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定性—空间定位—实践定向:新时代统一战线理论的三维透视

2019-08-13 03:45赵昊杰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9年7期
关键词:价值认同统一战线工作方法

赵昊杰

[摘  要]统一战线的基本功能在于凝聚人心、团结力量、聚拢资源,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取得胜利的法宝。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統一战线有了新定位、新形态和新使命,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阐明统一战线的目标旨归,以“大统战”“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统一战线的空间格局,以突出“价值认同”“制度效能”以及“工作方法”勾勒统一战线的发展方向,形成新时代统一战线“目标定性—空间定位—实践定向”的整体性意蕴。

[关键词]统一战线;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认同;工作方法

[中图分类号]  D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9)07-0014-0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统一战线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主张和实践要求。进入新时代,统一战线的社会基础、目标以及工作方式、方法都实现了超越性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五年来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全面展开、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发展、民族宗教工作创新推进的统一战线成果。新时代的统一战线,可以借鉴整体性思维,从性质、空间和方向三个维度透视其理论要求和战略构想。

一、统一战线的理论构造

从理论脉络看,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在领导阶级斗争中创立的“阶级联合”思想的继承发展。马克思提出共产党要领导工人阶级开展斗争,除了要实现阶级内部的联合之外,还要争取非劳动人民的革命立场并建立跨阶级的广泛联盟。《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1]列宁在社会主义苏联建设时期,不满足于统一战线仅仅局限于阶级同盟军、党与非党力量的政党联盟,而是把“将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纳入到统一战线理论中,并运用于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历史进程中,极大丰富了统一战线的理论内涵。从理论构造看,统一战线之所以能够达成,既源于由社会主要矛盾激发的特定历史使命和目标,使全体人民拥有共同的利益关联性,又源于具有先锋队性质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够最大限度团结、组织和带领全国人民形成合力,领导统一战线发展壮大。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统一战线工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在其《论持久战》中提出统一战线的思想内涵:民主革命和民族革命的统一;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统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世界和平阵线的统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党领导下的统一战线在团结爱国力量、吸引外资、凝聚共识、塑造国际形象等各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过往理论经验基础上创新统一战线的内涵及功能,将其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征主要为:一是目标导向,确保党的事业推进到哪里,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就体现到哪里[2];二是格局意识,要坚持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牵头协调、有关方面各负其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形成工作合力;三是策略方法,不仅要增强责任意识、配强工作力量,还要改进工作方法。

从统一战线的理论构造和实践经验中,可以进一步归纳出“目标定性—空间定位—实践定向”的三重维度,进而阐释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整体性意蕴。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功能逐步由单一功能向多维功能延伸,不同社会主体达成统一战线的制度基础,组织形式也日益健全和完善。与此同时,社会阶层的分化、国际格局的变迁以及网络空间领域的发展,共同塑造了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和风险性。新时期的统一战线理论在立足团结不同空间领域的社会主体中体现出差异化理念、协同化思路以及专业性的工作方法,最大程度激发了统一战线凝聚力量、拓展共识的功能。

二、目标定性: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阐明统一战线理论的目标旨归

统一战线立足于当下中国的社会关系结构变动,回应时代要求、顺应新时代目标任务而不断凝聚新使命、新内涵和新要求,不断彰显新时代扩展社会主义制度和道路认同、拥护党和国家的政治联盟的“法宝作用”。

(一)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谋划,确立新时代统一战线理论的中心使命。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了清晰的战略谋划,并申明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这一根本目标从目标使命和战略布局上统合了包含政党关系、宗教关系、民族关系、阶层关系、海外同胞关系的利益诉求,明确了新时代统一战线的中心使命,并有效防控了不同阶层之间有可能存在的冲突风险。

从概念关系上看,统一战线中的“统一”是以党领导全体人民群众所追求奋斗目标的“统一性”为理念依托和目标旨归的。民主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是基于独立自主原则下的民族统一战线的跨阶级联盟;改革开放以后,统一战线则演化为不同社会群体构成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在新时代,统一战线仍然坚持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联盟性质,但却注入了“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内涵,为塑造统一战线大联合找准了政治目标。

从目标定位看来,统一战线的多主体性表征了不同政治力量之间存在着社会背景、价值观念以及目标诉求方面的差异性,也决定了其“求同存异”的建设规律,为统一战线塑造政治共识和目标共识划定了基本的边界原则。

从功能发挥来看,统一战线所塑造的“共同体”是以遵循“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激活其功能向度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谋划阐释了统一战线的功能,战略布局的系统性和综合性最大限度确保了统一战线的功能指向。因此,申明新时期党的战略谋划,是创新发展统一战线理论的必要前提。

(二)立足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现实视野的新时代统一战线理论。统一战线一旦缺少对社会现实的理论认知,就难以抓准实际工作的落脚点。党的十九大报告对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阐释,提供了对中国社会发展现实的理论概括,深化了新时代统一战线的理论内涵。首先,新时代统一战线理论应立足于当下中国的基本矛盾变化,不断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度发展,经济发展的制度共识和理念共识已然构建起来,社会矛盾更多集中在经济发展不协调上。其次,统一战线对社会发展的价值关照经历了从“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向“促进和谐与发展”再向“关注公平正义”的转变。[3]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存在收入差距过大、公共权益得不到保障以及社会阶层固化等现象。因此,统一战线所涉及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民主党派建设等各个环节都要以关注公平正义为功能转向,推动社会发展真正惠及人民、服务于全体人民。最后,随着国家治理理念逐步向着多元参与、协同治理的迈进,统一战线逐步融入到国家治理体系之中。“统一战线、人民政协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相继出现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和治理方式,是在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内核中内生的并且经过长期演化而形成的结果。”[4]在这一趋势下,统一战线的平台功能和协同功能必然成为促进社会力量联合与团结、推动社会治理多元共治的重要抓手。正是基于多维度的理论自知,统一战线得以通过一种建构性方式回应社会发展现实、融入到国家战略和治理体系的现代谋划之中,着眼于更为广阔的发展视野和功能布局,不断将“爱国统一战线”融入到“强国统一战线”的历史飞跃中。

(三)以党的领导为核心,构建新时代统一战线制度。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统战对象的社会特征日益清晰、社会关系属性趋于稳定,这为統一战线的制度化发展奠定了客观基础。统战治国、统战强国的新理念则进一步明晰了统战制度的领域和向度。“统一战线制度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为解决多党合作、民族、宗教、非公有制经济、祖国统一、政治协商、参政监督、统战工作、党的领导等基本问题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系列制度、规范、程序的总和。”[5]在统一战线的制度成长过程中,党的领导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党的领导是统一战线建设规律的基本要素,即党的领导是凝聚统一战线从分散主体到统一力量、输出政治价值协调各方诉求、运用统一战线制度服务国家战略布局的核心主体。服从党的领导、坚定政治方向是统一战线制度治理功能发挥的基本前提。从制度设置来看,2015年颁布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明确了不同行政区划内党委常委兼任统战部长的规定,为更好履行党领导统战工作提供了资源保障。从领导方式看,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主要是围绕政治方向展开,即就重大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要事项实施影响力。从制度演进看,党的领导推动统一战线制度内涵不断丰富,制度功能向着整体、协同、精细的方向发展。

三、空间定位:以“大统战”“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统一战线的空间格局

统一战线工作需要在包含着差异性的空间范围内施加影响力,空间格局就成为增强统一战线共识的重要维度。新时代,“大统战”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两大理论主张,就统一战线而言具有典型的空间格局意义,是促使国内和国际统一战线格局相得益彰的战略举措。

(一)以“大统战”理念,明确统一战线在国内社会空间的格局内涵。社会结构是对社会生活特征的整体性概括,表征了特定时空范围社会生活的各个部分和要素之间的关系性秩序,而社会秩序运行过程中不断积累的社会矛盾和利益诉求,需要统一战线工作积极回应、化解。故而“大统战工作格局”对统战空间格局的规整布局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整合拔高统战工作的规格层次。一方面提升统战工作的规格层次,将其战略层次提升为全国层面、中央层面;另一方面不断将契合社会发展新方向的“同心圆”“最大公约数”等制度理念融入到统战工作中,将一致性与多样性、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战线理论辩证关系提升到新高度。二是划定统战对象的类别范围。新时代统一战线是以国内和国际、线上与线下、单位制与社会制等多个维度展开,因此统战对象不再严格按照身份属性划分,而是更强调建立于目标共识基础上的对新阶层主体的包容性和囊括量。三是塑造统战工作的功能协同机制。统一战线“塑造共识”与“汇聚力量”,旨在促成多元化的社会主体之间集体行动的驱动力。在党的领导下,统一战线制度的理论定性从利益先导转向价值先导,定位也从外部服务中心转向对国家治理体系的深入嵌套,工作格局从中央到地方的整体性和协同性日益增强。[6]

(二)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全球治理新理念,推进国际空间的统一战线工作。国际空间的统一战线,从空间角度看,就是要超越国际界限,营造全世界同舟共济、共同发展的战略格局。新时代世界发展的全球化、多极化以及信息化强化了全世界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以及价值共融的共同体特性,也提出了统一战线的国家视野问题,即以什么样的话语体系缝合统一战线在国内空间和国际空间的价值缝隙和目标差异。在这一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关系新理念无疑为统一战线提供了内涵丰富、目标高远的国际意象。从哲学基底看,统一战线与人类命运共同体都是基于不同主体之间“同”与“异”的关系性统一体。世界利益的一体化发展无疑为促进二者的联通提供了物质基础,而用“人类命运”伸张了全世界对实现自身发展、参与全球治理的共同诉求和愿景。从这一意义上说,两者本质上都是处理利益关系的载体。从平台意义看,两者都是以强调问题导向、问题解决为行动主张。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新时期统一战线开辟国际空间、增强国际话语权、争取国际力量联盟的理念基石,也催生了统一战线的共同体思维、以共同体联结政治力量达成整体性联盟。

四、实践定向:以突出“价值认同”“制度效能”以及“工作方法”勾勒统一战线的发展方向

为了使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更加“接地气、涵生气、蕴底气”,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统一战线要学会善用工作方法,凝聚价值共识的“最大公约数”,达到以价值认同、制度效能以及灵活的工作方法引领社会主体参与统一战线的效果。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凝聚统战对象的价值共识。价值观话语既是对社会主体的共同价值诉求的话语解释体系,也包含了差异性价值标准的整合机制。从统一战线工作看来,价值观话语还需要契合统战工作的需要,才能起到凝聚共识、服务大局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包含了国家对社会价值发展导向的具有逻辑性、开放性和解释性的话语体系,与统一战线具有高度契合性。主要体现为:从政治性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强大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为逻辑前提,为统一战线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政治保障。从逻辑性看,国家、社会和个体三个维度展开的价值观话语,最大限度囊括了社会主体价值诉求的不同面向、最大限度厘清个体价值同整体价值的空间位阶和发展向度,从而为统一战线提供了在多元价值主张的组合关系中实现价值黏合的方向。从阐释性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一战线服务于不同社会成员的自由多样化发展构建话语基地,保障统一战线在“求同”的基础上包容多元主体和多样化发展、激发社会活力。从表达性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褪去了强调政治管控和价值要求的命令式表达方式,用最简单的词汇将主张与要求统一表达,最大限度地便捷了统一战线工作运用灵活的话语方式推进日常工作。

(二)以制度建设和制度效能保障统一战线的渠道畅通。新时代统一战线突出制度建设和制度效能,旨在发挥制度在化解社会矛盾中的优势,将制度延伸至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最大限度改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其主要表现为:一是不断丰富统一战线的制度供给,新时代统一战线的制度化呈现出飞跃式发展的实践要求,《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统一战线的相关制度体系密集发布,体现出党中央对提升统一战线制度的精细化发展的实践导向。除此之外,加大了与统一战线相匹配的制度供给,理顺了统一战线制度主张同相关制度要求之间的矛盾关系,例如2016年印发的《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等。二是以制度效能为路径强化统一战线制度在针对性领域和事项中的特殊功能。从思想建设看,统一战线要发挥其资源聚合、人才聚集以及话语传播优势,开辟扩大国家影响力的渠道和领域;从维护国家安全角度看,统一战线制度要发挥在宗教领域、民族事务以及港澳台等领域中团结一致、应对安全危机的积极功能;从推进政治参与方面看,统一战线需要发挥团结党外人士、宗教人士、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主体等社会主体有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积极性,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三)以针对性的工作方法和工作艺术提升统战工作的專业化程度。不同历史时期的统一战线工作都被赋予了特定目标使命和政治意义,但其工作的开展却不是抽象的,而是针对现实的。因此统一战线需要强大理论支撑,也需要精细化的工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统一战线工作“不仅要增强责任意识、配强工作力量,还要改进工作方法”[7]。因此,统一战线工作需要不断提升工作方法的科学性、凝练工作艺术。一是要运用多渠道方式拓展统一战线的覆盖面,积极同党外人士达成良好关系,“不能做快餐,而是要做‘佛跳墙这样的功夫菜”[8]。二是要有利益观念,在统一战线工作中,共同利益与具体利益是辩证统一关系,要在维护共同利益的同时兼顾个体利益。三是要树立法治理念,提升工作中依法作为、依法行动的观念。要在尊重、平等、热情的基础上,按照制度原则,在不逾越底线规矩的前提下拓展统战工作,帮助统一战线对象更好享受和利用国家制度和政策实现自身价值,投身到国家发展战略中。四是要形成科学调研的工作制度,统一战线的主旨在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凝聚人力、汇聚力量,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需要厘清巩固群众基础的工作方法,这就需要强化科学调研。五是要形成统一连贯、丰富多样的统一战线工作话语。随着新媒体技术嵌入社会发展的程度越来越深,媒介素养和媒介意识是统一战线工作急需补足的短板。通过有效整合话语资源,开发统一战线的优势话语并运用到媒介统战工作中,从而有效提升统一战线的影响力。通过开展线上线下的话语交流,不断拓展统一战线的工作维度。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7.

[2]习近平.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广泛力量支持[N].人民日报,2015-05-21.

[3]蒋德海.新时代统一战线要更加关注公平正义[J].统一战线学研究,2018,2(05).

[4]钱再见.“人心”与“力量”:统一战线的政治使命与治理功能——兼论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着力点[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5).

[5]林华山,罗振建.统一战线制度:一项立国治国的中国特色国家治理制度安排[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9(02).

[6]林华山.共同体视角下统一战线的战略功能与发展趋向[J].统一战线学研究,2018,2(06).

[7]习近平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广泛力量支持[N].人民日报,2015-05-21.

[8]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174.

作者系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沈  洁

猜你喜欢
价值认同统一战线工作方法
如何做好职业教育班主任工作
高校班主任工作方法及其重要性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把党的宗旨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研究
班主任管理艺术探析
统战理论及十八大以来统一战线的新发展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价值认同的辩驳与实践
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高校知联会建设的思考
国家治理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