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免疫学检验实验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

2019-07-16 02:50苏晓莲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摘  要:文章对免疫学检验实验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医学检验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方法,以期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培养他们自主思考的能力,从而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教学改革;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

作者简介:苏晓莲,江苏大学京江学院。(江苏 镇江 212013)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15-0016-02

医学检验在疾病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其在全国各大医院中医学检验科室占据重要地位。免疫学检验作为医学检验的一个分支,是医学检验实验板块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医学检验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该课程是免疫学检验理论课的补充课程,也是免疫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免疫学知识抽象、深奥,学校仅开展理論教学远远不够。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免疫学理论知识,锻炼其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以及动手的能力,使其养成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免疫学检验实验课应运而生,使命重大。[1]

传统的实验课教学中,教师先讲授实验目的、原理、仪器与耗材、实验步骤、注意事项以及临床应用的意义,学生再“按方抓药”。学生被动地学习,缺少主动探索和求知过程,难以达到高效培养学生的目的。[2]对此,笔者总结了当下免疫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一、免疫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缺乏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目前江苏大学京江学院免疫学实验主要面向医学检验专业大三学生开放,共50个课时,其中仅两次综合性实验,其他都是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内容相对简单,如沉淀反应,学生只需要按照书本或老师课件进行浇板、打孔、加样和24小时察看结果即可。有的实验结果在课本上可以找到,而且教师上课时常提前透露实验现象和结果。步骤和结果已经被提前透露,这会让实验丧失挑战性,学生不愿意思考其中的原理和知识。

2.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师教学方式单一。目前的实验课都是老师一手包办,他们提前写好操作步骤、准备好试剂和材料,而学生大多“坐享其成”、参与感低下。以豚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实验为例,老师提前诱导腹腔巨噬细胞,并且注射了稀释好的鸡红细胞。课堂上学生只需要在不同时间点处死豚鼠,并取出腹腔巨噬细胞进行涂片、染色、观察等操作。由于各小组同时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可以相互借鉴,所以有些学生就会“坐享”别人的劳动成果。

除此之外,课堂上常缺乏师生互动。教师没有深入到学生中间,难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指导。而学生们也不重视实验课,只把上课当作流水式的任务,遇到问题也不太愿意反馈给老师。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学生既没有掌握相应的知识点,也没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3.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不配套。传统的免疫学实验课教学方法过于死板,一般先由教师进行30分钟左右的“填鸭式”教学,然后学生根据教师的实验步骤操作,最后教师查看实验结果即可。实验课教师一般不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学生也很少会主动预习,多数学生直到上课才知晓具体的实验内容。

除此之外,免疫学实验课这种专业性很强的课程被安排到低年级的教学计划中,导致教学内容不配套(医学检验本科教育是四年制,其中一年需在医院实习,故大三一年要修完20门相关课程,所以专业实验课时也相对压缩,甚至被安排到大二的学习计划里)。以医学检验专业大二学生开设的综合性实验为例,课程包括酶免疫测定技术、抗体制备技术、免疫沉淀反应和免疫凝集反应,而学生在大学三年级才会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因未曾学习相应的理论课,学生不具备专业知识背景,故实验课堂上学生难以及时消化并吸收课堂知识,学生不清楚实验课的目的和意义,教师无法达到教学要求。

二、针对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建议

1.调整实验内容,增加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课时。对于课程内容不配套的实验课,需要相关教师反馈到教务处,申请更改教学计划。可以将一部分专业基础课程放到大二下学期开设,同时开展相应的实验课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高效地学习和理解知识。或者将相关的仪器使用课程作为基础课程提前教授,调整实验具体内容,让学生先学会仪器的使用以及相关的基础技术,确保后续实验的顺利开展。

医学检验专业的大三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背景,第一学期可以先给他们开展经典的验证性实验,如免疫沉淀反应、免疫凝集反应、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外周血和脾脏单个核细胞分离技术以及免疫细胞功能检测等,让学生学习基本的免疫技术操作方法。然后进行一系列综合性实验,例如多克隆抗体制备、ELISA检测相关细胞因子和自身免疫病人血清免疫指标检测等,向学生介绍抗体制备的方法,让学生形成整体性的思维。最后可以在之前的实验基础上,将学生进行分组,并提供4-6个设计性实验选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以及查阅的相关文献资料,提交一份包含实验具体内容的设计方案。教师评估后,指导学生依照现有条件开展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独立的科研思维和动手能力,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3]

2.调动学生自主性,加强师生互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进行分组,在课程开始或者中途抛投问题,让学生围绕相关内容进行讨论,或者总结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学生先互相点评,带教老师再进行补充,借此使组与组之间形成竞争关系,促使组员团结协作并相互督促学习。课堂上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可以记录学生实验时提出的问题,结束后让他们自己回答,当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并将课本的理论知识消化、加工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时,教师能够借此考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而达到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的目的。为了让学生熟悉整个实验过程、全面了解实验,可以让学生轮流参与实验准备工作。例如,在豚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实验中,可以让一组同学参与豚鼠腹腔注射鸡红细胞的准备工作,提前给学生进行原理介绍,并启发学生思考腹腔诱导巨噬细胞的其他方法,课堂上可以准备相关的材料引导他们进行验证。预实验中的教学和课堂上再次教学可以让学生完整地认识实验过程,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并大胆进行猜想的验证,学生也会针对性地注意操作中常出现的问题,减少实验中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4]

教师对学生进行实验室使用制度相关培训。实验室如果没有实验课程安排,可向学生开放,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验技能的练习,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也可以进行相关科研立项活动,充分锻炼他们的科研思维,加深他们对实验的兴趣。教师也需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联系,进一步了解学生,激发他们对实验的兴趣。教师一方面可以利用QQ或者微信建立讨论平台,另一方面,学生有问题可以及时与教师沟通,这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以及学生实验兴趣的培养。

3.改进教学方法,多方式和多途径地开展实验课。现在国内开始推行基于问题的学習(Problem-based learning)方式,即以学生为中心,构建相关的问题情境,学生能够以小组协作的形式查阅相关资料并能围绕问题展开深度的讨论,从而掌握问题的本质,能解决复杂、实际的问题。[5]鉴于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4-5人为宜,这样便于组内分工与合作。课程初始阶段可以将教学计划表列出来,让学生及时了解每次课程内容,并分组进行准备。课堂开始,准备小组介绍本次课程内容以及相关的拓展知识,让其他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最后教师进行内容的补充。课堂上,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录制情景操作视频,并用于课堂教学,仿照“大家来找茬”游戏,让学生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这有利于纠正学生实验操作出现的问题并加深他们的印象。另外,免疫学检验设备日新月异,检测水平多已达到分子水平,为了让学生紧跟时代步伐,学院也需要给教师提供进修机会,让教师接触各大医院免疫学检验的先进设备和技术,及时做成小视频或者PPT向学生展示。

教师还可以将“雨课堂”等软件应用到实验课堂中。“雨课堂”能够实现签到、问题抢答、量化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等功能。另外“雨课堂”还可以将不同实验室学生联系起来,比如学生预习抗体制备实验前,老师可以提出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弹幕的方式发布答案,实现及时互动。在下一次实验课时,教师可以安排奇数班学生用可溶性抗原免疫动物,偶数班学生用颗粒性抗原免疫动物,等到收获抗体进行效价验证时候教师再进行该问题点评。课堂前教师也可以通过“雨课堂”将实验内容发给大家预习,并将不同小组准备的内容进行推送,学生有问题可以及时群聊反馈给老师,老师可以远程指导或者在线解答。实验课需要学生利用手机登录“雨课堂”进行学习,这种方式能够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

医学免疫学实验课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桥梁,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水平合理安排实验内容,并通过增加设计性实验课时,加强学生和教师的互动,借助多种教学手段,引起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由被动变为主动,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并能够愿意参与科研实验,借此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科研思维,同时,这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从而培养一批具备扎实理论基础、独立思考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医学专业学生。

参考文献:

[1] 马兴铭,张李峰,雒艳萍,等. 本科生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6,(4):394-396.

[2] 高兴春,郭娜,李爱连,等. 提高医学免疫学实验课教学效果的探索及体会[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7,(2):280-281.

[3] 杨权,邱怀娜,黄俊. 医学免疫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7,(1):14-16.

[4] 王益林,文辉忠,舒馨,等.基于学生参与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J].广州化工,2017,(23):137-138.

[5] 肖凤,胡煜辉,王霞,等.临床医学专业PBL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8,(2):105-107.

责任编辑  陈  玲

猜你喜欢
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