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与低海拔地区人群血常规参数的差异分析

2019-06-27 09:54朱咏臻唐树珍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9年12期
关键词:海拔血常规红细胞

朱咏臻,唐树珍

(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检验科,上海 201801;2.迪庆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检验科,云南香格里拉 674000)

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大气压会逐渐降低,空气中氧含量也变得稀薄,势必引起人体生理改变。了解高海拔地区和低海拔地区人群的血常规参数差异有助于疾病诊断。香格里拉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三江纵谷区东部,总人口约17万,平均海拔3 280 m,空气中含氧量约为15.67%。上海是低海拔地区,平均海拔仅4 m,空气中含氧量约为20.95%。低氧环境会对机体产生一系列代偿反应,其中血液系统最为敏感[1-2]。本文拟通过比较香格里拉地区与上海地区体检的男性人群的血常规参数差异,探讨高海拔对血常规各参数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分别选择久居香格里拉地区和久居上海地区的21~40岁男性体检者966例和961例。香格里拉地区体检者平均年龄(28.4±5.4)岁,上海地区体检者平均年龄(29.9±4.9)岁,经团体t检验显示两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体检者均排除慢性心、肺功能疾病。两组人群再依据年龄细分为4组:21~25岁组、26~30岁组、31~35岁组和36~40岁组。

1.2仪器与试剂 香格里拉地区个体血常规测定在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检验科进行,上海地区个体血常规测定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检验科进行。两家实验室均使用贝克曼库尔特LH 750血液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测定,结果具有可比性。

1.3方法 体检者清晨空腹抽静脉血2 mL置于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的抗凝真空管内(BD公司),使用已校准的血液分析仪检测,并用配套质控物进行质量控制。检测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b)、血细胞比容(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计数(PLT)。

2 结 果

2.1高海拔地区人群的红细胞相关参数均显著高于低海拔地区人群 在血常规9个主要参数中,RBC、HCT、HB及MCV 4个参数为正态分布数据,WBC、MCH、MCHC、RDW、PLT 5个参数为非正态分布数据。统计发现,高海拔地区人群的红细胞相关参数RBC、Hb、HCT、MCV、MCH、MCHC及RDW均高于低海拔地区人群,而高海拔地区人群的PLT低于低海拔地区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人群的W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高海拔地区人群各年龄段与低海拔地区人群相应年龄段的血常规相关参数比较 按年龄分组统计后,发现高海拔地区和低海拔地区21~25岁组和26~30岁组人群MCH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0(335~345)vs. 341(337~344),P=0.484;340(330~346)vs. 340(337~344),P=0.061],其他红细胞参数在高海拔地区和低海拔地区人群中的差异与不分组相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5。

表1 高海拔地区人群与低海拔地区人群血常规参数

表2 高海拔地区人群与低海拔地区21~25岁组血常规参数

表3 高海拔地区人群与低海拔地区26~30岁组血常规参数

表4 高海拔地区人群与低海拔地区31~35岁组血常规参数

表5 高海拔地区人群与低海拔地区36~40岁组血常规参数

2.3不同海拔年龄与血常规参数的相关性 高海拔地区人群,MCH、MCHC、MCV可能与年龄呈正相关(P<0.05,r<0.3);低海拔地区人群MCH、MCV同样与年龄呈正相关(P<0.05,r<0.3),但与高海拔地区不同的是,MCHC与年龄不相关,同时RBC呈负相关(P<0.05,r<0.3)。见表6。

表6 年龄与血常规参数的相关性

3 讨 论

血液中的血细胞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是人体运送氧气最主要的载体。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能和空气中的氧结合,因此红细胞能通过血红蛋白将吸入肺泡中的氧运送给全身各组织。

本研究结果显示,RBC、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RDW以及红细胞相关参数(MCV、MCH、MCHC),在不同海拔人群中存在着显著差异性。世居高海拔地区人群的各项指标结果均显著高于低海拔地区人群。当人进入高原低氧环境后,血氧饱和度递减[3],肾脏氧感受器受到低氧刺激后,肾小管间质纤维细胞分泌红细胞生成素,后者可刺激更多骨髓干细胞向红系分化[4],促进有核红细胞的分裂,从而加速红细胞生成和成熟,增加携氧能力,改善组织缺氧[5]。同时有报道证实,红细胞总数随着居住高原时间的延长,先升高后逐渐下降,并维持在一定水平[1]。本研究中,各年龄组的红细胞参数差异情况(MCHC除外)与整体数据相似;MCHC在21~25岁组和26~30岁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31~35岁组和36~40岁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MCHC可能与年龄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白细胞是人体免疫防御功能的主要效应细胞,正常情况下其数目是相对稳定的,但在应激或炎性反应情况下会发生明显变化。因而通过观察白细胞数量,可一定程度了解高海拔低氧环境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有研究报道,急进高海拔地区人员,白细胞总数显著增高,随着在高海拔地区居住时间的延长,白细胞总数转而下降[6]。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世居高海拔地区人群白细胞总数与低海拔地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与急进高海拔地区人员不同,高海拔地区世居者因长期生活在高原,可能因“遗传适应”或“自然习服”,其机体免疫功能适应了低氧环境,以保证适应高海拔地区的生存活动[7]。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止血。本文研究结果显示高海拔地区血小板总数显著低于平原地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是因为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前体细胞存在着竞争关系,即干细胞竞争,低氧环境使得红细胞增多的同时,竞争性抑制了血小板的产生[8-9]。马俊龙等[10]的研究显示高海拔使机体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加的同时,也导致血液黏滞度增大,血流缓慢,血液淤积,使血小板易于黏附聚集,致外周血中血小板数量降低。此外,多项研究证明,高海拔环境与视网膜出血有密切关系[11],高海拔低氧环境会引起血小板减少症[12]。

在各项指标中,与年龄存在一定相关性的是MCH(高海拔与低海拔均呈正相关)、MCV(高海拔与低海拔均呈正相关)、MCHC(高海拔呈正相关)、RBC(低海拔呈负相关)。

MCV、MCH、MCHC通常用于鉴别临床贫血疾病,本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内的红细胞存在体积逐渐变大,血红蛋白含量逐渐增加的现象,致使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尚不得而知。此外MCHC还常用于异常血常规标本的监控,但也有研究指出,最大摄氧量与MCHC呈正相关[13]。最大摄氧量是指在人体进行最大强度运动,机体出现无力继续支撑运动时,所能摄入的氧气含量,它是反映人体有氧运动能力的重要指标。高水平最大摄氧量是反映高水平有氧运动能力的指标。本文研究结果提示高海拔地区人群年龄与MCHC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MCHC逐渐升高,最大摄氧量随之逐渐增加,有氧运动能力有一定的提升;而对于低海拔地区人群两者并不相关。同时在低海拔地区出现了随着年龄增长,机体红细胞数量一定程度下降的情况。

4 结 论

高海拔地区由于氧浓度低,导致人群的红细胞相关参数均高于低海拔地区人群,PLT低于低海拔地区人群,而两者间白细胞数量并无差异。

猜你喜欢
海拔血常规红细胞
红细胞的奇妙旅行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高海拔的甘南
血常规解读
南美三大高海拔球场
破碎红细胞检测研究进展
探讨在血常规检验中运用不同采血方法对于检验结果的影响
Uf1000i红细胞检测在肾内科的应用价值
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治对策探讨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