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案例设计

2019-07-13 09:40贺延蒙强兴运
科技创新导报 2019年11期
关键词:手机翻转课堂互联网

贺延蒙 强兴运

摘 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学变革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创建新型课堂教学,以逐渐成为我们教育探索的基本问题。手机是当今最普遍的通讯设备,互联网+手机已实现了完美结合。本文对翻转课堂教学的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分别进行教学设计,将手机合理应用于课堂教学创新设计,并以具体课程内容为例,将教学设计应用于实际教学当中,为后续的教学效果研究提供实践依据。

关键词:手机+互联网 无缝连接 教学三部曲 滚动轴承法 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04(c)-0236-03

教学改革是新时代的需求,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应运而生。翻转课堂在国外的成功经验,引起了我国教育者的广泛关注。它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模式“课上教学、课下作业”的“颠覆”,它的亮点之处是由此而产生的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们国家教育历经了上下五千年,教学模式也一直是以课堂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听课,课后完成作业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也培养了一批批国之栋梁,但是也不能无视它的弊端,以教师讲授为主,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学生只是接受教师的知识,而后通过自己思维内化成属于自身的知识。新时代下,新技术下,我们需要探讨和尝试新的课堂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提高教育效率。

1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1.1 课前教学设计

如图1所示:课前,教师对学生层次情况调查,根据学生层次和知识深浅程度推送合适的文档资料和视频资料,并且通过微信、QQ等交流平台给学生发布合适的学习任务。学生根据教师的推送的学习资料和发布的任务提前学习,通过手机进行生-生交流、师-生交流。

1.2 课中教学设计

如图2所示:课中,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问题协作讨论,针对学生问题讨论的结果,引导答疑,促进学生知识内化过程。学生分小组对问题讨论结果进行记录,再和其它组员进行經验交流,在不断的交流过程中,促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应用。

1.3 课后教学设计

如图3所示:课后,教师可以通过调查访谈形式和学生再次交流,掌握学生在翻转课堂学习模式下的困惑和激情,及时沟通,有利于更好的进行课堂教学。由于学生初次接受翻转课堂教学,会存在一些不适应的情况,难以脱离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比较依赖教师,所以,我们针对这种情况,设置教师课后答疑辅导环节、学生延续讨论环节和复习巩固环节,促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情况,调整授课方法,为教师下节课备课提供借鉴。

手机走进课堂,不是不利于教学,关键是教师要转变观念与教学模式,把握好如何合理使用手机,引导学生使用手机查找知识、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协作交流的能力,提升教学效果。

2 课堂教学实施过程设计

2.1 课前教学实施设计

课前老师利用手机将授课内容、课程目标、讲授知识、参考资料发给学生,学生利用手机接收课程任务和相关知识、视频、参考资料。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自学完成相关学习知识,将课前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反馈给老师,老师在线答疑,实现翻转。

(1)授课内容。

①先进制造技术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体系结构和发展。

②先进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

③精密、超精密、激光加工、快速成形、敏捷制造等新工艺。

④当今世界各国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现状[7]?

(2)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基本知识、理论,体系结构、发展;中国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

了解机械零件是怎么制造出来的?机械加工设备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先进工艺?

②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明确当今机械制造存在的问题?能够解释先进制造技术?未来制造技术发展方向?

③情感目标。

学习该部分知识后,对学生确定未来职业生涯有一定影响,部分学生可能会将制造技术作为研究方向。

(3)讲授知识。

授课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内容不同采用不同方式通过手机推送给学生。例如:利用微课、VR、VM、IMT[11]等手段,通过观看领悟知识。在本次讲授知识中就运用了,中国制造日虚拟视频。

(4)线上答疑。

答疑问题可能是本节课知识也可能是后续知识,例如,学生通过手机微信问:

学生:老师,我在看视频的时候,看到里面有个LP,这是什么意思?

老师:这是精益生产英文字母的缩写,这个概念最早产生于日本,是现代生产管理的一个名词,又称为准时生产、按时生产,其目的是为了实现零库存,利益最大化。

学生:好,谢谢老师!

老师:收到了吗?

学生:收到,笑脸!

2.2 课中教学实施过程设计

(1)下放课堂讨论任务书,如表1所示。

(2)课程目标导向。

通过展示图片,提出问题:大家发现它们是机械零件、机械加工设备,那么零件是怎么制造出来的?机械加工设备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何为先进制造技术?带着这些问题请大家进行下面的活动。

(3)课程目标划分。

老师结合每班学生人数,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可以采用自由组合或老师分组方法。根据小组成员特点制定学习计划,每组学习计划可以相同也可不同,也可以借鉴老师所讲的学习计划进行学习。例如,小组成员根据各自的学习特征不同:如有些学生记忆力好,不易忘记学过的知识;有些学生的理解能力强,老师讲后马上就可以领会;有些学生动手快但容易出错;有些学生动手慢但仔细等;找到各自学习特征,分析学习当前状况,确定自己在小组中的位置。

将所学内容分成几个分课题,根据课题数量组成相应数量的课题研究小组A,每个研究小组负责一个分课题,对分课题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研究解析,之后进行小组重组,原研究小组整合为新的交流小組B,保证每个交流小组包含了原每个研究小组的至少一名研究员,这些来源于不同分课题组的研究员负责在新的交流组内发布研究成果即对所研究的分课题进行讲解传授。

“授课”过程——以小组讨论为主展开课堂学习活动,以教师引导答疑为点睛之笔,培养学生知识内化能力[14]。

(4)课程目标执行过程——运用独立思考;2、4、8组合讨论完成。

①首先,独立查找资料(可以借助相关书籍、课本;网络+手机等其它通信设备)后,思考5分钟,写下答案。

②再两两分组,并与搭档的答案进行比较,写下彼此认同的知识,作为结论,进入四人讨论环节。

③再四人一组,比较小组成员答案,选出大家共同认可的结论,进入八人讨论环节。

④最后八人一组,比较小组答案,选出大家共识的结论。

(5)成果展示。

每小组根据自己展板上的结果与其他小组展板上的结果进行比较,讨论各小组结果的得失,巩固自学成果。

(6)教师评价。

教师根据每小组所列的结果进行点评,指出各小组应改进的地方,主要针对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学生在计划、时间、学习表现),把定量评价、定性评价相融合,评价应全面、具体、真正起到反馈、矫正、激励作用。

2.3 课后提升

以图形形式布置任务,巩固、提升知识。

3 结语

翻转课堂创建新型课堂模式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1)课前学习设计,以“视频”、“公开课”、“微课”等手段知识推送为核心。(2)课上组织活动设计,以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多元化教学为重点。基于"互联网+手机”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能改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堂参与度、深化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主动性,改变当前 “教师热学生冷”课堂现状,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大胆尝试。但由于对手机进课堂存在诸多偏见和误解,手机在教学中的作用几乎为零。同时,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学生目标不明确,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习惯于初级教育被动接受知识、模仿解决问题,欠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不敢提出个性化问题影响。因此,设计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游戏化、兴趣化、引导课堂、寓教于乐课堂,实现“有效教学”到“优效教学”!

参考文献

[1] 王竹立.碎片与重构——互联网思维重塑大教育[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2] 马昭,赵慧.“翻转课堂”在国内外教学应用中的对比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7(1):103-105.

[3] 乔纳森·伯格曼亚伦·萨姆斯.翻转课堂与慕课教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

[4] 包雷,李彦花,严文法.“翻转课堂”的理论辨析与实践解读[J].课程·教材·教法,2017(6):25-31.

[5] 李馨.翻转课堂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借鉴CDIO教学模式评价标准[J].电化教育研究2015,36(3):96-100.

[6] 萨尔曼·可汗.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互联时代的教育革命[M].刘婧,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手机翻转课堂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手机锂离子电池充电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