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式教学模式对理工高校学生能力提升影响研究

2019-08-07 05:55王海舰蒋艺涵赵雪梅袁嘉惠王猛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11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教学方式教学模式

王海舰 ,蒋艺涵 ,赵雪梅 ,袁嘉惠 ,王猛

(1.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2.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

随着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对高校学生的综合素养期许不断提升,对其专业能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横向来看,国家、社会、企业、高校的发展与进步很大程度上依托于高校学生,同样的,高校学生只有不断提升自我才能在竞争和变革中脱颖而出;纵向来看,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归根结底离不开技术的革新,离不开高层次高素养人才的创新,我国已经从工业时代转向后工业时代,迫切需要高校学生这股先锋力量推进和促进时代的变革。

国家、社会、企业、高校等各界目光均聚焦于如何提升高校学生能力的话题,高校作为行动终端也提出并试验了不少确切可行方案,其中,实践式教学模式的引入或比重加大取得良好的反馈,引发广泛的社会效应。该文主要分析探讨实践式教学模式对理工高校学生能力提升的影响。

1 针对实践式教学模式展开的全面剖析

1.1 实践式教学模式与其他教学模式的本质区别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模型。日常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式主要有讲授式 (课堂理论教学)、演示式 (现场演示教学)、实践式(放手学生实践教学)以及练习式、讨论式等。该文主要对比分析讲授式、演示式、实践式方式。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三种教学方式各存利弊,需辩证看待,教学模式作为教学理论具体化和教学经验概括化的中介,为人们提供一种相对稳定而又具有范式意义的教学结构,有利于人们去把握和运用。以提高教学效率为出发点,我们必须结合教学实际,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不同教学模式,结合多种教学模式,以最优化的方式,发展并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1.2 实践式教学模式不同形式的具体分析

实践式教学也被称为模拟教学,是一种感知度高、互动性强的教学形式。学生通过直接参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一系列活动,达到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目的。实践式教学强调实践在高校学生培养方案的重要地位,在引入教学培养方案时充分考虑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学体系的完整性。实践式教学方式可分为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课程实习、模拟实践、社会调查、专业实践等形式。

1.2.1 课程实验、课程设计

(1)特点分析:其有机组成包括但不仅包括:理论背景、基本原理、功能分析、关键技术和设计方法。

(2)具体形式表现为:学生在老师示范或指导下动手完成简单目标,并通过了解其原理开展发散性思维和辩证性探讨解决较困难任务。初步要求学生对该门课程有较客观且全面的认识,了解其社会背景和历史人文背景,并通过动手实训过程系统地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初步拥有一定的设计能力。

表1 三种教学方式对比分析

(3)课程设置:引入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一般按照与理论课程不低于1:10的比例开展。

1.2.2 模拟实践

(1)特点分析:其有机组成包括但不仅包括:创新设计、综合应用、专业技能竞赛。

(2)具体形式表现为: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实践比赛或专业工作室等展开以专业技能为导向型、以实践成果为标准的具有竞争性的不平衡对抗模式。

(3)课程设置:引入应用型课程,可参考课时情况与课业压力选择性开展。

1.2.3 课程实习、专业实践

(1)特点分析:其有机组成包括但不仅包括:实践训练、成果展示。

(2)具体形式表现为:依托实训基地或生产车间等开展的独立性高、周期较长的深度学生能力培养模式,主要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学习能力。

(3)课程设置:引入专业课程,一般按照与理论课程不低于1:8的比例开展。

1.2.4 社会调查

(1)特点分析:其有机组成包括但不仅包括:情景设置、调研选题、方案设计、实地调查、数据处理与分析、调研报告。

(2)具体形式表现为:教师将课题和要求公布,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时代背景展开调研,调研重点是这一课程的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其现存不足之处,并根据不足之处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写出调研报告。

(3)课程设置:引入公共课程和通识课程,一般按照与理论课程不低于1:15的比例开展。

2 实践式教学模式对理工高校学生能力提升影响

2.1 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持续学习的能力

理工类本科生在参与到实践过程中,拥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利用图书馆、网络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可以主动向教师或学长学姐等请教相关知识;也可以和同学一起探讨等。在此过程不乏兴趣和动力,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帮助理工科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潜移默化地培养其持续学习能力。

2.2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

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师生充分互动,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课上课下保持一定统一性。教师发挥示范、引导的作用,不限制学生的自主意识,鼓励其展开发散性思维,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创新实践等综合素质的提升,也在保持教学方案权威性的前提下鼓励不同答案或成果,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3 有利于丰富专业知识面和完善知识结构的系统性

不同于传统教学方式,在明确单一固定教学目标的同时也抑制了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限制了学生全方面了解知识结构的可能性。实践式教学模式的引入由于其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的特性,使得学生查询了解相关知识不再是按照固定的点或线进行探索,而是因人而异地从不同的线或面进行探索,从而在探索过程中拓展专业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的系统性。

2.4 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加快其社会化进程

强调实践重要性的直接结果就是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这里的社会化有别于社会学中的社会化,仅指学生从高校向适应社会发展规则的必备特性的学习过渡过程,由于实践不仅是与他人更有和企业的合作阶段,能够加快学生社会化进程。

3 结语

实践式教学模式引入实际教学中既避免了纯理论的枯燥乏味,知识面单一,又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和动力,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为今后适应社会竞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促进和完善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举措,特别适合在实践性强的理工类院校开展,对于理工类院校,必须确保实践式教学模式的重要地位,才能保证教学效果与成果,特别对于专业课程必须保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随着时代发展进程越来越快,只有将教学改革系统化、常态化,才能保持人才素养高度和社会要求高度的一致性。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教学方式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