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防战例研究—俞大猷、戚继光联合剿灭吴平之战

2019-07-25 10:16杨乐
大经贸 2019年5期
关键词:明代演变

【摘 要】 实战,是一名将领军事思想和用兵方略最直接的体现。戚继光、俞大猷合作剿灭吴平的战役堪称精彩绝伦,把战争的指挥艺术发挥到了极致。无论是水陆并进,还是合围夹攻,亦或是背后奇袭,这些战法中无不透露出二位将军的海战地理思想

【关键词】明代 广东东路 海防格局 演变

一、背景

吴平为饶平人,早先与倭寇劫掠粤东地区,后自己纠结一批海贼,侵扰潮州地区,并且与倭寇遥相呼应,互为依靠。“时潮州倭寇两万,与吴平互为犄角”[1] ,由倭寇的规模两万可以推断出,吴平既能与倭寇互为犄角,那么吴平的军事力量应该也是颇为可观的。

面对东南糜烂的情况,俞大猷出兵讨伐吴平,吴平假意投降,实则暗中积聚力量,以观待变。“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总兵俞大猷讨平,平乞降,即而复判。设三城海上,纵横南澳、浯澳间;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甲子,挟残倭流劫惠州、海丰,转入潮阳,陷神山、古埕诸村,明年复攻梅州、诏安等处,杀把总朱日玑、王豪、贼气益炽。” [2]甲子及正月,此时正盛行东北信风,“秋冬以后,北风劲烈,顺流南下碣石、大鹏、香山、厓山、高雷、琼崖,三日可历遍也。” 正是在此时节,吴平降而复叛,再次劫掠惠潮地区。此时,吴平造船百余艘,聚众万人,呼啸于惠潮间,扼守闽粤间的交通要道,危害东南沿海的安全,阻断沿海的贸易通道。面对这一局面,闽粤两省合击会剿吴平。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戚继光和俞大猷联合剿灭海贼吴平之战,既是彻底剿灭倭寇战争的延续,此战之后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被平定。又是闽粤两地联合剿匪,闽粤联合防御的开始,同时南澳岛的海防地位得到重视,南澳岛的海防价值逐渐得到认可。

二、双方兵力部署与作战企图

关于吴平的兵力,俞大猷在《前会剿议》中有详细的记载“巨寇吴平,现有大小船近二百只,众近万人,结巢于海与深澳,半在寨半在船”。[3]《戚少保年谱耆编》中对于吴平的兵力也有相应的介绍“吴平自仲春于糸钟港大败南遁,……东遂遍掠广海,收珠池罗贼之党万众,集乌尾、糸钟等舟百艘”。[4]可以肯定吴平的兵力大概在万余人,船只两百余支。吴平在深奥筑寨,主要目的就是依托南澳岛抵御戚继光与俞大猷的联合围剿,尽力与他们周旋。在抵抗不住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南澳岛的地形优势和区位条件,乘船逃亡其他地区。

俞大猷在《正气堂集》中载“闽中陆兵一万……水兵五千,船大小一百,只听猷调度。猷请广中亦调陆兵一万,凑二参将水兵及闽水兵亦以一个月为期,水陆进攻,如其功成,大功亦归于闽,盖首事在闽,广亦不敢並论”[5]由此可知,俞大猷统领的部队大概有两万余人,再加上戚继光来带的戚家军5000余人,故而俞大猷和戚继光的部队联合起来大概有三万余人,其中陆军大概两万余人,水兵5000余人,战船应有两百余支,士兵为是吴平的三倍左右,船只最少也应是吴平的两倍。此外,俞大猷所率领的水军,还配置了一定书数量的火器。俞大猷在《前剿会议》中指出“虽然徒手抟虎,无米为炊非人所能,若水陆兵集火药、器械……贼岂有不灭哉?”[6]犀利的火器也是取胜的关键。特别是在海战中,火器的使用,定能发挥出意向不到的效果。

戚继光和俞大猷追求的就是在南澳岛全歼吴平,毕启功于一役。为此,两位将军确定了水陆并进,联合会剿的方针。为此,闽粤两省首要的要求就是联合行动,做到政令与指挥的统一。

剿灭吴平最重要的就是要使得联合行动的军令统一,闽粤两地不能相互推诿。考虑到广东的实际情况,至广州调船、运兵需要一定时日,兵船自福建、浙江原来,也需要一定时间。故在联合剿灭吴平的军事行动开始之前,戚继光和俞大猷一面亲自会面商议会剿事宜,一面有准备军队武器、粮饷,使得联合行动准备的更加充分。

战争的第二个阶段主要是戚继光率领军队,在龙眼沙登录,并建立了稳固的登陆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戚家军分为左、中、右三路展开登录战役,戚继光亲自坐镇指挥,吴平派出的2000人海贼,被戚继光打的丢盔弃甲,狼狈逃窜。

初七日为始,陆续俱到糸钟渡……依期奋攻,水陆同体,一心惟念受国厚恩,共期灭贼以图补报。水兵必期截贼入澳,把守無缺勿使贼有一舟出入,陆兵方可効力其擒获吴贼。四路兵恐船上混杂一时,船家不能认?,取齐末免官兵喊呌有违军令,且满海是篷官兵亦难辨认。今定号旗,每船一面悬于桅头,昼夜不得放落。中路俱用红布旗,左路俱用蓝布旗,右路俱用白布旗,老营俱用黄布……至二十二日始,霁漏五鼓,家严(戚继光)督陆兵载柵木浮舟渡海登龙眼沙,出柘林港,山深林密,贼逐处设伏,广布机槛,我兵随山砍木,因地结营。沖锋壮士,整军以待。老营先立柵,次日沖锋兵亦立栅为城。有贼众二千,设伏诱战。二十五日,平自率众逆战列一阵者三,由上攻下我……三贼党见檄俱无斗志,我兵奋勇一击,贼遂大败。我兵直追,至山隈藤萝密织,恐饵于伏乃全师而归。平自此再贩落魄丧胆,隐伏深林,不敢出战。[7]

戚家军登录龙眼沙可以说是一场经典的水陆配合的登录战役。戚家军在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用不同的颜色的旗帜区分不同的部队,分左、中、右三队彼此相连,有次序的展开登录战役;登录龙眼沙之后,迅速建立稳固的滩头阵地,让陆兵迅速结营以待,立栅为城,防止吴平派海贼反攻;登录部队完全上岸之后,迅速与海贼接触,一鼓作气、一战而胜。

关于选着龙眼沙作为登陆场,也是经过戚继光深思熟虑的,“令陆兵自糸钟所登舟,乘夜至柘林港,再驾小舸亲视南澳,其宰猪澳切近贼巢而崖岩峻,绝彼得专力御我,难与为利。惟龙眼少坦而可步,且去巢三十里得,从容布算遂決意进兵。”[8]如图4-7所示,龙眼沙附近地势稍微平坦,有利于大规模的展开登录作战,并且离吴平的巢穴较远,可以从容进兵;宰猪澳离吴平本寨较近,虽然能够发挥偷袭,可能会达到毕启功于一役的效果,但是宰猪澳附近悬崖峭壁,地势陡峭,不利于展开大规模的登录战役。在宰猪澳登录,吴平能集中其全部力量,抵御来戚家军,而在龙眼沙登录,就能使吴平分兵防御,分散其兵力。以戚家军的全部兵力,攻其分兵之师,当然更容易取胜,战役进展的结果也证明了在龙眼沙登录是非常正确的。

第三阶段: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九月二十五日,俞大猷率领船只300余支,水陆士兵近两万人赶到南澳岛,与戚继光会师。联军声威大震,准备全歼吴平之军。戚、俞联军兵分三路。戚继光指挥陆军、俞大猷指挥水军向吴平发起总攻,采取奇袭背后与水陆夹攻的战法。陆军中军在宰猪澳登陆,直接进攻吴平本寨,戚继光率军从背后偷袭,神兵天降,吴平军大败。

广东总兵俞公,统督参将汤公克宽、……分率大小舟师三百余艘始至。家严(戚继光)乃会集两省将帅歃血誓盟,同心灭贼。约会两省舟师分布信地,盖贼巢水路共有三门通舟,出入中门。云盖寺专责闽都司傅应嘉……如贼以大舟沖突,则合力同追;如贼以小艇夜遁则责在信地。万一风涛不时,追脱老岸务在並力追擊。由广境则以广兵为主,闽兵佐之;由闽境则以闽兵为主,广兵佐之。又恐贼渡老岸,遁山。复行巡海道调发诏安县乡兵,布洋林一带长柵列守;又而订饶平知县管公惟干及行广东两道,调集狼兵列栅截守东界上抵柘林一带。而连日飓风大作不可进兵。

戚、俞联军联合向吴平发起总攻,并在南澳岛附近海域布下天罗地网,防止吴平战败逃脱。可以说,这一战基本上剿灭了吴平的势力,吴平寨被攻破,有将近8000余海贼或战死,或溺亡,这是一场集登陆战、阵地战、奇袭战于一体,水陆二军配合密切的经典战役。

三、战役结果与影响

虽然闽粤联合会剿吴平的战役基本消灭了吴平的力量,但是吴平本人逃脱,在半年之后才被最终歼灭与万安桥。[9]“十一月追吴平于广东绵羊寨大克之;十二月督部将追剿吴平;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丙寅春正月追吴平入广东;二月追吴平入安南国;夏四月追吴平于安南国万桥山灭之。”[10]

在戚继光和俞大猷的联合作战中,由于戚继光出力甚多,战后得到嘉奖,俞大猷因出战不利,被剥夺官职。“兵炎海数月,露居排正阵于龙眼沙,出奇兵于宰猪澳,指挥谈笑,一鼓荡巢,勋庸素著,劳苦功高部,覆看得戚某威名大著,人心悦服合。候俞下令戚某兼管潮惠伸威等管,得旨俞大猷革任闲住惠潮二府并伸威营着戚某兼管”[11]

俞大猷、戚继光联合剿灭吴平的战役,是二位将军通力合作配合经典的海陆合围夹击之战。这一战役之后,海贼吴平的势力基本被剿灭,这也标着着东南沿海的倭患,经过沿海居民与官军的几十年的通力合作,基本上被平息。南澳岛的战略地位得到提升,海防价值得以体现,闽粤联防逐渐成为共识并开始逐步实现。

小 结

在海防地理学中,海岛研究是比较特殊的研究内容。海岛即是进攻大陆的跳板,又是海防的绝对前沿。海岛有可能是倭寇、海贼进攻大陆的跳板,那海贼在海岛上修筑巢穴,应该考虑哪些问题?地形地势、季风洋流、潮汐波浪都是在研究中应该注意到的问题。

【注 释】

[1] (明)俞大猷:《正气堂集》卷首,李杜,《征蛮将军都督虚江俞公功行记》,第五輯20册,北京出版社,2000年,第242页。

[2] (清)齐翀:《南澳志》卷8《海防·盗贼》,《广东历代方志集成 》,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11年,第85页。

[3] (明)俞大猷:《正气堂集》卷16《前会剿议》,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08页。

[4] (明)戚国祚著,郝教苏、李兑点校,《戚少保年谱耆编》卷5,中华书局,2003年,165页。

[5] (明)俞大猷:《正气堂集》卷16《前会剿议》,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08页。

[6] (明)俞大猷:《正气堂集》卷16《前会剿议》,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08页。

[7] (明)戚国祚著,郝教苏、李兑点校,《戚少保年谱耆编》《卷5》,中华书局,2003年,165页。

[8] (明)戚国祚著,郝教苏、李兑点校,《戚少保年谱耆编》《卷5》,中华书局,2003年,166页。

[9] 关于吴平最终的结局有不同的记载,刘利平在《明代海盗吴平及其生死考》中,通过分析指出,吴平在万安桥投水身死,可信度较高。本文采用此说法。

[10] (明)戚国祚著,郝教苏、李兑点校,《戚少保年谱耆编》《卷5》,中华书局,2003年,172页。

[11] (明)戚国祚著,郝教苏、李兑点校,《戚少保年谱耆编》《卷5》,中华书局,2003年,178页。

【参考文献】

[1] (明)俞大猷:《正气堂集》卷首,李杜,《征蛮将军都督虚江俞公功行记》,第五辑20册,北京出版社,2000年,第242页。

[2] (清)齐翀:《南澳志》卷8《海防·盗贼》,《广东历代方志集成 》,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11年,第85页。

[3] (明)俞大猷:《正气堂集》卷16《前会剿议》,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08页。

[4] (明)戚国祚著,郝教苏、李兑点校,《戚少保年谱耆编》卷5,中华书局,2003年,165页。

[5] 关于吴平最终的结局有不同的记载,刘利平在《明代海盗吴平及其生死考》中,通过分析指出,吴平在万安桥投水身死,可信度较高。本文采用此说法。

[6] (明)戚国祚著,郝教苏、李兑点校,《戚少保年谱耆编》《卷5》,中华书局,2003年,172页。

作者简介:杨乐(1990-),男,汉族,广东省广州市人,助教,历史学硕士,单位:中山大学南方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历史地理学,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明代演变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的演变
明代科举对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
东南亚香药与明代饮食风尚
明代休宁隆阜戴氏荆墩门的派分、建构及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