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研究

2019-08-22 01:22高晓敏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1期
关键词:依从性冠心病用药

高晓敏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东 东营 257500)

冠心病是因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让心血管狭窄、阻塞,致使心肌出现缺氧、缺血等而引发的一种高发病率的心脏病[1]。为保证治疗效果,大部分冠心病患者出院后仍然需要继续治疗[2],研究显示,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生活方式是造成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3]。居家护理虽然方便,但患者自我管理、生活方式以及用药依从性均较差,不利于预后[4]。基于此,本研究为帮助冠心病患者提供自我管理行为、用药依从性能力[5],对2015年8月至2018年9月我社区管理的96例冠心病患者行社区护理干预,并取得显著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将2015年8月至2018年9月我社区管理的96例冠心病患者根据随机抽签方平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48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男女例数分别为26、22例;年龄60~75岁,平均(62.18±4.24)岁;病程1~5年,平均(3.15±1.05)年。研究组48例患者给予社区护理干预;男女例数分别为28、20例;年龄61~76岁,平均(64.16±4.08)岁;病程1~6年,平均(3.47±1.32)年。入选条件:确诊为冠心病,且病情稳定,可居家治疗者;配合治疗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条件: 精神障碍者;肾脏等功能严重障碍者;恶性肿瘤者。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且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相比P>0.05。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向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指导患者日常生活注意事项、正确用药方法、定期门诊[6]。

1.2.2 社区护理干预:①整理患者病例并建档,然后成立社区护理小组,组员由临床医师、护士、社区人员组成;②可通过家访、微信等与患者及家属保持沟通,定期(1次/7天)家庭随访:a.观察患者病情;b.向其及家属讲解冠心病疾病相关知识和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让患者按照医嘱服药;c.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急救常识,并指测量血压及血糖的方法;d.嘱咐患者多食蔬菜水果,科学饮食;e.让患者保证作息规律,并配合适当运动;f.情绪消极的患者,针对性进行心理沟通,取得患者信任度,缓解其不良情绪,提高患者配合度[7]。

1.3 疗效标准:护理后90 d,对比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用药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①自我管理行为根据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CSMS)评分,总共27 个条目:包括4条情绪管理、8条日常生活管理、15条疾病医学管理。根据5级评分制评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越强[8];②用药依从性根据Morisky服药依从性问卷(MMAS-8)评价,总共8个条目:随身携带、遵医嘱用药少服、自行减药、自行停药等,满分8,评分越高表示依从性越好[9];③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胸痛、心律失常、冠状动脉痉挛、急性心肌梗死。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210.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所有数据进行分析,n(%)为计数资料,χ2检验;(±s)为计量资料,t检验,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对比:由表1可知,护理前,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对比(±s,分)

组别 情绪管理 日常生活管理 级别医学管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10.15±2.09 15.19±3.55 20.12±3.34 30.87±5.46 40.84±3.70 58.06±7.82研究组 10.13±2.12 17.11±2.74 21.03±3.08 36.15±3.05 39.97±3.79 69.14±4.54 t 0.0465 2.9663 1.3877 5.8491 1.1380 8.4894 P 0.4815 0.0019 0.0843 0.0000 0.1290 0.0000

2.2 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评分对比:由表2可知,护理前,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用药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评分对比(±s,分)

?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随访发现,研究组有1例胸痛,1例冠状动脉痉挛,4例心率失常;对照组有4例胸痛,1例急性心肌梗死,6例心率失常,2例肺动脉栓塞。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2.24%(6/49)低于对照组的26.53% (13/4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336,P=0.0106<0.05)。

3 讨 论

社区护理干预是让医护人员直接到社区对患者进行护理,相比于居家护理,其渠道更广阔,护理内容更加全面[10]。本研究对研究组48例冠心病患者采取社区护理干预,以问题为导向,向患者及家属进行疾病知识宣教,告知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1],让患者对自己病情有大概了解,明白不按时服药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以此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12]。此外,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沟通,通过微信等渠道,及时开导,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13]。

其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用药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2.24% 低于对照组的26.5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社区护理干预能显著加强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且并发症发生率低。综述所述,社区护理干预是根据患者病情、用药情况等制度的一种科学性护理方案,能有效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猜你喜欢
依从性冠心病用药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对比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中药药学服务对患者依从性的干预作用研究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