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CT与血清骨钙素水平联合诊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9-06-27 09:54陆加寿马凌川彭新虹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9年12期
关键词:骨钙素骨质疏松症定量

刘 江,陆加寿,马凌川,彭新虹

(1.云南省文山州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云南文山 663000;2 云南省文山州人民医院影像科,云南文山 663000; 3 云南省文山州妇幼保健卫生计生服务中心妇科,云南文山 663000)

骨质疏松是以骨强度降低、骨脆性升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骨质疏松患者的骨量较低,骨组织微结构发生损坏,易导致骨折[1]。随着我国人口寿命的不断延长,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剧,25%~70%的老年患者患有骨质疏松症,且由于老年女性本身体内的雌激素水平降低,对骨代谢的影响较大,老年女性已成为骨质疏松症的高发人群,该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较大的困扰,因此,做好对骨质疏松的筛查工作具有重要临床意义[2-3]。如果只应用定量CT及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并不能满足确诊所需要的特异性,而血清骨钙素水平是反映骨量的有效指标之一。骨钙素由成骨细胞合成后进入血液中,血中骨钙素的水平能够反映成骨细胞的活性,血清中骨钙素水平是骨转换及骨形成的特殊标志,在骨质疏松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意义[4]。关于定量CT及骨钙素水平联合检测在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诊断中的应用,这方面的研究甚少,本研究通过对90例老年女性疑似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了定量CT及骨钙素水平联合检测,取得较满意的结果,现对本研究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间云南省文山州人民医收治的90例老年女性疑似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58~75岁,平均(63.5±6.6)岁。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为女性;(2)年龄均在55岁以上;(3)患者及家属均同意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1)合并甲亢、糖尿病、高血压的患者;(2)近半年内服用过影响磷、钙代谢的药物;(3)恶性肿瘤患者;(4)合并其他骨骼疾病的患者。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金标准”,T值≤-2.5 SD为骨质疏松,90例疑似骨质疏松患者中,有74例为骨质疏松患者,16例非骨质疏松患者。

1.2方法 CT扫描:应用螺旋CT扫描机(由美国GE公司生产提供,型号:lightspeed型)。研究对象取仰卧位,双膝屈曲。将自制固定标准件体膜垫在患者腰下,并将标准体模与人体长轴保持平行,体模中心与第三腰椎对准后,用定位线穿过第2~4腰椎椎弓根层面以及椎体上下缘,进行平行扫描。根据计算公式得到被测骨的CT值;根据骨质疏松定量CT诊断标准进行诊断[5]。所有患者禁食12 h后,清晨采取空腹静脉血4 mL,经离心后留取上层血清,置于-80 ℃冰箱中待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骨钙素,正常水平为4~7 ng/L,当低于4 ng/L时认为骨质疏松[6]。

1.3统计学处理 运用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包SPSS18.0对本次数据做统计分析与比较。定性资料采用四格表χ2检验进行分析,数据以百分率(%)来表示。检验水准是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骨质疏松及非骨质疏松患者定量CT、血清骨钙素水平的比较 “金标准”分组下,骨质疏松患者的CT值及血清骨钙素水平均低于非骨质疏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骨质疏松及非骨质疏松患者定量CT、血清

2.2定量CT、血清骨钙素水平诊断骨质疏松

2.2.1定量CT单一检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结果分析 CT诊断为阳性60例(66.67%),阴性30例(33.33%),其中“金标准”证实54例为骨质疏松患者,10例为非骨质疏松患者。见表2。

2.2.2血清骨钙素水平单一检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结果分析 骨钙素水平诊断为阳性56例(62.22%),阴性34例(37.78%),其中“金标准”证实50例为骨质疏松患者,10例为非骨质疏松患者。见表3。

表2 定量CT单一检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

2.2.3CT及血清骨钙素水平联合检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结果分析 CT及血清骨钙素水平联合检测,诊断为骨质疏松的患者有64例,非骨质疏松的患者有28例,经“金标准”确诊的骨质疏松患者有58例,非骨质疏松患者有22例。见表4。

表3 血清骨钙素水平单一检测老年女性骨质

表4 CT及血清骨钙素水平联合检测老年女性

表5 CT及血清骨钙素水平联合检测与

2.2.4CT及血清骨钙素水平联合检测与单一检测的比较 CT和骨钙素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0.63%,即所有患者的指标至少1种为阳性,而CT、骨钙素单独检测的灵敏度为72.97%、67.57%,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均高于CT、骨钙素单独检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5.602 8,52.646 4,P<0.05);联合检测特异度为83.33%,均高于CT、骨钙素单独检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84 3,3.884 3,P<0.05);联合检测的符合率为88.89%,均高于CT、骨钙素单独检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8.181 8,81.818 2,P<0.05);联合检测的Kappa值为0.783,均高于CT、骨钙素单独检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376 4,13.566 4,P<0.05)。见表5、图1。

图1 定量CT、血清骨钙素水平诊断骨质疏松的ROC曲线

3 讨 论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矿含量降低、骨微观结构退化、骨强度降低及骨脆性增大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骨质疏松症是威胁人类日常生活及工作的常见骨科疾病,骨质疏松症最大的危害即为骨折[7]。骨质疏松症患者常有腰腿疼痛、抽筋、肌肉乏力、甚者会发生骨折等症状。骨质疏松有3种类型,一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出现生理性退行性病变,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和老年性骨质疏松;二是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是由其他疾病和药物导致的骨质疏松症;三是特发性骨质疏松症,此类患者大多数具有家族史,女性多发[9]。绝经后的妇女骨质疏松发生率是男性的6倍,随着绝经期后雌激素水平的不断下降,以及女性松质骨骨量大量丢失,椎体骨折及桡骨远端骨折的发生率大大增加,绝经后骨质疏松更为严重[10]。

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形成减少,同时骨吸收增加,骨转换呈现出负性平衡;由于骨小梁变细、骨体积减小等变化,使骨小梁数量减少,进而增大剩余骨小梁的负荷、降低骨强度、增加骨脆性,加之外力的作用,从而导致骨折的发生[11];骨质疏松的本质特征是骨的力学强度降低,骨微结构在骨质疏松骨折中也起到重要作用[12]。由于骨质疏松对患者的健康具有较大影响,因此早期诊断骨质疏松、早期预防骨质疏松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骨量的减少以及骨折危险性的增加,测量骨密度可作为预测骨质疏松的可靠方法[13]。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定量CT在骨质疏松诊断中的应用较为广泛,诊断价值较高;应用定量CT可以精确地测量出骨量值,对于骨折危险性能够及时作出评价,对高危人群进行较为准确地筛选,尤其对于减少严重的骨折具有重要意义[14]。单纯应用定量CT对骨质疏松进行筛选,其诊断价值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骨钙素是成熟骨细胞分泌的一种非胶原骨机制蛋白,具有抑制软骨矿化速率、维持骨正常钙化速率的作用,可作为骨形成和骨重建的反映指标之一[15]。当患者骨质疏松时,血清的骨钙素水平会降低。骨钙素作为骨代谢的标志物,测量比较简单方便,因此可作为骨质疏松及其他骨病的诊断指标[16]。本研究通过应用定量CT及测量血清骨钙素水平对90例疑似骨质疏松患者进行了联合诊断,结果显示,二者联合检测诊断骨质疏松的灵敏度、特异度、一致性及Kappa值均高于单一检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定量CT与血清骨钙素水平联合诊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高,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临床诊断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骨钙素骨质疏松症定量
骨钙素调节糖骨代谢研究进展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为何偏爱女性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骨钙素与胰岛素抵抗及胰岛功能的关系分析
显微定量法鉴别林下山参和园参
当归和欧当归的定性与定量鉴别
孕中期骨钙素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系研究
10 种中药制剂中柴胡的定量测定
慢性HBV感染不同状态下HBsAg定量的临床意义
从治未病悟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