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创空间服务价值共创过程及保障机制研究

2019-07-17 02:29王剑程王丹
价值工程 2019年12期
关键词:价值共创众创空间

王剑程 王丹

摘要:开展众创空间服务价值共创是提升众创空间效能的重要举措。基于价值网视角,构建众创空间服务价值网模型,分析众创空间服务价值共创的价值共识、价值共筑、价值共创、价值共享、价值共勉及价值扩散等生命周期演化阶段,并识别服务价值共创的关键节点,进而提出服务先导、价值创造、价值持续等三大保障机制。

Abstract: Public innovation space service value co-cre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promote the efficiency of public innovation space.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value network,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value network model of public innovation space service, analyzes the evolution stages of value consensus, value co-construction, value co-creation, value sharing, value co-encouragement and value spread of public innovation space service value co-creation, identifies the key nodes of service value co-creation, and then proposes three guarantee mechanism including service guide, value creation and value continuity.

关键词:众创空间;众创空间服务;价值共创;价值网

Key words: public innovation space;public innovation space service;value co-creation;value network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9)12-0043-04

0  引言

众创空间作为一种新型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戰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会资源等方面,为广大创新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专业化服务。近年来,在国家政府大力支持和鼓励下,我国众创空间发展迅速,数量已跃居全球第一,且仍然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截止2017年底,全国纳入火炬统计的众创空间已达5739家,与2016相比增幅超过33%[1]。然而,目前我国众创空间“自上而下”、“两极化”的发展趋势引发诸多问题,众创空间的类型及服务产品区域差别较为明显,主要表现在同质化严重、发展后劲不足、盈利模式缺乏、运营人才匮乏、服务能力较差等方面[2-3]。这些问题的出现从侧面揭示了众创空间的运营机制与模式需要进行调整、转变及完善。基于此,本文将价值网理论与众创空间服务价值共创相结合,构建众创空间服务价值网模型,分析众创空间服务价值共创过程,进而提出众创空间服务价值共创的保障机制,为众创空间参与主体识别服务价值创造与价值持续的关键节点,从整体上把握众创空间服务价值共创过程中各阶段的效能,合理规划、设计众创空间服务价值共创路径,全面提升众创空间服务质量与水平提供参考。

1  众创空间服务价值共创及价值网模型

1.1 众创空间服务价值共创的内涵

价值共创是商业领域中创造产品与服务价值的一种全新模式,其本质是通过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有效互动来共同实现。目前,价值共创理论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一种是基于“服务主导逻辑”视角,强调消费者通过利用自身掌握的知识、能力及资源等参与价值创造过程,从而消费者与企业成为价值的共创者[4];另外一种基于“消费者体验”视角,强调消费者和企业价值共创关键在于两者之间持续有效的互动,以明确双方的需求和体验个性化服务[5]。汲取两种观点关于价值共创的核心内涵,即转变需求者和提供者所扮演角色作用,以实现合作共创价值。在这里,将以价值共创的核心内涵的诠释作为众创空间服务价值共创的基础假设。众创空间作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平台服务需求者是创新创业者(以下简称“创客”),不仅限于企业精英或先进技术享有者,同时还面向社会大众、在校大学生等群体;平台服务提供者主要包括政府、龙头企业、中小微企业、投融资机构、科研机构、高校、周边基础设施提供者等主体[6]。众创空间以创客的服务需求为导向,通过聚集、共享、优化创新创业活动所需的各类资源,为广大的创客们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的服务,形成开放、多元、共生的创新创业微生态系统,在维持系统内外一致、协同发展的基础上,服务需求者与服务提供者实现价值共创。因此,众创空间服务价值共创可理解为:创客根据自身的服务感知与体验,结合已有知识、能力及资源等,借助众创空间提供的各种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与服务提供者共同完成创新创业活动的设计、改进、实施及持续,从而创造满足各个参与主体诉求的服务价值。

1.2 众创空间服务价值网组成

价值网理论由Adrian Slywotzky(1998)最早提出,强调在复杂、多样化的环境下,企业应当运用网格技术思想和方法,营造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价值网络结构,在参与主体之间形成松散耦合、协同发展的高级组织形态[7]。本文将价值网理论思想引入众创空间服务价值共创实现过程当中,构建众创空间服务价值共创的价值网模型,如图1所示。

众创空间是整个价值网的中心,需要在服务“需求者——提供者”之间建立通畅、有序、高效的沟通渠道。按照参与主体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政府主导型、高校/科研机构主导型、大型企业主导型、中小企业主导型、创投机构主导型以及中介机构主导型等六种类型[8]。其中,前两种服务价值主要体现在创意分享、科技教育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公益性/教学性;后四种强调创业项目的开发与孵化,带有明显的盈利性质,能自发调节环境中各类资源要素,价值共创过程体现的更为显著[9]。按照层次的不同,可将众创空间划分为互联网平台企业、地方众创空间及众创空间联盟等类型。现阶段,一些地方众创空间依托互联网和互联网平台企业,实现在一定区域内人力、技术、知识等信息资源的动态共享,逐渐形成区域众创空间联盟。

服务需求者(创客)作为整个价值网的核心角色,既是众创空间服务的最终客户,又是价值共创意义的重要体现。创客的服务诉求、服务感知、服务体验过程直接牵引着服务价值的创造与持续,其需求主要体现在空间、资本、人力、技术、市场、文化氛围、社会网络、公共服务等八个方面[9,10]。创客所创办的创新创业类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组织开展或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活动所需资源也是不同的,这就要求众创空间服务平台及其他服务提供者,能够根据创客的服务诉求、服务感知与服务体验的反馈意见与建议,做到及时、快速、有效地响应。

服务提供者是整个价值网运行的重要保障,主要承担着众创空间服务平台的建设或提供衍生服务的主体,为创客提供各类硬性服务和软性服务。其中,硬性服务包括办公场所、办公设备、实验设备及周边基础服务设施等;软性服务包括创新创业方面的教育、培训与辅导以及工商、財税、法务、政策、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资源信息的聚集与共享。同时,通过开展创办创新创业大赛、创业沙龙、创意展示、发布及路演等活动,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2  基于价值网的众创空间服务价值共创过程

众创空间服务价值网的形成过程需要政府、企业、投融资机构、高校/科研机构、高校、创客等主体的共同参与互动,其发展过程关键在于这些参与主体所拥有的资源是否能够相互支撑、形成动态匹配的有机整体。因此,众创空间服务价值网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实质是一个开放、循环、耗散的投入与产出过程,通过对外扩张、对内优化的方式,实现价值网的规模增大、功能完善及环境优化的自组织、动态演化过程。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价值网,其价值作用过程存在差异性,由此可将价值共创划分为价值创造与价值持续两个阶段[11]。同时,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创业过程需要经历创意、种子、创业、成长及成熟等五个阶段[9],各阶段集聚各类靶向服务,辅助完成众创空间服务价值共创生命周期演化过程(见图2)。

2.1 创造阶段

依据基础、支撑、核心作用匹配程度的不同,价值创造阶段由价值共识、价值共筑、价值共创三个过程构成[11]。价值共识是指众创空间价值网中参与主体之间对创意阶段各方的价值主张形成统一共识,服务需求者与服务提供者通过创业教育、创业咖啡、社交、创业媒体等活动,形成创新创业项目的创意想法,参与各方若能在价值主张上达成共鸣,将成为价值共创的基础。价值共筑是指参与主体根据价值共识阶段形成的价值主张,通过场所孵化、创业资本投入等活动,进行价值共创方案的实际建设。价值共创是指服务平台根据价值共筑方案,通过社交网络、风险投资(VC)等活动,参与主体以共赢的合作方式实现价值共创。

2.2 持续阶段

价值创造阶段所产生的共创价值会产生价值持续效应,在众创空间服务价值网内外部形成价值共享、价值共勉、价值扩散。价值共享是指众创空间内参与主体达到价值获取的状态,众创空间的服务能力与绩效得到强化,通过风险投资(VC)、股权投资(PE)等活动的开展,服务对象得到快速成长,服务需求者和提供者获得实用价值和体验价值。价值共勉是指众创空间价值网内部参与主体共同勉励服务价值共创行为,强化服务价值共创实施力度,形成服务价值共创文化氛围。价值扩散是指服务价值共创模式在众创空间服务价值网内外部形成模范效应,推动众创空间服务价值网内部的良性运行、外部的应用程度不断深化。

3  基于价值网的众创空间服务价值共创保障机制

基于前文的众创空间服务价值网及服务价值共创过程的分析,以下从服务先导机制、价值创造机制、价值持续机制等方面阐述众创空间服务价值共创保障机制,识别众创空间服务价值共创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并提出针对性的举措,有助于合理规划、设计众创空间服务价值共创路径,从整体上把握并优化众创空间服务价值共创各阶段的效能。

3.1 服务先导机制

用户参与价值共创的重要前提是众创空间服务感知,这取决于众创空间服务价值传递的力度和效能。当前,政府对众创空间的发展关注度高、支持力度大,然而众创空间相关的服务信息内容传递存在着缺失或不足的现象。如仅能从各地方科技厅门户网站获取简单的众创空间备案数据,缺少众创空间工商、税务、信用等信息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再加工,导致众创空间服务对象因相互之间不了解而产生信任缺失,进而无法产生合作意向,制约着众创空间平台持续发展。因此,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应当进一步完善创业服务平台信息内容,做好众创空间的宣传与推广工作;另一方面,众创空间平台管理者应借助政府门户网站、创业媒体、社交媒介的渠道,向服务对象充分宣传、推广其建立的平台服务内容、作用及功能,发布具有针对性的服务信息内容,有效引导更多优质的服务对象融入众创空间服务价值网,为服务价值网的良性运行奠定基础。

3.2 价值创造机制

价值创造机制是众创空间服务价值共创的核心机制。该机制的实施应注重以下四个方面的关键节点:一是做好系统化的培训、辅导与交流活动。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等社会资源,开展创新创业专业培训及辅导工作,激发创新创业活动主体的创意想法,并通过线上线下交流互动、创意发布和展示等活动,促进参与主体达成价值共识。二是做好创业项目筛选,控制与分散风险投资。创业项目先天具有高风险特征,因而有效控制、分散投资风险至关重要。众创空间可搭建专业评估专家库或借助专业评估机构,对创业项目信息进行有效评估,做到信息透明化以消除信息不对称风险,避免盲目投资,有效保障投资者的利益。三是做好资源信息共享,形成有机链接的价值网络结构。缓解或消除不同区域众创空间发展的两极化问题,关键是要做好不同区域内优质资源的链接、共享、配置及优化,解决欠发达地区众创空间发展过程中的资源短板。目前,欠发达地方的众创空间主要提供物理空间以及企业注册、工商、税务等专基础业服务,缺乏知识、技术、人力、资本等资源信息及社会网络交流沟通的平台,未能突破地域限制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因此,打造区域众创空间联盟平台,依托互联网和互联网企业平台,建立不同层次的众创空间之间资源信息动态、有机的链接、共享、配置及优化,从而为服务对象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接入和更多的专业资源服务。四是充分发挥众创空间主导主体的监督管理作用。无论是政府主导的众创空间平台,还是高校/科研机构、企业还是中介等其他组织主导的众创空间平台,都需要制定一套健全规范的监督管理制度来维系整个价值价值网的运行。平台主导主体应当在线上、线下建立通畅高效的双向互动交流与反馈的渠道。一方面,在确保信息资源的质量的前提下,实现信息资源的公开化、透明化;另一方面,对服务价值共创成效进行实时监测与把控,对参与主体的价值诉求、反馈意见及意见进行及时处理,通过与价值共创参与主体建立长期合作协定的形式予以激励。

3.3 价值持续机制

价值持续机制是众创空间服务价值共创成果在价值网内外进行推广、应用,提升服务价值共创效能的有效保障。该机制的实施应当注重两个方面的关键节点:一是互联网平台合作关系的建立。众创空间与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大型互联网平台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通过技术服务、股权投资、共同建设平台等形式,获得更多的专业支撑服务,扩大服务价值增长空间。二是投融资机构合作关系的建立。通过鼓励设立各类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风投基金的形式,有效引导资本投资机构为快速成长的创业企业提供融资支持。通过改革、创新中小微企业债券、信托等发行方式及规模,推进创业板、新三板等股权交易市场的发展。

4  结语

众创空间在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投融资机构等组织的大力支持与鼓励下,其服务内容、作用及功能较好地满足了新时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需要。然而,众创空间在我国仍处于初始阶段,众创空间发展的机理、模式及路径有待进一步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总结。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众创空间服务价值共创的实践发展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实施效果难以全面把控。本文基于价值网视角,提出的众创空间服务价值共创生命周期演化过程及保障机制,可为众创空间价值共创的实践过程提供理论参考。今后的研究应当充分考虑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众创空间实际环境,并结合参与主体角色扮演的活动特征,对众创空间服务价值共创的过程及保障机制进行深入、细化的分析。

参考文献:

[1]创头条,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 中国众创空间白皮书2018[R]. 北京:创头条,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2018.

[2]李燕萍,陈武.中国众创空间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科技论坛,2017(5):12-18.

[3]刘芹良,解学芳.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下众创空间生成机理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8(12):240-247.

[4]Lusch R F,Vargo S L. Evolving to a new dominant logic for marketing[J]. Journal of Marketing,2004,68(1):1-17.

[5]Prahalad C K. Ramaswamy V. The future of competition: Co-creating unique value with customers[J]. Strategy & Leadership,2004,32(3):4-9.

[6]劉芹良,解学芳.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下众创空间生成机理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8(12):240-247.

[7][美]大卫·波维特,约瑟夫·玛撒,R·柯克·克雷默.价值网[M].仲伟俊 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8]投中研究院报告.众创空间在中国:模式与案例[J].国际融资,2015(6):47-51.

[9]贾天明,雷良海.众创空间的内涵、类型及盈利模式研究[J]. 当代经济管理,2017,39(6):13-18.

[10]锁箭,张霓.基于共享经济视角的众创空间生态系统构建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8,40(12):12-21.

[11]司文峰,胡广伟.电子政务服务价值共创实现内容、过程及资源要素分析[J].情报杂志,2018,37(1):132-139.

猜你喜欢
价值共创众创空间
价值共创视角下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研究
高校艺术专业打造“众创空间”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