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秃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测定及临床意义

2019-08-15 07:14张小敏罗妙璇曾文军袁绍辉陈剑钊张堂德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淋巴细胞维生素血清

张小敏,罗妙璇,曾文军,袁绍辉,陈剑钊,张堂德

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与体内维生素D缺乏相关,包括1型糖尿病、炎症性肠病、多发性硬化症、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白癜风和银屑病等[1-7]。斑秃主要临床表现为非瘢痕性片状脱发,它是一种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自体免疫性疾病,其组织学特征是卵泡状的淋巴细胞(主要为CD4+T淋巴细胞)浸润在生长期发球周围[8]。

维生素D是一种类固醇激素,在调节人体内分泌平衡和维持骨骼健康中起重要作用[9]。过去10年,涌现出大量关于维生素D对免疫系统影响的研究。微阵列分析显示,维生素D直接或间接对5%的人类基因组进行调控,并引起超过36种不同细胞类型的生理反应[10]。研究显示,体内多种细胞均存在维生素D受体,包括角质形成细胞和许多免疫细胞(如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11]。维生素D与其受体结合后,识别抗原提呈细胞,从而发挥其免疫特性。维生素D通过抑制共细胞因子(如树突状细胞上的CD40和CD80/CD86)的表达来诱导耐受,还可促进CD4+T淋巴细胞转化成调节性T淋巴细胞,后者在促敏机制中起抑制作用[12]。研究证明维生素D受体在毛囊表达非常强,角化细胞上维生素D受体的正常表达是维持头皮生长周期的必需因素,维生素D受体的低表达可降低表皮的分化和毛囊的生长[13]。

国外已有多篇研究[8,14-16]指出斑秃与维生素D缺乏有显著的统计学相关性,而我国对斑秃患者体内维生素D水平的研究极少,因饮食、生活习惯和种族差异将会对结果产生影响,因此,本文将选取中国汉族人为研究对象。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是用来描述体内维生素D水平的最稳定最可靠的一个参数[17]。本文将对斑秃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进行检测,探讨其临床意义,并分析疾病严重程度、病程与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之间的关系。

1 病例与方法

1.1 病例

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番禺院区、暨南大学附属东莞市常平医院就诊,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进行体内血清维生素D水平检测的斑秃患者。斑秃诊断标准参照文献[18]。

纳入标准:①符合斑秃的诊断标准[18],头发呈斑状脱发,头皮正常,无自觉症状,与假性斑秃鉴别后可排除者。②年龄>14岁。排除标准:①有系统性疾病、贫血、甲状腺疾病、慢性肝炎或肾脏疾病、钙磷代谢障碍疾病患者和同时患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②肿瘤患者;③孕妇以及哺乳期妇女;④有骨科病史;⑤在过去6个月中,曾补充维生素或使用泼尼松;⑥吸烟者;⑦年龄<14岁。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进行一般情况登记,包括就诊卡号、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户内或户外)、每日日照时间、严重程度和病程。根据严重程度进行分组:轻度:皮损数目≤3个,最大直径≤3 cm;中度:皮损数目>3个,最大或其中一个皮损直径>3 cm;重度:全秃或普秃。每个患者纳入前需完善病历资料和体格检查。同时,从体检中心抽取健康成人(无脱发或其他疾病,过去6个月内未服用维生素D)的血清标本作为对照。

1.2 方法

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浓度分级:<30 ng/ml为缺乏;20.1~30 ng/ml为不足;30.1~100 ng/ml为正常。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对患者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数据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3组数据的比较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P<0.05或<0.1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研究共纳入斑秃患者62例(男37例,女25例),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20例、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番禺院区8例、暨南大学附属东莞市常平医院34例,其中轻度患者37例,中度患者25例。年龄14~30岁的患者45例,>30岁17例;病程<1个月的24例,1~3个月27例,4~6个月4例,>6个月7例。研究组组内维生素D水平比较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组的血清25羟维生素D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组间性别、病程、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日照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2 两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比较

研究组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为(20.48±3.88)ng/ml,对照组为(24.32±4.76)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图1)。

表1 两组患者25羟维生素D血清浓度比较 [例(%)]

图1 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比较

不同日照时间分组中,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血清25羟维生素D浓度也有显著差异。

其中,<2 h日照组中研究组和对照组例数分别为51例和45例,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分别为(19.33±2.77)ng/ml和(21.20±3.04)ng/ml;> 2 h 日照组中,研究组和对照组例数分别为11例和17例,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分别为(26.18±2.89)ng/ml和(29.38±3.80)ng/ml。

3 讨论

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与血清维生素D浓度下降有关,其中包括类风湿关节炎、I型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和炎症性肠病[1-7]。斑秃是一种T淋巴细胞介导的自体免疫性疾病,可在患者受损毛囊中发现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朗格汉斯细胞浸润其中[6]。

毛囊是一种对激素高度敏感的器官[19]。维生素D是一种激素,其通过与在组织中广泛分布的维生素D受体结合,抑制各种炎症标志物如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IL)-6和IL-8的表达,调节多种免疫反应[12]。

维生素D不足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世界大概有10亿人体内维生素D不足,这主要源于城市化带来的室内生活模式[20]。有研究提出,为保持最佳免疫系统的稳定,25羟维生素D水平应维持>40 ng/ml[21]。

本研究发现,虽然健康对照组血清25羟维生素D浓度同样比正常值低,但斑秃患者的25羟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病程和皮损数目均与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有显著差异,提示病程、疾病严重程度与血清25羟维生素D浓度可能呈负相关关系。

本研究结果与国外关于斑秃和血清25羟维生素D浓度之间关系[14-16]的大部分报道一致,提示维生素D缺乏与斑秃的关系密切。但也有研究发现[22],斑秃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相比,25羟维生素D浓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地理区域差异和血清25羟维生素D浓度在人群中普遍下降有关。因此,尚需大量的临床试验来证实维生素D在斑秃,尤其是在慢性复发性斑秃中的作用和地位。增加日照和补充维生素D可能对疾病的康复有益处。

猜你喜欢
淋巴细胞维生素血清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维生素:到底该不该补?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Meigs综合征伴血清CA-125水平升高1例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维生素B与眼
神奇的维生素C
补充多种维生素根本没用
小鼠胸腺上皮细胞的培养、鉴定及对淋巴细胞促增殖作用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