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剑锋从磨砺出
——许君峰的锡剧小生之路

2019-08-08 01:28
剧影月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锡剧戏迷小生

八零后的许君峰,是江苏省常州市锡剧院当家小生,国家二级演员。他扮相俊美,嗓音明亮,唱念做打,各臻其妙,先后在《珍珠塔》《梨花情》《攀弓带》《奇巧姻缘》《唐僧与香贞》《观音前传》《红楼夜审》《秋宫怨》《烟村三月》《卿卿如晤》等剧目中担纲主演,给业界同仁及广大戏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许君峰可以说是个很有天赋、也很幸运的演员。刚一出道,他就迅疾得到了常州锡剧院的青睐,把他作为院中的“当家小生”进行培养,这让他早早地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在锡剧舞台上崭露头角。接着,他又得到常州锡剧界代表人物吴雅童老先生的认可,对他青眼有加。得益于吴雅童老先生的“言传”以及他儿子吴小童先生的“身教”,他的演唱风格渐趋稳定,表演技艺日臻纯熟。“吴派”代表作《楼台会》《珍珠塔》等才子佳人戏几乎成了许君峰的标签,他较好地继承了“吴派”小生低回、飘逸、含蓄、别具韵味的演唱风格,尤其是《珍珠塔》“后见姑”前的一段唱,唱得人心摇神荡,韵味无穷。所以,在进入本世纪之后,他陆续获得了常州市青年会演一等奖、江苏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奖(2005—2006年度)、江苏省第七届锡剧节表演奖(2006年)、江苏省第五届戏剧节表演奖(2007年)、江苏省优秀新剧目评比展演表演奖(2009年)以及江苏省第四届、第五届“红梅杯”获优秀表演奖(2009年、2011年)等诸多奖项,成为锡剧舞台上值得期待的未来之星。

然而,许君峰后来的发展却并没有想象中的一帆风顺,也没有达到业界和广大戏迷的预期,似乎显得有点不温不火的样子,甚至有些极端的锡迷们认为他永远都“出不来”。在唱腔上,也许是急于突破,也许是年轻人的浮躁,许君峰似乎失去了方向感,忽而缠绵悱恻,“吴韵”十足,忽而又“洪钟大吕”,雷霆万钧。在舞台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之许君峰的身体又有了发福的迹象,往日灵动而飘逸的小生形象也似乎少了一些神韵,少了一些风采,这难免让喜欢他的戏迷们有一些失望,无奈地发出一声叹息。

或许是因为“爱之深,恨之切”的缘故,曾经有一个阶段,在网上接连出现了一些批评许君峰的帖子,词锋锐利,观点也颇为极端。让我震撼的是,许君峰对此没有愤怒,没有选择回击,而是做出了认真的反思和忏悔,真诚地检讨自己这一时期的舞台表现,并公开表达了自己对广大戏迷的愧疚之情。作为一个年轻而有点名气的演员,肯这样公开检讨自己,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气!

要在戏曲表演艺术上取得成绩并受到观众的喜爱,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天赋条件,更需要后天的刻苦努力与细心钻研。值得庆幸的是,许君峰并没有放弃努力。在那段灰暗的岁月里,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许君峰没有逃避,而是选择了勇敢面对,卧薪尝胆。

从那以后,许君峰孜孜不倦,锐意进取。在演出中,许君峰坚持认真琢磨角色,向名家请教、学习并结合自身实际处理好每一个细节,根据人物身份,所处环境,把握人物内心变化,塑造人物性格和情感。业余时间,他坚持广泛阅读书籍,悉心地研读剧本,细致地剖析剧情,深入地品味剧中人物。他的勤勉和努力,引起了江苏省锡剧团团长周东亮的注意并得到了他的首肯。经过长达八年的等待与坚守,2014年,许君峰正式成为周东亮的入室弟子,这对于许君峰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周东亮是当代锡剧界领军人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锡剧传承人,有“锡剧王子”的雅称。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门户之见”,善于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唱腔特色和表演风格。因此,在对“周门弟子”的培养上,他也能够不拘一格,因材施教。这让拜在他门下的许君峰受益匪浅。

针对许君峰的自身状况,周东亮为他量身定制了一套专门的教学方案。在形体训练中,他让许君峰“跑楼梯”,六层楼的楼梯,每天十个来回,既“减肥塑身”,又增加了肺活量;在表演上,他让许君峰“辟新路”,在巩固《楼台会》《珍珠塔》等才子佳人戏的基础上,学习《野猪林》等带有武生特点的传统折子戏。一招一式,甚至一个眼神都要亲自指点;在唱腔上,他让许君峰“唱新腔”,在保留吴派韵味的基础上,融入“周派唱腔”的发声技巧,通过加工改造,使得其唱腔缠绵又不失力度,高亢又不失清丽,跌荡起伏,婉转动听。他甚至在锡剧甜、糯、淳、亮,如行云流水般优美唱腔中,糅进了流行歌曲的时尚元素,演唱时锡剧味浓又不拘泥于老调,既不失传统,又非常好听。良好的基础加上名师的指导,使得许君峰终于磨砾成金,浴火重生。

2018年,这是许君峰辉煌的一年。5月19日,国家和省艺术基金资助剧目、常州锡剧院创排的大型原创锡剧《卿卿如晤》在江苏大剧院精彩亮相。许君峰扮演剧中的男主角林觉民,他用委婉缠绵的唱腔,细腻地塑造出林觉民的感人形象,得到了业界和戏迷的一致好评。国庆黄金周期间,一场传统文化的饕餮盛宴——2018锡剧传承人“星光灿烂”周派小生系列专场在南博非遗小剧场唱响。师傅周东亮和他的四位高徒汤达、韩志良、许君峰、吴铁军分别以每人每天一场专场演出的形式,展示锡剧周派艺术的风采。许君峰精挑细选,在专场表演中为观众们带来了《楼台会》《游庵定情》《前园会》三折经典好戏。为什么要选这样三个折子戏?许君峰在接受采访时道出了其中原委:《楼台会》是著名锡剧表演艺术家吴雅童的代表作之一,他要用这折戏向吴雅童先生致敬。而《珍珠塔》和《玉蜻蜓》则是师傅周东亮的成名作,选择这其中的两个折子更能展现自己近期学习的成果。从他的这个选择中,我们不难感受到许君峰“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品格和作风。当天两个多小时的演出精彩纷呈,引得台下彩声阵阵、掌声连连!《楼台会》清新、风雅、端庄中带着丝丝透亮、刚正,甚至有那么点遗世独立的气质,唱腔“起伏不大”,但却“细腻而沉重”,将梁祝的内心挣扎与隐痛展现得淋漓尽致,尽显“吴派风韵”。而《珍珠塔》《玉蜻蜓》中的两个折子则将“周派小生”唱腔特点展露无遗,锡剧王子那“激越处如天马行空,驱遣自如,又往往如飞瀑自高处泻下,潺潺淙淙,在小溪中蜿蜒而去,抒情的多浅斟低唱,如太湖清波泛起,如二泉叮当作声,委婉有致,娓娓动听”的唱腔风格在他的演唱中业已留下了很深的痕迹。两大流派各具特色,相映成趣,充分展示了许君峰的表演才能和艺术风格,赢得观众们的交口称赞!

艺术的创造是无止境的,而成绩总是垂青刻苦奋进,永不满足的进取者。正如一位剧评家所言“传统是我们当初来的地方,而不是今后要去的地方”,复兴不是复古,而是“对传统的创造性转化”。是的,只有刻苦学习再加努力揣摩,才能创造出神形兼备、历久弥新的艺术形象。愿许君峰以周东亮、吴雅童等前辈名家为榜样,充分发挥自身的优点,坚持传统戏曲美学,坚持学习运用传统戏曲声乐理论,注重“气为声之本”,“字为腔之骨”;继续唱出地地道道的江南雅韵,为满足广大锡剧戏迷的欣赏趣味,为锡剧艺术的传承发展而努力!

猜你喜欢
锡剧戏迷小生
建构学校锡剧文化品牌的思考与实践
锡剧在文创产品中的运用研究
普及教育对锡剧艺术传承的重要性
京剧行当——小生
张春华:为票友组建民间“戏迷之家”
锡剧的音乐传承与发展
海半仙与秋小月
一场别开生面的开放日
丁洋澜??《小戏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