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90)第一乐章音乐作品分析

2019-07-12 03:43熊快杰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奏鸣曲式大调奏鸣曲

熊快杰

摘要: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作为学习曲式课程奏鸣曲式章节中不可或缺的分析谱例,无疑是十分优秀的。本文力图通过分析贝多芬第二十七钢琴奏鸣曲(Op.90)曲式结构、主题材料及和声调性,了解该作品中材料及和声的运用手法,试图揭示贝多芬晚期作品的创作风格和规律。

关键词:Op.90;曲式结构;主题材料;和声分析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童编号:1005-5312(2019)12-0069-02

一、作曲家生平和作品Op.90创作背景

路德维西·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出生于德国波恩,和海顿、莫扎特一起被稱为“维也纳古典乐派三杰”。贝多芬一生创作的作品题材广泛,重要的作品有9部交响乐,5首钢琴协奏曲,32首钢琴奏鸣曲,1部歌剧等。“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是乐坛的《旧约圣经》,贝多芬的奏鸣曲是乐坛的《新约圣经》。”伟大的钢琴家兼乐队指挥汉斯·冯·彪罗曾如此描述。除了贝多芬的最后四年,他的钢琴作品贯穿了他的整个作曲家生涯。作品Op.90作为贝多芬第三个创作时期的起始之作,可追溯至1814年,是为莫里茨·冯·利希诺夫斯基伯爵而创作的。作品诙谐地表现了伯爵即将迎娶一位歌手时的心理变化。

二、Op.90第一乐章曲式结构

该作品曲式结构为奏鸣曲式,e小调,3/4拍,Vivacita,活泼的。

结构图示如图1所示:

三、Op.90第一乐章主题材料及和声分析

呈示部主部主题(1-24小节)为并列单三部结构,由强有力e小调的主和弦直接进入A段,随后二度模进将a材料反复三次,调性从第2小节开始由e小调转至G大调,通过第3小节的D6-T6-DVII6-T的和声进行来巩固调性。第5-8小节调性从G大调转入b小调,结束在b小调主和弦上来完成A段主题材料陈述。

B段主题材料在G大调开始陈述,在13小节转入平行小调e小调,于16小节半终止在其属和弦上。

C段主题材料始终在主调上面进行陈述,并完满终止在主和弦上,至此结束主部主题。第25小节,由八度音程齐奏e小调主和弦五音和根音作为新材料进入连接部,28小节最后一拍落在C大调属七和弦上。快速的音阶下行之后,31小节通过C大调解决到T来巩固调性。32 36小节在a小调上模进之前的音阶下行旋律。39小节通过那波利降Ⅱ级的异名同音(bB=#A)转入b小调,随后在47-50小节向上进行二度模进,51小节到达D7/D并解决到D9并以十二个强力的八分音符柱式和弦迎接副部主题到来。

副部主题为平行乐段,6+7非方整结构,在b小调上呈示。第一乐句中(55-50小节),高音声部旋律以八度方式呈现,左手低音声部以分解和弦形式进行伴奏。和声主要以主和弦和属三四和弦交替使用为主,在59小节第二拍通过b3DVII/D-k-D7-t的和声进行结束第一乐句。

第二乐句中(61-67小节),和声布局保持不变,将右手旋律进行附点节奏、跳进辅助音等形式的音型化改变。66-67小节通过b小调D7-t的和声进行结束副部主题,同时开始结束部。结束部的材料来自副部主题左手低音旋律线的重组,结构上类似于副部主题全终止之后的补充阶段,在75-81小节和声通过t-D7-t的进行完满结束呈示部。

82-84小节通过三个b小调主音,用类似结束部结尾的延续完成展开部导入部分。中心部分分为两个阶段。

中心Ⅰ阶段(85-109小节),使用主部主题a材料动机进行发展,先是6小节的接尾模式写法,随后分裂为一小节一个动机片段的展开写法,同时将a和c材料动机相结合。85-86小节通过属三四和弦解决到主和弦之后从e小调转入a小调,90小节通过中介离调和弦“a:DVII/dtIII=bE:DVII2/TSVI”转入降E大调,93小节转入同名小调降e小调,96小节转入C大调。100小节开始做手低音做C大调属音持续,准备进入下一阶段。

再现部(198-210小节),主题材料整体上和呈示部保持一致,调性布局完全符合奏鸣曲式副部主题在主调上再现的特点。在再现部之后,还附带有一个综合主部主题a和c材料写成的尾声。

四、结语

作为贝多芬第三个创作时期的起始之作,作品Op.90在某些方面打破了古典时期奏鸣曲式的一些惯用写法。例如,原本在奏鸣曲式中负责对比的部分应集中在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中,但在该作品中贝多芬将主部主题的结构用并列单三部曲式来承担,庞大的结构将主题对比部分转移到了主部主题范围之内。再如,如果主部主题在呈示部中所处的地位过高,那么展开部应展开除主部主题之外的材料或者使用新材料作为插部放置在展开部区域,这样在作品宏观层面上才能达到结构平衡的效果。而在本作品中,展开部及尾声依旧使用主部主题材料,这样就使得主部材料在整首作品中占有了绝对的主导地位,也改变了古典奏鸣曲式中主部主题一定要与副部主题相抗衡的常见现象。

和声方面,大量使用重属和弦、副属和弦、那波利和弦以及等音变换等技法,使得和声的功能性逐渐被削弱,让该作品带有越来越重的浪漫主义色彩性,这也是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显著的风格特征。

猜你喜欢
奏鸣曲式大调奏鸣曲
贝多芬降E大调奏鸣曲Op.81a“告别”第一乐章三个不同演奏版本的比较
手机上的奏鸣曲
奏鸣曲式再现的多种可能性
G大调随想曲
春天的奏鸣曲
贝多芬《悲怆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音乐结构的分析与研究
节奏型在普罗科菲耶夫中期奏鸣曲式乐章中的应用
贝多芬《第十六钢琴奏鸣曲(Allegro vivace)》音乐风格与演奏艺术分析
演奏莫扎特《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KV216》的预先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