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电影课程:协同育人的实践探索

2019-07-15 06:45
江苏教育 2019年47期
关键词:家校笔者班级

一、家校电影课程的构想

影视作品作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文化基础”的重要内容,理所当然是学校德育的主要资源之一。挖掘电影里的教育资源为德育服务,不失为德育工作的一种创新。皮亚杰曾说:“每告诉孩子一个答案,就剥夺了他们一次学习的机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优秀的电影都具有教育意义。因为,电影不会解决问题,而是抛出问题。一部优秀的影片,可以让人们同时看见三重世界:理想世界的影子、生活世界的镜子、心灵世界的自我。由此可见,一部优秀的电影就是一本伟大的人生教科书。作为一名班主任,如何在班级中落实课程育人,如何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如何更好地实现家校协同育人的目的,带着这样的思索,笔者在班级尝试进行了家校电影课程建设。

一部优秀影片,在触动学生心灵的同时也许能改变他的一生。正是出于这样一种朴素的愿望,笔者试图将家校电影课程引入班级德育工作中,以电影为载体,用课程的力量打开学生精神世界的澄明之门,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协同。

二、家校电影课程建设实践

一部电影就是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就有一个主题,就可能是一个教育文本。班主任将电影作为教育内容和教育工具,引导学生和家长在欣赏电影的过程中自主思考、积极反思。

(一)课程目标

通过观看影片,学生和家长可以从艺术欣赏的角度,讨论影片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和刻画,对影片中主人公的命运做进一步的审视和思考;可以品析电影主创人员的敬业精神与演员的精湛演技;可以解读影片的叙事结构以及音乐与画面的处理;也可以关注电影里的教育动机、教育行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互动以及教育效果、教育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二)课程内容选择

为了让学生过上幸福而完整的生活,为了让学生成长为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笔者基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在班级开发电影课程。笔者首先对所教班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类型”“地区 ”“时间”“因 素 ”“途径”“成长”六个维度,围绕“喜欢哪种类型的电影”“对哪个国家和地区的电影更感兴趣”“多久看一次电影”“电影里的什么元素会吸引你”“一般通过什么途径看电影”等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笔者还对学生家长进行了“你最喜爱的十部电影及理由”“你认为对孩子成长有益的十部电影及理由”的问卷调查。调查分析发现,家长和学生在电影的喜好上有一定的相似度,比如《哈利·波特》《摔跤吧,爸爸》《阿甘正传》《你的名字》《千与千寻》《放牛班的春天》《肖申克的救赎》《战狼 2》《我不是药神》《红海行动》《无问西东》《夏洛的网》等影片名字频频出现在调查问卷上。基于此,笔者对电影资源进行了一个梳理和归整,按照不同的主题确定课程内容。(具体见表 1)

(三)课程实施

1.观赏、重温、探讨,每月一电影。

笔者以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和怀特海的“浪漫—精确—综合”的教育学循环理论为依据,每个月为学生推荐一部最适合他们心理发展需求的电影,通过电影引领成长。

2.评价、创作、交流,每月一梳理。

笔者试图把电影课程和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相结合,开展电影人物写绘、电影海报创作、电影故事续写、优秀影评评比等活动,让电影课程成为承载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平台。

表1

3.演绎、叙事、提升,一学年一展示。

通过电影欣赏,让学生和家长走进影片中人物的内心,产生情感共鸣。笔者发现,在电影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提升的不仅是学生的认知水平与道德水平,更有他们生命境界的不断拓展。角色的演绎让学生直面成长中遇到的普遍的共性问题,通过体验人物内心的挣扎与斗争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我们在学期即将结束的时候会进行班级电影欣赏回顾,大家坐在一起回忆这一学期走过的路、看过的电影、进行过的活动,内心充盈满满的感动。

4.走进家庭,营造积极健康的家庭生活。

影视文化在快节奏时代更能满足人们学习方式的变化,父母们既可以在陪伴孩子观影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也可以与孩子共同探讨教育的方法。每学期一次的家长沙龙里,笔者会适时引入有关家庭教育的电影题材供大家一起研究、探讨。不同的故事情节、不同的人物形象、不同的行为逻辑,其实都在向父母们娓娓诉说着家庭生活的经验和家庭教育的真谛。

不仅如此,笔者还专门进行了父亲专场沙龙。在当下急剧变革的时代,父亲既要是家庭的守护者,还要是社会的贡献者。近年来对于“爸爸去哪儿了”的追问,显示了如何扮演好父亲这个角色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对家长的说教尤其排斥,但是一起看电影的过程,就成了一种无声的情感交流。例如:孩子和父母一起看《当幸福来敲门》,奋斗的爸爸,体贴的儿子,一起努力营造美好生活。主人公克里斯看尽白眼,与儿子躲在地铁站的公共厕所里,住在教堂的收容所里……但他坚信,幸福明天就会来临。这样的影片一定能让父母与孩子对彼此的生活和状态有更深入的理解,对和谐亲子关系有很大的帮助;又如看《星际穿越》,在电影中,孩子带着父母传递的爱,带着勇气,带着对分离的接纳,带着对挫折和苦难的承担,带着对明天的向往,就会有足够的力量走过人生旅程。在电影里,师生之间、亲子之间、家校之间有了共同的活动主题,有了共同的语言,有了共同的精神场域,有了共同的价值追求,从而形成了共同的愿景。

三、家校电影课程的实践与反思

电影课程实施一年多以来,学生和家长都感受到了课程实施给彼此带来的帮助,家校合作更加紧密,家校不断反思课程实践的效果和未来发展的方向。在今后的电影课程的实践过程中,笔者认为需要进一步改变家校合作的形式,尝试新的家校合作形式,逐步提升家校合作的层次,同时课程的实施还需要更为系统化和长程化。

猜你喜欢
家校笔者班级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老师,别走……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