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发展高知群体入党的困境和对策研究

2019-08-20 08:20叶龙祥
现代农业研究 2019年8期
关键词:党员发展高校对策

叶龙祥

【摘   要】 随着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双一流”大学的深入推进、高校党派竞相发展给高校发展高知群体带来一定的挑战,要通过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培养方式、打牢组织基础三个方面强化高知群体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组织认同。

【关键词】 高校;党员发展;对策

The Predicament and Countermeasure of Developing High

-Knowledge Groups to Join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Ye Longxiang

[Abstract] With the profound changes in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the deepening of the "double first-class" universities, the competitive development of political part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brought some challeng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high-knowledge group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is necessary to change the working ideas and innovate the training methods. Lay a solid organizational foundation in three aspects to strengthen the political identity, ideological identity and organizational identity of the well-known group.

[Key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evelopment of party members; countermeasures

黨中央高度重视在高校教师群体中发展党员工作,尤其是高知识分子群体。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注重从产业工人、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中和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1]。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也强调,要重视在在青年学术骨干、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和海外留学归国教师中发展党员。对此,在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工作,是激发高校基层组织活力、夯实组织基础,实现伟大工程基础性工作,也是强化高校人才强校战略,建设“双一流”大学,实现教育强国梦的重要举措。

1  发展高知群体入党面临的困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所高校党委虽然重视在高知群体中发展党员,但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教育强国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既有非党高知群体自身因素,也有体制机制、工作条件等现实因素所限,具体困境主要有三个方面。

1.1  客观环境的深刻变化带来的挑战

一是全球化带来的价值观多元化。当前世界范围内多种思想、多种文化相互激荡、相互渗透,尤其是当下高校教师出国参加学术交流、访学、项目合作愈加频繁和增多,受西方思想和文化影响较深,价值取向呈多元化趋势,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意愿不强。如部分高知群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正确认识,对中国文化缺乏自信;部分高知群体对政治不感兴趣,不喜被党组织种种要求所束。二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动机不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中讲究效率第一,利益至上法则在一定程度增强社会人主体意识、竞争意识和效率意识,功利主义、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等消极思想随之产生,导致部分高知群体把加入党组织作为利益考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入党作为职务晋升、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的政治筹码。三是党员消极腐败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部分中共党员放松思想改造和理想信念,腐败频发、“官本位”频现,不仅损害党组织在高知群体中的形象,而且影响着高知群体的入党热情。

1.2  “双一流”大学建设带来的挑战

随着“双一流”大学建设的深入推进,受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竞争压力和评价体系等因素影响,许多高校把教师的教学科研业绩纳入“双一流”大学建设的考评体系,并建立完善齐全的保障制度,这给发展高知群体入党带来一定的挑战。一是部分高知群体重业务,轻政治。高知群体为了满足学校对其个人业务水平、学术能力的考核,投入大量的精力与时间钻研业务。同时,随着从严治党的深入推进,部分高知群体担忧入党后的党组织在政治建设、思想建设方面会挤占大量的时间,导致他们入党积极性不高,意愿不强。二是基层党组织重视不够。随着高校“院办校”综合改革的深入推进,许多高校把教学科研压力转嫁给二级单位,导致二级单位重视高知群体的教学科研进展,对在教师中尤其是高知群体中发展党员工作不热心、不主动,导致基层党组织的教育方式陈旧,吸引力不强。

1.3  高校党派竞相发展带来的挑战

党中央高度重视民主党派工作,不仅注重发挥民主党派在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作用,而且支持统战部门发展高知群体加入民主党派,高校统战团体亦是如此,这给高知群体发展党员工作带来挑战。一是民主党派重视。高校各民主党派重视在高知群体中发展党员工作,一方面借助高知群体的影响力扩大参政议政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高知群体调整和优化组织内部机构。二是加入民主党派的程序简单。民主党派在发展党员过程中往往条件低、程序简单,对比加入中国共产党繁琐的组织程序,具有较好的组织优势。这些影响导致高知群体在选择加入政治团体时,更倾向于加入民主党派或做一名无党派人士。

2  新时代在高知群体中发展党员工作的对策

2.1  创新培养方式,强化政治认同

一是开展“对话式”谈心谈话,培育高知群体“四个自信”。发挥党员领导干部、模范党员的作用,建立“一对一”联系、帮扶,通过开展定期谈、经常谈等方式,与高知群体建立良好的“同志般”关系,运用碎片时间和灵活地点,与高知群体交流思想、畅谈人生,引导他们对标看齐,坚定“四个自信”。二是改进教育方式,培育高知群体“四个意识”。发挥当下信息技术手段,主动将党的理论知识、时事动态信息挂在网上、发挥手机手,通过定时、定向、定量的信息推送,积极传播和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提高学习吸引力;运用新媒体,组织开展理论热点“微论坛”、线上线下“对话名师”,制作和推送“微党课”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引导高知群体端正入党动机,提高入党意愿。三是丰富实践引导,坚定“两个维护”。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组织高知群体深入革命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楷模先辈展览馆等开展教育活动,用先辈革命、楷模精神强化政治认同;组织高知群体深入贫困地区、边远山区、革命老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引导他们弘扬革命传统和时代精神,增强爱党国情怀。

2.2  转变工作思路,强化思想认同

一是变“被动”为“主动”。院系各级党组织要针对高学历高层次拔尖人才、海外归国人才、学术骨干等高知群体的特点和成长发展规律,转变工作思路,变“坐等上门”、“等待成熟”为“主动联系”、“积极引导”,把工作重心前移到写入党申请书前的关心和引导上,把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加大人文关怀和组织感召力度,主动关心关爱高知群体教师,尤其是关心他们的教学、科研、工作、生活等,春风化雨式地教育引导他们。二是优化组织程序。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不拘泥于書面汇报、集中培训方式,在保证坚持发展程序和原则的基础上,可适当减少书面汇报材料,用口头思想汇报替代书面思想汇报;可免去入党积极分子集中培训方式,通过安排听党课,参加党内有关活动,分配一定的工作等方式替代集中培训;可免去集中培训闭卷结业考试,通过撰写心得体会,调研报告等方式结业。三是优化考察方法。建立校院两级党员领导干部与高知群体教师“一对一”培养联系制,学校党员领导带头联系2—3名优秀高知群体教师,院系党政党员领导、教研室党员主任,学科、项目、平台党员带头人“一对一”联系高知群体教师,定期加强对高知群体的跟踪引导,重点培养学校高层次人才、海外留学人员、副高以上职称,博士以上学历等高知群体教师。

2.3  打牢组织基础,强化组织认同

一是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各级党组织要主动适应学校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办学形式的新变化,优化党组织设置形式,实现广泛、灵活、有效覆盖。同时,探索支部进新兴学术组织,在创新团队、科研平台、中外合作项目中设置教师党支部。二是实行目标管理。院系党组织要摸清高知群体教师的思想政治状况,主动联系,加强领导,使党的工作覆盖到每一位高知群体教师。在综合分析高知群体教师入党积极分子、入党申请人、群众队伍等情况基础上,确定一定的发展计划和年发展目标。三是选优配强党务干部队伍。党务干部是推动基层党组织正常运转的主要力量。高校各级党组织要选好配强党务干部,把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干部配备到各级党组织的党务工作岗位。同时积极选聘经验丰富、认真负责、退居二线的老党员、老党务,充实组织工作队伍。

猜你喜欢
党员发展高校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