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实践共同体:一个文化岛屿的日常生活呈现
——以“随园夜话”班主任沙龙第74期为例

2019-07-15 06:45
江苏教育 2019年47期
关键词:夜话随园沙龙

一、问题的提出

“随园夜话”——一个具有民间草根性的班主任沙龙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它究竟具有怎样的本质属性?存在怎样的运行机制?这一模式对于班主任专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又具有何种启示?如何基于中国本土立场和文化属性,构建适合的班主任专业发展模式?

众所周知,在学校生活中,班主任既承担着学科教学,又担负着繁重而琐碎的各项班级事务性工作任务。他们缺少专业学习的时间、精力和热情,透支着原有的专业资源储备和学习积极性,工作压力大、难以有效应对。而在职前教育阶段,专业储备不足;职后教育实际效果也堪忧。班主任专业发展似乎进入一个无法自洽的“黑洞”——急需要学但又无法学、不想学,或者想学又学不到……

如此一来,问题也就凸显出来:班主任究竟需要怎样的专业学习或专业培训?班主任如何才能自动自发地、持续地、愉悦地进行专业学习,从而过上一种主体自足的、自然的专业生活,使专业可持续发展?

班主任制度尽管是“舶来品”,但从“拿来”之后,作为学校教育制度的重要一环,一直伴随中国教育改革和实践在不断发展。班主任制度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教育制度,而班主任专业发展对于中国教育改革实践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研究当下中国学校教育、班级教育的真问题,要对具有创新性和生命力的新成果进行理论梳理和学术剖析。而“随园夜话”班主任沙龙恰恰就是这样一个亟待进行理论探讨的、具有现实意义的教育研究新课题。

二、个案描述与分析

第74期沙龙主题为“带班模式说之建模认知”,选择其作为进行研究个案,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主题设计有新意,主持人的专业素养高;二是沙龙内容和形式丰富,讨论具有理论和实践张力;三是举办地在南京名校,校园文化氛围有特色;四是运作平台首次开启混合式直播互动;五是既具有典型性,也具有一般性。通过个案描述,希望还原一个在学校现场发生的、基于班级教育实践问题的“随园夜话”班主任沙龙的日常景观,探究在充满独特文化韵味的专业学习场景中,大学教授与中小学班主任究竟如何在对话、分享、合作中,创生出具有个性特色的新的班主任专业发展模式。

2017年10月26日,南京外国语学校,夕阳西下,晴朗的蓝天上云朵被夕阳的余晖晕染上了一层浅浅的瑰丽亮彩,红跑道、绿操场与年轻健美的身影相映成画。晚餐后进入沙龙现场,发现已有一些班主任在聊。夜色下,屋里更显得明亮、温暖。每张桌子上都摆着小零食和水果,摄像机、多媒体设备等已经准备就绪。

本期沙龙主持人是南京外国语学校青年班主任顾青。她的本科及研究生就读学校都是南师大。与上次见面相比,她的身材明显“臃肿”了许多。她挺着大肚子,依然满面春风,神采奕奕。沙龙参与者包括南京市中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者、班华教授、齐学红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包括笔者),共40多人。

顾青从“模式”这一概念的解读开始今天的沙龙,她认为,“模式,简单讲,就是基本法度。在每一个班主任的实践过程中或多或少都有个人的风格。”接着,她抛出问题:“模式是教育理念,还是个人风格?如果有模式的话,它是趋同还是趋异呢?研究模式对我们班主任的实践工作有怎样的价值和意义?”

一个好问题,不仅可以聚焦参与者的思考,引出话题,还可以推动深层学习,促进反思。沙龙以问题带动思考,引发头脑风暴,激发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思维的灵活性,建构一种实践导向的理论模型。本期沙龙活动包括微调查、问题讨论、认知实践和总结反思四个环节。以下选择其中的几个片段进行描述。

活动开始,进行“我是一位_______的班主任?”微调查。通过手机扫二维码并即时生成调查结果的活动引发了参与者的兴趣。“你会选择用一个什么样的词语来概括自己?为什么?是哪些因素影响了班主任自我的概括?你认为研究趋异会带来哪些实际价值?”

一连串的提问仿佛摁下了暂停键,现场突然变得安静。顾青随即引导大家分享答案和故事,毕竟,讲故事是班主任所擅长的。

陶老师说:“严中有爱,心随生动。男老师带班,更要关注威信的树立。因为中学生正值青春叛逆期,班主任带班要有方法,要注重关爱学生。”吴老师说:“幸福。因为作为主观感受的幸福唾手可得。”年轻的唐老师说:“尊重学生个性。我平时利用班级日志来挖掘学生个性,给予学生信心。”

顾青追问:“这些表达与带班模式有怎样内在的联系?如果带班存在模式的话,从调查结果中能否看得出它的一个特点:既趋同又趋异?”

问题决定着讨论的深度和广度,而有效的讨论反过来又赋予问题思考以更多的可能性。显然,大家对于这两个问题有些茫然,屋里再次安静下来。

李老师说:“趋同的有民主、幸福等;趋异的特点和智慧相关……班级管理是技术和艺术的融合。”顾青补充说:“即使答案是同一个词,因为不同个体理解也会存在差异。所以,即使写的词一样,其内涵也不一定相同。”

关于班主任自我概括的影响因素,一名工作四年的小学语文教师强调了年龄、教龄、经验和学习的重要性,“班级现状让我处在惊吓和惊喜之中,学生们不断给我带来挑战。”胡老师认为,“亲和力、岁月的历练、职业的自我认知以及自省力是影响因素”。潘老师结合自己的班主任生涯,说:“影响因素是从代理家长到有故事的人(不断吸收养分),再到值得学生敬畏的人(毕生的追求)的角色转换。”吴老师依然强调幸福感是对自己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顾青说:“模式是一种或几种理念,也可以是几种有效的方法。”她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主客观方面分析了影响因素(见下表),并强调了趋异的价值:“在班级工作中,有时会陷入僵局,这时候,不断观察别人是怎么做的,就能学到新东西,打破僵局。因此,研究趋异可以打破自己的局限,可以认识事物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独特性。君子和而不同。趋异是必然的,也是有非凡意义的,有助于分析客观情况,提高自我认知,指导实践。”

主观因素 任教年限 性格 经历 特长喜好客观因素 时代社会背景 学校 学生 家长

第三环节是认知实践,主要通过案例讨论,聚焦思考的方向。

案例一:连连看,根据情景分析,这是以下哪位老师可能采用的方式?或者你可能会采取哪种方式?为什么?

案例讨论,聚焦于班主任带班风格,创设了一个个性化表达空间,展现出良好的思维张力。

一位班主任讲述了班级故事:“一天下午,我去开会,中间有事突然回教室,发现门窗紧闭,还拉着窗帘。我悄悄透过门缝一看,发现学生们竟然在教室里看电影。当时我很生气,因为临近考试,学生竟然还干这个。可是,经过权衡,我还是决定不发火。在我推开门的一刹那,学生们都惊呆了,教室里很静。我先是在教室里安静地转了三圈,然后走上讲台说:‘临近考试了,同学们可能比较累,需要疏解压力。距离下课还有20分钟,可以继续看电影,不过同学们要答应我,从今天开始要加紧努力,积极备考。我答应你们,考完试咱们一起把这个电影看完。’结果效果非常好。后来这件事还被学生们写进了班主任评测中。”

把学生当作一个人来看待,让规则和权威后退一步,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站在学生立场做出理性思考和行动。这是“转怒为抚”的深层意义。正因为班主任没有按照通常的做法批评制止学生,所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刘老师说:“学生是成长中的人,犯错是常有的事。面对学生犯错误,班主任怎么处理体现了他的班级管理模式,同时也体现了他的教育理念。不同的班主任即使使用同样的方式,得到的结果也会不同。所以,班主任在借鉴别人的教育方法时,还要考虑自己平时的班级管理风格、学生性格等实际情况。”

“面对上课喜欢插话的学生要尊重认同,细心安抚。”一位英语老师说,“我们班上有个男生特爱插话,我就每次上课派给他任务,他一旦完成,我就顺势表扬鼓励。后来,他改掉了插话的毛病。”

李老师说:“教有常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个法就是模式。一般我会先了解具体情况,发现问题,然后分析、研究,最后是找方法。”面对学生的犯错问题,李老师强调了班主任应调查研究、灵活处理。

顾青小结:“魏书生法度严明,外儒内法,所以连A;李镇西是儒家,所以连B;万玮比较强调威严感,所以连C。”

尽管这种主观推论可能有些片面、简单和武断,令人存疑,不过,对于班主任带班模式进行深入探讨还是十分有价值的。

案例二:班级失窃事件。晚自习前,学生小张说他今天才带到学校的好易通不见了。原本放在抽屉里,而自己一直在教室,只有下午体育课时才暂时离开过教室。因为是住宿生,全班同学都没有离开过学校,距离晚自习开始还有一刻钟,也没有同学请假。问题是:(1)他们可能会怎么做?(2)在掌握了一些证据的情况下,你会怎么做?(3)大家有没有发现自己的想法和他人的区别?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

此时,沙龙进入了小高潮。班级失窃事件是班主任头疼的麻烦事,讨论十分热烈。班主任大多认为这一事件性质较恶劣,但犯错误的是孩子,为了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会采取较委婉的方式。比如,晚自习时询问学生是不是拿错了,让同学们帮忙找一找,给犯错的孩子一定的缓冲时间。有班主任强调监控、证据和沟通的重要性,并强调不了解情况,不能妄自下结论。顾青赞同地说:“对于班级失窃事件的处理,首先要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给学生留一个空间。班主任要相信学生,即使学生犯错,也要相信他们可以改错。”

顾青指出,班主任在自我认知的同时,也要重视他人的认知和所概括的带班模式,从而发现自我的特点。尹湘江老师强调了犯错学生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班主任应主动寻求专业帮助。顾青借用建筑学上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指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基础,管理三维建筑模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的概念模型,提出班主任自我建模可以参考管理三维建筑模型。

专家点评是沙龙的“点睛之笔”,总能令人茅塞顿开。齐学红教授归纳了三个问题:一是如何正确定义问题的情境,揭示问题的性质。她提醒班主任思考:“学生犯错误是一种学习,还是不可饶恕、必须惩罚的?班级失窃事件是心理问题、道德问题,还是校园欺凌问题?”二是处理班级失窃事件的原则与底线是保护和尊重学生,而不是为了破案,因此,要采用教育手段,要守住教育的底线。三是关注儿童的心理,找到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这就要求班主任专业发展要重视儿童心理教育这一领域。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要因材施教,要根据情境和学生特点,灵活选择教育方法和策略。

齐学红教授认为,班主任带班模式的研究体现了一种自上而下的研究方式。顾青的研究创新不仅体现在研究方式上,也体现在聚焦“班主任是怎么诞生的”这个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上。她让大家进一步思考:“你是怎样一位班主任?你是怎样成为这样的班主任的?优秀班主任都是与学生一同成长的。在卓越教师身上都有着共同品质:热爱学生、团队意识、责任心和使命感。这也是趋同研究的价值。”班主任自我角色意识的诞生过程和影响因素从故事交流、观点碰撞和自我反思中逐渐凸显出来。班华教授强调“教育就是解放儿童,让儿童自己成长”,并叮嘱班主任要戒除功利思想。

三、结论与思考

(一)班主任实践共同体:“随园夜话”班主任沙龙的本质特征

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研究领域中的热点,实践共同体(Community of Practice)开始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热词”。可是,已有研究多集中于实践共同体的含义、特征、价值、活动方式等应然状态,而在实践层面,实践共同体的建构面临着许多实际困难,相关研究则明显不足。作为班主任专业发展的有益探索,“随园夜话”提供了怎样一种班主任实践共同体呢?

“随园夜话”是以班主任个体在教育实践中所遇到的现实问题为纽带,以平等协商对话为手段形成的一个民主开放的班主任实践共同体。在该组织中,同质促进,异质互补,以实现共同体中个体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班主任实践共同体就是“随园夜话”班主任沙龙的根本属性。其特色和魅力即在于其“草根性”。自下而上的研究是一种微观具体的研究,也是一种基于实践的研究,更是一种教师自我发现的行动研究。

在以往的培训中,班主任作为教育理论的学习者和实践者,往往处于被动和弱势地位,他们对于理论缺乏话语权,他们需要理论“填充”“武装”,他们学习运用学术话语来描述自己的教育场,他们缺乏专业自信和自尊,也难以激发研究的主动性和潜力。“随园夜话”则不同,专家的角色是倾听者、学习者、激励者和促进者,从拟定主题、确定主持人,到讨论互动,他们始终坚守立场——班主任是班级教育领域最好的研究者。他们在班主任身上总能发现闪光点,在故事分享和问题探索中总能播下研究和思考的种子。在这里,班主任可以学到实用的教育方法,可以发现研究问题,专家学者可以从中发掘新的理论生长点,各得其所,相得益彰。

本期沙龙聚焦于班主任的自我认知,而作为自我研究的主体,班主任理应享有专业话语主权。从研究的角度来看:首先,研究目标是班主任的自我角色定位,是对自我当下状态的一种判断;其次,研究方法是教师自传和话语分析;再次,研究内容是在分析班主任日常生活案例、自我特点、工作环境和文化影响的基础上,试图构建相关理论模型;最后,研究问题与讨论需要进一步解读与质疑,形成令人信服的结论。

由于研究能力和研究视野所限,在问题讨论中个别观点存在模糊认识,甚至是认识偏差,但毋庸置疑,由此引发的思考,将促进班主任实践智慧的形成,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视角。

(二)一个自足自在的文化岛屿: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实践想象

皮亚杰的个体认知建构主义强调,学习发生在与他人的交往和互动中,认为学习者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社会互动理论也强调个人之间、群体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对个体认知发展的媒介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学习共同体”的概念,即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教师、专家等)经常进行沟通交流不同的教育思想观念、方法、困惑,分享资源、经历和得失,与同伴进行专业切磋、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建立一个开放的实践团体。

如前所述,“随园夜话”班主任沙龙作为实践共同体,把教育活动看成一种专业学习实践,教学做合一,并通过行动建立持久的共识和承诺。班主任的反思行为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相互信任,倾心交流、共同目标和自我发展的动力是适合的内部环境,能引发真诚的学习行为。

“随园夜话”班主任沙龙的组织文化是由大学研究者和中小学班主任在共同研讨中创造的一种实践共同体文化。10年来,尽管没有行政干预,也没有制度“规训”,然而这个最初不到10人的“草根”组织逐渐发展起来,影响力也在逐渐扩大。在这里,不同的观点交流碰撞,也催生了一系列班级教育创新成果。“随园夜话”就是班主任的情感加油站、思想催生园、专业成长助推器和精神家园。在这里,研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真实性,教师作为发现者、研究者和实践者的专业角色得以确立,专业自信和学术领导力也日渐彰显。

自由、自享、自治、自足的沙龙运行模式,显示了“随园夜话”的鲜明个性,也是其生命力与魅力所在。班主任擅长讲故事,而故事思维是感性思维和直觉思维,要想指导实践还需要上升到理性思维水平,这就需要专家学者的点拨和指导;班主任善于发现实践中的问题,提供丰富的案例资源和实践经验,为相关课题研究提供了鲜活丰富的素材,也不断更新专家学者的实践性知识。在这里,交流困惑、互帮共赢,专家学者和班主任之间构建了一种“艺友”关系。

陶行知说:“艺是艺术,也可作手艺解。友就是朋友。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学做艺术或手艺便是艺友制。”[2]“随园夜话”沙龙中有一群好教师,大家共同学习教育艺术,互为良师益友,教学做合一,不正是艺友制的最好诠释吗?只是,陶先生的艺友制是针对师范教育,而这里拓展到职后教育了。艺友制也可以看作是“随园夜话”的运行模式。

199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教授埃德加·沙因在其《组织文化与领导》一书中,提出了“文化岛屿”概念。在世界教育改革的大潮涌动下,“随园夜话”更像是一个自足自在的文化岛屿,具有鲜明的文化基因和文化领导力,不仅催生了班主任专业成长的自给自足,而且指向卓越教师专业成长的普遍规律和个性风格,共建了一个充满希望的实践想象图景。这是中国班主任研究者和实践者用自己的专业智慧和不懈努力提交的一份现实答卷,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班主任实践共同体的本土化成果。

如何激发教师群体的专业自主意识和学习积极性,“随园夜话”班主任沙龙无疑提供了有价值的创新思路。小而美是“随园夜话”组织文化的鲜明特色,也是班主任实践共同体的运行逻辑。“随园夜话”也为未来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极具想象力的研究空间和实践场域。

猜你喜欢
夜话随园沙龙
MISTY LIGHT美发沙龙
孙和平
MS·CHIC美发沙龙
分享、交流、探讨“CIT2019沙龙”成功举办
Blue Mist美发沙龙
孙和平(二首)
聚是一团火 散作满天星
——“随园夜话”班主任沙龙10周年学术论坛活动掠影
随园捶虾
从《千里共良宵》解析广播夜话节目的核心竞争力
随园·袁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