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困惑分析

2019-07-19 06:16马锦杨艳红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19年2期
关键词:小学教师预设算法

马锦 杨艳红

小学数学是九年义务教育中较为重要的一门基础性学科,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特点。小学数学教师队伍承担着我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最基础的教育教学任务,是我国基础教育稳步实施的主要力量。小学数学教师教育教学素养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着基础教育教学的质量。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较慢,新课程教学改革正在不断推行,然而教育教学理念更新不是一蹴而就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数学教师正积极努力地跟上全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在积极发展的同时,受到各种教育教学改革的冲击,面对新时代带来的种种调整,存在着明显的压力和困惑。

一、科研与教学,如何兼顾

随着“教师成为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理念的深入,各中小学越来越重视教师的教育科研工作。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课题既来源于教学中的观察思考、研究成果又运用于教学中,这样能够通过研究寻求教育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断自我反思,非常有利于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也开始非常重视激励小学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工作,然而很多小学教师觉得教学任务重,授课班级学生人数众多,根本没有时间去做科研,即使学校建立了教师科研激励机制,也难以让小学老师们充分参与,小学教师自己也困惑,如何才能兼顾科研与教学呢?

首先,从观念上必须明白,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来源于一线教学,同时科研的结果也是为实践教学服务的。小学教师应提高教学反思能力,积极思考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积累,将这些问题变成科研课题,把课题物化为教育成果,这是一个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不断归纳升华的过程,也是小学教师科研素养形成的过程。

其次,行动研究是最适合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方法。在教学反思与教学行动之间不断循环,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为最终目的。在行动研究中,打破教学研究者与实践者之间的对立状态,赋予小学教师研究者的角色,这样小学教师就不会将教育科研置身事外,通过教学反思、学习,寻求问题解决方法,然后采取行动实践,通过不断的反思行动进行总结,获得教学科研能力的提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也是小学教师创新性的体现,并有利于形成小学教师自己的教学特色。

如,小学教师课题项目《小学数学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研究》,课题的来源正是教师在平时教学活动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学习错误的价值。于是教师进行行动研究,在每天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反思,发现学生错误的闪光点,从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出发,挖掘教学资源并进行有效利用,在整个行动研究过程中,一边教学一边研究一边改革,取得了优秀的教学成果,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提升了小学教师的科研能力。

最后,小学教师团队合作能力是影响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重要因素之一,教育科研不是教师一个人的战斗,团队合作的力量是巨大的。在小学教师科研课题申报中,部分教师认为主要是课题负责人的任务,团队研究意识薄弱,即使想团队合作也不知道从何入手。目前一些中小学校都建立了名师工作室,通过工作室活动的开展提高“名师”的领导力,也促进了工作室成员专业能力的提升,为教师团队合作能力的发展提供了一条路径。

二、算理与算法,孰轻孰重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与其他学科之间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受到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视。但在长期的计算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学生计算结果的正确与否,为了取得更好的计算成绩,往往重视计算中的算法教学,而忽视算理教学,甚至认为算理对于小学生来说,怎么讲都听不懂。而学生也觉得计算枯燥乏味,没有学习兴趣,这样就降低了数学教学的质量。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计算教学中,要十分重视算理与算法的教学。新课程改革更加关注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算理教学与算法教学同等重要,缺一不可。算理与算法就是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问题:为什么和怎样做?学生在探求为什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寻求解决方法后获得的成功感,都是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算理到算法的教学过程,是学生思维发展从直观到抽象、推理到归纳不断提升的过程。因此,如何通过算理与算法教学的统一促进学生的发展,是值得小学数学教师不断探究的课题。

首先,结合数学情景,通过直观教学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推导算理过程,理解算理是计算的前提,发现数学计算的奥秘。其次,让学生想一想、试一试、讲一讲,帮助学生构造和归纳算法,体验算法是以算理为依据提炼出来的方法和规则。

如,计算0.18×0.3,学生首先要搞清楚算式的意义表示求百分之一十八的十分之三是多少?0.18里面有18个0.01,0.3的计数单位是0.1,先算0.01×0.1,它表示百分之一的十分之一,得到一个新的计数单位0.001,0.18×0.3=(0.01×18)×(0.1×3)=(0.01×0.1)×(18×3)=0.001×54=0.054。学生通过理清算理,独立思考、同伴交流,最后总结创造方便、快捷的计算方法:可以像计算整数法那样用竖式计算,先算28×3=54,再从积个位起向左数三位,点上小数点,难点就在引导学生找到小数点变化的规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总结出小数乘法算法:先去掉小数点,按整数乘法进行运算,然后再把被乘数和乘數的数位之和作为积的小数点位数。整个学习过程算理为基础,让学生去思考去总结,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小数乘法口诀。

这样的教学是以思维为主线、以算理为先导、以创造为契机,学生不但理解了算理,而且创造出了简便的计算方法,并发现计算的规律,归纳出计算的法则,可以实现算理与算法的统一,促进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预设与生成,如何统一

教学预设是课前的准备,内容包括课程目标、内容、过程、方法、教学时间等,对于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问内容及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都会有一个预设。然而,小学课堂是一个随时可以进行调整的开放性的弹性空间,有时学生并没有按教师期望的预设教案来回应,经常会与教学预设相背离,这时教师就尽力把学生拉回到预定的设计中来,束缚了学生创新能力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背景下,追求的是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激发师生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强调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因此面对开放性的弹性课堂,需要教师不断地在有效的“预设”与即时“生成”中寻求平衡,是一个和谐统一的弹性调控过程。只有两者并重、和谐统一,才能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如,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中的一道题:5、7、9、( )、( )、( )……要求学生在后面括号里填上一些数,使这组数看起来比较有规律。根据教师的教学预设,学生能够很快得出答案:11、13、15,理由是这一列数从左往右依次增大且前后两个数的差都是2。因此,学生的回答与教学预设是一致的,教学过程按照教学预设稳步进行。这时有位学生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答案:“我想填5、7、9……”顿时,全班哄堂大笑。面对课堂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错误”,虽然打乱了教师的预设,也似乎扰乱了教学程序,但教师没有把预设外的资源武断搁置,而是及时调整教学设计,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你的想法不错,真了不起!大声地说出你的理由,好吗?”学生解释说:“我觉得重复也可以是一种规律。”说得多好啊!简单重复何尝不是一种规律。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会固守这原来的教学预设,而是及时调整思维角度,将“错误”当作生成性资源有效地利用起来,通过学生自我阐述,小组讨论探究,让学生从“学数学”变成“做数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变“节外生枝”为“锦上添花”。

因此,精心的预设是生成的基础,课堂的生成是预设的升华。小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这是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教师既要对课堂做好充分的预设,从容不迫地面对学生,又要有足够的教育机智应对课堂上未曾预设的生成,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应变能力,有足够的教学机智去调节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之间的和谐统一。

猜你喜欢
小学教师预设算法
重庆科学城南开景阳小学教师作品
张家港市鹿苑小学教师作品
句容市行香中心小学教师作品
刘辉
Travellng thg World Full—time for Rree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论德语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预设触发语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学习算法的“三种境界”
算法框图的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