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障碍管理对早期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

2019-08-22 01:22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1期
关键词:心理障碍脑梗死研究组

徐 丹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八科,辽宁 沈阳 110041)

早期脑梗死患者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躯体行存在障碍,大部分患者因为疾病因素影响,心理上有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存在,主要表现为情绪抑郁、焦虑、自卑及绝望等不良心理情绪,对其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产生极大影响[1]。我院在此次对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部分早期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心理障碍管理,现将实施经过进行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早期脑梗死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患者各34例。对照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6.1±1.4)岁,研究组男24例,女10例,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56.5±1.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均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核。纳入标准:患者经过临床诊断,经过脑部CT和MRI检查确诊为早期脑梗死,知情并同意参与我院此次研究并签署相关知情文件。排除标准:患者有严重性心、肝脏等器官器质性病变,血液循环系统障碍等疾病、精神思维混乱,无法正常交流和沟通。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医护人员给予本组患者使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如血管扩张、抗栓及抗凝药物等,联合饮食和康复护理训练[2]。

1.2.2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心理障碍管理干预,第一,针对不同患者使用不同的心理障碍管理方法,为患者介绍心理障碍管理对于提升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作用及意义[3]。第二,针对患者心理上常见且多发的四种不良心理情绪分别使用不同管理方法。首先针对焦虑患者,主要管理措施为疏导和解释,护士要主动同患者沟通交流,建立好沟通渠道,介绍治疗效果和有可发生的结果,为患者将主动配合治疗提升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帮助并指导患者正确理性看待疾病,建立治疗信心。其次针对自卑患者,护士要对其生活上药多照顾,并同其进行交流,要充分认可和尊重患者,借用治疗成功案例去多鼓励患者,消除其心理上自卑感,提高治疗依从性。再次针对抑郁患者,护士要通过宣泄和疏导方法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要认真耐心倾听患者诉说,缓解其心理问题。然后针有绝望悲观情绪患者,护士要做好患者亲属工作,患者亲属能够多给予患者关心,逐步缓解患者绝望悲观情绪,条件允许情况下,护士还要多给予患者生活上的照顾和帮助[4]。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运动能力使用Fugl-Meyer Assessment,FMA简化运评分量表进行评价,患者评估越高证明其四肢运动能力越好。生活质量使用SF-36生活质量评分量表进行评价,该评分包括社会、躯体、角色及认知等多方面内容,每方面满分100分,患者评分越高证明其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运动能力评分对比:干预前,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后研究组运动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运动能力评分对比(分,±s)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运动能力评分对比(分,±s)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7 d 干预14 d对照组 34 39.5±7.1 62.5±8.1 74.5±4.5研究组 34 40.0±7.5 74.3±9.2 86.3±5.5 t - 0.282 5.613 9.682 P - 0.779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干预前,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s)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s)

组别 时间 社会功能 躯体功能 角色功能 认知功能对照组 治疗前 66.3±5.1 63.2±3.5 64.1±4.2 64.3±3.1研究组 67.1±4.6 62.2±4.3 63.9±4.8 62.9±4.2 t - 0.679 1.052 0.183 1.564 P - 0.499 0.297 0.855 0.123对照组 治疗后 74.2±4.8 71.2±3.3 71.6±3.8 74.3±3.5研究组 80.5±4.8 80.3±3.8 81.5±5.1 80.6±4.8 t - 5.412 10.543 9.076 6.184 P -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 论

早期脑梗死常见多发于老年人群中,因为其脑部中血液供应出现缺血、缺氧及障碍等情况导致患者局限性脑组织结构发生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疾病。相关临床研究提示,早期脑梗死患者的康复会受到各种因素所影响,主要包括患者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心理情绪等,其中以心理情绪因素的影响性最高,而早期脑梗死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恐惧及绝望等心理障碍[5]。

心理障碍管理干预措施是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障碍医师,使用不同管理措施进行处理,其目的是通过有效及时的心理障碍管理,将患者不良心理情绪进行缓解和消除,加速患者康复速度,提升其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6]。此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运动能力评分对比,干预前,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后研究组运动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提示,早期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基础上进行心理障碍管理,显著提升了患者运动能力。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干预前,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显示,心理障碍管理在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同样效果明显。综上所述,早期脑梗死患者进行心理障碍管理能够有效改善自身运动能力,提升生活质量,应当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心理障碍脑梗死研究组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数据挖掘技术的心理障碍预测模型研究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初中生常见学习心理障碍及辅导策略
冰壶运动员心理障碍的克服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