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蓬勃发展 弱鸟展翅翱翔
——恩施州特色产业发展调查报告

2019-07-09 07:37赖红丹段迪斯
民族大家庭 2019年3期
关键词:恩施州恩施全州

文/赖红丹 段迪斯

在品读习近平同志《摆脱贫困》一书时,被《弱鸟如何先飞——闽东九县调查随感》一文吸引。改革开放初期,闽东地区交通闭塞,信息短缺,“老、少、边、岛、贫”是其突出的特点,与湖北省恩施州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习近平用调查说事,辩证地提出了“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结合恩施州实际,笔者认为恩施的产业发展也能做到“弱鸟展翅翱翔”。

2018年1月,恩施州委七届四次全会正式作出了“加快绿色发展,建成全省特色产业增长极”的决定,提出建设生态文化旅游、硒食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清洁能源“四大产业集群”的产业定位。一年来,“四大产业集群”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态势。

四大产业蓬勃发展

“旅游+”热度爆棚。恩施州目前已形成1处世界文化遗产、2个5A级景区和18个4A级景区的高等级旅游景区集群。4A级景区实现了县市全覆盖,6个县市成为了旅游经济强县。全州102个贫困村开展旅游扶贫示范村创建,其中71个村已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实现脱贫出列,全州共有星级农家乐2474家,特色民宿3000多家,乡村旅游产业直接带动10万人、间接带动40万人吃上旅游饭。2018年,全州旅游接待人数为6216.3万人次,同比增长21.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55.4亿元,同比增长23.9%。

“硒+”全面开花。全州从事硒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企业从160家发展到1000多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42家,形成以硒种养业为核心,涵盖以硒食品精深加工、保健品加工、生物医药制造、养生健康等为重点的硒产业企业集群。目前,恩施州规模以上硒食品加工企业达到151家,硒特色农产品基地总面积达到23.3万公顷,茶叶、蔬菜、魔芋、中药材基地面积居全省首位,几年间全州硒产业年产值从83亿元跃升至447亿元,约占全省硒产业总产值的70%。

“生物医药+”焕发生机。恩施州中药材基地达到8.7万公顷,年交易量达到14万吨,成为全国中药材九大主产区之一。10个道地药材(优质中药材)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个道地药材种植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规范发布为省级地方标准。2018年恩施州实现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综合产值135.11亿元,生物药业企业有147家,新建标准化道地药材基地1.9万公顷,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恩施生物医药产业园落户州高新区。

“清洁能源+”转型升级。2018年新增投产清洁能源装机9.4万千瓦,清洁能源发电总装机突破400万千瓦,页岩气咸地二井气测显示为全省最优资源调查井,天然气年产能达到1.2亿立方米,安家坝、中槽风电场并网发电,实现综合产值83.4亿元,完成能源总投资66.8亿元,地区发电量53.6亿千瓦时,全社会用电51.2亿千瓦时。与“十二五”期末比,2018年全州单位GDP能耗约下降10.5%左右,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14.5%左右。

四大问题掣肘加速

大而不强,特而不优。恩施州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产业基础雄厚。截至2018年10月,全州特色产业基地总面积达45万公顷、畜禽规模养殖场606个,有产业特色专业乡镇133个,13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4个有机农业基地、8个绿色食品原料基地通过国家有机、绿色认证,国家有机、绿色认证总量居全省首位,是全省唯一获得国家有机农产品基地认证的市州。但是恩施州产业发展主要还是依靠农民分散种养、自产自销,标准化、体系化程度低,龙头企业整体实力不强,抗风险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偏弱。如2018年受资金短缺、市场行情等影响,包括紫竹茶叶、思乐牧业等152家大型龙头企业减停产,减停产面达39.6%。

恩施州共有“恩施玉露”等4件中国驰名商标、26件地理标志商标,拥有“恩施硒茶”“恩施硒土豆”“大山鼎蔬菜”等公用品牌,有效商标注册总量9637件,商标总量居全省市州第7位、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第2位,但品牌影响力十分有限,产销不对路,优质不优价问题突出。“东湖茶叙”后,“恩施玉露”“利川红”品牌影响力有所提升,但绝大部分品牌在省内缺乏影响力,在全国没有知名度,导致“一流的品质、三流的品牌、不入流的价格”现象突出。如恩施州茶业年产值32亿元,亩平均产值2000元,只有全国平均数6000元的三分之一,即使是成熟茶园亩平均产值也只有4000元,与江浙地区成熟茶园万元亩产值比差距太大,品牌价值有限,没有竞争力,在市场上只能承担原料供应地的角色,处于产业链的底端。

老而不壮,新而不牢。四大产业集群中,以硒食品精深加工和生物医药产业为主的传统产业占据了大半壁江山,传统产业历史久、块头大,但并不壮实。以马铃薯产业为例,“恩施硒土豆”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3.3万公顷以上,年产量200万吨,但是由于标准化、体系化程度低,技术服务不给力,开发利用不充分,几百万吨马铃薯商品化率不到20%。专业分工没有形成,产业加工没有跟上,广大农民种植的“马尔科”等优质硒土豆品种没有形成标准化、专业化种植加工体系,也就没法变成农民的“金豆豆”。如杭州市协调100多家大型超市计划承销200吨恩施硒土豆,但是由于个头大小不一、品相差、保存难、收购经纪人队伍不健全等原因,该计划一直处于有市场没产品、有资源难利用的窘境。

近年来,恩施州生态文化旅游、硒产品研发等绿色新兴经济发展迅猛,但也呈现出基础不牢、推动力弱等短板。旅游业持续井喷式发展,旅游接待人次呈千万级递增,旅游、纳凉、“候鸟”大军的涌入暴露了旅游接待基础设施的短板。利川苏马荡避暑大军人数突破30万,基本达到环境承载能力的极限,交通、供水、生活垃圾处理以及生态保护都给地方政府的管理带来挑战。硒产品研发和成果转换水平明显偏低,数据显示恩施州硒产品研发投入基本上保持在2700万至3500万之间,硒研发成果交易额则在千万量级,与447亿的“硒+”产业格局明显不匹配。

谋而不准、产而不实。随着精准扶贫攻坚战的持续深入,全州产业发展红红火火,总体看效果是明显的,但是存在谋划不够精准、见效不够实在、配套跟进不力的现象。有的地区发展产业时一哄而上,待到收获成果时却是满地飘零。如巴东县水布垭镇某村在第一轮退耕还林过程中发展6公顷漆树,结果漆树长大成树后不产漆,成了“砍不能砍烧不能烧”的“伤心树”,后来该村又发展种桃树,结果以失败告终,2017年该村又鼓励发展茶叶,多数村民信心丧失开始抵触产业发展。如巴东县野三关镇某村申报发展30公顷药材,结果临到产业扶持资金到账,该村竟然连具体种植什么药材都没谋划,等到确定发展贝母时,又错过了贝母种植的最佳时期。恩施市新塘乡某村发展60公顷核桃树,由于项目谋划、技术服务、后续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现在没有产生什么效益。有的地区产业发展没有做过充分的市场调查,基础建设和加工配套没跟上,等到产品大量上市时才发现“骑虎难下”“有苦难咽”。如宣恩县沙道沟镇某村发展黄柏、厚朴等药材1000公顷,结果现在树长好了,药材可以收了,销售加工配套却成了难事,企业不想去、药材见效少,干部和农民都很“伤心”。

利而不红,推而不动。产业发展的重要目的是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使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但是从目前实施情况来看,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老百姓获得的产业红利有限。如“户贷企用”类扶贫小额信贷为例,全州这类信贷余额12.8亿元,涉及377家企业、15188户贫困户,截至2018年6月,应分红金额4014.5万元,实际分红3711户895.7万元,仅占应分红金额的22.3%,据了解该类型贷款因违反《贷款通则》目前已全面叫停。

缺资金和效益差、人力智力支撑不够也使得产业发展推而不动,陷入困境。如2017年全州整合产业扶贫资金12.4亿元,但总量小,资金远远无法满足产业扶贫需要,尤其是“缺钱季”扶持资金却不在当口,叫人实难推动。如茶叶企业的资金需求往往集中在春节收购鲜叶期间,但信贷资金、过桥资金手续繁琐,等到手续办妥,钱都成了“马后炮”。有些钱没花在刀刃上,而有些钱却在“睡大觉”,截至2018年9月,恩施州共到位产业扶贫资金17.5亿元,实际拨付13.3亿元,4.2亿元资金在“睡大觉”,没有落实到产业发展项目上。

当前广大农村发展产业缺人,“空心村”、老龄化现象普遍。如利川市沙溪乡常年在外务工的有1.8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一半,有8个产业“空白村”,据统计全州72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92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不到5万元,45个村无集体经济收入。缺乏人才和技术支撑,“空心村”呈现扩大趋势。

四措并举共护翱翔

护蓝天,坚定发展绿色经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恩施州应该坚定不移地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态立州”,充分挖掘10.7万亿的生态价值,以特色农业、绿色工业、生态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为重点,进一步做好“硒+”“旅游+”和“互联网+”三篇文章,延长产业链价值链,走三产融合的产业发展之路。推进现代化产业结构转型,向中高端升级、向特色挖潜,强化科技支撑和技术成果转化,走高品质、高价值的绿色产业发展之路。

筑金巢,创新创优营商环境。要创造良好营商环境,做好“放管服”,帮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深入推进简政放权,为市场主体降低门槛、减轻负担。加快各级对接,强化“互联网+服务”模式推广。强化监管,从事前审批转到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上来,厘清审批和监管权责边界,明确“谁主管,谁监管”。建立健全诚信档案管理制度,加大监管震慑力度。

丰羽翼,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在大力支持本地企业和现有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引进资本打造国家级龙头企业,创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原料标准化基地、中药材基地。鼓励和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走抱团、集团发展之路;鼓励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各类经营主体开展合作,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大力实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三位一体的品牌战略,充分发挥“恩施玉露”“利川红”“恩施硒茶”等既有品牌的公共影响力,壮大实力,拓疆扩土。

任鸟飞,激发增强市场活力。充分发挥各类经营主体在市场中的主力作用,充分调动其在市场发展中的凝聚力、创造力,让各类经营主体“不愁钱”“不缺人”“不走关系”,在公平和谐的环境里自由发展。要解决好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切实增强各类经营主体的获得感。构建“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以“店小二”的姿态积极作为,靠前服务。积极引导企业摈弃“赚快钱,捞一笔”的浮躁理念,帮助企业将“重利润,重资产”的经营模式向“重运营,重服务”转变,树立健康经营风气。

猜你喜欢
恩施州恩施全州
恩施州创新开展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大赛
恩施州开展校园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及危险废物专项治理
古代诗歌对全州的文学书写
简约欧式9.4.4全景声影院 湖北恩施红星美凯龙
恩施藤茶乙醇提取物对高温煮熟鱼肉腐败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泸西县总工会:全州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会议在泸西召开
文山州总工会:全州工会维权维稳工作会议召开
飞檐走壁
“二次根式的加减(第1课时)”教学设计
家的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