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宋代绘画中的家具陈设艺术

2019-07-12 03:43韦孔超陈晨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9年4期

韦孔超 陈晨

摘要:中国绘画是无形的史记,在浩瀚如海的宋代绘画作品中,忠于写实的画家与他们描写现实社会生活的绘画方式,真实的反应了当时文人雅客古玩鉴赏、品茶论道与焚香插花的生活方式和闲适淡雅环境起居,本文以宋代文人画中的部分作品为研究对象,探究其中与此相关的家具,为我们研究宋代家具与现代家居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宋代绘画;家具陈设;家具特点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12-0026-01

一、宋代文人绘画的发展

宋代是一个文人的时代,采取重文抑武、重内轻外的国家政策,使得宋朝社会安定繁荣,经济发展迅速。对隋唐与五代绘画精神与手法继承发展的同时,统治者的支持,上行下效,给宋代绘画的繁荣发展带来支持力量,促使宋代绘画成为中华民族绘画发展史中一个辉煌鼎盛的时期,展现出异于前代的不同表现风格。宋代文人画、花鸟画、山水画等绘画发展形成高峰并且各成体系,形式丰富纷呈,形成宋代绘画繁荣的面貌。文人画是宋代绘画的重要类别,题材广泛,从唐朝以历史事件和贵族生活为主的题材选择,表现形式扩展到描绘文人隐士与城乡市井平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了当时社会中画家关注视野的程度和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深入了解,并且在形象选择、题材处理与审美品位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二、中国家具在宋代发展的特点

中国传统家具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以强烈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而将雅与俗融为一炉,展现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浓郁的东方韵味。隋唐时期,古人还没离开以床、榻为中心的起居生活方式,垂足而坐的高足家具种类发展不平衡,形体和构造也处于过渡时期。从流传至今的许多宋代绘画文献的研究可看出,经过家具历史的演变,至宋代完成席地而坐转变为垂足而坐的起居方式。从以床、席为主要生活方式的中心,而逐渐过渡到以桌案和座椅为中心。家具也从矮型家具逐渐发展为高型家具,也使新型家具在家具结构、功能和形态等方面得到迅速发展,开始步入成熟时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宋代家具的种类以及陈设都有新面貌,家具艺术造型不同于富丽豪华的唐代风格,造型秀气朴素,以提炼精简、实用工整为美。家具一般采用梁柱式框架结构,线脚走势多变,摒弃前朝不少盲目多余的设计手法,也由此形成实用为主的结构和素雅大方的装饰特征,为后来的明式家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宋代绘画中的卧坐类家具陈设艺术解析

(一)宋代绘画陈设艺术中卧具解析

卧具主要指的是床榻。宋代时期的家具特征风格大多还保留着前朝的风格,床榻是表现较为明显的家具之一。在使用功能上,宋代的榻多是无床围子,可以分為坐榻和卧榻两个类型,也被俗称为四面床。李公麟《高会学琴图》里面弹曲人物所坐的榻;《张训礼围炉博古图》、《宫沼纳凉图》、《梧阴清暇图》、《刘松年琴书乐志图》里面所描绘的坐榻可以看出都没有围子。在使用无围子的榻时,通常会设置隐囊和凭几。在《梧阴清暇图》便摆放了直形腋下几,搭配床榻类家具,作为依靠来缓解久坐的疲倦。

宋代的床依旧沿袭前代,“床”的含义大体上还是床榻的合称。与榻相比,床的尺度稍微高,其主要功能是供人睡觉休息,比榻的私密性更强。对床描绘比较详尽的是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如图1所示),采用足的支撑形式,整体采用简洁的框架结构,它是四足围子床,由足、围板、床板与间柱四部分构成。床的四角设有支柱,牙头与牙条结合以加强床的结构强度。床位下部分之间有木框架装饰的水墨画,使结构与装饰这两部分连结为一体。

(二)宋代绘画陈设艺术中的坐具解析

1.椅子。椅是高型家具的代表,推动了垂足而坐这种起居方式的最终形成。宋代椅的发展在当时已经到了成熟的阶段。造型上分为椅和凳两类,设计非常重视家具形体结构与人体的关系,结构设计更加科学合理。

(1)靠背椅。背靠椅造型大多简洁优美,比例贴合人体设计,其最大的特点是无扶手,是宋代典型的座椅代表。靠背椅有两种型制,其一是椅子背靠顶部搭脑两端圆润不出头而被称为“一统碑”。其二是椅子搭脑出头,仿似南方挂于灶前的油灯灯挂,因此称为“灯挂椅”。从搭脑的设计上划分,可分为曲搭脑椅和直搭脑椅。直搭脑椅背靠部分的设计上有横向靠背和纵向靠背两种类型。直搭脑椅主要代表画作有南宋《女孝经图》、《文汇图》、《十咏图》等,多为民间所使用。曲搭脑背靠椅的形象,我们可以从《宋人十八学士图》(如图2所示)看出这是曲搭脑纵向靠背椅。搭脑两端向外挑出,靠背搭脑形成富有情趣的弓形,流线型纵向支撑椅靠符合人体力学且具有曲线美感。

(2)玫瑰椅。玫瑰椅是扶手椅的其中一种形式。造型精巧美观,椅子靠背、椅面与扶手相互交叉垂直,扶手高度大多数与椅子靠背高度低矮齐平,因此被称为“平齐式扶手椅”。宋代的玫瑰椅并不常见,是明清玫瑰椅的前身,处于形成与过渡时期。《会昌九老图》玫瑰椅结构巧妙简约,用材单细以表现纤瘦清雅的造型。整体设计上并无多余和繁复的装饰,符合宋代文人士大夫清新文雅的审美意趣,极受上层宫廷与贵族的推崇和喜爱。李公麟《高会习琴图》(如图3所示)画中的玫瑰椅在设计上均有椅披,椅子牙头设计曲线流畅具有变化,椅前还设置有足承。

(3)圈椅。圈椅为扶手与靠背形成圆弧状的椅子,在唐代就已出现,在宋代时多称为圆椅。搭脑靠背与扶手顺行而下,弧形造型优美自然。而有的圈椅扶手一顺而下至末端而又向后翻卷延伸,展现造型艺术的圆润美。《会昌九老图》是描绘圈椅的代表性绘画作品,画中不难看出已经具有明式圈椅的造型特征,整体风格趋于雅致朴素,搭脑与扶手设计过渡自然,椅背呈现s型曲线与座面构成倾角,后背与椅子靠背形成接触面而契合人体脊椎结构,符合现实生活的需求。

2.凳。在唐五代之后,凳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除前代的方圆凳之外,还发展出设置有托泥的凳和四周开光的圆墩,因便携可移动,室内外空间都可使用,在宋代使用范围很广。其样式可以分长方凳、方凳、圆凳几类,在结构上更加合理,以稳重简洁而著称于世。长凳可供多人共坐,造型为最简单的梁柱式,即长方凳下面承四腿,腿间设横穿。《刘松年撵茶图》中有结构朴素的案形结体凳,凳上承面为长方形,把腿足与牙头、牙条连接为一体,腿足底部足端设置角牙。造型轻便,因此在民间市井生活中使用较为广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清明上河图》。方凳是座面方正的凳,也被称为方杌。《宋张训礼围炉博古图》里所描绘的方凳,是无束腰的箱型结体凳,四面简洁平直配以少量装饰。《小庭戏婴图》画中方凳四面涂黑色髹漆,凳面与凳腿间并无牙子与牙条,前后无穿且凳足呈马蹄状向内翻,体量较大。

3.墩。墩在宋代应用已很普遍,按照形状来划分,可分为方墩、圆墩、鼓墩等,有托泥与不托泥之分。圆墩是墩面呈圆状的墩。《秋庭戏婴图》(如图4所示)中的坐墩是受藤墩而启发产生的六开光带托泥的圆墩,股腿彭牙,下以足托作为支撑,凳四足落于底部圆形托泥上,表面使用黑漆彩绘或是黑漆镶嵌螺钿的装饰手法,整体造型素雅。随着制陶业和纺织业进步,以先进制作技术依托,还出现以竹、陶为原料的方墩和精美华丽的花鼓墩,多在上层阶级的生活起居中使用。

四、结语

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共同作用下,宋代绘画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宋代文人画贯穿着当时社会人文文化及哲学思想,画中描绘众多清新素雅、简洁大方的家具陈设,真实展现了宋代文人墨客的生活起居和审美,有利于深入研究宋代绘画的价值。宋代以后,我们的起居方式尚未发生本质上的变化,当代绘画在表现今人生活时,所借助的家具与陈设仍然多是宋代生活的延续与发展,可见宋代家具的研究意义重大。对宋代绘画的提炼,把其设计特色在现代设计中融会贯通,不但可以揭示宋代家具文化的表现与内涵,同时也将会对现代室内设计的发展具有较强的推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