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班级成为共情和融美的所在
——我和我的惬意教室

2019-07-15 06:45
江苏教育 2019年47期
关键词:规则教室班级

马克思说,“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在班级这样一个微观社会空间中,“合群”和“独立”怎样同时在我们的学生身上体现社会性的意义?我以为情感和美感是应该受到重视的,而我的“惬意教室”的“标配”正是情感和美感。“惬意”一词,原指“满意、称心、舒服”。惬意教室是一种温情的、有兴味的、有意思的存在,浸润儿童的心灵,让儿童在“教室”有情有境的“场”中快乐地生长。我的惬意教室通过创设融真、美、情、思多种元素交融的生活场景,让儿童享受人际和谐、个性张扬、精神自由的审美愉悦,产生适切、自由、快乐、惬意的体验,从而实现德性生长的自在、自为、自修和自觉。班主任在班级建设中着意共情和融美,方能让惬意教室真正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

一、惬意教室的环境是愉悦的

1.赏心悦目的物态环境。

百变教室极具魔力。早晨,教室是书房,我们伴着书声琅琅开启美好的一天;中午,教室是餐厅,我们品尝可口营养的饭菜,欣赏着《可可小爱》的公益动画,生活是那么有滋有味;饭后,教室是卧室,我们或坐、或趴、或躺,盖一条毛巾,说几句悄悄话,让梦的馨香弥漫整个午后。

无尘教室最具魅力。干干净净的地面,安安静静的环境,清清爽爽的桌椅,养眼的绿色植物。暖暖的阳光洒在教室的角落里,洒在摊开的书本上,也洒在每个小伙伴的心中。这样的教室,需要每一个学生用心维护每一块地面、每一件物品。当干净成为一种习惯,当无尘成为一种常态,整洁的教室就是我们“心之所向”的圣地了。

展示教室极富感染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强调环境的教育功能。雪白的墙壁上,是“及时当自勉”的励志名言;黑板报上,是精彩的优秀作文、精美的绘画作品,疏密有致的适当留白,斑斓多姿的创意;后墙上,是多姿多彩的手工作品、丰富多样的手绘小报……我们打开了一扇扇窗,与外面的大千世界相通、相连。

2.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

从师生的关系看,“用儿童的眼睛看,用儿童的心灵感受”,体验儿童的酸甜苦辣,感受儿童的悲欢喜怒,尊重儿童,理解儿童,在情感世界里和儿童唱同一首歌。为了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感受阅读独有的惬意心境,让他们真正享受阅读的乐趣,我开辟了班级惬意阅读廊。午后温暖的阳光下,我和学生在垫子上坐着、趴着、倚着、甚至是躺着,用最放松的姿势与书本亲密接触。在轻松的音乐声中,学生沉浸其中,得意忘言。我用和学生共读的感受告诉他们,我们就像一家人一样,自由、惬意地享受着书籍带给我们的幸福。在班级里,我和学生有同样的感受、同样的渴望,我们享受同样的欢乐、同样的幸福。

从生与生关系看,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个性特点,需要在“独立”的同时“合群”。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引导学生确定共同的奋斗目标,发扬民主作风,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引导学生多为他人着想,让学生学会共同生活。学生因事要临时调换班级值日的时间,我引导他们自行协商解决;学生之间发生矛盾,我要求他们多从自身查找原因,求得对方的谅解;学习上,我们成立了“手拉手”小组,引导学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遇到学生生病请假,我们还有专门的关爱委员电话问候,并告知作业……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就像一股温暖的春风,吹到了每个人的心头,学生们渐渐地学会设身处地、推己及人。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中会出现一些“小团体”。他们因相同的兴趣、爱好、共同的价值取向等,聚集在一起。教师一定要在健康引导的基础上正视这些班级亚文化团体存在的合理性。我们班上曾经有三个“篮球王子”,每天放学后都要留在学校操场上打篮球,家庭作业完成质量不高,有时甚至不能完成。恰逢学校要举行篮球比赛,抓住这一教育的契机,我组建了班级篮球队,各取他们的名字中的一个字,将球队命名为凯博盛队,激发他们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在校篮球赛中,凯博盛队配合默契,频频进球,为班级赢得了荣誉,他们也获得了全班同学的一致认可,三位主力球员被推荐为“班级明星”。他们赢得了同学的尊重,体味到成功的喜悦,渐渐地融入了班级大集体。学生在信任中敞开心扉,在成功中增强自信,在道德选择中走向成熟。他们发挥自身特长,不断进步,投入集体的怀抱。现在,完成作业已经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荣誉感让他们不愿拖集体的后腿。

二、惬意教室的功能是适切的

1.适切儿童。

多年来,我努力追求,让教室成为儿童精神生长的世界。以班级岗位的设置为例,我们用心营造的班级岗位不仅落实到“每一天”,而且落实到“每一个”,让“做人之道”对“所有人”可感、可见、可为、可行,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室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为了调动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我特地组织学生展开讨论:班级管理中,还有哪些事没人做?我还能为集体做些什么?引导学生为自己量身定制岗位。

小宇,家里是经营木门生意的,每次教室壁橱的门坏了,她就会主动请缨,对准滚轴,装好橱门。这次的岗位再设置,她主动申请了“橱门长”的工作,同学们都为她鼓掌。

小萱,特别爱养花,她要求设置“小花匠”岗位,既满足了她个人的兴趣爱好,又能让教室里花香四溢……学生个个表现得积极主动。

有时,我也会跟踪观察,悄悄地拍摄一些学生“履职”的照片和微视频,不定期播放给他们观看。每每这时,教室里总是出奇安静,学生们在静静地观看,用心地体味着,种种美好的情感软软地触动着他们的心灵……

2.适切教育。

学生是自我教育的主体,是班级管理的主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认为:“未来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主体;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教育只能采用道德的方式,而所谓道德的方式,在我看来,就是合乎人性的、合乎德性的、合乎人类尊严的方式。

教育,在特定的时间节点往往需要强化。三八妇女节,我们在教室里开展“妈妈,谢谢你的爱”系列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内心充盈的是感恩,是快乐,是幸福。泪光、掌声、欢笑,使道德教育变得活泼、温馨,它犹如一首歌,余音不绝,久久地滋润着学生们的心田。“生命是主动的”,只要有适宜的外部条件(空气、阳光、水),种子就能依据其内部矛盾的运动而发芽生长。同样,只要有适当的外部条件,班集体就会通过其内部矛盾的作用而不断成长。一系列动态敞开的教育活动,饱含生命情怀的意境,沐浴着人性光华的华章,一颗颗率性自由的心灵穿行其间,挥洒着真实的痛与乐。

三、惬意教室的生态是共进的

惬意教室倡导师生在交往中共生共进,共同成长。格鲁吉亚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说:“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声,谁就愿意从事教育工作,而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声已经爱得入迷,谁就能获得自己职业的幸福。”喜欢儿童的欢快的喧闹,你会感觉到他们浑身散发着太阳的香气,像春天般蓬勃,像天使般纯洁;你会弯下腰来和他们平等对话,你会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春游的时候,学生争着和我牵手,我的手里暖暖的,心里甜甜的;下课的时候,学生们围着我,七嘴八舌地讲着好玩的事情,我仿佛也年轻了不少;活动课上,我一脚把滚过来的足球踢回去,那种潇洒博得学生们的喝彩……教育是如此的简单而幸福。“让我们寻找幸福,你幸福,我才幸福。”情境熏陶、言行互动、能力迁移与心灵升华是构成主体间性教育活动的四大要素。师生双方不是主体或主导平行并进,永无交集,而是交缠纠结、互助互动、共生共长的。

我以为,共情、融美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在属于我和学生的惬意教室里,师生之间不仅情意相通,而且彼此融为一体,在岁月中发酵,慢慢地酿成一种温暖的情感力量,围裹着我们的身心。这是惬意教室创生的神奇力量,也是师生间温暖的情感力量,一种激荡生命的力量。

附:“守护规则 文明花开”主题班会设计方案

一、教育背景

小学阶段是打下学生精神底色的重要阶段。“不学礼,无以立”,学生只有从小养成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才能展示文明有礼的现代人形象。我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班级有部分学生过分强调自我,规则意识淡薄,不能很好地遵守规则,个别学生甚至有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基于此,我认为有必要开展一次规则教育的主题班会。

二、教育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正反面的案例,让学生懂得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明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

2.情感目标:通过视频欣赏,激发学生遵守规则的热情和积极性。

3.行为目标:通过情境演练、辨析导行等,引导学生遵守规则,并落实到日常行动中。

三、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设计、制作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统计。

2.学生准备:查阅资料,收集相关名人故事,准备交流。

四、实施过程

(一)有一种无奈叫规则之殇——现状调查,呼唤规则

1.新闻袋袋裤: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故。

事件回顾:2018年10月28日10时08分,重庆万州一大巴车在万州长江二桥桥面与小轿车碰撞后,坠入江中。

一组数字:15人失联、71米水深、70艘救援船、13名遇难者的遗体……(逐一呈现)

原因揭秘:乘客错过了车站,要求司机停车,司机不肯,该乘客与司机争执互殴,导致汽车坠江,15个鲜活的生命转瞬即逝。(视频播放)

讨论:你认为造成这样惨烈悲剧的原因是什么?(预设:乘客没有遵守规则,本来只错过一站,结果错过一生。)

2.生活面面观。

学生提问:为什么有时候我认真排队反而迟到?我还要遵守规则吗?

【设计意图】以新闻时事和学生生活中遇到的两难问题引入,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

(二)有一种情怀叫规则之美——师生交流,感受规则

1.数字列队,吟唱规则美。

出示数字,吟唱规则美:16431355245612。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吗?调整顺序,再次出示一组数字:11556654433221。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吗?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2.跑操队列,展示规则美。

(1)播放视频:学生跑操中铿锵的口号、整齐的步伐。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为什么跑操队伍如此之美?

(2)全班讨论,达成一致:每个人都遵守规则,就能创造出生活中的美。

【设计意图】从音乐的节奏美、跑操的整齐美,带给学生听觉、视觉的强烈冲击和美的享受,引导学生体会美好生活要靠遵守规则来创造,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规则意识。

(三)有一种努力叫规则之约——辨析讨论,遵守规则

1.情境演练。

情境1:学校里,排队打饭。

(1)创设情境,学生排队准备打饭。

现场采访,讨论规则。

(2)学生评议,达成共识:遵守规则,就是时时刻刻把规则牢记心间,并努力践行。

情境2:社会生活中,等红绿灯。

(1)创设情境,学生排队演练

(2)比一比,评一评,议一议:虽然是红灯,可是没有车和人通过,为什么不能走呢?

(3)集体交流,教师小结:遵守规则,就是不管有没有人看到,我们都要严格遵守。

2.新闻再现。

如果你就坐在重庆万州公交车上,你会怎么做?

教师小结: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控制情绪,遵守规则,这样的悲剧可能就不会发生!

3.辩论导行。

辩题:规则是僵化的,人是灵活的,我们可以变通地遵守规则

正方:遵守规则可以灵活变通,为我所用

反方:遵守规则必须牢记于心,落实于行,不可随意变通!

【设计意图】在情境演练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将规则意识落实到实际行动中,通过情境表演、辨析讨论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遵守规则的自觉性。

(四)有一种坚守叫规则之伴——拓展延伸,践行规则

1.制订班级公约。

2.“规则伴我成长”自我评价导行记录。

规则伴我成长记录表

3.拓展延伸。

(1)认真记录“规则伴我成长记录表”,参评班级“文明之星”。

(2)出一期关于遵守规则的黑板报。

(3)整理《班级公约》,制作宣传小报。

【设计意图】通过班级公约制订、落实规则记录表等形式,引导学生遵守规则,争当“文明之星”。

五、活动反思

本次班会以社会热点新闻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引导学生由社会事件反观自身的言行。活动材料选择由大至小、由远及近,始终观照学生的校园生活。跑操视频,让学生从正面了解美好生活要靠守规则来创造。在此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情境表演,设置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并解决。

由重庆万州公交车事故导入,过程中再回到这一热点事件,从最初的震惊、悲痛到引人深思,让学生“亲临现场”对车上的人说一说,引导学生结合所学到的规则思考,这不是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道德的升华。最后,制订班级公约,由内而外强化规则意识。

总而言之,这次班会比较成功,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而且活动中“文明之花”的奖励,增强了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但是也有一点遗憾:辩论赛因为时间的关系,学生们并没有说得很充分,两方辩手在陈述观点时证据稍显不足,部分观点说服力不足。

猜你喜欢
规则教室班级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313”教室
班级“四小怪”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班级英雄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让规则不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