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干预对直肠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9-08-22 01:22吕媛媛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1期
关键词:性心理腺癌人性化

吕媛媛

(海城市中心医院,辽宁 海城 114200)

作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疾病之一,直肠癌属于消化道肿瘤,对患者生理与心理均会产生极大的刺激。尽管临床治疗中可采用手术治疗方法或放化疗治疗,对延长患者生存期有重要作用,但仍需辅以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如人性化护理模式,其是缓解患者负性心理、改善生活质量的关键所在[1]。本次研究将以直肠癌患者为对象,分析人性化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下取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取医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直肠癌患者114例资料,以数字随机分组形式,包括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为57例。对照组患者年龄49~74岁,平均(60.5±4.5)岁,男性与女性各32例、25例,病理检查:黏液腺癌、管状腺癌与乳头状腺癌分别为31例、16例、1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51~75岁,平均(61.2±4.8)岁,男性与女性各33例、24例,病理检查:黏液腺癌、管状腺癌与乳头状腺癌分别为32例、18例、7例。入选标准:①病理检查确诊疾病类型;②患者意识清醒,认知功能正常,无精神病史以及其他影响护理配合情况;③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同意知情。一般资料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可做对比研究。

1.2 方法

1.2.1 对照组:该组患者护理给予一般模式,如治疗期间相关用药指导,针对患者及其家属存在的疑惑问题进行解答。

1.2.2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模式,内容包括:①入院人性化关怀,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便需主动做医院环境讲解,并介绍责任医师护士,避免患者因医院环境陌生而产生孤独感或其他负性心理表现,且注意在入院沟通交流中,应了解患者相关情况,包括病情与心理状态等,为后续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②治疗期间心理支持,无论患者治疗采用哪种方式,整个治疗过程中均会因生理刺激、不良反应等而产生心理应激反应,表现为焦虑、恐惧、抑郁等,甚至拒绝接受治疗与护理,对此需在心理护理干预上强化,如向患者讲解治疗效果显著病例,阐明治疗相关优势,确保患者在治疗信心上强化。为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也需注意配合患者家属支持,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家属如何采用鼓励性话语或其他精神支持方式,陪伴与支持患者,保证患者治疗依从性;③生活护理,如指导患者保持个人卫生,包括口腔清洁、皮肤清洁等,注意勤换床单衣物,降低感染发生率;④舒适护理,主要从病房环境改善、疼痛症状缓解方面着手,如环境改善方面,可于病房内备置杂志书刊,或摆放无毒害花草植物。而疼痛症状缓解,主要采取药物或非药物镇痛方法,其中药物镇痛需根据医嘱给药,并注意给药中向患者阐明药物不良反应,一般适用于疼痛难以耐受患者。对于非药物镇痛方法,选择注意力转移方式、按摩、体位调整等,如注意力转移方式,通过选择患者感兴趣话题与之闲谈,或通过看书、听音乐等,均可转移疼痛感;⑤其他护理,如饮食护理干预、日常社会活动开展等,帮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与负性情绪。

1.3 观察指标:对患者负性心理状态测评,测评通过量表SAS、SDS实现[2-3],量表评分结果若低于50分,为无焦虑抑郁,若评分结果为50~59分或60分,则分别表示轻度与重度焦虑抑郁。同时评价患者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评价采用SF-36量表实现[4],量表指标内容包括情感职能、社会功能、心理维度与生理维度等,各指标计分满分均为100分。另外,以问卷调查方式,对患者护理满意情况调查,满意度评价选择满意、基本满意与不满意为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引用Excel表格对所有研究数据汇总,统计学处理利用软件SPSS21.0实现,负性心理测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组间对比均采用t检验,经过均数±标准差(±s)形式描述;护理满意率结果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经过数(n)或率(%)形式描述,以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负性心理测评结果观察:负性心理测评,各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无明显差异,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各评分结果均相对较低,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患者负性心理测评结果对比(±s,分)

表1 患者负性心理测评结果对比(±s,分)

注:相比于对照组,*P<0.05

组别(n=57) SAS评分 SDS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56.85±2.85 40.32±2.10* 58.75±1.70 42.85±2.80*对照组 56.70±2.75 52.10±1.54 58.74±2.74 50.26±1.70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价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生理维度(85.20±2.50*)(70.35±2.15),心理维度(81.45±1.85*)(72.80±2.70),情感职能(84.40±3.50*)(71.65±3.05),社会功能(82.45±2.30*)(72.50±3.25) 给予SF-36量表评价,护理干预后,在社会功能、心理维度、生理维度与情感职能各项指标评分上,观察组均相对较高,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调查对比:问卷调查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情况结果,满意与基本满意例数各36例、19例,对照组各30例、14例,满意率观察组96.49%,与对照组77.19%,组间数据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3 讨 论

直肠癌属于临床消化道肿瘤疾病,相关研究资料统计,若患者诊断为晚期,可达到5年生存的不足10%[5]。同时,患病期间受病痛折磨以及治疗所引起的不适反应,均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负性情绪,生活质量因此下降[6]。这就要求治疗过程中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如人性化护理干预模式,实施内容包括多方面,从心理与生理各角度提高患者舒适度,为患者营造人性化环境,如心理干预、入院宣教、舒适护理、生活护理以及其他护理干预等,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与负性心理状态均有重要作用[7-8]。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负性心理状态有明显改善,同时生活质量评价各指标评分结果均较高,另外,在护理满意情况上调查,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较高,这些均能反映出直肠癌患者护理中,给予人性化护理模式,取得的护理效果显著。综上,直肠癌患者临床护理中,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模式,对缓解患者负性心理状态、改善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效果,且可提高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应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性心理腺癌人性化
心理护理对肿瘤介入治疗患者生存质量及负性心理状态的影响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云南地区多结节肺腺癌EGFR突变及其临床意义
十二指肠腺癌88例临床特征及相关预后因素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认知性心理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基于人性化的养老建筑设计分析
胃腺癌组织eIF3a 和MMP-12 表达的研究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