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源:保护好世界的绿色瑰宝

2019-08-06 17:34
林业与生态 2019年7期
关键词:武陵源遗产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地位于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境内。1992年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总面积2.64万公顷。境内有举世无双的石英砂岩峰林峡谷地貌奇观,集山水林洞于一地,融万象之美于一身,以三千多座神態各异的奇峰为主体,以峰奇、谷幽、水秀、林深、洞奥为特色。天子山、杨家界的群峰耸立,金鞭溪的十里画廊,黄龙洞的定海神针,宝峰湖的高峡平湖,构成了一幅美妙绝仑的天然画卷,被誉为“扩大的盆景,缩小的仙境”。

近年来,武陵源区严格执行“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进一步明确保护目标、重点和举措,积极应对新常态,坚定信心,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遗产保护工作得到稳步推进。

积极完善保护机制。区林业局加挂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和世界自然遗产管理办公室牌子,内设相应机构,具体负责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的日常工作。为全面贯彻落实《湖南省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切实强化自然遗产保护考核,出台了《武陵源区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考核办法》,将遗产保护工作纳入全区绩效考核。

扎实推进遗产保护研究项目。一是扎实推进“世界遗产与可持续旅游”中国试点项目。自2017年武陵源区与亚太遗产中心签订协议共同开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与可持续旅游项目”——湖南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示范研究项目以来,通过多次实地调研、现场培训、问卷调查等形式,已经完成了全部工作内容。下一步,将落实专家提出的建议,继续注重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的融合,切实加强世界遗产的科学保护与有效开发,推进武陵源世界遗产地旅游可持续发展。二是圆满完成武陵源遗产地动植物多样性编目。经过两年的努力,武陵源区委托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开展的生物多样性编目研究得以完成,对武陵源遗产地的动植物资源现状、地理分布及遗产地成立以来动植物资源的变化情况等内容进行了全面摸底核查,首次掌握了自1992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来尚未完成的动植物本底资料。通过实地踏勘和考察研究,充分证实了武陵源生态环境良好、物种多样性保护到位。

全面落实遗产保护重点任务。根据2015年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的决议内容,近年来,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地重点开展了以下保护工作:一是启动第三期拆迁工作。2017年以来,武陵源景区移民搬迁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截至2018年12月21日,已签订搬迁协议136户、面积24065.18平方米。二是降低索道、电梯和有轨电车的视觉影响。各交通设施企业按照环评专家要求,进行了设施外观颜色的更新,广告牌的更换,较好地降低了视觉影响。各设施企业在植被修复、生态绿化、噪音降低、尾气排放和污水排放等方面进行了整改。经专家审定,索道、电梯、小火车对遗产的负面影响降到了最低。三是强化旅游发展战略。武陵源区与亚太遗产中心合作,共同开展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与可持续旅游”中国试点项目。根据世界遗产中心的要求,将聘请相关专家团队,制定遗产地旅游发展战略,并及时地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

猜你喜欢
武陵源遗产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武陵源印象
武陵源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评审对旅游地有何影响?
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与旅游需求关系
纪红建新作《家住武陵源》首发
武陵源秋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与韩国
世界自然遗产地监测评价研究进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新的研究报告:重新认识知识、学习与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母语观念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