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未来,先听听“天使”怎么说吧

2019-08-05 08:55文丨桃桃
遵义 2019年14期
关键词:珠算基辛格柯文

文丨■ 桃桃

英国导演柯文思在纪录片《善良的天使》中要探讨的问题,既是形而上的也是极具现实意义的。

影片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去探讨中国与美国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但影片的最重要的角色不是两国的政要,而是形形色色的普通人。他们当中有在中国做外教的美国退役海军陆战队士兵,也有去到美国推广珠算的中国人李先生,还有在美国独自旅行的中国视障人士老曹以及在中资工厂工作的美国人。

这些来自中美两国的普通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开始接触来自另一个国家的文化和人群。而在交流与沟通日渐深入之后,这些跨越了两种文化的普通人发现,他们跟来自另一个国度的普通人,相同远远超过了不同。

这也对应了《善良的天使》开篇,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提到的一段往事。

1972年,他随美国时任总统尼克松一同访华时。那次访问中,他对周恩来总理说,他觉得来到了一个神秘的国度。而周恩来总理的回答是:“中国有什么神秘的呢?我们有9亿人,但是并不神秘啊。如果我们能增进对彼此的了解,这种神秘感就会消失。”

2019年是中美正式建交四十周年。现实是,基辛格曾经提及的“神秘感”并未在这几十年间被彻底祛魅。

这也是为什么《善良的天使》中普通人的视角以及他们对于交流的努力和渴望会显得如此真实而生动——这一切都是在自然当中自然发生的。

电影中,那位退役的美国士兵不仅是一间国际学校中的老师,他还在中国组建了家庭。他会陪着他的中国妻子,一同去祭拜他的岳父。在那个完全中式的祭奠仪式中,他的出现并不显得突兀,他的神色中也没有什么诧异——抛开仪式本身的不同,无论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对逝者的思念都是一样的。而这样共通的情感,是可以超越文化与语言的界限的。

就像,去到美国推广珠算的李先生虽然不懂英文,但这并不影响他让讲英文的美国小学生感受到珠算的神奇,甚至是让他们迅速地学会简单珠算。沟通的方式从来不只有语言,而真正的沟通的起点也不是语言,而是尊重以及作为人的共情。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柯文思就想拍摄一些关于中国的作品。而在历时五年的拍摄之后,他终于完成了《善良的天使》。

柯文思在一开始就决定从普通人的视角出发,去讲述中美关系,“我不想做成一部满是政治人物访谈或是充满了逻辑性分析以及数据罗列的教育纪录片”。但这并不是说,《善良的天使》拒绝逻辑性的分析。

事实上,影片也采访到了不少对中美关系有着不同见解的政要、学者、专家。除了前面提到的基辛格博士,我们还在《善良的天使》中听到了美国前国务卿詹姆士·贝克、玛德琳·奥尔布赖特,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中国的前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经济学家成思危,香港特别行政区前行政长官董建华,恒隆集团主席陈启宗等人的观点。

一种很直观的感受是,这些政商界人士的观点,几乎都在强调中美双方为什么要倾听“善良的天使”的声音,为什么要保持合作,为什么要保持友好关系——特别是在中国不断崛起的背景之下。

而纪录片中的普通人则直接用他们的行动让我们看到,来自中美两国的人们已经在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去了解彼此和彼此的文化。真正的沟通已经开始,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种沟通进行下去——因为这样的沟通正在决定着中美关系的未来。如果真的有“善良的天使”的话,那也一定只会在这种真正的沟通中出现。

在这种前提之下,我们相信,也愿意继续相信,“善良的天使”一定不会做出错误的选择。

猜你喜欢
珠算基辛格柯文
亨利·基辛格谈美国为何在阿富汗失败
中国科学技术馆之 中国古代的计数艺术——珠算
教育
寒冷的子宫
基辛格方程的研究与发展
基辛格的“政治遗嘱”
基辛格的外交哲学与越南战争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