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统节日的幼儿社会教育探究

2019-07-08 03:48林希娟
教育界·下旬 2019年5期
关键词:社会教育传统节日幼儿

林希娟

【摘要】中国传统节日中,林林总总的节日元素与形式,丰富多彩地融入我们的生活中。以传统节日为内容开展的幼儿社会教育,能引发幼儿的认知感受、参与体验,实践中作者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关键词】幼儿;传统节日;社会教育

一、遴选适宜的传统节日,挖掘有价值内涵的社会教育内容

1.选择幼儿可参与、可接受、享乐趣、展健康的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的遴选要基于教育目标、幼儿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基础、典型的民风民俗、内容健康、可操作体验并有乐趣等因素。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承载的核心理念和内在意蕴各不相同,折射出不同的教育内涵,展现着传统节日的特色韵味。如喜庆团聚的春节与元宵节、赋予生机与生命寓意的清明节、竞争向上的端午节、团圆融乐思亲的中秋节、敬老施爱的重阳节等,这些节日主题贴近幼儿生活和乐趣,能够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成为选择的节日资源。

传统节日的遴选还要凸显“在地化”的特征,努力挖掘正在开发的本地域特色民俗节日,如福州春季的于山“花朝节”、敬老的“拗九节”、暖暖的冬至“搓米时节”等。这些以民俗民风为纽带传承下来的民间节日,根植于民间,传承于现实生活,展现着人们热爱自然与生命、热爱家庭、尊敬长辈的主题,也是选择的节日资源。

2. 筛选活动素材,突出价值与特色的内容

首先,要注重选择适合幼儿可感知、可体验,凸显本土民俗活动的特色文化。如观灯猜谜、舞龙、吃团圆饭是“元宵节”基本的民俗活动,而福州地域民俗则更丰富多彩——走街串巷的舞龙活动,三坊七巷、五一广场、“两马”的灯展,吃元宵等,这些地域性的节日文化特色,幼儿有直接的感受。

其次,对活动素材筛选要突出社会教育的价值。传统节日的活动内容很多,但如何把握最适合、最有效、最能发展幼儿社会性的素材却并非易事。因此,教师不能以成人眼光或成人经验代替幼儿选择,而要从幼儿经验基础和兴趣入手,对传统节日蕴含的价值进行甄选。如,“元宵灯”活动,教师充分挖掘素材的社会性教育价值——元宵灯图案上的寓意,元宵灯的传说,元宵灯的由来,福州元宵灯会等,这些教学点的发掘,使得社会教学“元宵灯”和科学教学“元宵灯”、美术教学“元宵灯”、语言教学的“元宵灯”的教学重点有了根本的区别。

二、探索有效的途径与教育策略,实现节日的社会教育

1.运用支持的策略,增进幼儿正确的社会认知

(1)构建主题教育活动模式的支持策略

以中国一年的传统节日为主线,每个节日都是一个完整的主题。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挖掘节日主题的关键内涵,捕捉有效的教学元素,制定与开展节日主题系列活动。系列主题活动可以巧妙地融入丰富多彩的民俗,增强幼儿对社会信息的敏感度,从而系统了解民风民情民俗。如传统节日“春节”,活动主题为“辞旧迎新过大年”,系列活动围绕“忙忙碌碌备春节”“欢欢喜喜除夕夜”“ 红红火火闹春节”“张灯结彩元宵情”来开展, 每个系列活动都自成单元,各有侧重点,包含各种民俗活动。每个教育活动都独自一体演绎着系列活动,让幼儿在每个活动中获得不同的社会认知与体验。

(2)社会领域集体教学活动的支持策略

社会领域教学活动是社会教育中重要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幼儿获得社会知识、社会技能和发展社会情感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幼儿园社会教育课程的主要手段。

教学活动中,要多利用文学作品素材,实现对传统节日核心价值的理解。如绘本《年》《灶王爷》《十四只老鼠捣年糕》,以传说故事、童话故事道出传统节日“春节”的来历、习俗,表达着人们对除恶迎新、红红火火过新年的美好心愿。借助千古流传的古诗欣赏,如《清明》《静夜诗》《元日》等,幼儿加深了对传统节日核心内涵的理解。借助方言童谣的吟诵和游戏,如《过端午》《花灯谣》《扒龙船》《搓糍粑》,幼儿在有趣的民俗活动场景中,感受节日的乐趣,内化情感。

(3)环境熏染的支持策略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社会环境给予了幼儿真实的感知、体验、实践场所,幼儿园环境则再现、聚焦了现实生活的特色情境。将传统节日教育融入幼儿园的区域、墙饰环境创设中,能为幼儿营造集感知、操作、模拟的傳统节日文化氛围,支持幼儿的社会认知,提升幼儿的节日经验。教师根据节日的文化内涵,充分利用幼儿园的活动室、走廊、楼梯等空间,图文并茂地展示传统节日的由来与传说、风俗习惯、亲子体验活动等;通过创设与节日主题相适应的区域,提供幼儿自主操作体验的机会,渲染节日文化主题,发挥着环境“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如创设的《月圆饼圆人团圆》《辞旧迎新过春节》《甜甜蜜蜜拗九节》《温馨的重阳》等节日主题墙饰和主题并生的区域,突出了节日的独特性,幼儿在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节日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幼儿形成对各节日的认知经验。

2.运用体验的策略,激发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

(1)情境活动中的情感体验

将传统节日中精彩的生活场景进行迁移,创设让幼儿直接体验的情境,在自然、宽松、愉快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影响着幼儿的情感世界,有利于萌发幼儿积极健康的社会情感。如根据端午节习俗创设的“健康迎端午”情境,孩子们体验着飞镖射五毒、竖蛋画彩蛋、制作香包香囊、额头点雄黄、手缠五彩线、学包粽子等民俗活动,表达着对健康生活的心愿。丰富的情境体验,不仅增长了幼儿社会知识,获得团结、合作的社会化技能,更引发幼儿喜爱、崇尚节日习俗文化的情感。

(2)游戏活动中的情感体验

游戏是幼儿最快乐的体验活动。传统节日中有许多有趣的民间游戏,展现着独特的民俗内容。通过游戏的体验,能将感性的认识内化为幼儿的经验、情感,在娱乐中传承着各类节日主题蕴含的敬老爱幼、勤劳善良、与人为善、爱国爱乡、思亲团圆等健康情感,让幼儿不知不觉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表演游戏《福气糕》,幼儿模拟福气师傅赶制福气糕、为各家各户送上福气糕的情节,用激情的祝福话语和稚气的动作传递着对春节、对生活的美好情感;体育游戏“舞龙”,表达出对民俗特色活动的喜好之情;音乐游戏“划龙舟”,幼儿乐滋滋地用方言边吟边玩福州民间童谣游戏,陶醉在同心协力、合作互助划舟的愉悦中。

(3)区域操作中的情感体验

与节日主题相适应的区域活动,促进幼儿在自主交往中的情感体验。如春节主题区域中,认知区展示的中国结、花灯;美工区的摹写“福”“春”“年”“龙”字,剪窗花,制作鞭炮,绘画“看春晚”、 “幸福的大圆桌”;阅读区的故事绘本《年》《灶王爷》《十二只老鼠捣年糕》《幸福的大桌子》;角色区的“年货一条街”;表演区的“十二只老鼠捣年糕”“福气糕”等。丰富有趣且操作性强的区域活动,归集和提升了幼儿对春节传统民俗文化的经验,促进了同伴间合作、交往、互助能力的发展。

(4)社会生态场中的情感体验

中国的传统节日贯穿全年,但春节、元宵节在幼儿的寒假里,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属公休假期,可见,幼儿大都在家中、与亲人共度节日。因此,有效利用社会、家庭所赋予的社会实践生态场,通过任务采集(亲子调查、资料收集、制作小报、摄录图像)、参加节庆活动等形式,让幼儿的社会教育走向生活、走向对话、走向活动体验,可以打开深层次与人、与社会的情感交流通道。如中秋节的亲子活动,家长带孩子在“三坊七巷”体验祭月民俗活动,逛西湖栈道赏月吟诗,在露台上分享月饼,团圆饭后开展博饼游戏,在有趣的节日活动中充分感受快乐,体验团圆、亲情的温馨情愫。

3.运用练习的策略,形成幼儿规范的社会行为技能

(1)借助表征,引导幼儿正确的行为规范。在传统节日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讲述,运用绘画的表征形式,帮助幼儿梳理、讨论形成的行为规则,形象再现规则要求和行为规范;也可运用纠错判断的方法,进行正确行为的练习。

(2)模拟实践,规范幼儿正确的行为技能。尊老爱幼的行为,可以尝试创设温馨家庭情境,如结合动画背景“爷爷晾衣摔倒”来诱发、触动幼儿身临其境,移情体验作品中的角色行为——当发现爷爷摔倒时,教师根据幼儿的行为,适时提出行为要求诱发行为技能,组织幼儿操作练习:幼儿大声呼叫、打120电话、给父母打电话、用纸张遮阳、给爷爷扇风、端水給爷爷喝、扶爷爷休息等。一系列言行有感而发、有行而动,把对长辈的情感化为行动。通过模拟实践“我是爷爷奶奶的小拐杖”,强化了幼儿良好的社会行为。

(3)行为矫正,重视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节日能够促进幼儿行为规范的习得。传统节日丰富、真实的社会环境,扩大了幼儿在节日中与环境、与亲人、与同伴、与群体的交往范围,引发了幼儿与人自信大方交谈、合作协商互助、谦让分享、节日礼仪等积极的社会行为。在这过程中,节日诸多的因素必将影响着幼儿的行为,也检阅着幼儿的行为习惯。因此,在幼儿园中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通过游戏、表演、示范练习行为举止,可以矫正、强化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逐渐养成。

传统节日教育的实践,有助于增进幼儿与同伴、与成人、与社会交往的机会,培养幼儿尊敬长辈、爱国爱乡爱家庭的情感,增进幼儿对传统节日的文化、习俗、礼仪的认同感,从而促进幼儿的社会化进程。

猜你喜欢
社会教育传统节日幼儿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谈小学阶段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形式的结合与创新
中学技术学科STS的实施研究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