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配合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评价

2019-08-22 01:22周彩虹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1期
关键词:面瘫后遗症神经功能

周彩虹

(辽宁省鞍山市精神卫生中心,辽宁 鞍山 114000)

面瘫,也称为面神经炎,可根据不同的原因分为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其中,周围性面瘫是由茎和乳组织中的炎性水肿引起的,导致面神经受压;中枢性面瘫是由各种脑部炎症引起的。在传统中医中,人们认为风和冷侵入人体的面部经络组织,导致肌肉延迟,血液和血液运行不良。面瘫的发生不受性别,年龄或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并且可以在任何时间和任何人群中发生[1]。发病后,它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社交活动和饮食,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探索合理的治疗方法对促进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这种疾病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特别是在年轻人中。本研究分析了穴位埋线配合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100例2016年2月至2018年4月面瘫患者。按照治疗分组,穴位埋线配合针灸治疗组50例,男女是23、27例。年龄23~72岁,平均(37.21±2.57)岁。病程最短是2个月,最长则是2年,平均(12.50±0.42)个月。对照组50例,男女是22、28例。年龄22~72岁,平均(37.27±2.51)岁。病程最短是2个月,最长则是2年,平均(12.55±0.41)个月。两组一般资料可比。

1.2 方法:对照组采取穴位埋线治疗,地仓、牵正、太阳、足三里、颊车、翳风、阳白、合谷,每次选3~4个穴位给予羊肠线植入,每2周进行埋线1次,1个疗程为2次。治疗3个疗程。穴位埋线配合针灸治疗组则采取穴位埋线联合针灸治疗。选择针刺主穴:牵正、四白、地仓、颊车、下关、合谷,而选择配穴:阳白、鱼腰、丝竹空、人中、太阳、攒竹、承浆、迎香。每天选主穴4~5个,选择配穴3~4个,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疗效;面瘫面部感觉恢复时间、运动功能恢复时间;治疗前后患者面部神经功能积分、社会功能、情感功能;后遗症。显效:症状消失,面部感觉和运动功能均正常,外观正常,临床面部神经功能积分、社会功能、情感功能正常;好转:面部感觉和运动功能均改善,外观改善,临床面部神经功能积分、社会功能、情感功能改善50%以上;无效:面部感觉和运动功能、外观无改善,临床面部神经功能积分、社会功能、情感功能改善低于50%。疗效=显效、好转百分率之和[2]。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穴位埋线配合针灸治疗组疗效较高,P<0.05。穴位埋线配合针灸治疗组显效、好转、无效、总疗效分别是41、8、1、49例(占97.50%),对照组显效、好转、无效、总疗效分别是17、23、10、40例(占80.00%)。

2.2 治疗前后面部神经功能积分、社会功能、情感功能比较:治疗前两组面部神经功能积分、社会功能、情感功能接近,P>0.05;治疗后穴位埋线配合针灸治疗组面部神经功能积分、社会功能、情感功能改善的程度更大,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面部神经功能积分、社会功能、情感功能比较(±s)

表1 治疗前后面部神经功能积分、社会功能、情感功能比较(±s)

组别 例数 时期 面部神经功能积分 社会功能 情感功能穴位埋线配合针灸治疗组 50 治疗前 2.67±0.22 56.12±2.22 51.25±3.21治疗后 0.52±0.11 94.56±3.24 92.19±3.35对照组 50 治疗前 2.65±0.21 56.43±2.27 51.11±3.23治疗后 1.43±0.15 82.21±3.04 82.21±2.55

2.3 两组面瘫面部感觉恢复时间、运动功能恢复时间比较:穴位埋线配合针灸治疗组面瘫面部感觉恢复时间、运动功能恢复时间(9.11±1.42)d、(13.13±0.24)d更好,对照组分别是(12.42±2.25)d、(16.23±1.51)d,P<0.05。

2.4 两组后遗症比较:穴位埋线配合针灸治疗组后遗症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有12例眼睛吹风落泪,有1例头晕。穴位埋线配合针灸治疗组无出现后遗症。

3 讨 论

面瘫是由面神经本身的病变或周围组织病变对其通路的影响引起的。大多数患者有寒邪入侵或感冒的病史,其主要原因是病毒感染[3-4]。中医认为,这种病大多是由于缺乏正气,卫外不固,风邪利虚经络,气血瘀滞。穴位埋线可以刺激经络气血,协调改善身体的功能。面瘫是一种以面部肌肉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疾病,并且在临床上也是高发疾病。面瘫的原因可能与病毒感染,环境和免疫等各种因素有关。没有明显的年龄或性别特异性[5-6]。主要的临床表现是面部不能良好活动,嘴巴歪斜等。患者的面部外观受到很大影响,导致生活质量明显下降[7]。在临床实践中有许多治疗面瘫的方法。除了西医的抗病毒和营养神经措施外,中医药在治疗面瘫疾病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针灸,推拿,埋线和中医药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病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通过刺激合谷,阳陵泉,太冲等穴位,可有效促进血瘀顺利恢复,具有强身健气,活血化瘀的功效。埋线疗法可以极大地刺激经络的血液并协调身体的功能。从安全性看,穴位埋线疗法结合针灸治疗面瘫疗效好,无后遗症,效果好。

本研究中,对照组采取穴位埋线治疗,穴位埋线配合针灸治疗组则采取穴位埋线联合针灸治疗。结果显示,穴位埋线配合针灸治疗组疗效、面瘫面部感觉恢复时间、运动功能恢复时间、面部神经功能积分、社会功能、情感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穴位埋线配合针灸治疗组后遗症少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穴位埋线联合针灸治疗面瘫的疗效好,可更好改善面部神经功能积分、社会功能、情感功能。

猜你喜欢
面瘫后遗症神经功能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针灸联合面部推拿治疗面瘫效果好
春天的“后遗症”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隔姜灸在周围性面瘫病护理中的应用与疗效观察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你有没有网络消遣的后遗症
两分钟的脑震荡诊断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