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教研文化,实现有效的观课、议课

2019-06-25 10:36林凤女
新一代 2019年7期
关键词:议课

林凤女

摘 要: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教育教学改革最张需要体现在课堂,落实在课堂,教育教学的目标追求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实现。另一方面,老师生活在课堂,学生成长在课堂,课堂是教师和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所以说不仅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和效益,而且影响了师生学校生命活动的质量。笔者认为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体现以人为本,提高师生课堂行使活动质量,我们需要改进教研文化,实现有效的观课议课。

关键词:观课;议课;教研文化

一般来说,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来实现,而日常的学校教研活动正是我们一项必做的功课。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需要而且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研究和改进课堂教学。但是我们传统的以听评课为主的研究方式并没有收到改进课堂教学的明显效果。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如何改进教研文化,使教研变得更有实效?那就需要有效的观课议课。

一、有效观课议课的概念

觀课,又称“课堂观察”,类似于我们常说的“听课”。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听课变成了“观”课,评课变为“议”课。亦即听评课变成了“观议”课。虽一词之差,其内涵丰富了很多,“观”包括视和听,既要用耳,也要用眼,还要用脑用心。观课是课堂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教学的教师研修活动。

通过交流反思,要使某个问题有质的突破。交流反思要处在“观课”的具体情境下,观授双方都“审视”自己的经验,“解决”自己的问题,获得一种突破问题的贯通感,才能提升自己的理念,实现双赢。教师专业水平发展程度可分为五个阶段:新手教师、熟练新手教师、胜任型教师、业务精干型教师、专家型教师。某种教师要对自己的过去进行突破,上升到高一层次并不容易,平时要勤学苦练,还要有某个机遇,才有可能实现。而作为教师教育方式的观课是个很好的平台,教师要用好这个机会,带着自己的问题到这个平台,在观课的过程中与各个层次的教师打交道,积极寻找和掌握新思想与新策略,拓宽自己的研究实践领域,最终获得专业成长。

所谓“有效观课”,通俗的说就是通过观课,教师在专业上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具体表现在:认知上,从课之外走到课之内,先进理念从少知到多知,从吸收接纳到内化的过程。情感上,从不喜欢探究课堂到喜欢探究课堂,从不热爱教学艺术到热爱教学艺术,促进当下教师对理想课堂的幸福追求。所以,有效观课并不要求教师将观课对象传授的内容一字不落地记下来,而是指教师通过观课,教育教学智慧是否有质的提高,教师的专业是否得到真实的发展。如果教师观课之后没有收获,即使听再多的名师名课也是徒劳,因此,教师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观课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观课追求用心灵感受课堂,体悟课堂。“评”是比较和判断,而“议”强调献课者与观课者的共同对话,以“改进发展”为价值取向;总的来说,评课是水平性评价和选拔性评价,议课属于发展性评价,一个用于竞赛,一个用于日常教研和教师培训。

二、有效观课议课的作用

听课评课是我国一线老师课堂研究和改进的重要方式,它对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课堂教学发挥了重要作用。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实施者、管理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帮助者。改进课堂需要改进老师,发展课堂需要发展老师。观课议课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建立观念—行为—效果之间的联系。1.课前谈话:

(1)喜欢旅游吗?去过哪里?引导学生自由发挥。

(2)去过外国吗?那我们就欣赏一下外国的风光片过过瘾吧(出示德国风光片)。定格最后一张风光片,介绍哥廷根大学。

2.了解背景,谈话揭题

(1)(出示哥廷根大学毕业生照片)我们中国的谁会跟鼎鼎大名的居里夫人、爱因斯坦在同一所大学毕业呢?出示季羡林简介,引导学生读。

(2)今天我们要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齐读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这样揭题谈话导入新课,看起来五彩缤纷,丰富精美的国外风光图片和德国哥廷根大学的毕业照无不吸引了学生,教学目的只为一个,让学生就此开始了解作者,缺憾是无视孩子不同的学习起点。

(二)议出更多的教学思路和方法。观课议课活动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教学可能性空间”。教学可能性空间是教学路径、方法、行为、效果等发展变化的可能性集合。教学可能性空间表明,教学受多种因素影响和控制,具有发展变化的多种可能。没有唯一,只有多样。教师可以自主选择更适合自己、更适合学生、更适合教学内容与情境的更好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

(三)促进对日常教学行为的反思。波斯纳曾提出过一个老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到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老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

反思包括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多年的教学生活,让我养成课后反思的习惯,不管是自己上课还是去听课。在思中找异同,补不足。听完同课异构《临死前的严监生》临死前的三次摇头的动作描写教学,一比较,我们又会发现[课例一]教学内容指向的是让学生读懂这三句话的内容,教学形式是单一的师生对话,繁琐的问题不断地求证式地追问。既耗费时间,又泯灭了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可以说[课例一]的教学忽视了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

正如孔子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为之,其不善而改之”。在我们的教师中有教学水平高的,在别人身上有其自身的而自己没有的优点,我们应该择“其善”而改其“不善”,通过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只要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学的质量。

猜你喜欢
议课
“议课一磨课一赛课”有效校本教研模式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观、议课
议课的艺术
亲历 探究 感悟
指向教师素养提升、文化营造的评、议课主题研修
公开课——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
“四心”让议课更精彩
浅谈观课议课的策略
议课形式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