化工作经验,制定适合行政事业单位的规则制度。一是制定会计信息化内部制度、流程图,明确各层级及岗位的职权。严格按照岗位设置,实行人员牵制原则,坚决不允许一人“全垒打”现象出现,在内部控制中防范违规行为出现。二是落实监督机制。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中只有出纳、会计以及科室中层领导,而没有设置监督岗位。中层领导往往缺乏专业性,对会计人员及资金业务监督不到位,达不到有效控制。专职监督的安排,将有利于监督机制的落实,更能防范由于信息处理方式的便利性带来的风险。

(4)强化财政一体化系统的耦合度

基于现阶段河源市的实际情况,财政一体化系统实现了使用的普遍性,这便对系统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虽然财政一体化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解决了众多系统各自为政的状况,但是系统的稳定性及耦合度问题仍有待解决。资产管理系统、非税收入系统等尚未接入;系统功能间数据共享、相互校对仍无法实现。一体化系统建设要改变以往数据分散存储、接口交换,各自独立的状况,以实现系统内多种数据融合,为会计信息化提供全面、丰富的数据,并在此基础上,按业务需要建立多维度的分析模型,提供全口径、多类别的报表。

五、结语

河源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建设道路任重而道远。各单位首先认识上要到位,高举信息化建设大旗,积极推进进程;其次,加强会计队伍建设,为会计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最后,落实信息化监督机制,从制度上防范会计风险。

参考文献

[1]马慧知,汪建易.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问题——以某市级行政单位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6):1-4

猜你喜欢
会计信息化行政事业单位制度
某些单位的制度
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信息化教育变革探索
加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策略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试论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论制度安排的后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