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CPS的幼儿园前阅读教学中的师幼互动的研究

2019-07-01 06:24韦珠榕
教师·上 2019年5期
关键词:师幼互动阅读教学

韦珠榕

摘 要:师幼互动作为幼儿园人际关系的核心,是促进幼儿语言综合能力发展的主要途径。幼儿园的阅读教学活动对幼儿今后的学业、行为能力以及社会性发展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在班级规模、师资力量、游戏空间等方面为师幼互动提供更好的条件。文章基于ICPS(Interpersonal Cognitive Problem Solving),就现阶段阅读教学中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师幼互动;阅读教学;ICPS;语言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1-15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3-0103-02

一、ICPS模式的基本内涵

随着社会关系的日益紧密,人们的交往趋向于互相尊重、平等互助,对于幼儿来说也不例外。但幼儿之间发生冲突是难以避免的,他们对冲突的处理方式和态度决定着性格的独立和人格的培养。如果冲突双方能够通过协商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直至达到双方都满意,那么这种冲突就有积极意义,称之为“建设性冲突”。那么,如何培养幼儿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能力呢?ICPS认知训练模式应势而出。ICPS技能主要包括认识和理解他人行为的能力,对人际问题的敏感性,产生问题并找到备选策略的能力等。该模式通过对儿童认知水平的训练,达到理解问题原因,预测行为后果,最终采用最佳办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在幼儿园阶段的阅读教学中,采用ICPS模式进行师幼互动,主要是要教会幼儿如何思考,而不是思考什么,使其知道别人也有感受,要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怎么做,促进其与同伴和教师关系的和谐发展,这也是“我能解决问题”教学模式的目标。

基于ICPS模式的阅读教学,主要通过游戏、询问、假设、比较等方式训练幼儿解决人际关系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进行词汇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幼儿用“喜欢”和“不喜欢”造句,幼儿可能会说“我喜欢鹦鹉,他不喜欢。”句子本身没问题,那么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幼儿,使其了解到对同一种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进而思考做什么事会让同伴不高兴,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帮助幼儿解决人际关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二、幼儿园前阅读教学中师幼互动的现状

通过分析幼儿园阅读教学中师幼互动现状,我们可以发掘问题的所在,并探寻妥善的解决方案。

(一) 互动中缺乏情感交流

据相关统计,幼儿园阅读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以指导性为主,纪律约束为辅,安抚情绪和情感交流则非常少。这表明教师非常重视幼儿的学习状况以及对课堂纪律的维持,而对幼儿的情感需求重视不足。教师和幼儿经常会出现以下的对话:

教师:接下来的时间大家安静地把刚才学过的故事在脑子里回顾一下。

(1分钟后,教室里开始出现说话声。)

教师:这是谁在说话呀?看书要用眼看,不要用嘴巴!

(教室瞬间安静下来,并伴有翻书声,但没能够维持2分钟。)

教师:把書先放下!谁能告诉老师应该怎样看书?

幼儿:安安静静地看。

教师:既然你们知道怎么看,就要做到,谁再说话,老师就收书了!

(教室又恢复安静了。)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在阅读教学结束后要求幼儿安静地看书,回顾之前所学的知识,当幼儿违反纪律时,教师就一次又一次地制止,甚至用威胁的口气说要收书。由此可见,教师在极力维持阅读课堂的纪律却忽视了幼儿的情感需求。他们在议论什么?有什么事需要如此迫不及待地说出来呢?他们为什么要一次次挑战老师的权威呢?教师似乎并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些问题,因为教师只在意一个结果,就是安静看书。可能在教师的心目中,安静看书、遵守纪律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事实上,每一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对事物都有自己独特的认知和想法,阅读活动中,幼儿之间的交流可能就是交换思维的过程,但在课堂纪律的约束下屡屡受限。教师花大量时间去维持纪律,不如用心倾听幼儿的想法,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促进师生有效互动。

(二)互动中忽视了儿童在学习中的主体性

据了解,在师幼互动中,绝大部分的互动都是教师主动发起的,幼儿显得相对被动,这使得幼儿常常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而教师处于高高在上的权威状态。这种不平等压抑了幼儿的天性,使其学习的自主性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我们看一个与元宵节有关的阅读教学案例:

教师: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的风俗习惯,其中赏花灯就是非常有名的传统,你们都看过花灯吗?

幼儿争先恐后地说:“老师,我在公园看过龙灯、兔子灯!”“我见过莲花灯!”“我见过用贝壳做的南瓜灯!”

教师:好了,我们先看书上的这个画面,看这上面有哪些灯?

幼儿:“老师,上次我和妈妈去迪士尼,看到……”

教师:(直接打断)我们先回到刚才的画面上,你们看过什么灯等会再说!好了,这是什么灯啊?

幼儿:“鱼灯。”“牡丹灯。”“马灯。”“那边有个西瓜灯!”

教师:好了,说得太乱了,我们观察一幅图应该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这样一个一个来看才不会疏漏。

从上面的案例我们不难看出,幼儿对自己亲眼见过的花灯更感兴趣,也有强烈的分享欲望,但教师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将教学内容向教学计划靠拢,使互动规定在计划范围内。在最初的时候,幼儿的兴趣十分高涨,但当教师生硬地将教学内容拉回到课本时,幼儿情绪明显受挫,在教师的引导式提问下,幼儿只能机械性地回答问题,几乎没什么主动性可言。这是教师不尊重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表现。

三、基于ICPS的幼儿园前阅读教学师幼互动改进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和现状,下面,我们基于ICPS理论,就如何改善幼儿园前阅读教学中师幼互动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增加阅读量,注重知识的积累

ICPS模式的核心是解决问题,即教师通过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和任务,引导幼儿去发现、探索与合作,最终用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简言之,就是要“学以致用”。因此,解决问题是要以个体知识和经验积累为基础的,没有一定的积累,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弱,反之就会强。

首先,教师在阅读课堂上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大量阅读,让其积累读写经验,并投入真实的情感。

其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钻研教材,有问题意识,思考哪些问题适合作为切入点展开教学。除了教材以外,教師可以为幼儿推荐一些适合其身心健康发展的读物,如《青蛙弗洛洛的成长故事》《忙忙碌碌镇》《世界上最好的爸爸》《小兔汤姆系列》《猜猜我有多爱你》等。这些读物语言诙谐,内容健康向上,并蕴含深刻的道理,便于幼儿理解,且有积极的启发作用。当幼儿体会到阅读乐趣时,会自觉地要求老师或家长为其读书,并爱惜图书。渐渐地,其能独立而专注地阅读,并学会描述故事情节,从而获得核心经验,为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奠定基础。

(二)采用游戏形式帮助幼儿认识自我和他人

成功的师幼互动中,较为关键的因素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每个幼儿在遇到问题时可能出现不同的反应,有的会退缩,有的会与他人发生冲突,还有的完全依赖他人。而阅读教学中,师生互动的一大主要目的就是训练幼儿的思维方式,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引导他们体会他人的感受,并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例如,XX幼儿园的陈芳老师,通过游戏的形式为幼儿搭建妙趣横生的学习情境,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胆扮演角色,增强教材的情景代入感,使幼儿在娱乐中学会分享、学会倾听,最终得到情感的升华。

认识自我和他人的过程离不开实践经验,因此教师要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身的想法和观点,让对方知道这样做会让自己不舒服,或者这样做自己很开心,让别人更多地了解自己。值得注意的是,阅读活动中的游戏,其目的不仅仅是娱乐,还要赋予其更多的教育意义,如教导幼儿不撕书、不乱扔书,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使幼儿乐于与他人分享自己喜爱的读物。

(三)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使互动方式多元化

除了提高阅读量,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以外,优化互动方式也是提高互动质量的有效策略。开放式提问、反向提问、征求意见、角色扮演、辩论游戏等都可以成为良好的师幼互动形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例如,在学习《跟上那头熊》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幼儿思考“如何能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成功猎到一头熊?”并在教室里准备手电筒、绳子、玩具枪、箭、望远镜、玻璃片等工具,让幼儿结组自由选择工具,讨论猎熊方案,最后每组派代表阐述方案,并推选出最佳方案。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渗透到幼儿的交流中去,了解他们的思路和进度,同时在评选最佳方案时,要引导幼儿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方案的可行性,使幼儿在实践互动中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ICPS模式的学龄前阅读教学能够极大地激发幼儿对学习的热情,提高其学习的自主性与合作意识。在此过程中,师幼互动要更加注重情感交流,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树立平等的师幼对话观,注重互动模式的多样化,推动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真正成为幼儿阅读的引导者、陪伴者和欣赏者。

参考文献:

[1]刘 娟.幼儿园绘本阅读活动中的师幼互动研究[J].文教资料,2017(18):238-240.

[2]陆雅静.早期阅读中师幼互动关系建立的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17(65):176.

[3]杨凡凡.试析幼儿园绘本教学的组织策略[J].教育界,2016(27):172.

[4]赵玉芝,杜晓敬,李雪梅.自我建构理论指引下的师幼阅读区互动策略[J].动漫界,2017(48):94-96.

[5]王声平,王倩倩.早期阅读活动中师幼互动的个案研究[J].教师教育论坛,2018(4):49-52.

猜你喜欢
师幼互动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师幼之间对告状行为差异理解的探究
谈幼儿园集体活动中师幼互动操作材料的体验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优化师幼互动,促进幼儿自主学习与发展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