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07-16 02:50杨谨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美术课堂学前教育专业方案

摘  要: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一定要明确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个性特点,然后再参考教学目标,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方案。本文主要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堂;方案

作者简介:杨谨,陕西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0)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15-0118-02

学前教育专业中的美术课程是极其重要的内容,主要涉及美术设计、绘画教学以及手工制作等各个方面,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职业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岗位技术要求为主线,切实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能力和素质,培养方案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于职业教育的特点与基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艺术素养,夯实实践基础,增强专业素养,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提出课程教学实践方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意识到美术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确保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水平,并促使学生实现全方位、可持续的发展。

一、中职学前教育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教学问题

目前,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严重影响教学效果,难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美术素养,教学质量较低。

1.课程的内容较为落后。美术教育是培养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形象思维的主要手段。然而,目前在教学工作中,教师所教授的教育内容较为陈旧,未能针对内容进行创新与调整,如在美术绘画教学方面,机械性与简单性教学问题明显,多将临摹作品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理论知识单一,未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想象空间,难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没有引导学生参与到个性化绘画创作中,从教学方面来讲,课程的设计不符合目前对于美术教育工作的要求。

2.教学模式单一。中职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理论及基础技巧的讲解,强调学生纯美术绘画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课堂教学模式通常就是教师在讲台上面讲课,学生进行绘画,将绘画的相似性作为主要的教学评价标准,很少将教学内容与幼教的实践活动结合,忽略学生幼教技能的掌握,未能培养学生将美术知识应用于学前教育中的能力。

3.缺少实践操作时间。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目的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优秀幼教人才,因此无论在哪个阶段的教学中都需要重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之间的结合。尤其是美术课程,其实践性以及操作性很强,若没有实践操作的支持,将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降低。然而,目前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学生只是对书本上的美术理论进行学习,模仿教师的绘画操作,实践操作时间很少,形象思维得不到开发与训练,在未来工作岗位中不能结合幼儿的特点开展工作。另外,美术教师在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忽视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掌握,未能采用科学化与合理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影响整体教学水平。

二、中职学前专业美术教育建议

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总结经验,充分意识到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重要性,采用科学化与合理化的方式进行教学,以此提升整体教育工作水平。

1.课程改革。美术教师应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针对课程进行合理的改革与完善,明确教学目标,并围绕其进行课程的改革,以此提升教育工作水平。[1]

(1)绘画课程的改革。美术教师在绘画课程中需要针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以及创新,在学生绘画的过程中,可以给定主题,不限定具体内容,要求学生根据这个主题自由的进行绘画,在学生绘画之后对其進行点评,提出具体的建议,这样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绘画能力,还能增强教学灵活性,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2]

(2)儿童画与手工课程的教学改革。美术教师在儿童画以及手工课程教育工作中,需要重视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学习激发幼儿思维能力的技巧。通过网络渠道或是幼儿园现场调查的方式,搜集到幼儿喜欢的图片,根据调查结果自主设计图片与手工内容,不局限于某些绘画内容抑或是手工模式,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能力。在学生制作完成之后,教师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的评价,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建议,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还能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喜好与特点,为日后参加岗位工作奠定良好基础。[3]

2.教学内容改革。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工作中应重视教学内容的改革,不再拘泥于传统的美术教材,而是根据幼儿园对幼师人才的需求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美术课程内容,这样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学习能力,还能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开展相关教学工作。在传统美术教材的基础上,添加实际生活中的内容、幼教操作内容、潜能与智力开发内容、个性培养内容、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社会化内容等等,同时还需要适当融入现代化信息技术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全面掌握岗位工作所需要的技巧与实践操作技术,提升其综合素养,为其后续发展夯实基础。

3.增加实践操作的课程时间。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应整合理论以及实践操作课程,结合学生学习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4]由于美术课程的理论知识烦琐、数量较多,涉及的专业知识较为复杂,因此,在设计实践操作课程的过程中,应合理的划分主题模块,使得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相互对应,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之后参与到实践操作活动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并提升其实践操作能力。例如,中职院校与幼儿园开展合作,每个月带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到幼儿园中进行主题活动,参与到美术的实践操作中,让学生进入到幼儿园的课堂中,锻炼其专业技能。在此过程中,中职院校应增加学生的实践操作课程时间,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5]

4.思维训练。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师应重视学生思维的训练,通过合理的方式培养其形象思维,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任务。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到户外参观、探险等等,引导学生了解各个地区的民俗风情,也可以设置趣味性课程,使学生在趣味性活动的过程中,拓宽自身的思维空间,增加美术创作过程中的素材,并且将美术创作与实际生活有机整合,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以及想象能力,培养创新观念意识,自主学习美术知识,掌握操作技巧,提升创作艺术性,增加生活内容与元素,形成良好的学习思维意识,为后续的幼教岗位工作夯实基础。[6]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分析了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了建议,教师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参与到各类的手工制作训练活动中,并提高对于主题绘画训练的重视程度,组织美术展览,着重培养学生的绘画基本功,进而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希望笔者的分析与探讨能为有关的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师带来有益借鉴,提高课程教学水平,并增强学生的美术素养,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卡兰.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必须注重美术素养的养成[J].文教资料,2014,(9):89-90.

[2] 鄢倩茜.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的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6,(5):81-83.

[3] 佘晓莆.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合理设置及能力培养的研究[J].都市家教,2015,(7):240-241.

[4] 严春霞.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构建研究--以湖北师范学院文理学院为例[J].教育界,2015,(33):176-177.

[5] 王诚惠,黄重.教师资格证统考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创新意识的培养方式探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8):91-92.

[6] 刘仁朋.回归美术教育的人文本质——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改革的现状与对策[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7,(8):95-97,111.

责任编辑  胡江华

猜你喜欢
美术课堂学前教育专业方案
解决方案和折中方案
明确题目要求 寻找适合育种方案
就业导向视角下中职美术课堂教学提升学生能力路径探析
用好课堂提问,让美术课堂动起来
美术课堂学生活动方式的空间定位
美术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有效实施的探究
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铜仁市学前教育专业新生科学素养现状的调查
稳中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