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学生生活化教学模式探讨

2019-07-16 02:50惠月英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模式智障学生特殊教育

摘  要: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智障学生的发展需要,因此要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设置贴近智障学生生活,培养其生活自理能力的教学课程。培养智障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利于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其生活自信,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这对智障学生未来的生活有深刻的影响。本文就智障学生生活化教学模式展开分析,通过生活化教学,培养智障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为以后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特殊教育;智障学生;生活化教学模式;建构

作者简介:惠月英,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特殊教育学校。(甘肃 兰州 730300)

中图分类号:G7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15-0082-02

智障学生接受信息的能力比较差,运用知识的能力比较低,生活不能自理。传统的教育,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智障学生的重要参考,采用浇灌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传授理论知识,教学效率不高,课堂效果不好。随着新课标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特殊教育的要求。因此,要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使智障学生在学校可以有效学习知识,提高生活能力,将这些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更好地适应社会。

一、实施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1.促进智障学生整体发展。在生活化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的实用性为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提供了条件,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生活技能,提高了交流沟通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指派两个人分工合作煮方便面。两个学生分工协作,一名学生负则掌握火候、烧水,另一名学生能够负责调味、煮面。学生经过长时间的课堂训练,增加了同学间的交流互动,锻炼了动手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技能。

2.提高智障學生的社会化水平。生活化教学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智障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教师在安排生活化教学活动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教育实践,锻炼交流能力,帮助他们适应社会的发展。经过长期的生活化教学实践,智障学生可以进行简单的交流沟通,开展简单的家务劳作,基本具备社会适应能力。

3.彰显智障学生的人生价值。智障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学习生活技能,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习得社会责任感。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社会生存能力不断提高,热爱集体,关爱他人,提高了生活自信,增加了成就感,实现了人生价值。

二、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创新途径

1.成立专门的生活化课程。为了智障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提高社会生存能力,特殊学校应该设置专门的生活化课程,组织智障学生进行生活培训,让他们在培训过程中学会生活技能,提升社会生存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智障程度、年龄等具体情况,合理设置相关的课程内容、教学任务等,以达到预期效果。

针对年龄比较小、智障程度比较高的儿童,教师可以设置比较简单的生活常识、生活自理的课堂内容。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活动中教学生辨认水果。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不同种类的水果,依次讲出水果的名称,让学生仔细观察,进行水果匹配。教师可以切开水果,以供学生品尝,让学生说出水果的名称、形状、颜色、味道等,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教师可以把学生的鞋子顺序打乱,随意摆放,拿出一只,让学生找出与之相匹配的那一只,这不仅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准备一些衣物,组织学生进行比赛,看谁穿的又快又好,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针对年龄较大、智障程度相对比较低的中、高年级学生,设置稍微有点难度的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简单的数学应用能力。教师还可以合理安排一些语文课程,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设置手工编织课程,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如编制、串珠、布艺等。

2.创建生活化课堂。课堂环境是生活化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利用轻松愉悦的氛围,可以提高智障儿童的学习效率。教师应该合理安排教学活动,融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自主创作、实现教学目标。特殊学校课程方案表明,建设对学生有利的生态环境,充分发挥环境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开展课堂活动。教师可以运用直观教学手段进行情境创设,通过使用教具更加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便于学生理解、接受。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创建情境,利用幻灯片,边播放边讲解,根据画面有针对地进行讲解,运用课件模拟现实教学环境,刺激学生视觉、感官,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利用表演、游戏、故事等方式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音乐教室可以用五线谱进行装饰,美术教室可以利用学生的作品进行装饰。校园环境的建设,应该与学生的生活相契合,立足于智障学生的特点,使用日常用具、生活场景布置环境,锻炼学生的识别能力、记忆能力,给智障学生提供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比如在学生学习正方形、长方形这一节知识点时,教师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长方形、正方形的概念,而是让学生将喜欢的喜羊羊、灰太狼、红太郎画在正方形、长方形的纸上,让学生自己总结正方形、长方形的特点,教师在练习中让学生自主判断形状,理解正方形、长方形的特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还提高了判断识别能力。

3.丰富教学形式,展现多种教学文化。智障学生在智力上发育不完整,接受能力普遍低于一般学生。所以,必须丰富教学形式,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采取单一的教学形式,学生难以消化吸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组织学生进行游戏、角色扮演,采取情境式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教师要不断开拓课外活动,合理安排贴近生活的教学活动,在校园成立学习角、生活角,根据年级、残障程度安排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学习不同知识的概念。这种课外活动的开展,有助于课堂环境的拓展,为创建生活化情境提供了有利条件,增加了智障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4.家庭参与、学校教育一体化。智障学生的成长与家庭息息相关,他们因为生理缺陷,和正常人的交流比较少,大部分时间都是和父母共同度过,所以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学校每个学期应安排一些亲子活动,拉近学生、家长、学校的距离,提高家长的参与意识。学习教育离不开家长的配合,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离不开家长的监督、引导。教师要与家长及时沟通学生每周学习的课堂知识,方便家长在家里指导,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牢固记忆。比如在学习热爱劳动的课程后,在周末放假之后,要求学生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帮父母分担家务,比如叠被子、洗碗,在家长的指导、监督之下,完成这一家庭作业,促进家长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能力。这种课堂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生活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提高了学生生存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是智障学生生活过程中的引导者,通过教师发自内心的关心、帮助,赢得学生和家长的信任,实施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社会生存能力。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智障学生生活能力的发展,引导智障学生走向社会、走进生活。实践表明,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不仅促进了学生实践生活能力的发展,还提高了教学水平、课堂质量。

责任编辑  程  哲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模式智障学生特殊教育
基于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研究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智障学生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的培养研究
生活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及调整策略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关于特殊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个人见解
新时期我国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优化仿说句子训练,提高智障学生说话能力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