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临床护理路径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

2019-06-26 11:48冯海龙
医疗装备 2019年11期
关键词:手术室出血量剖宫产

冯海龙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手术室 (天津 300170)

剖宫产是孕妇在分娩的过程中,由于孕妇或胎儿的原因,无法进行阴道分娩而采取的一种手术分娩方式[1]。剖宫产手术需要医护人员相互协助,以促进手术顺利完成。剖宫产手术所需时间较长,易对胎儿和产妇造成不良影响,且产妇出血量大,极易出现感染和休克[2]。通过临床护理路径能够合理化、程序化地控制手术流程,预防手术风险。本研究探讨在剖宫产产妇中应用手术室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年龄23~45岁,平均(27.68±3.14)岁;孕周36~42周,平均(38.52±1.46)周;子宫下段剖宫产术16例,子宫体部剖宫产术16例,腹膜外剖宫产术14例。对照组年龄22~46岁,平均(27.14±3.11)岁;孕周35~42周,平均(38.48±1.39)周;子宫下段剖宫产术15例,子宫体部剖宫产术15例,腹膜外剖宫产术1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如备好手术器械,观察产妇的心率和血压,协助手术医师完成手术等。

观察组采用手术室临床护理路径,具体如下。

1.2.1 建立手术室临床护理路径小组

妇产科医师、手术室护士等相关人员建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由医师作为组长,对组员进行分工,如器械护理、巡回护理等。为保证手术能够高效有序地开展,护理人员需要学习剖宫产手术相关流程、所用器械及注意事项,还需提高服务质量,以热情饱满的态度服务产妇,在手术中以产妇为中心,密切观察其分娩动态。

1.2.2 手术准备

调整手术室室温在24 ℃左右,调节无影灯灯光,协助产妇更换病员服,清点并检查手术器械、敷料、缝针,并核对缩宫素等药物;检查生命体征监护仪、吸引器、电刀是否连接,并备好新生儿抢救车、脚踏凳等;协助产妇摆好体位,为其加盖棉被,避免暴露过多;建立静脉通道,留置导尿管,并保证管道通畅;若产妇血压过高,遵医嘱给予降压药物;引导产妇取侧卧位进行硬膜外麻醉,麻醉完成后指导产妇转为仰卧位;巡回护理人员需要陪伴产妇,为其进行心理疏导,并向其讲解手术流程及注意事项,以缓解其紧张及恐惧情绪,避免手术中出现应激反应,同时建立产妇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提高产妇的依从性。

1.2.3 术中护理

术中密切观察产妇的呼吸及心率,询问产妇是否有疼痛感,若发现产妇出现休克征兆,立即通知医师并协助抢救;记录术中的输液、输血量,并检查输液管是否出现折压、脱落;术中快速准确地传递手术器械,避免出现器械撞击,同时观察是否出现牵拉脏器的情况;医师切开产妇腹部时,护理人员需及时采用无菌干纱布进行拭血,并安慰产妇,避免产妇出现应激反应,导致术中出血量过多;探查子宫后,及时递0.9%氯化钠注射液纱垫,防止羊水和血液进入腹腔;胎儿娩出后,巡回护理人员需及时告知产妇胎儿的性别及发育情况,消除产妇的忧虑;清点手术器械、纱布无误后,准备吸收线、温盐水,协助医师冲洗宫腔、缝合切口,并准备无菌温敷料贴合切口。

1.2.4 术后护理

手术结束后,将产妇送至休息室,协助更换衣物,注意保暖,避免着凉;观察产妇疼痛情况,可按医嘱给予止痛药物;给予会阴清洗,以减少感染;每日检查产妇切口,勤换敷料,并嘱产妇不可剧烈运动,避免切口渗血。

1.3 临床评价

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x-±s)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手术室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理念,其在手术各个阶段均有确切的护理实施,可有效保证护理质量。通过针对性的细节护理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并且降低手术风险[3-4];术中注重器械、切口的消毒,可有效减少手术感染的发生[5];对产妇进行心理教育,缓解其紧张情绪,可避免出现大出血等并发症[6]。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应用系统性的临床护理路径,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并促进胎儿顺利娩出,减少术后并发症。由于剖宫产产妇出血较多,且免疫力有所降低,极易发生感染。而手术室临床护理路径通过控制手术时间,加大消毒力度,降低了产妇在手术中发生医源性感染的风险,确保手术能够顺利完成。同时注意保暖与保护隐私,能够避免产妇出现应激反应。术后清点手术器械,以预防术中遗留器械于产妇腹中。术后给予产妇会阴清洁、饮食指导,并及时更换切口敷料,可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促进产妇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手术室临床护理路径在剖宫产产妇中应用价值高,可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分娩成功,降低产妇出现手术感染、产后出血的风险。

猜你喜欢
手术室出血量剖宫产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量的估测方法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剖宫产之父
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