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红色社团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融合探究

2019-07-16 02:50葛桂芹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高职思政课融合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民族复兴伟大征程需要千千万万的时代青年有所作为。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国家需要占领主流文化阵地,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我国高职院校面临的重大政治任务。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红色社团实践与思政课教学融合的一致性与时代意义,探讨了融合路径与措施,以实现思政课育人目标,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质。

关键词:红色社团;高职思政课;融合

作者简介:葛桂芹,潍坊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山东 潍坊 262737)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15-0075-03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三因”理念,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南。学校要以教师为主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全过程,打造学习共同体,实现知识、能力与价值三维教学目标。思政课是高职院校组织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要取得持续有效的育人效果,高校必须要将主阵地和其他阵地结合起来,形成育人合力。学生社团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重要平台,也是高职院校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首选载体。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指导大学生成立了大量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文化的红色社团。如何发挥红色社团教育功能,准确把握社团实践活动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契合点,将红色社团活动融入思政课教学,提升思政课的感染力和实效性,是亟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社团建设和教学协同育人的基础分析

1.红色社团和思政课教学活动育人宗旨高度统一。思政课堂是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最前沿阵地,高校必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体学生的头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红色社团作为学生社团的重要组成部分,独具特色,具有坚定的政治性和先进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这为高职院校建设红色社团,开展教育活动指明了正确政治方向。红色社团作为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平台,在提高学生政治理论素养和革命精神方面,发挥了特殊的作用。思想政治工作是高职院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学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红色社团和思政教学二者在育人宗旨上的契合,要求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提升思想政治素质,成为承担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2.红色社团活动和思政课教学活动内容互为补充。高职院校思政课是公共必修课,重视理论知识系统传授,强调学以致用,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要方式。但在教学实践中,思政课存在许多问题,如偏重于课堂讲授,缺乏学生主动参与;多采取合堂授课,班额经常超过一百人,授课教师很难有效驾驭课堂,师生间交流沟通少;偏重于知识灌输,学生学习兴趣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而社团活动能有效弥补这一不足,补充最新理论成果,对思政课教学内容提供有益的补充。

3.红色社团活动和思政教学形式上相互交融。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范例,弥补了思政课教学单纯进行理论讲授的诸多不足。思政课教学是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主要渠道,通过第一课堂的德育,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思政课程知识体系,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质与精髓,塑造健全人格,这也为社团活动的积极开展提供基础知识储备、基本素质。红色社团是大学生德育的第二课堂。二者在形式上各有所长,相互补充。以我校“齐鲁红色文化研究社团”活动为例,在讲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中,教师在课堂上对“新时代的爱国主义”进行了全面的解读,但部分学生对有些难点认识不够深刻。于是,在课后的红色社团活动时间,学校组织社团人员对潍坊博物馆、潍县战役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基地进行了实地学习考察,用丰富的图片、视频、文物和历史遗迹等做素材开展现场教学,学生之间分组讨论交流,这种形式激发了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二、红色社团建设与思政课教学有效融合的时代意义

1.能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和灵活性。思政課教学形式可以区分为理论授课和实践教学。在理论授课的过程中,由于大部分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基础较为薄弱,对思政课认同度低,课堂参与差,缺乏对思政课立德树人价值的正确认知,导致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甚至有的学生将思政课当成“休闲娱乐课”“手机游戏课”。部分思政教师往往将教学改革重点放在教学形式上,片面追求慕课、翻转课堂等新形式,教学过程缺乏交流。把学生广泛认可的社团活动融入思政课教学,将会大大提升思政课的感染力和亲和力,真正做到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广度。思政课教师依托学生红色社团开展一些更贴近学生实际的活动,很容易引发学生共鸣,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和灵活性。

2.有助于扩大红色社团影响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红色社团活动与思政课教学活动融合,是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全区域的重要切入点之一,是推进以红色文化育人、创建文明校园和开展社会实践的重要载体。此外,红色社团中的大学生来自院校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举办的活动越来越有针对性和吸引力,就能更好地团结和凝聚广大学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

3.促进社团活动和课堂教学形成联动机制。信息经济时代背景下,社会各种思维急剧碰撞,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正确地引导,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给予青年人的殷切希望。高职院校既要充分发挥思政课主体作用,同时也要重视大学生“红色社团”的独特教育作用。

三、红色社团建设与思政课教学有效融合路径思考

1.促进思政课教师与社团指导教师相融合。团中央和教育部联合下发的 《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見》,要求各地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入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我校的学生红色社团由校团委领导、学生社团联合会直接负责,充分发挥了思政部专任教师对社团的指导作用,实现“一对一”的指导,指导教师全程参与社团主要活动,保证红色社团正确政治方向。我校的“齐鲁红色文化研究社团”“青年法学社”“形式与政策研究社团”等由思政部专任教师指导,开展“德才辩论会”“革命道德故事会”“红色影视欣赏”“大学生法律知识竞赛”“讲好红色故事,传承沂蒙精神”等活动,因其活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紧跟最新的时事热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受到学生的欢迎,无形中为大学生搭建起了一座思想政治教育舞台。

2.加强思政课考核与红色社团评价相融合。考核评价具有导向作用,要充分发挥考核评价在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构建多元化全方位的考核体系,将红色社团活动中社员的表现纳入思政课考核体系。对成员的社团活动情况进行考核,对无故或累计多次不参与社团活动的社团成员劝其退团;在期末考试时,通过问卷的方式对团员进行理论学习的考核,取消考核不及格成员的社团资格。此外,可以采用社员活动累计积分制度,规定会员参加活动就可以获得相应积分,并按分数展开评比、奖励,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

3.强化思政课实践教学与红色社团活动的融合。社团活动形式和内容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紧密融合,学校可以围绕内容更新、环节设计、效果评价等方面,建设互动平台。加强指导教师审核,让互动平台上的社团活动真正围绕思政教学进行设计,真正成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新形态、新手段,建构以“00后”新生代为主体的具有科学性、适用性的红色文化教学内容,适当调整思政课课堂教学内容设置,增加红色文化的内容,并把红色文化列为思政课的社会实践主题之一,专门开设红色文化课程的选修课,建设精品课程。以潍坊为例,当地拥有众多红色文化资源,高职院校众多,高校开展社团活动时可以因地制宜,安排适合的实践教学,进行整体设计。

当代大学生是民族复兴伟大进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他们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高超的职业技能,而且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思政课塑造大学生灵魂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有效结合红色社团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深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成为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 曾令华.高职院校社团思政建设与思政课教学的融合性分析[J].智库时代,2018,(45):205-206

[2] 汤月.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6.

责任编辑  程  哲

猜你喜欢
高职思政课融合
美劳与共融合绽放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多彩融合
破次元
融椅
工学结合背景下的高职思政课“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探讨
高职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探讨
强化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