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淮剧情 梅开舞台春
——记江苏省淮剧团国家一级演员陈澄

2019-08-08 01:28
剧影月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淮剧祥林嫂唱腔

记得前年的金秋季节,于黄浦江畔的上海艺海剧院门前广告牌下,人头攒动。一些老苏北观众奔走相告,“江苏省淮剧团送戏到上海了”的消息在街头巷尾传递!在接下的三天中,由江苏省淮剧团上演的《太阳花》《祥林嫂》《宝砚记》三台大戏相继公演,让喜爱淮剧的上海新老观众过足一把戏瘾。其中三台大戏的主角均由一个人扮演,观众记住她的名字“第二十一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江苏省淮剧团国家一级演员陈澄。从艺20多年来,陈澄用不凡的实力诠释淮剧艺术的博大精深与隽永的艺术魅力,2018年,作为淮剧省级非遗传承人的陈澄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耳濡目染、自成流派。陈澄出身梨园世家,父亲陈德林系陈派创始人,淮剧国家非遗传承人。母亲黄素萍是泰州市淮剧团著名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从记事起,陈澄就深受父母影响,五岁时登台表演,七岁就能把十多种淮剧曲调唱得有板有眼。闲时经常在父母演出后,自己再到台上模仿母亲的唱腔表演一番。正是戏剧之家特殊环境的耳濡目染,让她从小就有着不同常人的艺术悟性。十一岁那年,暑假期间随父母去上海,参加了一次“星期日广播演唱会”,她有幸和著名的淮剧老一辈艺术家筱文艳、何叫天、马秀英等同台,“赵五娘”两百多句唱腔赢得多达二十几次掌声!这是一次淮剧四代同台的聚会,也是她真正和父母同台献艺。那次演出奠定了从艺的基础,十五岁这一年她考取了盐城鲁迅艺术学校,得以系统的学习戏剧。五年生涯,陈澄在努力学习文化课的同时对戏曲研究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老师们都记得在这些年的学生中她的悟性最好。在声音的变腔期她自学了越剧、黄梅、沪剧的多种曲调,以此来丰富自己的唱腔。正是系统的学习积累,变声后的她嗓音更加清亮纯净,音域更加饱满醇厚。她根据自己嗓音条件,博采众长,通过学习筱文艳、马秀英老师的唱腔,从父母的演唱中汲取营养,注意吸收姐妹艺术唱腔的精华来丰富自己,毕业后进入省淮剧团的她逐渐形成自己演唱的风格,进而在多部戏中担当主演。被特邀加盟泰州淮剧团主演《祥林嫂》一戏时,她尝试把父亲陈派的声腔技巧有机融洽,并融入现代音乐元素,使自己的唱腔柔中带刚,一改多悲情哭诉的特点,从而开创了一种更为深沉、更富韵味的新型淮调,独具一格而自成流派。如今由她演唱的淮调在保留传统韵味中得到创新发展,受到淮剧广大爱好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观众的喜爱。2004年由她主演的大型淮剧《祥林嫂》赴京演出获得极大成功,她也由此摘取了当年国家第二十一届梅花奖的桂冠。

婉约典雅、流芳溢彩。把握性格,准确刻画,塑造好舞台每一个人物形象是陈澄一直的追求。正值盛年的她,在继承淮剧界前辈舞台传统的同时,不忘艺术的创新,十多年来她在舞台上塑造了多个光彩照人的角色。无论是鲁迅先生笔下的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悲剧人物祥林嫂;还是《太阳花》中大气凛然、情感丰富的方大姑;不畏世俗的所困,不向命运低头的古装戏《王玉莲》中的王玉莲;现代小淮剧《画像》中的成县长,应该说每一个角色她都刻画得非常成功,给观众留下难忘的印象。淮剧界一些前辈评价她的表演入情入戏,入木三分,宛若一支盛开的兰花清新典雅,扣人心弦。不少观众说,陈澄把人物演活了,让人过目不忘,是当今淮剧舞台的一颗闪光的美玉。你看在淮剧《祥林嫂》中,她把封建社会压榨下中国底层妇女的命运演绎得如诉如泣。在《天问》一场中她一连串的为什么,运用淮剧叠板,声声发问,一气呵成,听后让人心灵震撼、荡气回肠。在淮剧《太阳花》中她扮演的方大姑,塑造了一位早年丧夫,遵循祖训,恪守家园,济世救民,认真教子,期扮儿子成人的中国普通母亲形象。在剧中她那种恨铁不成钢的声声呼唤表现了人间的人性真情。当得知曾经染上赌瘾后愤而断指,投奔抗日前线的大儿子英雄献身的消息,其一声“儿啊”的呼唤是那样感天动地,把一位母亲盼儿、思儿、疼儿的心情表现淋漓尽致。面对日寇入侵,在民族大义面前,当她得知自己最疼爱的二儿竟是一个认贼作父的民族败类时,为救护众乡亲毅然决然地用毒酒杀死亲身儿子,为我们树立了一个铮铮铁骨的中国妇女形象。

委婉圆润、立足创新。缘于传统又不拘泥一格,勇于创新敢于向世俗挑战,让陈澄在淮剧戏曲演唱中走出一条新路。她与作曲家切磋,在保留淮剧曲调旋律的同时,博采众长,让淮剧音乐融入现代歌曲元素,并利用自身所具备的艺术特点,使自己演唱的淮剧更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现在聆听陈澄的淮剧可以说是一种极美的艺术享受,她那清新典雅、韵味流芳的唱腔保持了传统淮剧所特有的旋律美、韵律美、意境美,又有在继承传统上的独特创新,让人经久难忘,驻足欣赏。

当这位自成流派独具一格的青年表演艺术家独领淮剧一代新风之时,更让人钦佩的是她戏德的特别可贵。省淮剧团演职员们都知道,只要有戏演,再重的担子她不惧压,再苦的活儿她敢顶。前年在上海短短三天演出中,每天换一场新戏,她是一个人在舞台上顶着全场戏,每场下来其厚重的戏装从里到外基本是湿汗一片,人累得几乎要瘫倒。而第二天她又会全神贯注、精神抖擞地活跃在舞台上,同行的人甚至称她为“戏痴”。 在平时的闲谈中,陈澄的一个观点很让人敬服,她说一个好的艺术家,不光要有完美的声腔,要有细腻准确的表演,还要用各种艺术技巧来挖掘表现自己所饰演的人物,舞台上塑造的人物才能更加鲜活,富有生命力。我想这种从舞台积累中所得来的感悟确实弥足珍贵。

传承经典、情系民生。作为江苏三大地方剧种之一的淮剧,2008年入选“国家非遗”项目。保护、传承、宣传好淮剧艺术,是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作为省级非遗传承人,近年来,陈澄努力宣传淮剧,积极登台演出。2012年5月她带着淮剧折子戏《祥林嫂·天问》作为江苏省唯一戏剧界代表,赴澳门参加“中国梅花奖艺术团”的慰问演出,把传统地方淮剧推向世界舞台。获得梅花奖后,陈澄不为世俗纷争干扰,专心自己的角色创造。2016年由她参与主演的现代淮剧《小镇》,一举获第十五届中国戏剧文华大奖,实现了我市艺术创作由高原向高峰登攀的目标。多年来,正因为她拥有扎实的艺术功底,优美的淮剧唱腔,良好的艺术戏德,连续多年元旦春节,陈澄作为中国文联的特邀艺术家参加全国梅花奖艺术巡演,作为省文明委组织的德艺双馨艺术家参加全省巡演,所到之处她那优美清新的淮剧演唱征服了无数观众,并扩大了淮剧的广泛社会影响。

近年来,陈澄把传承淮剧、惠顾文化民生作为自己的责任。她悉心做好艺术传承,用自己切身体会为青年学员示范。无论怎样忙,每星期都会抽出时间与青年学员切磋技艺。近年来,剧团参加农村惠民演出,总会看到她的身影。面对观众点名要求,陈澄总会不厌其烦的演唱,尽最大可能满足群众的需求,用自己的奉献在戏剧舞台与观众中架设一道交相辉映、姹紫嫣红的艺术桥梁。

猜你喜欢
淮剧祥林嫂唱腔
从音乐唱腔角度谈越剧跨性别扮演艺术的历史发展
淮剧还好吧
浅谈推进淮剧进校园常态化
江苏淮剧博物馆漫谈
论祥林嫂悲剧人生中的笑与哭
关于秦腔须生的唱腔和舞台表演艺术
浅谈京胡在荆州花鼓戏唱腔音乐伴奏中的运用
柳妈的善良是把刀
《祝福》的女性视角解读
《祝福》中祥林嫂的抗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