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商贸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2019-08-07 05:55廖金燕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11期
关键词:育英商贸产教

廖金燕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我国非常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多次出台相关政策,促进我国高等院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建设多元办学格局,着力激发企业参与和举办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工作全面开展,但是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师资力量薄弱、资源不足、培养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导致创新创业工作发展缓慢,人才培养效果欠佳。2018年全国应届大学生创业率4%,其中浙江大学生创业率继北京之后排名第二,约占14%,但是创业成功率仅为5%,远逊于10%的国际平均水平和欧美等发达国家20%的平均水平[1]。在此背景下,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商贸分院着力推进产教融合,探索与实践商贸类“纵向漏斗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深化职业教育模式改革,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

1 “纵向漏斗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意义

创新创业强调人人要有创造性思维,要有创造的活力和激情,这样才能激活全民的创造力,创新创业的拔尖人才才能不断涌现。 “纵向漏斗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在校企融合、共建共享机制下,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思维和兴趣,通过纵向有步骤地推进和漏斗式的层层筛选,高效培养创新创业拔尖人才,加速创新创业成果的转化。该模式基于产教融合构建人才培养路径,以典型的紧密型合作企业为依托建立产业学院和育人基地,共享教育资源与师资,多样化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创业拔尖人才,以增强创新创业效果,提高创新创业成果转化率。

2 “纵向漏斗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式

基于产教融合的“纵向漏斗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采用纵向递进、层层筛选的方式,在“共享教育资源与师资→融合企业项目→建立产业学院→入驻创业孵化园”的产教融合方式基础上,以 “意识普及→专业拔尖人才培育→跨专业异质学生遴选→创新创业项目孵化”为分段培养目标,构建“创新创业普及教育→专业精英训练营→跨专业创新创业班→创新创业实战小组→创立公司”的人才培养路径(见图1)。该培养路径结合“创新创业四维平台”,即创新创业普及平台、专业精英训练平台、跨专业创新创业体验平台和创新创业孵化平台[2],层层递进、校企融合,是培养创新创业拔尖人才的有效途径,是推进创新创业成果转化的加速器。

2.1 创新创业普及教育

创新创业是基于创新而进行的创业活动,对于高职商贸类学生,首先要有创造性思维,才有将其转化为商业行动的可能性。大一阶段,结合创新创业普及平台,主要进行创新创业普及教育并开设相关课程,如《创新创业基础》《项目管理》《职业生涯规划》等,结合新创企业实际案例,在校企指导教师的共同辅导下,成立专题小组进行专题研讨,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思维和兴趣。

2.2 建立各专业的“创新创业精英训练营”,培育专业拔尖人才

以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商贸类专业群包括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专业,培养商务贸易类人才。在创新创业普及教育基础上,商贸各专业积极倡导,吸引有兴趣的学生加入专业的“创新创业精英训练营”,依托专业精英训练平台,进行专项训练和课外辅导,培育专业拔尖人才;在大一学期末,结合企业项目,完成小组的商业计划书并进行展示,校企创业指导教师共同指导与考核,发掘创新创业人才。

2.3 建立跨专业的“创新创业班”,进行异质学生遴选

大二阶段,针对商贸各专业 “创新创业精英训练营”的学生,根据其表现、能力及兴趣,进一步筛选,形成跨专业的“创新创业班”,并进行跨专业异质学生分组,借助创新创业体验平台,激发学生的多元异质思维。学生根据其不同特质爱好,可以选择加入产业学院(如星巴克商贸学院、万事利商贸学院、网创商贸学院),在典型工作任务和教学任务的双重驱动下,融入模块化学习和专业训练,进行企业项目运营实战;可以选择加入创新创业竞赛组,以国家、省、市各级创新创业大赛为依托,企业精英导师和创业学长一对一指导,进行创新创业项目孵化。

2.4 建立创新创业实战小组,培育创立公司

大三阶段,针对“创新创业班”学生,由创业核心导师团队共同指导,进行“创新创业项目设计大赛”,选拔出商业价值高、市场前景好的创业项目,组建创新创业实战小组,借助创新创业孵化平台,进行项目孵化。实战小组入驻当地创业孵化园,创业核心导师团队全程跟踪辅导,设置组织管理架构,建立组织运营机制和销售模式,培育创立公司,促进创新创业成果商业化。

3 “纵向漏斗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施途径

3.1 共建特色产业学院

特色产业学院是推进产教融合,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载体。学校通过校企合作企业调研,制定特色产业学院的企业遴选标准,建立校企合作共建共享机制,建设特色产业学院[3]。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商贸分院通过企业规模、产业覆盖能力、人才需求及校企合作意向等方面的调研,遴选出星巴克、万事利、网创等作为合作企业,建立星巴克商贸学院、万事利商贸学院和网创商贸学院。在校企共建共享机制下,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教学资源,搭建产教融合教育平台,建立校内育人平台和企业实训基地,共同培育创新创业人才。特色产业学院结合了学校和企业双方力量,进而可以与相关行业组建产业联盟,共同发展,取得1+1>2的协同效应。

图1 “纵向漏斗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

3.2 搭建“产教创”三位一体的育人平台

为了打造优质的育人平台,高职院校要结合“政行校企”等多方资源,合力打造集生产经营、教育教学、创新创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育人平台[4]。依托育人平台,校企融合,企业生产经营、专业教育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融为一体,在企业生产经营中融入专业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以生产经营过程和指标为考核标准,三者有机融合、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形成一个有机的良性循环。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商贸分院紧密联系校企合作单位星巴克、网创等企业,引入现代企业制,采用股份制形式,共同打造了“星巴克育英咖啡吧”“商贸创客中心”等实训平台,学生参与实训实习及实训平台的经营活动,并按劳取得报酬,进行商业创业体验。联合国内多家生产企业及杭州的外贸公司,组建“小蜜蜂跨境贸易公司”,由专业老师和企业专家共同指导,带领学生组成小微创业团队,进行公司经营和业务拓展。

3.3 重构人才培养方案

基于产教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重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行业企业需求及国家职业教育的要求,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和多样化人才培养方案,以特定合作企业为依托,以“典型项目任务”为载体,以创新创业实践体验为核心,构建创新创业拔尖人才培养方案[5]。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商贸分院,依托紧密型合作企业星巴克、万事利、网创,制定多样化人才培养方案。在大一阶段的双创普及教育及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大二阶段面向各类企业学院,确定电子商务技术、新媒体营销、现代物流并重的商贸人才培养定位。教学实施中以企业项目任务为载体,校企教师共同指导,在校内育人基地(星巴克育英咖啡吧、商贸创客中心、小蜜蜂跨境贸易公司)和企业实训基地进行创新创业实践体验。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地实践探索与优化,最终形成了认知体验实践逐步递进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

3.4 共建校企混编教师团队

师资队伍是“纵向漏斗式”育人模式的基石。为培养具备跨专业及综合能力的创新创业人才,必须要筹组校企混编的创新创业核心导师团队,打造跨领域、会教学、能创业的精英教师队伍。(1)革新绩效管理制度,实行创业导师奖励制度、弹性薪资及教师多元晋升制度[6]。对于优秀的创业导师,按照考核业绩进行分等奖励;对于优秀的创新创业项目,按照付出给予导师同等的薪资或者课时补贴;在职务职称晋升上,也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向优秀创新创业导师倾斜。(2)校企共聘,师资共享。校企共聘优秀人才,担任校内创业导师和企业技术专家,进行企业重点项目开发,项目成果引进课堂,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目前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商贸分院成立了四个创新创业核心导师团队,包括跨境电商导师团队、文化创意导师团队、物联网导师团队、新媒体应用开发团队。通过核心创业导师的协同辅导,创新创业实战小组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17年至2019年3月,培育创立公司六家,取得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竞赛一等奖七项,二等奖九项,三等奖五项。

4 “纵向漏斗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保障

4.1 搭建线上线下融合、“政行校企”多方联动的创新创业平台

创新创业平台是培育高职创新创业人才的有力保障。融合线上,借助学校、行业企业、政府资源,搭建线上线下、多方联动的创新创业平台,才能更有效地培育创新创业拔尖人才。

线上创新创业平台包括:创新创业网络课程资源、创新创业交流平台、创新创业线上孵化平台、大学生创新创业政府服务平台等。线下创新创业平台包括:(1)学校的创客空间、工作室、校内公司等;(2)校企共建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校企合资公司;(3)政府支持的区域创业孵化园。

4.2 构建长效运行机制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要取得持续良好的效果,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创新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引入全程的、动态的管理机制,以确保“纵向漏斗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持续有效。PDCA循环(即计划plan、执行 do、检查 check、处理 act)是一种目标导向、持续改进的生态循环。运用PDCA循环,进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的检查和控制,并设置督查与预警机制,不定期抽查与定期检查相结合,社会、企业、学生、教师满意度调查与问题征集相结合,期末目标达成与绩效考核相结合,最终实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持续改进,获得学生、企业、社会的满意和认可。

5 结语

为更好地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提高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质量,高职院校要立足产教融合,不断探索校企双元育人模式。紧密联系校企合作单位,重构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共享师资,搭建“产教创”三位一体育人平台,“政行校企”多方联动,共育创新创业拔尖人才。

猜你喜欢
育英商贸产教
顾小晶坚守基层育英才
逆境之中育英才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博雅育英 缤纷课程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巍巍学府 作育英才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画像即墨商贸
商贸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