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联合中药治疗脾虚湿蕴型慢性湿疹40例

2019-06-24 13:06范文天赵娇阳
浙江中医杂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湿疹脾虚皮损

范文天 赵娇阳

浙江省天台县人民医院 浙江 天台 317200

本文采用自拟脾虚湿蕴湿疹方联合针刺治疗脾虚湿蕴型慢性湿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来院门诊脾虚湿蕴型慢性湿疹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0例,男性22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45±12.89岁;平均病程1.56±1.33年。对照组40例,男性2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46±10.65岁;平均病程1.75±1.09年。两组一般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2 治疗方法

2.1 观察组:内服脾虚湿蕴湿疹方,合用针刺。中药方组成:太子参、薏苡仁、蒲公英各30g,白术、炒麦芽各20g,苍术10g,茯苓、紫地丁、土茯苓各15g,地肤子25g,生甘草5g。每日1剂,煎服2次。10d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口服中药后针刺穴位:脾俞、曲池、合谷、中脘、下脘、气海、关元、足三里(双)、三阴交、阴陵泉(双)、丰隆(双)、血海。常规针刺诸穴,得气后,温针灸足三里,置针30min。每隔1天1次,10次为1疗程。共1疗程。

2.2 对照组:口服芙必叮(地氯雷他定分散片,5mg/片),每日1次,睡前服用;口服喜宁片(盐酸西替利嗪分散片,10mg/片),每日1次,睡前服用;局部适量外用复方曲安奈德樟脑乳膏、维生素E尿囊素乳膏,每日1~2次。10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痊愈:皮损基本消失,临床症状消失,疗效率≥95%;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退,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疗效率60~94%;有效:皮损部分消退,临床症状部分改善,疗效率30~59%;无效:皮损无明显消退,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反而恶化,疗效率<30%。

3.2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3.3 两组治疗前后瘙痒程度评分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瘙痒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瘙痒程度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瘙痒程度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差值1.83±0.36*0.51±0.44例数40 40治疗前2.76±0.71 2.69±1.60治疗后0.93±0.99*2.18±0.35

3.4 两组治疗前后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评分比较:治疗后,观察组EAS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ASI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ASI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差值7.17±2.67*5.07±1.23例数40 40治疗前12.09±2.95 12.30±3.01治疗后4.92±1.11*7.23±2.63

4 体会

脾虚运化无力,水湿不化,蕴于体内,日久酿生湿毒,溢于肌肤,湿疹反复不愈[1]。治当健脾利湿,解毒止痒。脾虚湿蕴湿疹方中太子参、白术、苍术、茯苓、薏苡仁健脾气,化湿邪;蒲公英、紫地丁、地肤子、土茯苓解毒利湿止痒;炒麦芽和脾胃;生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健脾利湿、解毒止痒之功。通过配合针刺足太阳膀胱经脾俞,养脏腑之气以驱邪外出;针刺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健脾补气;针刺曲池、合谷、三阴交、血海、丰隆,气血同治,清热凉血,祛风止痒,祛瘀生新;用足三里和阴陵泉来培土生金。结果显示,中药配合针灸可明显改善患者瘙痒程度、EASI评分,以及皮肤各项湿疹症状,明显提高脾虚湿蕴型慢性湿疹疗效,为临床针药结合治疗脾虚湿蕴型慢性湿疹提供临床参考。

猜你喜欢
湿疹脾虚皮损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瘦成一道闪电先过“脾虚”这关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烦人的湿疹何时休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推拿结合热敏灸治疗脾虚湿滞型假性近视的临床疗效观察
寻常型鱼鳞病患者皮损中间丝聚合蛋白及其基因的改变
面部肉芽肿1例并文献复习
脾虚证的辨证要点与临床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